作动器的实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6864发布日期:2020-06-09 21:48阅读:265来源:国知局
作动器的实验台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实验设备,特别是涉及作动器的实验台。



背景技术:

作动器的作用是按照确定的控制规律对控制对象施加控制力。随着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对作动器的要求愈来愈高。近年来,在传统的流体作动、气体作动器和电器作动器的基础上,研究开发出了多种智能型作动器,如压电陶瓷作动器、压电薄膜作动器、电致伸缩作动器、磁致伸缩作动器、形状记忆合金作动器、伺服作动器和电流变流体作动器等。这些作动器的出现为实现高精度的振动主动控制提供了必要条件。作动器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检修,检测推力和拉力,这样才能保证作动器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或缓解上述问题。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作动器的实验台,包括作动器,其包括:

托架;

工作台,其固定于所述托架的上部;

第一滑轮支撑杆,其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第一边;

第二滑轮支撑杆,其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第二边;

定位桩,其固定于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

滑轨,其安装于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

移动测量滑块,滑动地与所述滑轨连接;和

作动连杆,其前端与所述移动测量滑块连接,其后端连接有负载牵引绳,所述负载牵引绳安装有配重块;

其中,所述作动器与所述定位桩和所述移动测量滑块连接,用于在所述作动器的动力下推动所述移动测量滑块滑行,以使得所述作动连杆拉着所述配重块跟随移动。

可选地,所述托架包括矩形框架,其由多根角钢焊接而成;

第一支撑杆,其上端与所述矩形框架的第一个角固定;

第二支撑杆,其上端与所述矩形框架的第二个角固定;

第一斜向支撑杆,其上端与所述矩形框架的第三个角固定,其下端与所述与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部固定;

第二斜向支撑杆,其上端与所述矩形框架的第四个角固定,其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部固定;和

第三斜向支撑杆,其上端与所述矩形框架的中部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墙壁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墙壁固定,所述第三斜向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墙壁固定。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轮支撑杆、所述第二滑轮支撑杆、所述定位桩和所述移动测量滑块同轴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滑轮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滑轮支撑杆的结构相同,所述第一滑轮支撑杆为矩形体,其上端设有第一凹槽,在所述第一凹槽安装有滑轮。

可选地,所述定位桩为矩形体,其上端设有第二凹槽。

可选地,所述移动测量滑块为矩形体,其上端设有第三凹槽。

可选地,所述作动连杆包括:横杆;

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具有第一通孔;

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与所述横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具有第二通孔;和

连接滑块,其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连接滑块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轴螺栓,在所述连接滑块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轴螺栓,在所述连接滑块的外侧固定有两个矩形块,在两个所述矩形块之间设有间隙,两个所述矩形块均加工有第三通孔。

本申请的作动器的实验台,通过将工作台固定于托架的上部,第一滑轮支撑杆固定于工作台的第一边,第二滑轮支撑杆固定于工作台的第二边,定位桩固定于工作台的上表面,滑轨安装于工作台的上表面,移动测量滑块滑动地与滑轨连接,作动连杆的前端与移动测量滑块连接,其后端连接有负载牵引绳,在负载牵引绳安装有配重块,作动器与定位桩和移动测量滑块连接,在作动器的动力下推动移动测量滑块滑行,使作动连杆拉着配重块跟随移动,进而实现作动器的推力或拉力测验,操作便捷,况且结构简单。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申请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申请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作动器的实验台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作动器的实验台的示意性反向操作的示意图。

1-工作台;2-第一滑轮支撑杆;21-第一凹槽;3-第二滑轮支撑杆;4-定位桩;41-第二凹槽;5-滑轨;6-移动测量滑块;61-第三凹槽;7-作动连杆;71-横杆;72-第一连杆;73-第二连杆;74-连接滑块;75-矩形块;8-负载牵引绳;9-配重块;10-轴丝杆;11-定位块;

100-托架;101-矩形框架;102-第一支撑杆;103-第二支撑杆;104-第一斜向支撑杆;105-第二斜向支撑杆;106-第三斜向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详细介绍。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作动器的实验台一般性地可包括托架100、工作台1、第一滑轮支撑杆2、第二滑轮支撑杆3、定位桩4、滑轨5、移动测量滑块6和作动连杆7。其中,工作台1可以是焊合固定于托架100的上部,牢固性较好,也可以是通过螺栓固定,便于拆装维修等。第一滑轮支撑杆2通过螺栓或是卡扣固定于工作台1的第一边,便于拆装维修,第二滑轮支撑杆3通过螺栓或是卡扣固定于工作台1的第二边,便于拆装维修。定位桩4通过螺栓或是卡扣固定于工作台1的上表面,便于拆装维修。滑轨5通过螺栓或是卡扣或是焊接安装于工作台1的上表面,滑轨5为两个金属矩形块,其相对的面设有凹槽,移动测量滑块6的下部两侧设有凸沿,凸沿插在凹槽的内部,在凹槽的两端通过螺栓安装有堵头避免凸沿滑出,在凹槽和凸沿均涂油润滑油。当然滑轨5也可以是现有的任意一种滑轨,移动测量滑块6的下端结构与滑轨匹配即可,以实现移动测量滑块6滑动地与滑轨5连接。作动连杆7前端与移动测量滑块6通过插销连接,其后端套有负载牵引绳8,在负载牵引绳8安装有配重块9,该负载牵引绳8为普通绳索或钢锁等。

具体地,作动器与定位桩4和移动测量滑块6连接,在作动器的动力下推动移动测量滑块6滑行,使作动连杆7拉着配重块9跟随移动,进而实现作动器的推力或拉力测验,操作便捷,况且结构简单。

参见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滑轮支撑杆2、第二滑轮支撑杆3、定位桩4和移动测量滑块6同轴设置,这样才能够实现作动器推动移动测量滑块6,作动连杆7拉着配重块9移动实现试验。进一步地,第一滑轮支撑杆2、第二滑轮支撑杆3、定位桩4和移动测量滑块6均为金属材质,抗磨损,不易变形。

参见图1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滑轮支撑杆2和第二滑轮支撑杆3的结构相同便于安装,满足试验要求,第一滑轮支撑杆2为矩形体,第一滑轮支撑杆2的上端设有第一凹槽21,在第一凹槽21安装有滑轮(图中未标注),用于负载牵引绳8滑行避免磨损。该滑轮为现有的滑轮。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定位桩4为矩形体,在定位桩4的上端设有第二凹槽41,并设有螺孔用于与作动器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方便,不会损坏作动器。

参见图1和图2所示,移动测量滑块6为矩形体,移动测量滑块6的上端设有第三凹槽61,并设有螺孔用于与作动器通过螺栓连接,连接方便,不会损坏作动器。

参见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为实现支撑,托架100可包括矩形框架101、第一支撑杆102、第二支撑杆103、第一斜向支撑杆104、第二斜向支撑杆105和第三斜向支撑杆106。其中,矩形框架101由多根角钢焊接而成,第一支撑杆102的上端与矩形框架101的第一个角焊接牢固性较好,第二支撑杆103的上端与矩形框架101的第二个角焊接牢固性较好。第一斜向支撑杆104的上端与矩形框架101的第三个角焊接,牢固性较好,第一斜向支撑杆104的下端与与第一支撑杆102的下部焊接,牢固性较好。第二斜向支撑杆105的上端与矩形框架101的第四个角焊接,牢固性较好,第二斜向支撑杆105的下端与与第二支撑杆103的下部焊接,牢固性较好。第三斜向支撑杆106的上端与矩形框架101的中部焊接,牢固性较好。进一步地,矩形框架101、第一支撑杆102、第二支撑杆103、第一斜向支撑杆104、第二斜向支撑杆105和第三斜向支撑杆106均为金属材质,钢性较好,更加牢固,其倾斜角度不限制,保证较好支撑即可。

具体地,第一支撑杆102的下端与墙壁通过膨胀螺栓固定,避免脱落,第二支撑杆103的下端与墙壁通过膨胀螺栓固定,避免脱落,第三斜向支撑杆106的下端与墙壁通过膨胀螺栓固定,牢固性较好。

参见图1和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为实现联动,作动连杆7可包括横杆71、第一连杆72、第二连杆73和连接滑块74。其中,第一连杆71的第一端与横杆71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便于拆装,第一连杆72的第二端具有第一通孔。第二连杆73的第一端与横杆71的另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便于拆装,第二连杆73的第二端具有第二通孔。连接滑块74与第一通孔通过第一轴螺栓连接,便于拆装,连接滑块74与第二通孔通过第二轴螺栓连接,便于拆装。第一连杆72、第二连杆73和移动测量滑块6通过连接件滑动连接,连接件包括轴丝杆10,其插在移动测量滑块6的一个螺孔,并在轴丝杆10的两侧均通过螺纹安装定位块11,其中一个定位块11与第一连杆72滑动连接、另一个定位块11与第二连杆73滑动连接。

参见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连接滑块74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轴螺栓(图中未示出),在连接滑块74的另一端安装有第二轴螺栓(图中未示出),在连接滑块74的外侧固定有两个矩形块75,在两个矩形块75之间设有间隙,在两个矩形块75均加工有第三通孔。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申请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