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电路板智能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3985发布日期:2020-07-07 14:02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电路板智能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电路板智能检测仪。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民的消费水平的提高,智能化设备越来越普及在人们生活中。特别是空调,而空调已经广泛应用在千家万户中。

一般情况下,在空调的内机和外机的关键控件(如电路板、控制器)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关键控件性能进行大量测试,需要空调的内机和外机的重要部件(风机、压缩机、电子膨胀阀、四通阀、电磁阀等)配合,频繁反复运作以进行检测。

然而,空调的内机和外机的重要部件频繁反复运作,使得空调的内机和外机的部件容易损坏,同时,空调的内机和外机的体积庞大,占用空间,不方便测试,大大降低了用户的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电路板智能检测仪,能够模拟空调的内机和外机的重要部件的运作来检测关键空间的性能,无需用到空调的内机和外机的重要部件,有效避免空调的内机和外机的部件的损坏,同时也方便测试,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电路板智能检测仪,包括中央控制器,还包括:壳体,其中所述中央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其中所述壳体内由下至上包括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且所述中央控制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三腔体内;多个不同阻抗的电阻,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腔体内;多个电机,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腔体内;安装架,设置在所述电机外,其中所述电机设有朝向所述安装架的顶部的转动轴;扇叶,设置在所述转动轴中,以通过所述转动轴带动所述扇叶转动;红外发射器,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腔体内,其中所述红外发射器通过导线设置有红外探头,所述红外探头设置在所述安装架的顶部且朝向所述扇叶设置;数据线,与所述电阻和所述红外发射器连接;其中,所述壳体外设有用于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插头安装板,且所述插头安装板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多个电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腔体内,其中所述数据线与所述多个电抗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旋转编码器,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磁性开关,通过所述数据线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通过散热片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腔体的底部,所述安装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顶部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部的顶杆,所述顶杆设有用于卡置所述红外探头的开槽。

进一步的,所述扇叶包括与所述电机的转动轴连接的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且呈扇形状的叶片,其中所述红外探头所发射的激光处于所述叶片的半径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显示屏,设置在所述壳体外,处于所述插头安装板的上方,其中所述显示屏与所述中央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第一腔体的底部间隔设置有第一电极端和第二电极端,所述电阻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端和所述第二电极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端设有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第一接口,所述第二电极端设有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第二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第一腔体的底部间隔设置有第三电极端和第四电极端,所述电抗设置在所述第三电极端和所述第四电极端之间,其中所述第三电极端设有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第三接口,所述第四电极端设有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第四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第一腔体的两侧壁分别设有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多功能电路板智能检测仪包括:中央控制器;壳体,其中中央控制器设置在壳体内,其中壳体内由下至上包括有第一腔体、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多个不同阻抗的电阻,设置在壳体的第一腔体内;多个电机,与中央控制器连接,设置在壳体的第二腔体内;安装架,设置在电机外,其中电机设有朝向安装架的顶部的转动轴;扇叶,设置在转动轴中,以通过转动轴带动扇叶转动;红外发射器,设置在壳体的第二腔体内,其中红外发射器通过导线设置有红外探头,红外探头设置在安装架的顶部且朝向扇叶设置;数据线,与电阻和红外发射器连接;其中,壳体外设有用于与数据线连接的插头安装板,且插头安装板与中央控制器连接。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多功能电路板智能检测仪能够模拟空调的内机和外机的重要部件的运作来检测关键空间的性能,无需用到空调的内机和外机的重要部件,有效避免空调的内机和外机的部件的损坏,同时也方便测试,大大提升了用户的体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路板智能检测仪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路板智能检测仪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路板智能检测仪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多功能电路板智能检测仪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4,该多功能电路板智能检测仪包括壳体10、中央控制器、多条数据线、多个不同阻抗的电阻11、多个电抗12、多个电机13、多个安装架14、扇叶15和红外发射器。

中央控制器设置在壳体10内。应理解,中央控制器作为整个检测仪的重要控制中心,能够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优化和过滤处理等。优选地,中央控制器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单片机实现。

壳体10内由下至上包括有第一腔体101、第二腔体102和第三腔体。优选地,中央控制器设置在壳体10的第三腔体内。

多个不同阻抗的电阻11设置在壳体10的第一腔体101内。应理解,可以通过数据线与电阻11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第一腔体101的底部间隔设置有第一电极端111和第二电极端112,其中电阻11设置在第一电极端111和第二电极端112之间,且第一电极端111设有与数据线连接的第一接口,第二电极端112设有与数据线连接的第二接口。

多个电抗12设置在壳体10的第一腔体101内,其中数据线与多个电抗1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的第一腔体101的底部间隔设置有第三电极端和第四电极端,电抗12设置在第三电极端和第四电极端之间,其中第三电极端设有与数据线连接的第三接口,第四电极端设有与数据线连接的第四接口。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壳体10的第一腔体101的两侧壁分别设有第一风机104和第二风机105,以通过第一风机104和第二风机105散热。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外设有用于与数据线连接的插头安装板106,且插头安装板106与中央控制器连接,以通过中央控制器从插头安装板106上获取数据信息。应理解,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数据线将电阻11和电抗12与插头安装板106,使得中央控制器可以从插头安装板106获取电阻11和电抗12的数值。

值得注意的是,空调的压缩机可以利用电阻11及电抗12模拟构成,以通过电阻11及电抗12的功率模拟空调的压缩机的功率(即基于电流电压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电阻11及电抗12构成的功率来替代压缩机的功率),使得可以参照压缩机的性能选择电阻11及电抗12的阻值,从而实现对压缩机控件的输出电流、频率的采集。进一步的,当选择好电阻11及电抗12时,中央控制器从从插头安装板106中采集电阻11及电抗12所需的功率数据,并将采集到的功率数据与关键控件(压缩机)所设置的标准参数进行对比,且判断是否一致,以进行校验与判断。另外,本实施例设置有多个电阻11和多个电抗12,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组合,支持不同类型关键控件的检测,实现不同型号压缩机的替代,提升兼容性能力。

值得注意点是,中央控制器与电阻11及电抗12的工作原理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原理实现,在此不一一赘述其原理。

多个电机13设置在壳体10的第二腔体102内。应理解,电机13的转动轴131竖直向上设置的。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3与中央控制器连接,以通过中央控制器获取电机13的工作参数,其中工作参数包括包括电流、电压和功率。

安装架14设置在壳体10的第二腔体102内。优选地,安装架14设置在电机13外。

优选地,电机13的转动轴131朝向安装架14的顶部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架14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41和第二支撑杆142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杆141的顶部和第二支撑杆142的顶部的顶杆143。优选地,电机13的转动轴131朝向顶杆143。

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3通过散热片130设置在壳体10的第二腔体102的底部,顶杆143设有用于卡置红外探头的开槽1431。

扇叶15设置在转动轴131中,以通过转动轴131带动扇叶15转动。

红外发射器设置在壳体10的第二腔体102内,其中红外发射器通过导线设置有红外探头,其中红外探头设置在安装架的顶部且朝向扇叶15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扇叶15包括与电机13的转动轴131连接的连接部和与连接部连接且呈扇形状的叶片,其中红外探头所发射的激光处于叶片的半径之间,使得红外发射器能够发射激光照射在叶片上,以检测电机13的转速。

进一步的,红外发射器还可以通过发射激光照射在叶片上以检测电机13的转向。具体地,电机13的转向的依据判断是当两路激光发射产生两个脉冲信号,通过脉冲信号先后来判断是正方向还是反方向的。

优选地,红外发射器与数据线连接。应理解,中央控制器从插头安装板106上获取红外发射器所采集的数据信息,即中央控制器能够采集扇叶的转速;同时中央控制器还能够采集风机的电压、电流和功率。

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由电机、扇叶15以及红外发射器模拟构成空调的风机,通过参照空调风机的性能,来实现对空调的风机输出电压、风机转速的采集;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设置有多个电机13,可以实现多种不同组合,支持不同类型关键控件的检测,实现不同型号风机的替代,提升兼容性能力。

值得注意点是,中央控制器与电机和红外发射器的工作原理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原理实现,在此不一一赘述其原理。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多功能电路板智能检测仪还包括旋转编码器,其中旋转编码器通过数据线与中央控制器连接。

应理解,根据电子膨胀阀产生步进式磁场原理,因此本实施例旋转编码器能够代替电子膨胀阀,可以通过旋转编码器实现对圈数转速的计算与采集,并上传给中央控制器以实现电子膨胀阀的模拟。进一步的,旋转编码器的数量有多个,支持不同类型关键控件的检测,实现多种组合检测,提升兼容性能力。

值得注意点是,中央控制器和旋转编码器的工作原理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原理实现,在此不一一赘述其原理。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多功能电路板智能检测仪还包括磁性开关,其中磁性开关通过数据线与中央控制器连接。

应理解,根据四通阀与电磁阀的磁场原理(即通电即产生磁场),本实施例利用磁性开关构成四通阀和电磁阀的模拟体来判断磁场存在与否,实现开关信号的采集,并通过中央控制器对该开关信号进行处理。进一步的,磁性开关的数量有多个,能够实现多种组合检测,提升兼容性能力。

值得注意点是,中央控制器和磁性开关的工作原理可采用现有技术中原理实现,在此不一一赘述其原理。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多功能电路板智能检测仪还包括显示屏107,其中显示屏107设置在壳体10外,且显示屏107处于插头安装板106的上方。优选地,显示屏107与中央控制器连接,以通过显示屏107显示电阻11、电抗12、电机13和红外发射器的工作参数,使得工作人员可以从显示屏107中查到空调的内机和外机的性能是否满足条件,以判断空调的内机和外机是否合格。

综上,本实施例可以模拟空调的内机和外机的风机、压缩机、电子膨胀阀、四通阀和电磁阀等重要控件,可完全实现空调的内机和外机的运行状态的数据采集,实现智能分析空调的内机和外机,杜绝空调的内机和外机的零配件的损耗,极大降低测试成本,极大增强连续测试的便利性,提高检测作业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