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9618发布日期:2020-05-20 03:3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感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传感器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对传感器测量数据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数据测量小组通过将多个传感器集成在一个支架上,实现同时测量多种数据的需求,例如,通过将多个传感器集成于测量集成杆上实现同时测量环境中的温度信息、磁场强度、湿度信息和光照强度信息的目的。

集成杆虽然能够将多个传感器集成在一起,但是,各传感器之间距离太近相互之间会产生干扰,会对测量数据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集成杆上设置多个传感器分支支架使传感器之间保持距离,这种传感器支架由于其体积扩展较大在携带时不方便;另外,多个传感器分布于集成杆上使集成杆上的数据线布局比较混乱,容易出现多根数据线缠绕在一起的现象。因此需要一种便于携带、便于布线的传感器支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便于携带、便于布线的传感器支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传感器支架,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安装有拉线块、至少三根安装杆,所述支撑杆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支撑杆的轴线平行,所述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线孔,所述第一线孔与所述支撑杆的轴线平行。

优选地,上述的传感器支架,其中所述安装杆嵌入在所述凹槽的内部,所述安装杆的顶部与所述凹槽的顶部铰接。

优选地,上述的传感器支架,其中所述安装杆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线孔。

优选地,上述的传感器支架,其中所述拉线块包括顶部圆台,所述顶部圆台的下侧连接有定位柱,所述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圆柱空腔,所述定位柱嵌入在所述圆柱空腔的内部。

优选地,上述的传感器支架,其中所述圆柱空腔位于所述支撑杆的中心处,所述圆柱空腔与所述支撑杆的轴线平行。

优选地,上述的传感器支架,其中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设置有升降件,所述升降件包括底部圆台,所述底部圆台的上侧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圆柱空腔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顶杆的顶部与所述定位柱的底部抵接。

优选地,上述的传感器支架,其中所述拉线块与所述安装杆之间连接有拉线。

优选地,上述的传感器支架,其中所述凹槽围绕所述支撑杆的中心轴线呈圆周阵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该传感器支架时,安装杆嵌入在凹槽内,两者顶部铰接,安装杆拉线块与安装杆之间连接有拉线,通过旋转底部圆台可使顶杆升降,从而将拉线块顶起和落下,当拉线块被顶起时,拉线块通过拉线将各安装杆拉起,各安装杆伸开,各传感器之间距离变大;在使用完毕后通过反向旋转底部圆台可使顶杆降下,拉线块由于自身重力作用或者通过人工将其压下,此时拉线松开,各安装杆回落到各自的凹槽内,在携带时可用橡皮筋捆扎在支撑杆的外部,防止安装杆由于重力作用自然伸开。支撑杆外部为圆柱形,整个支架收起后呈圆柱形,便于携带。传感器的信号线穿过第二线孔以及第一线孔,第一线孔、第二线孔均为通孔,在安装杆旋转移动时对各信号线无影响。该传感器支架便于携带、便于布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支撑杆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支撑杆的立体图;

图6为图5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拉线块的立体图;

图8为安装杆的截面图;

图9为升降件的立体图;

图10为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支撑杆,101、圆柱空腔,102、第一线孔,103、凹槽,104、内嵌杆,2、安装杆,21、杆体,22、第二线孔,23、拉线环,3、拉线块,31、顶部圆台,32、定位柱,33、拉线圆孔,4、拉线,5、传感器,6、升降件,61、底部圆台,62、顶杆,63、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所示,一种传感器支架,包括支撑杆1,支撑杆1的顶部安装有拉线块3、至少三根安装杆2。支撑杆1的侧面上设置有至少三个凹槽103,凹槽103围绕支撑杆1的中心轴线呈圆周阵列。凹槽103与支撑杆1的轴线平行,安装杆2嵌入在凹槽103的内部,安装杆2的顶部与凹槽103的顶部铰接。具体地,凹槽103的内部顶部安装有内嵌杆104,内嵌杆104穿过安装杆2的内部,两者活动连接,安装杆2可绕内嵌杆104转动。

如图1、图2、图3、图8、图10所示,支撑杆1的内部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线孔102,第一线孔102与凹槽103的数量相同,第一线孔102与支撑杆1的轴线平行。安装杆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线孔22。安装杆2的末端安装有传感器5,安装杆2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传感器5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安装杆2的末端。传感器5的信号线穿过第二线孔22以及第一线孔102,第一线孔102、第二线孔22均为通孔。

如图1、图2、图7、图9所示,拉线块3包括顶部圆台31,顶部圆台31的下侧连接有定位柱32,支撑杆1的内部设置有圆柱空腔101,定位柱32嵌入在圆柱空腔101的内部。圆柱空腔101位于支撑杆1的中心处,圆柱空腔101与支撑杆1的轴线平行。支撑杆1的底部设置有升降件6,升降件6包括底部圆台61,底部圆台61的上侧设置有顶杆62,顶杆62上设置有外螺纹63,圆柱空腔101的内部设置有内螺纹,顶杆62的顶部与定位柱32的底部抵接。外螺纹63与圆柱空腔101内部的内螺纹螺接。通过旋转底部圆台61可使顶杆62升降,从而将拉线块3顶起和落下。

如图1、图2所示,拉线块3与安装杆2之间连接有拉线4,具体地,顶部圆台31上设置有多个拉线圆孔33,安装杆2上安装有拉线环23,拉线环23位于靠近拉线块3的一侧,拉线环23与拉线圆孔33之间连接有拉线4。当拉线块3被顶起时,拉线块3通过拉线4将各安装杆2拉起,各安装杆2伸开,拉线4长度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在使用完毕后通过反向旋转底部圆台61可使顶杆62降下,拉线块3由于自身重力作用或者通过人工将其压下,此时拉线4松开,各安装杆2回落到各自的凹槽103内,在携带时可用橡皮筋捆扎在支撑杆1的外部,防止安装杆2由于重力作用自然伸开。支撑杆1外部为圆柱形,整个支架收起后呈圆柱形,便于携带。

在使用该传感器支架时,安装杆2嵌入在凹槽103内,两者顶部铰接,安装杆2拉线块3与安装杆2之间连接有拉线4,通过旋转底部圆台61可使顶杆62升降,从而将拉线块3顶起和落下,当拉线块3被顶起时,拉线块3通过拉线4将各安装杆2拉起,各安装杆2伸开,各传感器5之间距离变大,可减少相互间的干扰;在使用完毕后通过反向旋转底部圆台61可使顶杆62降下,拉线块3由于自身重力作用或者通过人工将其压下,此时拉线4松开,各安装杆2回落到各自的凹槽103内,在携带时可用橡皮筋捆扎在支撑杆1的外部,防止安装杆2由于重力作用自然伸开。支撑杆1外部为圆柱形,整个支架收起后呈圆柱形,便于携带。传感器5的信号线穿过第二线孔22以及第一线孔102,第一线孔102、第二线孔22均为通孔,在安装杆2旋转移动时对各信号线无影响。该传感器支架便于携带、便于布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