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6989发布日期:2020-08-14 18:43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



背景技术: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但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也日益增强。然而,在物质财富高度发达的今天,伴随的是超标的化肥、农药、添加剂、膨胀剂、避孕药、甲醛、催红素等化学制品在食品(含药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运输、储存、加工、销售各环节滥用。导致各种癌症遍地发生。使食品安全的危机越演越烈,最令人担心的不是农药残留的问题,而目前农药残留检测仪价格昂贵,不方便携带,停留在实验室阶段,不能为广大消费者掌握和使用,因此如何安全的携带检测仪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达到提升检测仪便携性,检测仪在携带中安全性得到加强,因此方便广大消费者掌握和使用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包括盒盖、仪器盒子、手提杆、连接饵、背带、活动组件、限位组件、海绵垫、检测仪本体、仪器电池和密封块,盒盖的底部与密封块的顶部连接,仪器盒子的顶部内侧设置有密封槽,密封槽的内壁与密封块的外表面连接,海绵垫连接仪器盒子,检测仪本体和仪器电池卡入海绵垫的内部,盒盖和仪器盒子的正面均与手提杆的背面连接,盒盖和仪器盒子的正面均与限位组件的背面连接,盒盖和仪器盒子的背面均与活动组件的正面连接,盒盖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连接饵相对的面连接,背带的背部套接在连接饵的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活动组件包括支撑板、定位板、滚珠和圆形凹块一,支撑板的背面与圆形凹块一的正面连接,圆形凹块一的内部与滚珠的两侧连接,滚珠的顶部与定位板的底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正面与仪器盒子的背面连接,定位板的正面与盒盖的背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板、滚轴、定位杆、卡块、圆形凹块二和凹形板,固定板的正面与圆形凹块二的背面连接,圆形凹块二的内部与滚轴的两侧连接,滚轴的顶部与定位杆的底部连接,定位杆的顶部与卡块的底部连接,卡块的外表面与凹形板的内部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形板的背面与盒盖的正面连接,固定板的背面与仪器盒子的正面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形板与圆形凹块二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海绵垫镶嵌在仪器盒子的内部,并在海绵垫的内部开设仪器放置槽与电池放置槽,从而将检测仪本体和仪器电池放置在对应的槽内,从而保证仪器盒子在移动过程中,仪器不会脱离海绵垫,另外将支撑板固定安装在仪器盒子的背部,定位板固定安装在盒盖的背部,因滚珠能够围绕着圆形凹块一进行转动,从而便于仪器盒子与盒盖衔接,将固定板安装在仪器盒子的正面,凹形板安装在盒盖的正面,滚轴能够围绕着圆形凹块二的内部,在定位杆的带动下,便于卡块进入或脱离凹形板内,随着盒盖围绕着仪器盒子转动,促使密封块脱离和进入密封槽内部,达到携带装置处于密封状态,保证了检测仪在携带过程中不会触屏到水,最大强度的对检测仪提供保护。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仪器盒子和盒盖的正面安装手提杆,仪器盒子和盒盖关闭后,两处手提杆相衔接,另外将连接饵的外部套上背带,再将连接饵安装在盒盖的两侧,通过两种形式便于检测人员进行携带,方便广大消费者掌握和使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仪器盒子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盒盖的仰视图。

图中:1盒盖、2仪器盒子、3手提杆、4连接饵、5背带、6活动组件、7限位组件、8海绵垫、9检测仪本体、10密封槽、11仪器电池、12密封块、601支撑板、602定位板、603滚珠、604圆形凹块一、701固定板、702滚轴、703定位杆、704卡块、705圆形凹块二、706凹形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农药残留检测仪,包括盒盖1、仪器盒子2、手提杆3、连接饵4、背带5、活动组件6、限位组件7、海绵垫8、检测仪本体9、仪器电池11和密封块12,盒盖1的底部与密封块12的顶部固定连接,仪器盒子2的顶部内侧开设有密封槽10,密封槽10的内壁与密封块12的外表面卡接,海绵垫8镶嵌入仪器盒子2,检测仪本体9和仪器电池11卡入海绵垫8的内部,盒盖1和仪器盒子2的正面均与手提杆3的背面固定连接,盒盖1和仪器盒子2的正面均与限位组件7的背面固定连接,盒盖1和仪器盒子2的背面均与活动组件6的正面固定连接,盒盖1的两侧分别与两侧的连接饵4相对的面固定连接,背带5的背部套接在连接饵4的外表面。

进一步,活动组件6包括支撑板601、定位板602、滚珠603和圆形凹块一604,支撑板601的背面与圆形凹块一604的正面固定连接,圆形凹块一604的内部与滚珠603的两侧活动连接,滚珠603的顶部与定位板602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支撑板601的正面与仪器盒子2的背面固定连接,定位板602的正面与盒盖1的背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限位组件7包括固定板701、滚轴702、定位杆703、卡块704、圆形凹块二705和凹形板706,固定板701的正面与圆形凹块二705的背面固定连接,圆形凹块二705的内部与滚轴702的两侧活动连接,滚轴702的顶部与定位杆703的底部固定连接,定位杆703的顶部与卡块704的底部固定连接,卡块704的外表面与凹形板706的内部卡接。

进一步,凹形板706的背面与盒盖1的正面固定连接,固定板701的背面与仪器盒子2的正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凹形板706与圆形凹块二705对称设置。

在使用时,将海绵垫8镶嵌在仪器盒子2的内部,并在海绵垫8的内部开设仪器放置槽与电池放置槽,从而将检测仪本体9和仪器电池11放置在对应的槽内,从而保证仪器盒子2在移动过程中,仪器不会脱离海绵垫8,另外将支撑板601固定安装在仪器盒子2的背部,定位板602固定安装在盒盖1的背部,因滚珠603能够围绕着圆形凹块一604进行转动,从而便于仪器盒子2与盒盖1衔接,将固定板701安装在仪器盒子701的正面,凹形板702安装在盒盖1的正面,滚轴702能够围绕着圆形凹块二705的内部,在定位杆703的带动下,便于卡块704进入或脱离凹形板706内,随着盒盖1围绕着仪器盒子2转动,促使密封块12脱离和进入密封槽10内部,在仪器盒子2和盒盖1的正面安装手提杆3,仪器盒子2和盒盖1关闭后,两处手提杆3相衔接,另外将连接饵4的外部套上背带5,再将连接饵4安装在盒盖1的两侧。

综上可得,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海绵垫8镶嵌在仪器盒子2的内部,并在海绵垫8的内部开设仪器放置槽与电池放置槽,从而将检测仪本体9和仪器电池11放置在对应的槽内,从而保证仪器盒子2在移动过程中,仪器不会脱离海绵垫8,另外将支撑板601固定安装在仪器盒子2的背部,定位板602固定安装在盒盖1的背部,因滚珠603能够围绕着圆形凹块一604进行转动,从而便于仪器盒子2与盒盖1衔接,将固定板701安装在仪器盒子701的正面,凹形板702安装在盒盖1的正面,滚轴702能够围绕着圆形凹块二705的内部,在定位杆703的带动下,便于卡块704进入或脱离凹形板706内,随着盒盖1围绕着仪器盒子2转动,促使密封块12脱离和进入密封槽10内部,达到携带装置处于密封状态,保证了检测仪在携带过程中不会触屏到水,最大强度的对检测仪提供保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仪器盒子2和盒盖1的正面安装手提杆3,仪器盒子2和盒盖1关闭后,两处手提杆3相衔接,另外将连接饵4的外部套上背带5,再将连接饵4安装在盒盖1的两侧,通过两种形式便于检测人员进行携带,方便广大消费者掌握和使用的目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