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9680发布日期:2020-08-11 20:53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一种飞机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模拟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



背景技术:

雷达意思为"无线电探测和测距",即用无线电的方法发现目标并测定它们的空间位置。因此,雷达也被称为“无线电定位”。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雷达发射电磁波对目标进行照射并接收其回波,由此获得目标至电磁波发射点的距离、距离变化率(径向速度)、方位、高度等信息,然而市面上各种的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7799062u的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侦察雷达模拟目标检测装置,其虽然有效提升了侦察雷达的检测准确性与完整性,但是并未解决现有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只有单动态目标或者单静态目标,动态目标的目标运动精度、运动位置等相关项无法精确保证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飞机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机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解决了现有的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一般只有单动态目标或者单静态目标,动态目标的目标运动精度、运动位置等相关项无法精确保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飞机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包括地平架、计算机控制柜和机电控制柜,所述地平架的上表面前端设置有两个光雷支撑架,且所述地平架的后端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前表面顶端设置有x轴上水平导轨,且所述支架的一侧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扩展光源,同时所述支架的顶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扩展光源,且所述x轴上水平导轨的一端设置有扩展光源,所述支架的前表面底端设置有x轴下水平导轨,所述x轴下水平导轨的一端设置有扩展光源和横轴限位块,且所述x轴下水平导轨的上表面一端设置有x轴正向限位块,所述x轴正向限位块的顶端设置有x轴原点,且所述x轴下水平导轨的上表面另一端设置有x轴负向限位块,所述支架前表面中间一侧的设置有左y轴导轨,所述支架前表面另一侧设置有右y轴导轨,所述左y轴导轨的前表面设置有左红外运动光源,所述右y轴导轨的前表面设置有右红外运动光源,所述x轴下水平导轨底端设置有光栅尺,两个所述右y轴导轨的一侧设置有光栅尺。

优选的,两个所述右y轴导轨均还包括y轴原点、y轴负向限位块、工作指示灯和右y轴伺服电机,所述右y轴导轨的底端设置有右y轴伺服电机,且所述右y轴导轨的一侧底端设置有工作指示灯,所述工作指示灯的顶端设置有y轴负向限位块,所述y轴负向限位块的顶端设置有y轴原点。

优选的,所述x轴上水平导轨与x轴下水平导轨相互平行,所述左y轴导轨与右y轴导轨相互平行,所述左y轴导轨和右y轴导轨均与x轴上水平导轨和x轴下水平导轨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地平架的上表面前端设置有两个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剖面形状为“凹”字形,且两个所述光雷支撑架的两端均处于两个固定架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支架的剖面形状为“回”字形,所述支架与地平架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计算机控制柜还包括机柜、光源控制组件、电机控制组件、综合控制组件、工控机组件和电源组件,所述机柜、光源控制组件、电机控制组件、综合控制组件、工控机组件和电源组件之间均通过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机电控制柜还包括电机驱动组件、继电器组件和开关及接线端子,所述电机驱动组件、继电器组件和开关及接线端子之间均通过电性连接。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机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在光电雷达固定位置时,能够同时给出光电雷达两个高精度动态目标与多个固定位置静态坐标,光雷目标模拟器双高精度运动目标同时运动,能够更为精确的模拟复杂空情下的目标运动情况,能够更好的测试光电雷达的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飞机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动态目标驱动框图;

图4为图1所示光源控制框图。

图中标号:1、扩展光源,2、y轴正向限位块,3、左y轴导轨,4、x轴上水平导轨,5、横轴限位块,6、右y轴导轨,7、支架,8、左红外运动光源,9、右红外运动光源,10、x轴原点,11、x轴正向限位块,12、x轴负向限位块,13、x轴下水平导轨,14、光栅尺,15、地平架,16、光雷支撑架,17、y轴原点,18、y轴负向限位块,19、工作指示灯,20、右y轴伺服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飞机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右y轴导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动态目标驱动框图;图4为图1所示光源控制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实施例,包括:一种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包括地平架15、计算机控制柜和机电控制柜,地平架15的上表面前端设置有两个光雷支撑架16,且地平架15的后端设置有支架7,支架7的前表面顶端设置有x轴上水平导轨4,且支架7的一侧顶端和底端均设置有扩展光源1,同时支架7的顶端中间位置处设置有扩展光源1,且x轴上水平导轨4的一端设置有扩展光源1,支架7的前表面底端设置有x轴下水平导轨13,x轴下水平导轨13的一端设置有扩展光源1和横轴限位块5,且x轴下水平导轨13的上表面一端设置有x轴正向限位块11,x轴正向限位块11的顶端设置有x轴原点10,且x轴下水平导轨13的上表面另一端设置有x轴负向限位块12,支架7前表面中间一侧的设置有左y轴导轨3,支架7前表面另一侧设置有右y轴导轨6,左y轴导轨3的前表面设置有左红外运动光源8,右y轴导轨6的前表面设置有右红外运动光源9,x轴下水平导轨13底端设置有光栅尺14,两个右y轴导轨6的一侧设置有光栅尺14。

为了便于该装置的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两个右y轴导轨6均还包括y轴原点17、y轴负向限位块18、工作指示灯19和右y轴伺服电机20,右y轴导轨6的底端设置有右y轴伺服电机20,且右y轴导轨6的一侧底端设置有工作指示灯19,工作指示灯19的顶端设置有y轴负向限位块18,y轴负向限位块18的顶端设置有y轴原点17。

为了便于滑动左y轴导轨3和右y轴导轨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x轴上水平导轨4与x轴下水平导轨13相互平行,左y轴导轨3与右y轴导轨6相互平行,左y轴导轨3和右y轴导轨6均与x轴上水平导轨4和x轴下水平导轨13滑动连接。

为了便于固定光雷支撑架16,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地平架15的上表面前端设置有两个固定架,固定架的剖面形状为“凹”字形,且两个光雷支撑架16的两端均处于两个固定架的上表面。

为了便于支架7的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支架7的剖面形状为“回”字形,支架7与地平架15相互垂直。

为了便于计算机控制柜的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计算机控制柜还包括机柜、光源控制组件、电机控制组件、综合控制组件、工控机组件和电源组件,机柜、光源控制组件、电机控制组件、综合控制组件、工控机组件和电源组件之间均通过电性连接。

为了便于机电控制柜的使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机电控制柜还包括电机驱动组件、继电器组件和开关及接线端子,电机驱动组件、继电器组件和开关及接线端子之间均通过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飞机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通过设计的支架7对x轴上水平导轨4、x轴下水平导轨13、左y轴导轨3、右y轴导轨6、y轴正向限位块2、x轴负向限位块12、x轴正向限位块11、y轴负向限位块18、光栅尺14和右y轴伺服电机20起到支撑作用,通过设计的扩展光源1实现多静态目标的定位,设计的地平架15支撑整个装置,设计的x轴上水平导轨4和x轴下水平导轨13用于支撑左y轴导轨3和右y轴导轨6的运动,能够实现对目标的相对、相离等各种运动,各轴限位块用于固定导轨能运动到的极限位置;光栅尺14用于导轨位置的精确定位;右y轴伺服电机20用于带动光源运动,光源控制组件为所有红外光源提供驱动,并根据指令调节光源的辐射强度;电机控制组件接收移动目标的实时位置信息、为电机驱动组件提供控制信号,实现闭环的伺服控制;综合控制组件实现与工控机组件进行信息交互,解析光栅尺14的数据,解析零位及限位数据,工控机组件预留pci接口,实现与飞机仿真系统进行信息交互以及实现人机交互功能并下发控制指令,该装置的软件系统包含电机运动控制信息、红外光源参数设置信息、移动光源运行轨迹的设定及位置显示、双移动光源防碰撞设定等信息,能够设置电机的加速度、减速度、最大运行速度等信息,能够设置双y轴导轨安全距离、防碰撞策略等信息,能够设置单光/双光源运动轨迹、自定义光源位置等信息,并且可以调整光源的亮度等信息。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飞机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飞机双动态源高精度光电雷达目标模拟装置,在光电雷达固定位置时,能够同时给出光电雷达两个高精度动态目标与多个固定位置静态坐标,光雷目标模拟器双高精度运动目标同时运动,能够更为精确的模拟复杂空情下的目标运动情况,能够更好的测试光电雷达的性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