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湿度检测模组及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37354发布日期:2020-04-24 22:12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温湿度检测模组及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湿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温湿度检测模组及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空气温湿度的检测对于空气、气候以及气象的监测具有重大的意义,所以在现有技术中气象、气候检测都会采用到空气温湿度的检测。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温湿度检测通常采用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可以检测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温湿度传感器在使用的时候经常会收到外界、自身或者空气中的其他因素干扰,造成温湿度传感器检测精度不高,造成检测误差的情况,进而使得对于气象和气候等的检测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温湿度传感器,其能够提高对于空气温湿度检测的精度,保证检测的真实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包括,例如,提供了一种监测系统,其能够提高对于空气温湿度检测的精度,保证检测的真实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这样实现: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温湿度检测模组,包括外壳、检测器和防水透气膜。

所述检测器上具有检测端,所述防水透气膜贴附于所述检测端。

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检测器连接于所述外壳,并且所述检测端伸入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可选地,所述检测器包括检测壳体和检测主体。

所述检测壳体内部设置有安装空间,并且所述检测壳体上开设有连通安装空间的开口。

所述检测端设置于所述检测主体上,所述检测主体伸入安装空间,并且所述检测端对应于所述开口设置。

所述防水透气膜贴附于所述开口,并且所述防水透气膜遮盖所述开口。

可选地,所述检测壳体具有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所述检测壳体底部,并且所述底座封盖所述安装空间,所述检测主体安装于底座。

可选地,所述检测壳体包括检测端壳体和底座壳体,所述检测端壳体连接于所述底座壳体,所述检测端壳体的横截面积小于所述底座壳体的横截面积,所述开口开设于所述检测端壳体远离所述底座壳体的一端,所述检测主体伸入所述检测端壳体,所述底座安装于所述底座壳体内部。

可选地,所述外壳上还开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通孔,多个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外壳并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连通。

可选地,所述温湿度检测模组还包括外壳固定件,所述外壳固定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内部,并且所述检测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固定件内部,所述外壳固定件的外侧连接于所述外壳。

可选地,所述外壳固定件上至少开设有一对应于所述检测端的窗口,所述窗口连通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和所述外壳固定件的内部空间。

可选地,所述外壳固定件的内部卡持于所述检测器,所述外壳固定件的外部卡持于所述外壳。

可选地,所述温湿度检测模组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外壳内部,并且所述过滤网围绕于所述检测端设置。

一种监测系统,所述监测系统包括温湿度检测模组。所述温湿度检测模组包括外壳、检测器和防水透气膜。

所述检测器上具有检测端,所述防水透气膜贴附于所述检测端。

所述外壳内部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所述检测器连接于所述外壳,并且所述检测端伸入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可选地,所述监测系统包括主机、安装座、温湿度检测模组和防护装置。

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主机,并且所述安装座凸出于主机。

所述温湿度检测模组安装于所述安装座远离所述主机的端部,所述温湿度检测模组与所述主机电连接。

所述防护装置连接于所述主机和所述安装座中的至少一个,并且所述防护装置罩设于所述温湿度检测模组,所述防护装置远离所述主机的周壁与所述温湿度检测模组间隔设置。

可选择地,所述安装座包括连接部和安装部,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主机,所述安装部自所述连接部上远离所述主机延伸,所述温湿度检测模组安装于所述安装部远离所述主机的端部。

可选择地,所述安装座内部开设有电源腔,所述主机的电源线穿入所述电源腔并插接于所述温湿度检测模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湿度检测模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包括,例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温湿度检测模组能通过在检测端上贴附防水透气膜,能避免外界雨水等水分对空气造成的影响进而影响到检测端的检测,并且,将防水透气膜直接贴附于检测端上,能提高避免水分影响检测端的检测的效果,进而大幅度提高温湿度检测模组检测温湿度的精确度。同时还能通过防水透气膜对检测器提供防护作用,避免对检测器造成损坏,延长检测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监测系统,其采用了上述的温湿度检测模组,该监测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与上述提供的温湿度检测模组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监测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监测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温湿度检测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温湿度检测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温湿度检测模组的剖视图。

图标:10-监测系统;100-主机;110-电源线;200-安装座;210-连接部;220-安装部;221-电源腔;300-温湿度检测模组;310-外壳;312-通孔;320-检测器;321-检测壳体;3211-检测端壳体;3212-底座壳体;3213-开口;322-检测主体;323-检测端;324-底座;330-防水透气膜;340-外壳固定件;341-抵持部;342-窗口;350-过滤网;400-防护装置;410-第一容置空间;420-围挡部;430-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若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监测系统10,该监测系统10能用于检测空气的温湿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监测系统10能应用于户外,并对户外的空气进行温湿度的监测。其中,该监测系统10能够提高对于空气温湿度检测的精度,保证检测的真实性。

监测系统10包括主机100、安装座200、温湿度检测模组300和防护装置400。其中,温湿度检测模组300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温湿度,并且温湿度检测模组300与主机100电连接,以将空气中的温湿度对应的数据记录并发送至主机100,主机100则用于记录收到的数据并依据数据计算得出相应的空气温湿度。安装座200安装于主机100上,并且温湿度检测模组300连接于安装座200上,以通过安装座200向温湿度检测模组300提供稳定的承载作用。防护装置400罩设于温湿度检测模组300,以向温湿度检测模组300提供防护作用,进而保证温湿度检测模组300能稳定的工作,避免外界因素对温湿度检测模组300造成检测的误差。需要说明的是,外界因素包括雨水、风、颗粒杂质物以及日晒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00凸设于主机100上,即安装座200具有远离主机100设置的至少一个端部,温湿度检测模组300则安装于安装座200上远离主机100的端部。通过将温湿度检测模组300安装于安装座200远离主机100的端部,使得温湿度检测模组300与主机100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进而使得主机10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温湿度检测模组300处的减少,便能实现避免主机100产生的热量影响温湿度检测模组300检测精度的目的,以提高温湿度检测模组300的检测精度。另外,在本是实施例中,防护装置400远离主机100的周壁与温湿度检测模组300间隔设置,以使得温湿度检测模组300与防护装置400远离主机100的周壁与温湿度检测模组300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便能在防护装置400在接收外界热量并进行散热时,例如,在防护装置400远离主机100的周壁在长时间日晒之后开始散热时,能减少防护装置400远离主机100的周壁传递至温湿度检测模组300处的热量,进而实现日晒对于温湿度检测模组300造成的影响,能提高温湿度检测模组300的检测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当监测系统10在正常使用时,主机100放置于地面,此时防护装置400远离主机100的周壁即为防护装置400的顶部。其中,防护装置400的顶部还可以避免太阳直晒温湿度检测模组300,进一步提高温湿度检测模组300的检测精度。

可选择地,主机100具有用于放置于地面的底部和与底部相对的顶部。在主机100放置于地面上时,底部与地面接触,其中,主机100的底部也可以通过安装其他的承载座,并使得承载座放置于地面,以实现主机100在地面放置的目的。另外,安装座200、防护装置400和温湿度检测模组300均设置于主机100的顶部,以使得当主机100放置于地面上时,能方便于温湿度检测模组300对空气中的温湿度进行检测。

进一步地,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00包括连接部210和安装部220,连接部210连接于主机100,安装部220自连接部210上远离主机100延伸,并且温湿度检测模组300安装于安装部220远离主机100的端部。以实现温湿度检测模组300与主机100之间形成一定距离的目的。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0盖设于主机100的顶部,并且连接部210遮盖主机100的顶部,进而能通过连接部210隔离安装座200和主机100,进而向主机100和温湿度检测模组300提供一定的隔离作用,能辅助减少主机100朝向温湿度检测模组300散失的热量。安装座200设置于连接部210的中部,并且安装部220远离主机100向上延伸,以使得安装座200的端部与主机100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进而实现安装于安装座200端部的温湿度检测模组300与主机100之间形成一定距离的目的。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部210和安装部220一体成型。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210和安装部220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连接部210和安装部220为分体式设置,并且安装部220能通过卡扣或者螺钉固定等方式固定连接于连接部210上,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210也可以作为主机100的一部分,即连接部210为主机100的壳体的一部分,安装部220为安装于连接部210上的一个凸起结构,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部210和安装部220均为主机100的壳体的一部分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00内部开设有电源腔221,主机100的电源线110穿入电源腔221,并插接于温湿度检测模组300。即,其中,主机100的电源线110从电源腔221穿过安装座200并插接于温湿度检测模组300,以通过主机100向温湿度检测模组300提供电能,保证温湿度检测模组300的稳定运作。另外,如果主机100和温湿度检测模组300之间通过通信线通信连接,此时通信线同样能穿过电源腔221并使得温湿度检测模组300和主机100通信连接。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电源腔221开设于安装部220内部,并且电源腔221与安装部220同轴设置。主机100的电源线110能穿过安装部220并插接于温湿度检测模组300,能通过安装部220向电源线110提供防护作用,进而避免电源线110受到外界的影响,进而造成电源线110的短路或者短路等故障,能提高监测系统10的整体安全性。

另外,防护装置400包括围挡部420和上盖430,围挡部420连接于主机100和安装座200中的至少一个,上盖430盖设于围挡部420远离主机100的一侧,并且围挡部420和上盖430共同形成第一容置空间410,温湿度检测模组300设置于第一容置空间410内部,并且温湿度检测模组300与上盖430之间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围挡部420围成环形,进而能使得通过围挡部420向温湿度检测模组300提供一定的防护作用,以保证温湿度检测模组300的稳定运行。上盖430则盖设于围挡部420的上方,并与围挡部420共同形成容置温湿度检测模组300的第一容置空间410,此时上盖430能向温湿度检测模组300提供防护雨水以及日晒等外界影响因素,进而保证温湿度检测模组300稳定的运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围挡部420上开设有多个空隙,并且多个空隙连通于第一容置空间410,以使得能通过多个空隙实现第一容置空间410的通风,保证温湿度检测模组300能稳定地对空气的温湿度进行检测。应当理解,围挡部420和上盖430之间也可以形成空隙,以通过空隙连通外界空间和第一容置空间41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围挡部420连接于安装部220和主机100中的至少一个指代的是,围挡部420的一端可以连接于安装座200,以实现围挡部420的稳定;或者,围挡部420可以连接于主机100,进而实现围挡部420的稳定;或者,围挡部420可以连接于主机100和安装座200,以实现围挡部420的稳定,例如,围挡部420穿过安装座200并与主机100固定连接。另外,围挡部420的上方指代的是,围挡部420远离主机100的一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00伸入第一容置空间410内部,并且温湿度检测模组300安装于安装座200伸入第一容置空间410的部分。即,在本实施例中,围挡部420连接于连接部210和主机100中的至少一个,并且使得安装部220位于第一容置空间410内部,此时安装于安装部220端部的温湿度检测模组300则位于第一容置空间410中。进一步地,通过将安装部220伸入至第一容置空间410中,能使得温湿度检测模组300整体位于第一容置空间410的中部,进而能使得温湿度检测模组300能与第一容置空间410的内周壁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进而能保证同时避免主机100产生的热量和外界的热量、风、雨水等对温湿度检测模组300造成影响,实现提高温湿度检测模组300检测精度的目的。

即,在本实施例中,围挡部420的内侧面与温湿度检测模组300同样间隔设置,即第一容置空间410的内周壁与温湿度检测模组300之间间隔设置,能在围挡部420在吸收外界大量热量并散发热量时,减少围挡部420散发至温湿度检测模组300的热量,进而避免围挡部420散发的热量对温湿度检测模组300造成影响,能提高温湿度检测模组300的检测精度。同时也能在空气在通过空隙实现第一容置空间410和外界进行换气时,避免外界的雨水或者杂质粘附到温湿度检测模组300上,保证温湿度检测模组300能稳定的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监测系统10能通过防护装置400在主机100上形成第一容置空间410,并且通过安装部220的端部伸入至第一容置空间410内部,进而使得安装于安装部220端部的温湿度检测模组300能位于第一容置空间410的中部,并且温湿度检测模组300于第一容置空间410的内周壁之间形成一定的距离,即能与主机100、上盖430和围挡部420之间均形成一定的距离,能避免主机100产生的热量对温湿度检测模组300造成影响,同时能避免外界的日晒直晒温湿度检测模组300,以及避免日晒造成上盖430和围挡部420散发的热量对温湿度检测模组300造成影响,能提高温湿度检测模组300的检测精度。

另外,请结合参阅图1、图3和图4,温湿度检测模组300包括检测器320、防水透气膜330和外壳310。其中,检测器320安装于安装座200,并且检测器320上设置有检测端323,检测端323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温湿度。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防水透气膜330贴附于检测端323。防水透气膜330能用于气体通过并阻隔液体,以通过防水透气膜330对检测端323提供防水作用,能避免水气水分对检测端323造成影响,保证检测端323的检测精度。另外,外壳310内部设置有第二容置空间(图未标),检测器320伸入第二容置空间内部,外壳310上还开设有多个通孔312,并且通孔312贯穿外壳310与第二容置空间相连通。通过通孔312的设置,能使得第一容置空间410通过通孔312与第二容置空间相连通,进而使得外界空气在进入至第一容置空间410内部之后,能通过通孔312进入至第二容置空间,便能通过检测端323对空气的温湿度进行检测。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通孔312的设置方式为沿外壳310外圆周方向上间隔设置的多个条形通孔312,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通孔312的设置方式也可以不同,例如,通孔312的设置方式为圆形通孔312,并且多个通孔312随机分布于外壳310上,实现第一容置空间410通过通孔312与第二容置空间相连通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检测器320包括检测壳体321和检测主体322,检测壳体321内部设置有安装空间(图未标),并且检测壳体321上开设有连通安装空间的开口3213,当检测壳体321伸入第二容置空间内部时,安装空间通过开口3213与第二容置空间相连通,便能使得第二容置空间内部的空气能通过开口3213进入至安装空间。检测主体322安装于安装空间内部,并且检测端323设置于检测主体322上并对应于开口3213设置,以便于检测端323通过开口3213对空气的温湿度进行检测。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防水透气膜330贴附于开口3213上,并且防水透气膜330遮盖开口3213,以使得通过防水透气膜330防止水气水分进入至安装空间内部,避免水气水分对检测端323造成影响,提高检测端323的检测精度。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检测壳体321具有一个底座324,底座324位于检测壳体321的底部,检测主体322安装于底座324上,另外,底座324用于安装于安装座200上,进而保证检测主体322的稳定,能便于检测主体322进行检测。并且,电源线110穿过底座324与检测主体322电连接,进而能通过电源线110向检测主体322提供电能,保证检测主体322能进行温湿度的检测。

另外,请参阅图5,检测壳体321包括检测端壳体3211和底座壳体3212,检测端壳体3211连接于底座壳体3212,并且检测端壳体3211的横截面积小于底座壳体3212的横截面积,并且,在本实施例中,检测端壳体3211和底座壳体3212的连接方式可以看作,检测端壳体3211的一端面连接于底座壳体3212的一个端面,并且检测端壳体3211和底座壳体3212同轴设置,同时检测端壳体3211和底座壳体3212的截面呈阶梯形。另外,底座壳体3212和检测端壳体3211内部均开设有空腔,并且检测端壳体3211内部的空腔和底座壳体3212内部的空腔共同形成安装空间。并且,开口3213开设于检测端壳体3211远离底座壳体3212的一端的其中一个侧面,并且开口3213连通检测端壳体3211的内部空腔和第二容置空间。进一步地,底座324安装于底座壳体3212的内部空腔内部,检测主体322伸入检测端壳体3211的内部空间。

进一步地,温湿度检测模组300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内的外壳固定件340,外壳固定件340内部形成第三容置空间(图未标),并且检测器320设置于第三容置空间内部。外壳固定件340的外侧则连接于外壳310的内周壁,进而用于稳固外壳310和检测器3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外壳固定件340的外侧卡持于外壳310的内周壁,外壳固定件340的内侧卡持于检测器320。即能通过外壳固定件340分别连接于检测壳体321和外壳310,能通过外壳固定件340实现稳固外壳310和检测器320之间连接关系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外壳固定件340的外侧设置有卡块(图未标),相对应的,外壳310上设置有与卡块相对于的卡槽(图未标),外壳固定件340能通过卡块和卡槽的相互配合实现与外壳310的卡持连接。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固定件340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卡持于外壳310,例如,外壳固定件340的外径大于外壳310的内径,进而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实现外壳固定件340和外壳310之间的连接等。另外,检测器320伸入至第三容置空间之后,外壳固定件340抵持于检测器320的底座324,此时能通过粘接或者螺钉固定或者卡接等方式实现外壳固定件340和底座324之间的连接,便能实现通过外壳固定件340实现外壳310和检测器320的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外壳固定件340的外侧还设置有定位块,相对应的,外壳310上开设有与定位块相对应的定位槽,在安装外壳310和外壳固定件340时,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槽的相互配合,能实现外壳310和外壳固定件340的快速装配安装。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中,在外壳固定件340上,卡块和定位块沿外壳固定件340的外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相对应的,在外壳310上卡槽和定位槽在外壳310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并且当定位块与定位槽相互配合是,卡块卡入卡槽中。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取消定位槽和定位块的设置。

进一步地,外壳固定件340内部还设置有用于抵持于底座壳体3212的抵持部341,抵持部341设置于外壳固定件340的内部,并且抵持部341呈环形设置,以使得检测主体322能穿过抵持部341中部的孔进而伸入至检测端壳体3211的内部。通过抵持部341抵持于底座壳体3212上,能保证外壳固定件340与检测器320的稳定性,同时通过将外壳310卡持于外壳固定件340的外侧,便能实现外壳310和检测器320之间稳定的连接位置关系。另外,抵持部341还将外壳固定件340内部的第三容置空间分为两个部分,检测主体322穿过抵持部341并伸入第三容置空间的其中一个部分,第三容置空间的另一个部分则卡持于底座壳体3212,该部分的第三容置空间的内周壁卡持于底座壳体3212上,即实现外壳固定件340的内部卡持于检测器320的目的,进一步保证外壳固定件340与底座壳体3212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另外,外壳固定件340上至少开设有一对应于检测端323的窗口342,窗口342连通第二容置空间和第三容置空间,以使得检测端323能通过窗口342检测第二容置空间内部的空气的温湿度。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窗口34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窗口342沿外壳固定件340的外圆周间隔设置,并且其中一个窗口342正对于检测端323。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窗口342的通过面积与检测端323占用的面积相当,进而能使得通过窗口342进入至第三容置空间内部的气流能充分地接触检测端323,以提高检测端323的检测精度。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窗口342的通过面积与检测端323占用的面积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不同,例如,窗口342的通过面积大于检测端323占用的面积等。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温湿度检测器320还包括过滤网350,过滤网350设置于外壳310内部,即过滤网350设置于第二容置空间内部,并且过滤网350设置于外壳310固定器和外壳310之间。过滤网350对应于多个通孔312设置,以使得通过多个通孔312进入至第二容置空间内部的气体能通过过滤网350进行过滤,能进一步避免外界的杂质进入至第二容置空间,保证检测器320洁净稳定的运作环境,进而保证检测器320的检测精度与稳定性。进一步地,过滤网350围绕于检测端323设置,进而能使得空气从通孔312进入至外壳310内部时,需要经过过滤网350才能进入至外壳固定件340内部,然后才能通过窗口342到达检测器320的检测端323,进而被检测端323检测到,能提高空气的洁净程度,保证温湿度检测模组300的检测精度。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选择性地取消过滤网350的设置。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提供的监测系统10能通过将温湿度检测模组300设置于安装座200上凸出于主机100的端部,进而能使得温湿度检测模组300与主机100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使得主机100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温湿度检测模组300的量减少,能实现改善主机100产生的热量对于温湿度检测模组300的影响,以实现提高温湿度检测模组300检测空气温湿度的真实性,提高监测系统10检测精度的目的。另外,通过防护装置400罩设于温湿度检测模组300,能避免外界雨水或者风等自然因素对于温湿度检测模组300造成检测误差。并且,将防护装置400远离主机100的周壁与温湿度检测模组300间隔设置,能使得防护装置400远离主机100的周壁在吸收外界热量并散发热量时,减少传递至温湿度检测模组300的热量,进一步实现提高温湿度检测模组300检测空气温湿度的真实性,提高监测系统10检测精度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