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雨量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9752发布日期:2020-06-05 18:56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雨量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雨量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降水监测是在时间和空间上所进行的降水量和降水强度的观测。测量方法包括用雨量器直接测定方法以及用天气雷达、卫星云图估算降水的间接方法。直接观测方法需设定雨量站网,站网的布设必须有一定的空间密度,并规定统一的频次和传递资料的时间,有关要求根据预期的用途来决定。

由于地质灾害防治多为野外环境较为恶劣的区域,现有的多数雨量监测装置在野外的使用效果不佳,特别是野外的落叶或者其他一些杂物容易吹落到集雨筒中,造成影响监测精度的情况发生,不利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雨量监测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雨量监测装置,解决了野外条件下落叶等杂物容易掉落到集雨筒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雨量监测装置,包括滤网,所述滤网一体成型为矩形结构,且两个滤网的一侧相互抵靠,而两个滤网的另一侧均倾斜朝下设置,两个滤网的底面均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于接水漏斗的顶端面,接水漏斗的底部固定连通有下水管,下水管的下方设置有与下水管同轴设置的集雨筒,集雨筒的内壁设置有刻度线,而集雨筒安放于底支板上,且底支板的上表面周向通过多个竖直的支杆连接接水漏斗。

进一步的,所述接水漏斗的底部通过端盖密封,且在端盖上开设有与下水管偏心设置的漏水孔。

进一步的,所述下水管的中部两侧开设有供主转轴贯穿转动的穿孔,且处于下水管内的主转轴上固定套装有打水轮,且主转轴的两端延伸出接水漏斗顶端面的周沿并固定套装有主动带轮,两个主动带轮上分别套设皮带的一端,皮带的另一端竖直朝上并套设在同侧对应的从动带轮,两个从动带轮分别固定套装于从转轴的两端,且在从转轴的两侧均转动连接于转动座开设的穿孔中,转动座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滤网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滤网底面中部对应从转轴的表面位置处固定套装有偏心设置的转盘。

进一步的,所述底支板的上表面中部凹陷成形有供集雨筒安放的置放槽,且底支板的底面周沿还焊接有多个均布排列的插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该实用新型,由于滤网自身具备一定的弹性,这样偏心的转盘在随从转轴转动时,能够间隔性的敲击滤网的底部,起到一定程度上对滤网颠簸振动的效果,进而能够将滤网表面的落叶等杂物向滤网低侧振落,避免堵塞滤网影响集雨筒的收集,实现借助水流冲力作为动力源的方式来达成目的,立意新颖,结构精巧,滤网能够截留下落叶及其他杂物,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杂物落入集雨筒中影响监测精度的情况。

2、该实用新型,通过底支板底面周沿焊接的插钉,从而能够用于插入待测地点的土层中,保证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打水轮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转盘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1、滤网;2、接水漏斗;3、下水管;4、集雨筒;5、插钉;6、底支板;7、主转轴;8、主动带轮;9、皮带;10、从转轴;11、从动带轮;12、转盘;13、转动座;14、打水轮;15、置放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雨量监测装置,包括滤网1,滤网1一体成型为矩形结构,且两个滤网1的一侧相互抵靠,而两个滤网1的另一侧均倾斜朝下设置,两个滤网1的底面均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于接水漏斗2的顶端面,接水漏斗2的底部固定连通有下水管3,下水管3的下方设置有与下水管3同轴设置的集雨筒4,集雨筒4的内壁设置有刻度线,以便于观察到集雨筒4中的水位,从而监测到指定时间段内该地区的降雨量,而集雨筒4安放于底支板6上,且底支板6的上表面周向通过多个竖直的支杆连接接水漏斗2,在将本装置放置到野外的待测地点后,滤网1能够截留下落叶及其他杂物,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杂物落入集雨筒4中影响监测精度的情况。

进一步,接水漏斗2的底部通过端盖密封,且在端盖上开设有与下水管3偏心设置的漏水孔,从而能够通过偏心的漏水孔将接水漏斗2中的雨水向偏离下水管3轴线方向淌落,其目的在于,淌落的水能够冲击到打水轮14的一侧,进而使得打水轮14在水流自重的冲击下转动,故而实现借助水流冲力作为动力源的方式来达成目的,立意新颖,结构精巧,并能满足本装置处于野外环境下的使用情况。

进一步,下水管3的中部两侧开设有供主转轴7贯穿转动的穿孔,且处于下水管3内的主转轴7上固定套装有打水轮14,以便于能够通过打水轮14带动主转轴7同步转动,且主转轴7的两端延伸出接水漏斗2顶端面的周沿并固定套装有主动带轮8,两个主动带轮8上分别套设皮带9的一端,皮带9的另一端竖直朝上并套设在同侧对应的从动带轮11,两个从动带轮11分别固定套装于从转轴10的两端,且在从转轴10的两侧均转动连接于转动座13开设的穿孔中,转动座13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滤网1的底面,这样主转轴7通过主动带轮8与皮带9带动从动带轮11与从转轴10同步缓慢转动,同时在两个滤网1底面中部对应从转轴10表面固定套装有偏心设置的转盘12,由于滤网1自身具备一定的弹性,这样偏心的转盘12在随从转轴10转动时,能够间隔性的敲击滤网1的底部,起到一定程度上对滤网1颠簸振动的效果,进而能够将滤网1表面的落叶等杂物向滤网1低侧振落,避免堵塞滤网1影响集雨筒4的收集。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如下技术特征:

底支板6的上表面中部凹陷成形有供集雨筒4安放的置放槽15,使得集雨筒4不易移位,并且能够提出,且底支板6的底面周沿还焊接有多个均布排列的插钉5,用于插入待测地点的土层中,保证装置的整体稳定性。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雨量监测装置,包括滤网(1),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1)一体成型为矩形结构,且两个滤网(1)的一侧相互抵靠,而两个滤网(1)的另一侧均倾斜朝下设置,两个滤网(1)的底面均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于接水漏斗(2)的顶端面,接水漏斗(2)的底部固定连通有下水管(3),下水管(3)的下方设置有与下水管(3)同轴设置的集雨筒(4),集雨筒(4)的内壁设置有刻度线,而集雨筒(4)安放于底支板(6)上,且底支板(6)的上表面周向通过多个竖直的支杆连接接水漏斗(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水漏斗(2)的底部通过端盖密封,且在端盖上开设有与下水管(3)偏心设置的漏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水管(3)的中部两侧开设有供主转轴(7)贯穿转动的穿孔,且处于下水管(3)内的主转轴(7)上固定套装有打水轮(14),且主转轴(7)的两端延伸出接水漏斗(2)顶端面的周沿并固定套装有主动带轮(8),两个主动带轮(8)上分别套设皮带(9)的一端,皮带(9)的另一端竖直朝上并套设在同侧对应的从动带轮(11),两个从动带轮(11)分别固定套装于从转轴(10)的两端,且在从转轴(10)的两侧均转动连接于转动座(13)开设的穿孔中,转动座(13)的顶部固定连接于滤网(1)的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1)底面中部对应从转轴(10)的表面位置处固定套装有偏心设置的转盘(1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雨量监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板(6)的上表面中部凹陷成形有供集雨筒(4)安放的置放槽(15),且底支板(6)的底面周沿还焊接有多个均布排列的插钉(5)。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质勘探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防治用雨量监测装置,包括滤网,所述滤网一体成型为矩形结构,且两个滤网的一侧相互抵靠,而两个滤网的另一侧均倾斜朝下设置,两个滤网的底面均通过支架固定连接于接水漏斗的顶端面,接水漏斗的底部固定连通有下水管,下水管的下方设置有与下水管同轴设置的集雨筒。该地质灾害防治用雨量监测装置立意新颖,结构精巧,偏心的转盘在随从转轴转动时,能够间隔性的敲击滤网的底部,起到一定程度上对滤网颠簸振动的效果,进而能够将滤网表面的落叶等杂物向滤网低侧振落,避免堵塞滤网影响集雨筒的收集,最大限度的避免因杂物落入集雨筒中影响监测精度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华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11.04
技术公布日:2020.06.0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