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7350发布日期:2020-08-05 00:45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clla)是把免疫反应与发光反应结合起来的一种定量分析技术,既具有发光检测的高度灵敏性,又具有免疫分析法的高度特异性。20世纪60年代即有人利用化学发光法测定水样中细菌含量和菌尿症患者尿液检查。1977年halman等将化学发光系统与抗原抗体反应系统相结合,创建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保留了化学发光的高度灵敏性,又克服了它特异性不足的缺陷。近年来对技术与仪器的不断改进,使此技术已成为一种特异,灵敏,准确的自动化的免疫学检测方法。1996年推出的电化学发光免疫技术,在反应原理上又具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两种技术目前已在国内一些大型医院实验室用于常规免疫学检验。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是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从而对人体进行免疫分析的医学检验仪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包含两个部分,即免疫反应系统和化学发光分析系统。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物质经催化剂的催化和氧化剂的氧化,形成一个激发态的中间体,当这种激发态中间体回到稳定的基态时,同时发射出光子(hm),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测量光量子产额。免疫反应系统是将发光物质(在反应剂激发下生成激发态中间体)直接标记在抗原(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或抗体(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上,或酶作用于发光底物。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器中核心探测器件为光电倍增管(pmt),由单光子检测并传输至放大器,并加高压电流放大,放大器将模拟电流转化为数字电流,数字电流将发光信号由r232数据线传输给电脑并加以计算,得出临床结果。

虽然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的发明为很多检测提供了便利性和精确性,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实验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化学发光仪由于其设备庞大、模块复杂、故障率高、检测耗时长、操作复杂、成本高,大多情况下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的缺点,已经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在结构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现有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的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和提出的技术方案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从而提供一种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该分析装置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的分析仪中存在的设备庞大、模块复杂、故障率高、检测耗时长、操作复杂、成本高,大多情况下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的问题,所公开的分析装置便于携带、故障率低、操作简便快速,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部和设置于所述本体部外侧的激发物仓模块;所述本体部包括托板、设置于所述托板上方的外壳以及设置于所述外壳内的内部工作元件,所述外壳表面设有散热模块,所述外壳表面还镶嵌有显示模块和打印模块;所述内部工作元件设置在所述托板上方,包括驱动模块、转子测量模块、计数模块、扫码模块、光源模块、激发物泵以及电路板模块,所述托板上方从前往后依次设有第一支撑结构、第二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上方并排固定有转子测量模块和驱动模块,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上方固定有光源模块,所述光源模块的一侧固定有计数模块,所述光源模块的另一侧固定有激发物泵,所述扫码模块固定在所述计数模块后侧,所述显示模块位于所述激发物泵的前方,所述打印模块位于所述激发物泵的后方,所述激发物仓模块设置在所述激发物泵的与所述光源模块相对的一侧,所述电路板模块固定在所述激发物仓模块和所述激发物泵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结构位于所述显示模块右下方,包括上面板、下面板和两个侧面板,所述下面板固定在所述托板上方,所述两个侧面板分别固定在所述下面板的两端,所述上面板固定在所述两个侧面板上,所述驱动模块固定在所述上面板的一端并位于所述显示模块下方,所述转子测量模块固定在所述上面板的另一端并远离所述显示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底面板,垂直于所述底面板的竖面板,以及固定在所述竖面板上的l形托板,所述l形托板的形状和尺寸与所述光源模块的底端匹配,使得所述光源模块的底端能够容纳在所述托板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形托板包括一体连接的底板和与所述底板垂直的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竖面板垂直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结构包括两个,其中一个与所述转子测量模块固定在一起,另一个以对称的方式固定在所述托板上,使得所述光源模块悬空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结构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测量模块包括测量入口、位于所述测量入口上方的盖,以及位于所述盖后方的激发物管线接入孔,所述盖位于所述外壳外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本体部的后侧和所述本体部的与所述激发物仓模块相同的一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为散热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为驱动电机;所述激发物仓模块包括两个并且一体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底部还设有支脚。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分析装置具有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的分析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使用时,无需分离和清洗步骤,减少了原有的磁分离模块和清洗模块,大部分液路也减去了,在纯液相条件下直接进行化学发光检测,整个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故障率低、操作简便快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的分析装置,有效解决现有的分析装置中存在的设备庞大、模块复杂、故障率高、检测耗时长、操作复杂、成本高,大多情况下还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的问题,所公开的装置便于携带、故障率低、操作简便快速,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其具有上述诸多的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结构中未见有类似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属创新,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分析装置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而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将变得更易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这些附图仅仅用于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并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的外部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的外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附图中各标号为:激发物仓模块-1;托板-2;外壳-3;驱动模块-4;转子测量模块-5;计数模块-6;扫码模块-7;光源模块-8;激发物泵-9;电路板模块-10;第一支撑结构-20;第二支撑结构-21;支脚-22;散热模块-30;显示模块-31;打印模块-32;上面板-200;下面板-201;侧面板-202、203;底面板-210;竖面板-211;l形托板-212;测量入口-50;盖-51;激发物管线接入孔-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为示例性说明,并未按照严格比例绘制,而且其中可能有为描述便利而进行局部放大、缩小,对于公知部分亦可能有一定缺省。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的外部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的外部结构图。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种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包括本体部和设置于所述本体部外侧的激发物仓模块1。本体部包括托板2、设置于托板上方的外壳3以及设置于外壳3内的内部工作元件。外壳3表面设有散热模块30。外壳3表面还镶嵌有显示模块31和打印模块32。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的内部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单通道均相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装置的内部结构图。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内部工作元件设置在托板2上方,包括驱动模块4、转子测量模块5、计数模块6、扫码模块7、光源模块8、激发物泵9以及电路板模块10。托板2上方从前往后依次设有第一支撑结构20、第二支撑结构21。第一支撑结构20上方并排固定有转子测量模块5和驱动模块4,第一支撑结构20下部还有皮带(未示出),驱动模块4通过皮带动转子测量模块5的转子旋转。第二支撑结构21上方固定有光源模块8。光源模块8的一侧固定有计数模块6,光源模块8的另一侧固定有激发物泵9。扫码模块7固定在计数模块6后侧。第一支撑结构20、计数模块6以及扫码模块7均沿着托板2的边缘设置。显示模块31位于激发物泵9的前方,打印模块32位于激发物泵9的后方。激发物仓模块1设置在激发物泵9的与光源模块8相对的一侧,电路板模块10固定在激发物仓模块1和激发物泵9之间。

具体而言,以显示模块31为标准,第一支撑结构20、第二支撑结构21、计数模块6、以及扫码模块7均固定在显示模块31右侧,激发物泵9和打印模块32均固定在显示模块31后侧,电路板模块10和激发物仓模块1均固定在显示模块31左侧。优选地,第一支撑结构20位于显示模块31右下方,包括上面板200、下面板201和两个侧面板202、203。下面板201固定在托板2上,两个侧面板202、203分别固定在下面板201的两端,上面板200固定在两个侧面板202、203上方。驱动模块4固定在上面板200的一端并位于显示模块31下方,转子测量模块5固定在上面板200的另一端并远离显示模块31。第二支撑结构21包括底面板210,垂直于底面板210的竖面板211,以及固定在竖面板211上的l形托板212。l形托板212的形状和尺寸与光源模块8的底端匹配,使得光源模块8的底端能够容纳在l形托板212中。l形托板212包括一体连接的底板和与底板垂直的侧板,底板与竖面板211垂直固定。第二支撑结构21包括两个,其中一个与转子测量模块5固定在一起,另一个(未示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说明书描述能够容易想到,在此不再赘述。)以对称的方式固定在托板2上,使得光源模块8悬空固定在第二支撑结构21上。转子测量模块5包括测量入口50、位于测量入口50上方的盖51,以及位于盖51后方的激发物管线接入孔52。其中,盖51设置于外壳3外部,并可相对于测量入口50打开和闭合。散热模块30包括两个,分别设置在本体部的后侧和本体部的与激发物仓模块1相同的一侧。优选地,散热模块30为散热孔。驱动模块4为驱动电机。激发物仓模块1包括两个激发物仓并且一体连接。托板2底部还设有支脚22。支脚22包括4个,分别设置在托板2的四个角处。

本实用新型的分析装置,其中,激发物仓模块1用于承载激发物瓶。散热模块30使仪器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孔排出。显示模块31为液晶显示屏结合上位机软件,用于显示和编辑仪器上的各个参数。打印模块32为打印机,用于检测报告的输出。转子测量模块5的转子上有一个检测孔,进行检测时,检测孔转到检测位置,光源模块的窗口与检测孔对齐,完成检测。扫码模块7为射频卡扫码装置,试剂信息和标准曲线通过该模块导入上位机中。光源模块8为外购标准组合件,由日本滨松公司的光子计数探测器和计数单元组成,光子计数探测器是由端窗光电倍增管、高压电源模块以及比较成形电路组成的具有较大敏感面积的新一代光子计数探测器;计数单元包括计数控制电路和上位机采集软件,计数单元可直接与光子计数探测器或闪烁探测器组合作为计数器使用。激发物泵9为微量注射泵,激发物试剂通过管路和激发物泵注射到检测孔反应杯中。电路板模块10通过电路控制其他各模块的运行。

使用该分析装置时,手动加完试剂和样本的塑料反应杯被放入到转子测量模块5的转子检测孔,启动温育,温育结束,检测孔转到检测位置,与光源模块8正对,通过电路板模块10和上位机软件控制,启动激发物试剂注入反应杯步骤,激发物试剂通过激发物泵9驱动,经过加热,最终到反应杯中;此时,光源模块8中的pmt启动,结合计数模块6,报告得到原始光子数值(rlu),光子数值通过标准曲线(由扫码模块7导入的)换算得到浓度值;最终,检测报告通过上位机上的菜单选择,并结合打印模块32打印出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的分析装置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使用时,无需分离和清洗步骤,减少了原有的磁分离模块和清洗模块,大部分液路也减去了,在纯液相条件下直接进行化学发光检测,整个装置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故障率低、操作简便快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的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