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互感器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58615发布日期:2020-08-14 18:51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互感器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互感器测试仪。



背景技术:

互感器又称为仪用变压器,是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的统称。能将高电压变成低电压、大电流变成小电流,用于量测或保护系统。其功能主要是将高电压或大电流按比例变换成标准低电压(100v)或标准小电流(5a或1a,均指额定值),以便实现测量仪表、保护设备及自动控制设备的标准化、小型化。

在互感器使用过程中会需要进行测试,以确保互感器自身的安全稳定,测试范围有传统调压器、升压器、升流器等。

而现有的互感器测试仪,测试性能稳定性差,自动化程度不高,缺少编辑和数据的直观输出方式、测试效率低,在配合配合电力行业使用中专业测试的能力受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互感器测试仪,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互感器测试仪,测试性能稳定性差,自动化程度不高,缺少编辑和数据的直观输出方式、测试效率低,在配合配合电力行业使用中专业测试的能力受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互感器测试仪,包括外壳、面板和控制器,所述外壳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面板,所述外壳的内腔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面板的顶部镶嵌有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显示屏,所述面板的内腔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打印机,所述面板的顶部套接有旋转鼠标,所述控制器的内部电性连接有电流互感器实验模块、电压互感器实验模块、功能模块、自检页模块和结果页模块,所述电流互感器实验模块、所述电流互感器实验模块和所述功能模块的电性输出端均与所述自检页模块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所述自检页模块的电性输出端与所述结果页模块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外壳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外壳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电流互感器实验模块的内部电性连接有主接线模块、主参数模块和主结果模块,所述主接线模块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主参数模块,所述主参数模块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主结果模块。

优选的,所述电压互感器实验模块的内部电性连接有副接线模块、副参数模块和副结果模块,所述副接线模块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副参数模块,所述副参数模块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副结果模块。

优选的,所述功能模块的内部电性连接有系统工具模块、帮助模块和打印模块,所述系统工具模块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帮助模块,所述帮助模块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打印模块。

优选的,所述自检页模块的内部电性连接有参数模块和接线模块,所述自检页模块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参数模块,所述参数模块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接线模块。

优选的,所述结果页模块的内部电性连接有励磁曲线模块和励磁数据模块,所述励磁曲线模块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励磁数据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智能互感器测试仪,通过配件的组合运用,通过在控制器中设置电流互感器实验模块和电压互感器实验模块,借助外部连接后可配合自检页模块、功能模块和结果页模块进行自动化测试,数据可编辑也可配合打印机输出,产品性能稳定可靠、功能完备、自动化程度高、增加测试效率,有效配合电力行业用于互感器的专业测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器系统示意图。

图中:100外壳、110底座、120把手、200面板、210第一端子、220第二端子、230第三端子、240显示屏、250打印机、260旋转鼠标、300控制器、310电流互感器实验模块、311主接线模块、312主参数模块、313主结果模块、320电压互感器实验模块、321副接线模块、322副参数模块、323副结果模块、330功能模块、331系统工具模块、332帮助模块、333打印模块、340自检页模块、341参数模块、342接线模块、350结果页模块、351励磁曲线模块、352励磁数据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互感器测试仪,通过配件的组合运用,便于增加自检效果的同时自动化程度高,增加效率,请参阅图1-3,包括外壳100、面板200和控制器300;

请再次参阅图1,外壳100的底部具有底座110,具体的,外壳100的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底座110,外壳100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把手120;

请再次参阅图1,面板200的底部与外壳100的顶部固定连接,具体的,外壳100的顶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面板200,面板200的顶部镶嵌有第一端子210、第二端子220、第三端子230和显示屏240,面板200的内腔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打印机250,面板200的顶部套接有旋转鼠标260;

请再次参阅图3,控制器300的底部与外壳100的内腔底部固定连接,具体的,外壳100的内腔底部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控制器300,控制器300的内部电性连接有电流互感器实验模块310、电压互感器实验模块320、功能模块330、自检页模块340和结果页模块350,电流互感器实验模块310、电流互感器实验模块310和功能模块330的电性输出端均与自检页模块340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自检页模块340的电性输出端与结果页模块350的电性输入端电性连接;

在具体的使用时,首先在参数界面,用旋转鼠标260切换光标到类型栏,选择互感器类型为ct,在进行试验接线,试验接线步骤如下:同一ct其他绕组开路,ct的一次侧一端要接地,设备也要接地,接通电源,准备参数设置,用旋转鼠标260切换光标,选择要进行的试验项目,当光标停留在某个试验项目时,显示屏240显示与该试验项目相关的参数设置;当光标离开试验项目时,显示屏240屏幕显示所选试验项目所对应的接线图,可设置的参数如下:编号:输入本次试验的编号,便于打印、保存管理与查找,额定二次电流isn:电流互感器二次侧的额定电流,一般为1a和5a,级别:被测绕组的级别,对于ct,有p、tpy、计量、pr、px、tps、tpx、tpz等8个选项,当前温度:测试时绕组温度,一般可输入测试时的气温,额定频率:可选值为:50hz或60hz,最大测试电流:一般可设为额定二次电流值,对于tpy级ct,一般可设为2倍的额定二次电流值,对于p级ct,假设其为5p40,额定二次电流为1a,那么最大测试电流应设5%*40*1a=2a;假设其为10p15,额定二次电流为5a,那么最大测试电流应设10%*15*5a=7.5a,测试电流或测试电压设置后,设置测试频率,装置将输出对应频率的电压或电流,并显示检测到的实际电压或电流,在选择电压后,如果负载太小,导致实际电流有效值大于5a,则显示过载信息,在选择电流后,如果负载太大,导致实际测试电压有效值大于100v,则也会显示过载信息,选择电压测试时,将s1短接另一个s1,s2短接另一个s2,用万用表电压档测量s1和s2之间的电压,若与实际电压相符,说明设备能够输出电压且电压测量环节正常,电流测试时,将电源输出的s1、s2端子短接,电压回测的s1、s2不接,可在输出的s1和s2之间串入万用表电流档,若万用表测量的电流与实际电流相符,说明设备能够正常输出电流且电流测量环节正常,其次用户可以用打印机250打印当前测试结果,此报告可做为现场试验的原始记录,在结果页模块中含有的励磁曲线模块351和励磁数据模块352,对实测的励磁数据按电流取整后的结果显示,10ma以下按1ma递增、10ma~100ma以上按5ma递增、100ma以上按0.1a递增,取整的结果便于数据记录、比对,可以显示任意指定电流点的励磁数据。

请再次参阅图3,为了便于配合电流互感器实验模块310使用,具体的,电流互感器实验模块310的内部电性连接有主接线模块311、主参数模块312和主结果模块313,主接线模块311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主参数模块312,主参数模块312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主结果模块313。

请再次参阅图3,为了便于配合电压互感器实验模块320使用,具体的,电压互感器实验模块320的内部电性连接有副接线模块321、副参数模块322和副结果模块323,副接线模块321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副参数模块322,副参数模块322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副结果模块323。

请再次参阅图3,为了配合打印输出,具体的,功能模块330的内部电性连接有系统工具模块331、帮助模块332和打印模块333,系统工具模块331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帮助模块332,帮助模块332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打印模块333。

请再次参阅图3,为了在自检过程进行数据的编辑,具体的,自检页模块340的内部电性连接有参数模块341和接线模块342,自检页模块340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参数模块341,参数模块341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接线模块342,结果页模块350的内部电性连接有励磁曲线模块351和励磁数据模块352,励磁曲线模块351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励磁数据模块352。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