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式测斜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72842发布日期:2020-09-11 21:24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式测斜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斜仪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捷式测斜仪。



背景技术:

测斜仪是一种测量地下一定深度范围的水平位移距离的原位监测仪器,其广泛应用于测量钻孔、基坑、地基等岩土工程。现有测斜仪一般都有两种,分为固定式测斜仪和活动式测斜仪,而传统的固定测斜仪由于结构受限,通常只能够测量一个或者几个特定深度的位移情况,其检测效果不理想,而传统的活动式测斜仪通常由电机绕线组、数据采集仪和测斜探头几个独立的部分组成,需要人工通过操作电机绕线组,以逐一调整测斜探头的深度,其结构复杂,且需要多个工作人员相互配合,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一种便捷式测斜仪,无需人工操作,自动完成测量过程。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捷式测斜仪,其包括测斜管和移动驱动组件,测斜管的上部设置有一测斜管定位接头,测斜管的内腔滑动安装有一测斜模组,测斜管定位接头的上部固定安装于移动驱动组件,测斜管定位接头的下部与测斜管卡接配合,移动驱动组件安装有驱动电机、由驱动电机驱动运动的同步带机构和同步带控制电路,同步带控制电路与驱动电机电性连接,同步带机构的同步带沿测斜管的长度方向轴向设置,且同步带穿设于测斜模组的两侧。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测斜模组包括防水密封盒、充电电池、角度传感器和nfc数据传输模块,防水密封盒由前盖和与前盖相对设置的后盖组成,前盖和后盖的相对朝向的一侧分别成型有容置槽,充电电池、角度传感器和nfc数据传输模块均容置于容置槽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测斜管的下部设置有一底部支架,所述移动驱动组件包括底板和盖和于底板上方的上层保护罩,底板的安装有电机座,所述同步带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有数据接线头,数据接线头突显出上层保护罩,所述同步带机构包括转动设置于电机座的主动带轮、设置于底部支架上方的从动带轮和绕设于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的同步带,主动带轮与驱动电机驱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测斜管的下端部设置有一呈圆柱状的配重块,配重块通过一配重块连接杆与底部支架相连,配重连接杆的轴心与测斜管的轴心相重叠,配重块的径向宽度与测斜管的径向宽度相互适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测斜管定位接头包括方形的定位部、由定位部的上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部及由定位部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的柱形的连接部,安装部的各个边角开设有螺纹安装孔,连接部与测斜管的上部卡接配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水密封盒的相对左右两侧设置有滑动导轮,所述测斜管的相对的左右两侧分别成型有沿测斜管的长度方向纵向延伸的导向槽,滑动导轮与导向槽滑动配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测斜模组的上方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模块,所述测斜模组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模块,无线充电发射模块设置有发射线圈,无线充电充电接收模块设置有接收线圈,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电磁共振配合。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电机选用步进电机。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集测斜模组和用于驱动测斜模组运动的移动驱动组件为一体,其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无需人工操作调节测斜模组的深度,减少人工测量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隐藏了测斜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测斜模组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移动驱动组件与测斜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测斜管定位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测斜管的投影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捷式测斜仪,包括测斜管1和移动驱动组件,测斜管1的上部设置有一测斜管定位接头11,测斜管1的内腔滑动安装有一测斜模组12,测斜管定位接头11的上部固定安装于移动驱动组件,测斜管定位接头11的下部与测斜管1卡接配合,移动驱动组件安装有驱动电机20、由驱动电机20驱动运动的同步带机构21和同步带控制电路22,同步带控制电路22与驱动电机20电性连接,同步带机构21的同步带212沿测斜管1的长度方向轴向设置,且同步带212穿设于测斜模组12的两侧。

具体的,测斜模组12包括防水密封盒、充电电池120、角度传感器121和nfc数据传输模块122,防水密封盒由前盖123和与前盖123相对设置的后盖124组成,前盖123和后盖124的相对朝向的一侧分别成型有容置槽,充电电池120、角度传感器121和nfc数据传输模块122均容置于容置槽内,在实际测量中,将测斜管1放入待测量的基坑内,并通过测斜管定位接头11与基坑的水平地面定位配合,同步带控制电路22控制驱动电机20转动,以使同步带212带动测斜模组12沿着测斜管1的长度方向作上下运动,测斜模组12内的角度传感器121计算测斜管1在每一深度段处的倾斜角度变化,进而得到不同深度段处的水平位移量。

在较佳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测斜管1的下部设置有一底部支架13,所述移动驱动组件包括底板30和盖和于底板30上方的上层保护罩31,底板30的安装有电机座32,所述同步带控制电路22电性连接有数据接线头220,数据接线头220突显出上层保护罩31,所述同步带机构21包括转动设置于电机座32的主动带轮210、设置于底部支架13上方的从动带轮211和绕设于主动带轮210和从动带轮211之间的同步带212,主动带轮210与驱动电机20驱动连接。

在更为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密封盒的相对左右两侧设置有滑动导轮125,所述测斜管1的相对的左右两侧分别成型有沿测斜管1的长度方向纵向延伸的导向槽16,滑动导轮125与导向槽16滑动配合。

所述测斜管1的下端部设置有一呈圆柱状的配重块14,配重块14通过一配重块14连接杆与底部支架13相连,配重连接杆15的轴心与测斜管1的轴心相重叠,配重块14的径向宽度与测斜管1的径向宽度相互适配,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配重块14,使得测斜模组12与测斜管1的轴心始终保持一致,保证测斜数据的准确性。

所述测斜管定位接头11包括方形的定位部110、由定位部110的上部边缘向外延伸形成的安装部111及由定位部110的中部向下延伸形成的柱形的连接部112,安装部111的各个边角开设螺纹安装孔,连接部112与测斜管1的上部卡接配合。

所述测斜模组12的上方设置有无线充电发射模块126,所述测斜模组12设置有无线充电接收模块127,无线充电发射模块126设置有发射线圈,无线充电充电接收模块设置有接收线圈,发射线圈与接收线圈电磁共振配合,以实现无线充电模式,简化测斜管1的内部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