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21277423发布日期:2020-06-26 23:21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及装置与流程

本申请涉及变压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输电线路中必不可少的元件之一,其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严重地影响着电力系统工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然而,传统的电缆出线型主变绕组接头和电缆头连接处一般被封装在油箱内,现场运行中无法找到敞开式主变套管接头那样的测试加压点。因此,传统的主变变压器绕组直流电阻测试方法及常用直流电阻测试仪无法直接测量电缆出线型主变变压器电缆侧变高、变中绕组的直流电阻,导致电缆出线型主变变压器绕组存在设备隐患。由于未能及时发现这类主变变压器的绕组隐患,导致该类变压器带病运行情况严重,不能及时有效地发现该类变压器的安全隐患,不能为消缺工作的开展和设备检修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提高了电力系统整体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同步测量变压器三相绕组单相直阻值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包括:

基于第一直阻测试线将所述变压器中性点套管的连接点与所述变压器的出线侧电缆铠装层的连接点连接;

基于第二直阻测试线将直阻测试仪的中性点测试端口与所述变压器的进线电缆铠装层连接;

基于三相测试线分别将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与所述直阻测试仪的三相测试端口连接;

通过所述直阻测试仪同步测量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值。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中,通过第一直阻测试线将所述变压器中性点套管的连接点与所述变压器的出线侧电缆铠装层的连接点连接,用第二直阻测试线将直阻测试仪的中性点测试端口与所述变压器的进线电缆铠装层连接,基于三相测试线分别将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与所述直阻测试仪的三相测试端口连接,以利用所述直阻测试仪对所述变压器三绕组的直阻值进行同步测量,从而能够及时发现这类主变变压器的绕组隐患,为消缺工作的开展和设备检修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有效降低了电力系统整体运维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第一直阻测试线将所述变压器中性点套管的连接点与所述变压器的出线侧电缆铠装层的连接点连接之后,还包括:

分别获取所述变压器的主变侧三相绕组与地刀引出连板连接通路中的连接点为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或

分别获取与所述变压器的变高侧三相进线套管头连接通路中的连接点为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中,通过对电缆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电缆主体导电线芯与外部铠装金属层具有较好绝缘,且外部金属铠装层导电性能较好,在实际运行中,电缆铠装层一般会通过接地引出板软连接线与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或变压器外壳会与接地引出板软连接线连接以接地。通过分别获取变压器的主变侧三相绕组与地刀引出连板连接通路中的连接点为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或分别获取与所述变压器的变高侧三相进线套管头连接通路中的连接点为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实现将直阻测试仪的三相测试连接点通过三相测试线分别与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连接,以通过所述直阻测试仪同步测量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通过所述直阻测试仪同步测量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值之后,还包括:

基于所述三相直阻值计算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

基于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判断所述变压器的直阻缺陷。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中,通过直阻测试仪同步测量获取的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值,可以基于所述三相直阻值计算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由于在变压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三相绕组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处于一定的安全范围内,反之,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出现明显异常,通过分析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可以判断所述变压器的直阻缺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三相直阻值计算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之后,还包括:

当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超过预设的安全阈值范围时,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中,由于在变压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三相绕组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处于一定的安全范围内,反之,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出现明显异常,通过实时监测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当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超过预设的安全阈值范围时,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以及时提醒相关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变压器产生故障,影响该变压器输出侧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为室内气体绝缘变电站用电缆出线型变压器或室内敞开变电站用电缆出线型变压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的连接方式为三相四线星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阻测试线为双头直阻测试线。

本申请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装置,包括:

第一直阻测试线,用于将所述变压器中性点套管的连接点与所述变压器的出线侧电缆铠装层的连接点连接;

直阻测试仪,用于同步测量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值;

第二直阻测试线,用于将所述直阻测试仪的中性点测试端口与所述变压器的进线电缆铠装层连接;

三相测试线,用于分别将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与所述直阻测试仪的三相测试端口连接。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装置中,通过第一直阻测试线将所述变压器中性点套管的连接点与所述变压器的出线侧电缆铠装层的连接点连接,用第二直阻测试线将直阻测试仪的中性点测试端口与所述变压器的进线电缆铠装层连接,基于三相测试线分别将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与所述直阻测试仪的三相测试端口连接,以利用所述直阻测试仪对所述变压器三绕组的直阻值进行同步测量,从而能够及时发现这类主变变压器的绕组隐患,为消缺工作的开展和设备检修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有效降低了电力系统整体运维成本。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装置还包括:

控制装置,与所述直阻测试仪连接,用于基于所述三相直阻值计算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及基于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判断所述变压器的直阻缺陷。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装置中,通过对电缆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电缆主体导电线芯与外部铠装金属层具有较好绝缘,且外部金属铠装层导电性能较好,在实际运行中,电缆铠装层一般会通过接地引出板软连接线与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或变压器外壳会与接地引出板软连接线连接以接地。通过分别获取变压器的主变侧三相绕组与地刀引出连板连接通路中的连接点为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或分别获取与所述变压器的变高侧三相进线套管头连接通路中的连接点为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实现将直阻测试仪的三相测试连接点通过三相测试线分别与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连接,以通过所述直阻测试仪同步测量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值。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装置还包括:

报警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用于当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超过预设的安全阈值范围时,基于所述控制装置的控制发出报警信号。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装置中,由于在变压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三相绕组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处于一定的安全范围内,反之,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出现明显异常,通过实时监测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当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超过预设的安全阈值范围时,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以及时提醒相关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变压器产生故障,影响该变压器输出侧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装置的测试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六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装置的测试原理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七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装置的测试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使用本文中描述的“包括”、“具有”、和“包含”的情况下,除非使用了明确的限定用语,例如“仅”、“由……组成”等,否则还可以添加另一部件。除非相反地提及,否则单数形式的术语可以包括复数形式,并不能理解为其数量为一个。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以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元件,但是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元件和另一个元件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二元件,并且类似地,第二元件可以被称为第一元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亦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202,基于第一直阻测试线将所述变压器中性点套管的连接点与所述变压器的出线侧电缆铠装层的连接点连接。

通过对电缆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电缆主体导电线芯与外部铠装金属层具有较好绝缘,且外部金属铠装层导电性能较好,在实际运行中,电缆铠装层一般会通过接地引出板软连接线与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或变压器外壳会与接地引出板软连接线连接以接地。可以通过第一直阻测试线将所述变压器中性点套管的连接点与所述变压器的出线侧电缆铠装层的连接点连接,进而可以从所述变压器的进线电缆铠装层获取到所述变压器中性点的连接点,以解决难以获取到变压器中性点连接点的难题。

步骤204,基于第二直阻测试线将直阻测试仪的中性点测试端口与所述变压器的进线电缆铠装层连接。

由于已经通过第一直阻测试线将所述变压器中性点套管的连接点与所述变压器的出线侧电缆铠装层的连接点连接,金属铠装层导电性能较好,可以从距离地面较近的变压器的进线电缆铠装层获取到与所述变压器中性点连通的连接点。通过第二直阻测试线将直阻测试仪的中性点测试端口与所述变压器的进线电缆铠装层连接,即可通过所述第二直阻测试线与所述变压器的中性点连通。

步骤206,基于三相测试线分别将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与所述直阻测试仪的三相测试端口连接。

通过对电缆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电缆铠装层一般会通过接地引出板软连接线与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或变压器外壳会与接地引出板软连接线连接以接地。通过分别获取变压器的主变侧三相绕组与地刀引出连板连接通路中的连接点为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或分别获取与所述变压器的变高侧三相进线套管头连接通路中的连接点为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利用三相测试线分别将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与所述直阻测试仪的三相测试端口连接,实现将直阻测试仪的三相测试连接点通过三相测试线分别与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连接,以通过所述直阻测试仪同步测量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值。解决了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连接点难以获取,无法通过直阻测试仪直接同步测量变压器的单项直阻值的技术难题。

步骤208,通过所述直阻测试仪同步测量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值。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变压器可以为室内气体绝缘变电站(gasinsulatedsubstation,gis)用电缆出线型变压器或室内敞开式变电站用电缆出线型变压器。所述变压器的连接方式为三相四线星型。所述第一直阻测试线为双头直阻测试线。

具体地,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中,通过第一直阻测试线将所述变压器中性点套管的连接点与所述变压器的出线侧电缆铠装层的连接点连接,用第二直阻测试线将直阻测试仪的中性点测试端口与所述变压器的进线电缆铠装层连接,基于三相测试线分别将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与所述直阻测试仪的三相测试端口连接,以利用所述直阻测试仪对所述变压器三绕组的直阻值进行同步测量,从而能够及时发现这类主变变压器的绕组隐患,为消缺工作的开展和设备检修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有效降低了电力系统整体运维成本。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了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在所述基于第一直阻测试线将所述变压器中性点套管的连接点与所述变压器的出线侧电缆铠装层的连接点连接之后,还包括:

步骤205,分别获取所述变压器的主变侧三相绕组与地刀引出连板连接通路中的连接点为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或分别获取与所述变压器的变高侧三相进线套管头连接通路中的连接点为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

具体地,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中,通过对电缆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电缆主体导电线芯与外部铠装金属层具有较好绝缘,且外部金属铠装层导电性能较好,在实际运行中,电缆铠装层一般会通过接地引出板软连接线与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或变压器外壳会与接地引出板软连接线连接以接地。通过分别获取变压器的主变侧三相绕组与地刀引出连板连接通路中的连接点为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或分别获取与所述变压器的变高侧三相进线套管头连接通路中的连接点为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实现将直阻测试仪的三相测试连接点通过三相测试线分别与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连接,以通过所述直阻测试仪同步测量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值。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如图3所示,在所述通过所述直阻测试仪同步测量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值之后,还包括:

步骤209,基于所述三相直阻值计算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

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为变压器三相直阻值中最大值与最小值得差值,与所述变压器的平均三相直阻值的比值。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指在电力系统中三相电流或电压幅值不一致,且幅值差超过预定范围。例如,按规定容量为1.6mva以上的电力变压器,相电阻不平衡率不应大于2%,无中性点引出的绕组,其线电阻不平衡率不应大于1%,容量在1.6mva及以下的电力变压器,相电阻不平衡率一般不大于4%,线电阻不平衡率一般不大于2%。从工程实用的角度看,可以认为线电阻不平衡率为相电阻不平衡率的一半,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规定变压器直流线电阻的不平衡率限值为2%。

步骤2010,基于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判断所述变压器的直阻缺陷。

由于在变压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三相绕组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处于一定的安全范围内,反之,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出现明显异常,通过分析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可以判断所述变压器的直阻缺陷。例如,当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超过预设的范围时,可以分析所述变压器是否出现连线松动、端子老化、接触不良、负载异常等原因,可以结合台区内电力系统运行的其他情况来综合分析所述变压器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中,通过直阻测试仪同步测量获取的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值,可以基于所述三相直阻值计算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由于在变压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三相绕组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处于一定的安全范围内,反之,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出现明显异常,通过分析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可以判断所述变压器的直阻缺陷。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如图4所示,在所述基于所述三相直阻值计算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之后,还包括:

步骤2011,当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超过预设的安全阈值范围时,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

具体地,当检测到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超过预设的安全阈值范围,例如是2%时,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提示相关工作人员及时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报警信号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报警声音、报警灯光、报警短信、报警图像和报警弹幕等中的至少一种。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中,由于在变压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三相绕组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处于一定的安全范围内,反之,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出现明显异常,通过实时监测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当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超过预设的安全阈值范围时,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以及时提醒相关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变压器产生故障,影响该变压器输出侧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应该理解的是,虽然图1-4的流程图中的各个步骤按照箭头的指示依次显示,但是这些步骤并不是必然按照箭头指示的顺序依次执行。除非本文中有明确的说明,这些步骤的执行并没有严格的顺序限制,这些步骤可以以其它的顺序执行。而且,图1-4中的至少一部分步骤可以包括多个子步骤或者多个阶段,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并不必然是在同一时刻执行完成,而是可以在不同的时刻执行,这些子步骤或者阶段的执行顺序也不必然是依次进行,而是可以与其它步骤或者其它步骤的子步骤或者阶段的至少一部分轮流或者交替地执行。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装置,包括第一直阻测试线20、第二直阻测试线40、三相测试线和直阻测试仪60,其中,第一直阻测试线20用于将变压器中性点套管的连接点10与变压器100的出线侧电缆铠装层的连接点30连接;直阻测试仪60用于同步测量变压器100的三相直阻值;第二直阻测试线40用于将直阻测试仪60与变压器100的进线电缆铠装层200连接;三相测试线用于分别将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与所述直阻测试仪的三相测试端口连接。直阻测试仪60用于同步测量变压器100的三相直阻值。

具体地,电缆出线型变压器100的三相绕组引出的电缆线被电缆铠装层200包覆,电缆出线型变压器100的三相绕组引出线分别从电缆铠装层200引出后分别与地刀接地连板300连接。将第一直阻测试线20的一端与变压器100的中性点连接端10连接,将第一直阻测试线20的另一端与a相电缆铠装层200的出线侧连接点31连接。三相测试线包括第一三相测试线51、第二三相测试线52和第三三相测试线53。第一三相测试线51的一端用于与变压器100的a相绕组连通,第一三相测试线51的另一端用于与直阻测试仪60的a相连接端连接;第二三相测试线52的一端用于与变压器100的b相绕组连通,第二三相测试线52的另一端用于与直阻测试仪60的b相连接端连接;第三三相测试线53的一端用于与变压器100的c相绕组连通,第三三相测试线53的另一端用于与直阻测试仪60的c相连接端连接。在变压器100的进线电缆铠装层200上设置中性点连接端口32,使得第二直阻测试线40的一端可以与中性点连接端口32连接,第二直阻测试线40的另一端可以与直阻测试仪60的中性点测试端口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变压器100可以为gis变电站或室内敞开变电站电缆出线型变压器。变压器100的连接方式为三相四线星型。优选地,第一直阻测试线20为双头直阻测试线。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装置中,通过对电缆结构进行分析,发现电缆主体导电线芯与外部铠装金属层具有较好绝缘,且外部金属铠装层导电性能较好,在实际运行中,电缆铠装层一般会通过接地引出板软连接线与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或变压器外壳会与接地引出板软连接线连接以接地。通过分别获取变压器的主变侧三相绕组与地刀引出连板连接通路中的连接点为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或分别获取与所述变压器的变高侧三相进线套管头连接通路中的连接点为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实现将直阻测试仪的三相测试连接点通过三相测试线分别与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连接,以通过所述直阻测试仪同步测量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值。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提供了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装置,还包括控制装置70,控制装置70与直阻测试仪60连接,控制装置70可以通过直阻测试仪60获取到变压器100的三相直阻值,控制装置70基于所述三相直阻值计算变压器100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及基于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判断变压器100的直阻缺陷。例如,当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超过预设的范围时,可以分析所述变压器是否出现连线松动、端子老化、接触不良、负载异常等原因,可以结合台区内电力系统运行的其他情况来综合分析所述变压器可能存在的故障隐患。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装置中,通过直阻测试仪同步测量获取的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值,可以基于所述三相直阻值计算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由于在变压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三相绕组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处于一定的安全范围内,反之,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出现明显异常,通过分析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可以判断所述变压器的直阻缺陷。

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提供了一种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装置,还包括报警装置80,报警装置80与控制装置70连接,报警装置80用于当控制装置70计算获得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超过预设的安全阈值范围时,基于控制装置70的控制发出报警信号。

具体地,当检测到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超过预设的安全阈值范围,例如是2%时,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提示相关工作人员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报警信号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报警声音、报警灯光、报警短信、报警图像和报警弹幕等中的至少一种。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方法中,由于在变压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其三相绕组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处于一定的安全范围内,反之,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会出现明显异常,通过实时监测变压器的三相直阻不平衡率,当所述三相直阻不平衡率超过预设的安全阈值范围时,控制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以及时提醒相关工作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避免变压器产生故障,影响该变压器输出侧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行。

于上述实施例中的电缆出线型变压器三相绕组直阻同步测试装置中,通过第一直阻测试线将所述变压器中性点套管的连接点与所述变压器的出线侧电缆铠装层的连接点连接,用第二直阻测试线将直阻测试仪的中性点测试端口与所述变压器的进线电缆铠装层连接,基于三相测试线分别将所述变压器的三相绕组连接点与所述直阻测试仪的三相测试端口连接,以利用所述直阻测试仪对所述变压器三绕组的直阻值进行同步测量,从而能够及时发现这类主变变压器的绕组隐患,为消缺工作的开展和设备检修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有效降低了电力系统整体运维成本。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