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CFAR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450529发布日期:2020-07-10 17:43阅读:14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CFAR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雷达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改进的cfar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雷达信号检测技术在提高雷达性能,增强目标探测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检测是将信号与阈值进行比较的过程。在雷达系统中,为了减少由错误检测引起的成本,希望检测阈值不仅能使得检测概率最大化,并且可以使得误报率在预设水平之下。因此,通常阈值是检测概率和虚警概率的函数。雷达仿真中对于信号噪声一般取为高斯白噪声,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噪声往往是有色噪声,且功率是未知的。

cfar(constantfalsealarmratedetection)技术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对给定的检测单元进行检测的时候,从相邻块估计噪声功率,检测阈值v为:v=αn;其中,n为噪声功率,α为阈值因子,主要取决于虚警率。从上式可知,阈值来源于实际数据的噪声信息。在适当的阈值因子下,产生的虚警概率可以保持在一个恒定值,所以称之为cfar(恒虚警率检测)。

在目前的cfar检测中,无论是阈值因子的选取还是噪声的提取,其影响因素都不包含距离因素。在实际情况中,由于电磁波随着距离的增大而衰减,对于同一种目标,其相对雷达的距离越远,雷达所检测的目标信号的峰值也越小,即信号越微弱。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阈值因子值取决于虚警率,与距离无关,将会导致雷达检测不到目标,造成漏检现象,降低了雷达的检测距离。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cfar检测方法,以提高目标的检测概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cfar检测方法,其包括

步骤1、输入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为雷达回波信号经处理得到的目标距离像信号;

步骤2、对检测信号的每一检测单元进行如下处理:

步骤2.1、对每一检测单元进行距离因子估计,得到距离因子δ;

步骤2.2、阈值计算;

每个检测单元的阈值v由噪声功率n和第二阈值因子α相乘得到,所述第二阈值因子α=f(ρ,δ),其中,ρ为第一阈值因子,其由虚警率决定,σ为距离因子;

步骤2.3、进行阈值检测:判断检测单元信号功率p是否大于阈值v,若大于,则保留该功率p,并记录该检测单元的信息;否则,将该检测单元信号功率p清零;

步骤3、重复步骤2,直至遍历检测信号的所有检测单元。

所述距离因子估计的准则为:距离越大,距离因子的取值越小。

所述检测信号经过如下处理得到:

将发射信号s(t)作为参考信号,对回波信号r(t)进行脉冲压缩处理后得到检测信号。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考虑了雷达目标检测的距离因素,并在阈值计算时增加了距离因子,从而提高目标的检测概率、增加雷达检测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检测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cfar检测结果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cfar检测结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改进的cfar检测方法,其在cfar的基础上,对阈值因子的提取多考虑一个距离因子,来提高目标检测概率、增加雷达检测距离。该检测方法具体如下:

步骤1、输入检测信号,该检测信号为雷达回波信号经处理得到的目标距离像信号,其横坐标为距离维,纵坐标为幅度。

步骤2、对检测信号的每一检测单元进行如下处理:

步骤2.1、对每一检测单元进行距离因子估计,得到距离因子δ;其中,距离因子估计的准则为:距离越大,距离因子的取值越小。

步骤2.2、阈值计算;

每个检测单元的阈值v由噪声功率n和第二阈值因子α相乘得到,所述第二阈值因子α=f(ρ,δ),其中,ρ为第一阈值因子,其由虚警率决定,σ为距离因子;

步骤2.3、进行阈值检测:判断检测单元信号功率p是否大于阈值v,若大于,则保留该功率p,并记录该检测单元的信息;否则,将该检测单元信号功率p清零。

步骤3、重复步骤2,直至遍历检测信号的所有检测单元。

本发明对于距离因子的考虑,不限于各种类别的cfar算法(如ca-cfar、os-cafr、tm-cfar等),也不限于一维或者二维算法,其实用性和适用性强。且经实际测试可以发现,改进之后的cfar算法的检测距离比改进之前大大提高,目标检测概率、检测性能也大为提升。

为详尽本发明,以下将列举一实施例来说明。

该实施例中,测试场景为目标朝向雷达由远到近运动。雷达发射线性上调频信号s(t):s(t)=cos(2πf0t+πkt2+φ0),其中,f0为调频信号的初始频率,取77.5ghz,φ0为调频信号的初相,k为调频信号的调频斜率:其中bw为线性调频信号的带宽,带宽为4ghz,脉宽为17us。采样率为12m。发射信号s(t)经过目标反射后,接收天线接收回波信号,得到回波信号r(t)。

步骤1、将发射信号s(t)作为参考信号,对回波信号r(t)进行去斜处理,即将参考信号与回波信号做差频处理,得到去斜处理后的信号rd(t),rd=r1(t)·s*(t),s*(t)为s(t)的共轭信号。

对接收到的去斜回波信号rd(t)做二维fft,得到检测信号,即距离-速度图,每一维分别是128点,形成128*128矩阵。

步骤2、对得到的距离速度维频谱(检测信号)进行cfar检测。距离维cfar参考单元长度为8,速度维cfar参考单元长度为8,距离维cfar保护单元长度为2,速度维cfar保护单元长度为2,虚警率pfa为0.001。

步骤2.1、按照距离因子估计准则,设计估计检测单元的距离因子为σ=1-2/9*x*dx,其中x为列数,dx为单个距离单元大小;

步骤2.2、计算每个检测单元的阈值;

每个检测单元的阈值v由噪声功率n和第二阈值因子α相乘得到,其中,α=f(ρ,δ),而ρ为第一阈值因子,也是现有cfar方法中的阈值因子,其由虚警率计算得到。那么,本实施例的第二阈值因子可以转换为:α=σs(pfa-1/s-1),s为参考单元数,σ为距离因子;

步骤2.3、判断检测单元信号功率p是否大于阈值v,若是,则保留检测单元信号功率p,记下检测单元距离维和速度维;若否,则清零信号功率。

步骤3、重复步骤2.1-步骤2.2,遍历检测单元的整个二维频谱。

步骤4、重复步骤1-3,直到数据检测完毕。

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将有加距离因子的cfar检测和没加距离因子的cfar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和图3中,画出点越多表示被检测出来的目标越多,图3的点数比图2要多,表示图2漏检更多。即加距离因子之后的新cfar检测的漏检率比不加距离因子检测的漏检率低。且新cfar检测的检测最远距离达到3.686m,而原检测只达到3.26m,其效果优于原cfar检测。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