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沉降长效监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86687发布日期:2020-11-10 18:03阅读:84来源:国知局
房屋沉降长效监管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沉降监测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房屋沉降长效监管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房屋沉降监测方法的使用依靠大量高精度的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一般只适用于高楼层的商品楼或办公楼,依靠物业或委托专门的监测部门进行管理,依靠众多住户平摊成本。

对于建造在疏松基土(如冲击平原)上的个人房屋或低楼层楼房,由于用户较少,难以承受现有房屋沉降监测方法高成本的压力,仅凭肉眼人工监测房屋的沉降,而房屋沉降有时候是连带附近土层整体进行沉降,肉眼监测并不能得到准确的监测数据,而采用电子水准仪等进行沉降监测,会因为土层沉降而影响其监测结果。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适用性相对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房屋沉降监测适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房屋沉降长效监管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房屋沉降长效监管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房屋沉降长效监管系统,包括多个设置于房屋地基下侧的监测装置,所述监测装置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检测管和设置于检测管内的监测机构,多个所述检测管竖向设置且相互拼接,地基下方设置有锚固于稳定层的支柱,支柱固定连接于最下方的检测管,所述监测机构包括滑移连接于检测管的检测柱和设置于检测柱穿入检测管一端的压力传感器,所述检测柱连接有带动其位移的沉降环,所述检测柱和检测管成型的空腔内填充有液体,所述检测柱与检测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螺纹连接于检测管内壁的密封螺母和采用弹性材料制成并外套于检测柱的密封环台,所述密封螺母外套于检测柱,所述检测管的内壁成型有插设于密封环台的密封环,所述密封螺母位于密封环台的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将检测管预设于房屋地基下方,施工完成后,地基或房屋附近土层沉降时,会带动不同位置的沉降环下移,从而带动检测柱竖向位移并压缩检测管内的液体,不同压力传感器检测出不同检测管内液体压力的变化值,以根据压力变化值计算出不同位置以及不同高度处的垂直位移量,从而对房屋不同位置以及不同高度做沉降监测,其整体监测的适应性相对较佳;同时由于是通过对液体压力变化对沉降做观测,通过密封结构对检测柱和检测管之间做密封时,可通过转动密封螺母按压密封环台并使得密封环台做弹性形变,同时密封环插设于密封环台内,使得密封环台在密封螺母和密封环的挤压下相对较为紧密的贴合于检测柱的外壁和检测管的内壁,以维持检测时检测管内的密封性,减小液体泄漏的可能性,整体使用相对较为便捷,结构简单,以能够优化检测的稳定性和使用的适应性。

优选的,环绕位于最下端所述检测管上方的检测管开设有多个长条形孔,所述长条形孔沿检测管的轴向延伸,所述沉降环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穿过长条形孔并固定连接于检测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由于沉降环预设于土层内,土层或地基发生沉降时,会带动沉降环沉降,沉降环通过连接板带动检测柱竖向位移,以压缩检测管内的液体,使得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到因沉降带来的压力变化,同时连接板呈直角三角形能够有效的优化连接板承受载荷的能力。

优选的,环绕所述检测柱成型有与其同轴的压环台,所述压环台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且其大端朝向其中心轴线,所述密封螺母的下端内边沿适配并抵接于压环台,所述压环台的外径小于密封环的内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过程中通过密封结构做密封时,可转动密封螺母挤压密封环台时,会通过密封螺母抵接于压环台带动检测柱向下位移,以减小因检测管内部压力使得检测柱上移的可能性,对检测柱起到限制作用,同时还能够同步带动压环台挤压密封环台,并有效增加密封环台与检测柱的接触面积,优化密封效果,以优化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密封环台的上环面成型有多个同中心轴线的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抵接于密封螺母,所述密封环台内成型有至少一个位于密封环和密封螺母之间的环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凸起能够破坏在使用时,破坏液体的毛细现象的同时,依旧能够保持密封环台抵接于密封螺母,同时环腔能够有效的优化密封环台弹性形变的能力,减小因挤压导致密封环台发生破损的可能性。

优选的,所述检测管的下部内壁成型有抵接环台,所述抵接环台的上环面呈倾斜设置且低端位于内侧,所述密封环台的外壁适配并抵接于抵接环台的上环面,所述检测柱插设于抵接环台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抵接环台能够对密封环台做竖向位移的限制,并且抵接环台的上环面呈倾斜设置,能够增大密封环台与检测管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同时,还能够在检测柱下移是使得密封环台弹性形变的部分朝向抵接环台和检测柱之间形变,以使得密封环台能够相对更加紧密的贴合于抵接环台和检测柱,以进一步优化密封环台的密封效果,优化使用时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检测柱的下端成型有适配抵接环台内壁的承压环台,所述密封环台的下端面抵接于承压环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压环台将液体与密封环台分隔开,减小密封环台与液体接触的可能性,减小在检测柱挤压抵接环台内的液体时,使得液体挤压密封环台,通过密封环台的弹性形变释放压力的可能性,以减小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影响,优化使用效果。

优选的,相邻所述检测管相向侧端面均呈阶梯状,所述检测管的阶梯结构的小端插设于相邻检测管阶梯结构的大端内且两者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多个竖向设置的检测管安装时做定位,并能够有效的优化相邻两个检测管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检测管填充有液体的内腔连通有输入管和输出管,所述输入管和输出管分别设置有阀门且连通有储液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由于是通过液体压力的变化检测沉降,液体长期使用时会产生一定的质变或气泡,通过输出管和输入管能够将检测管内的液体做更换,并通过储液罐做储存。

优选的,所述检测柱的下端面呈内凹的球面状结构,所述检测柱的开设有与其同中心轴线的输出孔,所述输出管穿入至检测管内并连通于输出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更换液体或需要排气时,气体能够聚集于检测柱下端面的顶部,并通过输出孔排入至输出管,以减小跟换液体时,气体聚集在检测管内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在使用时,将检测管预设于房屋地基下方,施工完成后,地基或房屋附近土层沉降时,会带动不同位置的沉降环下移,从而带动检测柱竖向位移并压缩检测管内的液体,不同压力传感器检测出不同检测管内液体压力的变化值,以根据压力变化值计算出不同位置以及不同高度处的垂直位移量,从而对房屋不同位置以及不同高度做沉降监测,其整体监测的适应性相对较佳;同时由于是通过对液体压力变化对沉降做观测,通过密封结构对检测柱和检测管之间做密封时,可通过转动密封螺母按压密封环台并使得密封环台做弹性形变,同时密封环插设于密封环台内,使得密封环台在密封螺母和密封环的挤压下相对较为紧密的贴合于检测柱的外壁和检测管的内壁,以维持检测时检测管内的密封性,减小液体泄漏的可能性,从而优化检测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监测机构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检测管;11、密封环;12、抵接环台;13、输入管;14、输出管;15、储液罐;2、监测机构;21、检测柱;211、沉降环;212、连接板;213、压环台;214、承压环台;215、输出孔;22、压力传感器;3、密封结构;31、密封螺母;311、转环;32、密封环台;321、环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房屋沉降长效监管系统。参照图1和图2,房屋沉降长效监管系统包括设置于房屋地基下方的监测装置,以用于监测不同位置地基的沉降。监测装置包括多个同轴设置的检测管1和设置于检测管1内的监测机构2,检测管1竖向设置且多个检测管1上下端相互拼接,同一监测装置对的多个检测管1同中心轴线设置。其中,地基下方设置有锚固于地下沉降稳定层的支柱,位于最下方的检测管1的下端成型有法兰且法兰通过多个螺杆连接于支柱,以维持监测过程中检测管1沉降的稳定性,检测管1的下端呈封闭结构。

参照图2和图3,监测机构2包括滑移连接于检测管1内的检测柱21和设置于检测柱21穿入检测管1一端的压力传感器22,检测柱21连接有带动其位移的沉降环211,沉降环211呈板状结构且其外径大于检测管1的外径。检测柱21的下方与检测管1内成型的空腔内填充有液体,压力传感器22的检测端朝向并贴合于液体。其中,液体可选用混有杀菌剂的去离子纯水或液压油,多个压力传感器22可通过穿设于检测柱21和检测管1的线缆电连接于用于储存监测数据的控制芯片,并通过控制芯片将监测数据输出至显示装置,以便于观测。

检测柱21与检测管1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对两者密封的密封结构3。密封结构3包括螺纹连接于检测管1内壁的密封螺母31和采用弹性材料制成的密封环台32,密封环台32和密封螺母31均外套于检测柱21。检测管1的内壁成型有插设于密封环台32中部的密封环11,密封螺母31位于密封环台32的上方且两者相互抵接。密封螺母31的上部成型有转环311,转环311的外壁呈正六棱柱状结构,密封螺母31位于两个检测管1的搭接部所在的高度位置,以用于在施工过程中,可先转动转环311带动密封螺母31转动。

在使用时,将检测管1预设于房屋地基下方,施工完成后,地基或房屋附近土层沉降时,会带动不同位置的沉降环211下移,从而带动检测柱21竖向位移并压缩检测管1内的液体,不同压力传感器22检测出不同检测管1内液体压力的变化值,以根据压力变化值计算出不同位置以及不同高度处的垂直位移量,从而对房屋不同位置以及不同高度做沉降监测,其整体监测的适应性相对较佳;同时由于是通过对液体压力变化对沉降做观测,通过密封结构3对检测柱21和检测管1之间做密封时,可通过转动密封螺母31按压密封环台32并使得密封环台32做弹性形变,同时密封环11插设于密封环台32内,使得密封环台32在密封螺母31和密封环11的挤压下相对较为紧密的贴合于检测柱21的外壁和检测管1的内壁,以维持检测时检测管1内的密封性,减小液体泄漏的可能性,从而优化检测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参照图2和图3,环绕位于最下端检测管1上方的多个检测管1开设有多个长条形孔,长条形孔沿检测管1的轴线延伸并贯穿检测管1的管壁。环绕沉降环211设置有多个连接板212,连接板212整体呈直角三角形状结构且其穿过长条形孔,连接板212的两个直角边沿分别固定连接于检测柱21的外壁和沉降环211。其中,相邻长条形孔的开口边沿之间设置有加强肋,加强肋固定连接于检测管1的内壁,以加强检测管1上沉降环211所在部位的强度,连接板212呈竖直设置且其可沿长条形孔竖向滑移,在施工时可通过在检测管1外壁包覆降解薄膜减小外部混凝土或泥土等杂物进入到检测管1内的可能性。

在使用时,由于沉降环211预设于土层内,土层或地基发生沉降时,会带动沉降环211沉降,沉降环211通过连接板212带动检测柱21竖向位移,以压缩检测管1内的液体,使得压力传感器22能够检测到因沉降带来的压力变化,同时连接板212呈直角三角形能够有效的优化连接板212承受载荷的能力。

参照图2和图3,环绕检测柱21成型有与其同中心轴线的压环台213,压环台213的横截面呈等腰梯形且其大端朝向检测柱21的中心轴线一侧。密封螺母31的下单内边沿呈倒角设置以适配于压环台213的上端面,压环台213的外径小于密封环11的内径。

在安装过程中通过密封结构3做密封时,转动密封螺母31挤压密封环台32时,会通过密封螺母31抵接于压环台213带动检测柱21向下位移,以减小因检测管1内部压力使得检测柱21上移的可能性,对检测柱21起到限制作用,同时还能够同步带动压环台213挤压密封环台32,并有效增加密封环台32与检测柱21的接触面积,优化密封效果,以优化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密封环台32的上环面成型有多个与其同中心轴线的环形凸起321,环形凸起321抵接于密封螺母31的下端面,密封环台32内成型有多个分别位于密封环11上下方的环腔。

参照图2和图3,环形凸起321能够破坏在使用时,破坏液体的毛细现象的同时,依旧能够保持密封环台32抵接于密封螺母31,同时环腔能够有效的优化密封环台32弹性形变的能力,减小因挤压导致密封环台32发生破损的可能性。

检测管1的下部内壁成型有与其同中心轴线的抵接环台12,抵接环台12的下端一体成型于检测管1的下端内壁,抵接环台12的上端呈倾斜设置且低端位于内侧,密封环台32适配并抵接于抵接环台12的上环面。其中,检测柱21插设于抵接环台12内,密封环台32的下端被夹持于检测柱21和抵接环台12之间。其中,液体填充于抵接环台12内部。

通过抵接环台12能够对密封环台32做竖向位移的限制,并且抵接环台12的上环面呈倾斜设置,能够增大密封环台32与检测管1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同时,还能够在检测柱21下移是使得密封环台32弹性形变的部分朝向抵接环台12和检测柱21之间形变,以使得密封环台32能够相对更加紧密的贴合于抵接环台12和检测柱21,以进一步优化密封环台32的密封效果,优化使用时检测结果的稳定性。

参照图2和图3,检测柱21的下端成型有适配抵接环台12内壁的承压环台214,密封环台32的下端面抵接于承压环台214。通过承压环台214将液体与密封环台32分隔开,减小密封环台32与液体接触的可能性,减小在检测柱21挤压抵接环台12内的液体时,使得液体挤压密封环台32,通过密封环台32的弹性形变释放压力的可能性,以减小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的影响,优化使用效果。

相邻检测管1相向侧端面均呈阶梯状,检测管1的阶梯结构的小端插设于相邻检测管1阶梯结构的大端内且两者固定连接。其中,两个检测管1的插接部可焊接。以便于在施工过程中,对多个竖向设置的检测管1安装时做定位,并能够有效的优化相邻两个检测管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检测管1的底部开设有入水孔,检测柱21开设有与其同中心轴线设置的输出孔215,入水孔处连通有输入管13,输出孔215连通有输出管14,入水孔设置有连通其和输入管13的阀门,输出孔215处同样设置有连通其与输出管14的阀门,输入管13和输出管14远离检测管1的一端连通有储液罐15。其中,阀门可选用微型电磁阀。

在使用时,由于是通过液体压力的变化检测沉降,液体长期使用时会产生一定的质变或气泡,通过输出管14和输入管13能够将检测管1内的液体做更换,并通过储液罐15做储存。

参照图2和图3,输出管14位于其连接检测柱21上端的部位部分呈螺旋设置,输出管14螺旋设置的部位位于检测管1内,以适应检测柱21的竖向滑移。输入管13可连通有高压泵,以用于将液体输入至检测管1内,储液罐15上部开设有出气孔,出气孔盖合设置有防水透气膜。

检测柱21的下端面呈内凹的球面状结构。以使得在更换液体或需要排气时,气体能够聚集于检测柱21下端面的顶部,并通过输出孔215排入至输出管14。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