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勘探中可配合无人车的岩石采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80200发布日期:2020-12-04 14:09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质勘探中可配合无人车的岩石采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岩石采样领域,具体为一种地质勘探中可配合无人车的岩石采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地质勘探是在矿山建设中提供所需要的矿产储量和地质资料,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水文、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工作。

在地质勘探作业中进行岩石采样时,往往需要采样人员从采样点人工采样,然而在面对一些极端环境或不利于人身安全的条件下,例如放射性露体矿石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矿石采样中,需要采样人员佩戴防护手套和口罩,并对取样作业时间有着严格限制,有一定风险的同时也及其不便。本发明阐明的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技术问题:地质勘探岩石采样作业中往往需要采样人员人工采样,在一些极端环境或不利于人身安全的条件下有一定风险并且及其不便。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例设计了一种地质勘探中可配合无人车的岩石采样装置,本例的一种地质勘探中可配合无人车的岩石采样装置,包括车底,所述车底上端面固定设有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传动腔,所述传动腔上侧内壁固定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下端动力连接设有动力轴,所述箱体内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下侧的工作腔,所述动力轴下端延伸至所述工作腔内且与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以及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腔内设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力轴上且位于所述传动腔内的第一锥齿轮,所述传动腔后侧内壁转动设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后侧的主动斜齿轮,所述工作腔内设有动作装置,所述动作装置包括贯通且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与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上的滑动转轴,所述滑动转轴上转动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内的转动板,所述滑动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转动板上侧的第一直齿轮,所述转动板下端面与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所述转动板下端面固定设有上环形电磁铁,所述传动腔下侧内壁关于所述上环形电磁铁对应位置固定设有下环形电磁铁,所述滑动转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工作腔内的第三锥齿轮,所述工作腔内设有采样装置,所述采样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力轴上且位于所述工作腔内的第二直齿轮,所述传动腔上下内壁转动设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下端延伸至所述工作腔内且与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与所述动力轴皮带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工作腔内的第三直齿轮。

其中,所述稳定装置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传动腔左右内壁上的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从动斜齿轮,所述从动斜齿轮与所述主动斜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箱体内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开口向远离对称中心侧的滑腔,所述滑腔内左右滑动设有风扇箱,所述风扇箱内设有上下贯通的风扇腔,所述风扇腔内壁上固定设有扇形承轴板,所述扇形承轴板内转动设有第四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下端面固定设有风扇,所述第四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扇形承轴板上侧的第四锥齿轮,所述风扇腔靠近对称中心侧内壁上转动设有第五转动轴,所述第五转动轴靠近对称中心端延伸至所述传动腔内,所述第五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内的第五锥齿轮,所述第五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风扇腔内的第六锥齿轮,所述第四转动轴向上方向延长线与所述第五转动轴远离对称中心方向延长线交接处设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关于所述第五转动轴、所述第四转动轴对应位置分别设有两个转动腔,所述第四转动轴上端面以及所述第五转动轴远离对称中心侧端面分别固定设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在对应位置所述转动腔内转动,所述风扇箱靠近对称中心侧端面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靠近对称中心端延伸至所述传动腔内且与对应位置所述传动腔内壁左右滑动连接,所述传动腔左右内壁转动设有位于所述第三转动轴前侧的丝杠,所述丝杠与所述第三转动轴皮带连接,所述丝杠上左右对称设有两个螺母,所述螺母前端面固定设有衔接杆,所述衔接杆前端面与对应位置所述第一固定杆后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腔左右内壁上分别左右对称且固定设有两个承轴板,所述承轴板内转动设有第六转动轴,所述第六转动轴上端与所述传动腔上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六转动轴与所述动力轴皮带连接,所述第六转动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承轴板下侧的第七锥齿轮,所述第七锥齿轮可与对应位置所述第二锥齿轮啮合,当所述电机工作时,所述风扇箱可向所述箱体外侧伸出,通过所述风扇转动产生向下的推力,从而加强整个装置的抓地力以及稳定性。

其中,所述动作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力轴上且位于所述传动腔内的第四直齿轮,所述第四直齿轮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下侧,所述第四直齿轮与所述第一直齿轮可啮合,所述工作腔前后内壁上左右对称固定设有两个限位箱,所述限位箱内设有开口向靠近对称中心侧的限位腔,所述限位腔内左右滑动设有滑板,所述滑板上设有前后贯通的斜槽,所述限位腔远离对称中心侧内壁与所述工作腔前后内壁上贯通设有l形槽,所述l形槽与所述斜槽内沿槽滑动设有滑轴,后侧所述滑轴前端面上固定设有从动块,所述从动块前端面与前侧所述滑轴后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从动块上端面固定设有停止开关,所述从动块内转动设有升降轴,所述升降轴上固定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工作腔上侧内壁上固定设有电磁铁开关,所述第一限位板上端面与所述电磁铁开关下端面可抵触,所述从动块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下侧的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下端面可与所述停止开关上端面抵触,所述滑板右端面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二固定杆右端延伸至所述工作腔内且与所述限位腔右侧内壁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右端面固定设有从动齿板,所述工作腔前后侧内壁转动设有第七转动轴,所述第七转动轴上固定设有第八锥齿轮,所述第八锥齿轮与所述第三锥齿轮可啮合,所述工作腔前后内壁关于所述第五直齿轮上下对称且转动设有两个第八转动轴,所述第八转动轴上前后对称且固定设有两个第五直齿轮,上侧所述第八转动轴上的两个第五直齿轮分别与对应位置所述从动齿板的上端面啮合,下侧所述第八转动轴上的两个第五直齿轮分别与对应位置所述从动齿板的下端面啮合,有益的,上厕所述第八转动轴与所述第七转动轴皮带连接,当所述滑板在所述限位腔内左右滑动时,受所述l形槽与所述斜槽共同限制,所述滑轴将带动所述升降轴完成进给或退回动作。

其中,所述采样装置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力轴上且位于所述工作腔内的第二直齿轮,所述升降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与所述第一限位板之间的第六直齿轮,所述第六直齿轮与所述动力轴以及所述第三直齿轮可啮合,所述升降轴上螺纹连接设有采样套筒,所述采样套筒内设有开口向下的采样腔,所述采样腔上侧内壁固定设有反转开关,所述升降轴上上下滑动设有位于所述采样腔内的反馈板,所述反馈板上端面与所述采样腔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所述升降轴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反馈板下侧的螺旋刀,所述升降轴内设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孔,所述第一滑孔内左右滑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左端面与所述第一滑孔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三弹簧,所述采样套筒内设有限位孔,所述滑块可在所述限位孔内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升降轴侧滑动,所述采样套筒内设有开口向右的第二滑孔,所述第二滑孔左侧内壁与所述限位孔右侧内壁贯通,所述第二滑孔内左右滑动设有推板,所述推板左端面固定设有推杆,所述推杆左端面可与所述滑块右端面抵触,所述推板左端面与所述第二滑孔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四弹簧,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上固定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左端面固定设有固定销,所述固定销可在所述第二滑孔内抵触所述推板并左右滑动,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采样套筒下侧的储样箱,所述储样箱内开口向上设有储样腔,所述工作腔下侧内壁贯通设有取样孔,当所述储样箱向下穿过所述取样孔向目标岩石进给时,所述第六直齿轮与所述第三直齿轮啮合转动,所述滑块卡入所述限位孔内限制所述升降轴与所述采样套筒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升降轴带动采样套筒同时转动并且通过所述螺旋刀将岩石样品储存到所述采样腔内,当所述升降轴退回右移时,所述推杆受所述固定销推动进而推动所述滑块左移,此时滑块右端面刚好离开所述限位孔且固定销卡入第二滑孔中限制所述采样套筒的转动,在螺纹作用下升降轴相对采样套筒下移,将采样腔内储存的样品放入所述储样腔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根据利用无人车为载体,实现地质勘探作业中对岩石的自动样品采集,尤其可作用于放射性露体矿石样品采集等对人体有负面影响的样品采集作业中,本装置设有可自动伸缩的稳定装置,利用风力产生反推力,使得装置抓地力更强,在岩石采样过程中有更好的稳定性,此外本装置可实现碎石采样一体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大大减少地质勘探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发明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地质勘探中可配合无人车的岩石采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c-c”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d-d”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e”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的“f”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7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为叙述方便,现对下文所说的方位规定如下:下文所说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与图1本身投影关系的上下左右前后方向一致。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质勘探中可配合无人车的岩石采样装置,主要应用于地质勘探中可配合无人车的岩石采样的过程中,下面将结合本发明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地质勘探中可配合无人车的岩石采样装置,包括车底11,所述车底11上端面固定设有箱体13,所述箱体13内设有传动腔26,所述传动腔26上侧内壁固定设有电机32,所述电机32下端动力连接设有动力轴49,所述箱体13内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26下侧的工作腔12,所述动力轴49下端延伸至所述工作腔12内且与所述传动腔26下侧内壁以及所述工作腔12上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腔26内设有稳定装置901,所述稳定装置901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力轴49上且位于所述传动腔26内的第一锥齿轮33,所述传动腔26后侧内壁转动设有第一转动轴64,所述第一转动轴64上固定设有第二锥齿轮31,所述第二锥齿轮31与所述第一锥齿轮33啮合连接,所述第一转动轴64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锥齿轮31后侧的主动斜齿轮63,所述工作腔12内设有动作装置902,所述动作装置902包括贯通且上下滑动设置在所述传动腔26下侧内壁与所述工作腔12上侧内壁上的滑动转轴44,所述滑动转轴44上转动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26内的转动板36,所述滑动转轴44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转动板36上侧的第一直齿轮41,所述转动板36下端面与所述传动腔26下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簧10,所述转动板36下端面固定设有上环形电磁铁42,所述传动腔26下侧内壁关于所述上环形电磁铁42对应位置固定设有下环形电磁铁43,所述滑动转轴44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工作腔12内的第三锥齿轮45,所述工作腔12内设有采样装置903,所述采样装置903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力轴49上且位于所述工作腔12内的第二直齿轮48,所述传动腔26上下内壁转动设有第二转动轴17,所述第二转动轴17下端延伸至所述工作腔12内且与所述工作腔12上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17与所述动力轴49皮带连接,所述第二转动轴17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工作腔12内的第三直齿轮16。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稳定装置901进行详细说明,所述稳定装置901还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传动腔26左右内壁上的第三转动轴62,所述第三转动轴62上固定设有从动斜齿轮29,所述从动斜齿轮29与所述主动斜齿轮63啮合连接,所述箱体13内左右对称设有两个开口向远离对称中心侧的滑腔39,所述滑腔39内左右滑动设有风扇箱40,所述风扇箱40内设有上下贯通的风扇腔24,所述风扇腔24内壁上固定设有扇形承轴板23,所述扇形承轴板23内转动设有第四转动轴72,所述第四转动轴72下端面固定设有风扇22,所述第四转动轴72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扇形承轴板23上侧的第四锥齿轮73,所述风扇腔24靠近对称中心侧内壁上转动设有第五转动轴25,所述第五转动轴25靠近对称中心端延伸至所述传动腔26内,所述第五转动轴25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传动腔26内的第五锥齿轮30,所述第五转动轴25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风扇腔24内的第六锥齿轮77,所述第四转动轴72向上方向延长线与所述第五转动轴25远离对称中心方向延长线交接处设有衔接块74,所述衔接块74关于所述第五转动轴25、所述第四转动轴72对应位置分别设有两个转动腔75,所述第四转动轴72上端面以及所述第五转动轴25远离对称中心侧端面分别固定设有转动块76,所述转动块76在对应位置所述转动腔75内转动,所述风扇箱40靠近对称中心侧端面固定设有第一固定杆27,所述第一固定杆27靠近对称中心端延伸至所述传动腔26内且与对应位置所述传动腔26内壁左右滑动连接,所述传动腔26左右内壁转动设有位于所述第三转动轴62前侧的丝杠91,所述丝杠91与所述第三转动轴62皮带连接,所述丝杠91上左右对称设有两个螺母28,所述螺母28前端面固定设有衔接杆61,所述衔接杆61前端面与对应位置所述第一固定杆27后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传动腔26左右内壁上分别左右对称且固定设有两个承轴板37,所述承轴板37内转动设有第六转动轴35,所述第六转动轴35上端与所述传动腔26上侧内壁转动连接,所述第六转动轴35与所述动力轴49皮带连接,所述第六转动轴35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承轴板37下侧的第七锥齿轮38,所述第七锥齿轮38可与对应位置所述第二锥齿轮31啮合,当所述电机32工作时,所述风扇箱40可向所述箱体13外侧伸出,通过所述风扇22转动产生向下的推力,从而加强整个装置的抓地力以及稳定性。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动作装置902进行详细说明,所述动作装置902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力轴49上且位于所述传动腔26内的第四直齿轮34,所述第四直齿轮34位于所述第一锥齿轮33下侧,所述第四直齿轮34与所述第一直齿轮41可啮合,所述工作腔12前后内壁上左右对称固定设有两个限位箱15,所述限位箱15内设有开口向靠近对称中心侧的限位腔14,所述限位腔14内左右滑动设有滑板54,所述滑板54上设有前后贯通的斜槽55,所述限位腔14远离对称中心侧内壁与所述工作腔12前后内壁上贯通设有l形槽65,所述l形槽65与所述斜槽55内沿槽滑动设有滑轴66,后侧所述滑轴66前端面上固定设有从动块67,所述从动块67前端面与前侧所述滑轴66后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从动块67上端面固定设有停止开关57,所述从动块67内转动设有升降轴68,所述升降轴68上固定设有第一限位板20,所述工作腔12上侧内壁上固定设有电磁铁开关21,所述第一限位板20上端面与所述电磁铁开关21下端面可抵触,所述从动块67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20下侧的第二限位板18,所述第二限位板18下端面可与所述停止开关57上端面抵触,所述滑板54右端面固定设有第二固定杆53,所述第二固定杆53右端延伸至所述工作腔12内且与所述限位腔14右侧内壁左右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杆53右端面固定设有从动齿板50,所述工作腔12前后侧内壁转动设有第七转动轴47,所述第七转动轴47上固定设有第八锥齿轮46,所述第八锥齿轮46与所述第三锥齿轮45可啮合,所述工作腔12前后内壁关于所述从动齿板50上下对称且转动设有两个第八转动轴52,所述第八转动轴52上前后对称且固定设有两个第五直齿轮51,上侧所述第八转动轴52上的两个所述第五直齿轮51分别与对应位置所述从动齿板50的上端面啮合,下侧所述第八转动轴52上的两个所述第五直齿轮51分别与对应位置所述从动齿板50的下端面啮合,有益的,上侧所述第八转动轴52与所述第七转动轴47皮带连接,当所述滑板54在所述限位腔14内左右滑动时,受所述l形槽65与所述斜槽55共同限制,所述滑轴66将带动所述升降轴68完成进给或退回动作。

根据实施例,以下对采样装置903进行详细说明,所述采样装置903还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动力轴49上且位于所述工作腔12内的第二直齿轮48,所述升降轴68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板18与所述第一限位板20之间的第六直齿轮19,所述第六直齿轮19与所述动力轴49以及所述第三直齿轮16可啮合,所述升降轴68上螺纹连接设有采样套筒69,所述采样套筒69内设有开口向下的采样腔70,所述采样腔70上侧内壁固定设有反转开关82,所述升降轴68上上下滑动设有位于所述采样腔70内的反馈板80,所述反馈板80上端面与所述采样腔70上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簧81,所述升降轴68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反馈板80下侧的螺旋刀71,所述升降轴68内设有开口向右的第一滑孔84,所述第一滑孔84内左右滑动设有滑块85,所述滑块85左端面与所述第一滑孔84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三弹簧83,所述采样套筒69内设有限位孔86,所述滑块85可在所述限位孔86内向靠近或远离所述升降轴68侧滑动,所述采样套筒69内设有开口向右的第二滑孔87,所述第二滑孔87左侧内壁与所述限位孔86右侧内壁贯通,所述第二滑孔87内左右滑动设有推板78,所述推板78左端面固定设有推杆79,所述推杆79左端面可与所述滑块85右端面抵触,所述推板78左端面与所述第二滑孔87左侧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四弹簧88,所述工作腔12下侧内壁上固定设有固定板56,所述固定板56左端面固定设有固定销89,所述固定销89可在所述第二滑孔87内抵触所述推板78并左右滑动,所述工作腔12下侧内壁上固定设有位于所述采样套筒69下侧的储样箱59,所述储样箱59内开口向上设有储样腔58,所述工作腔12下侧内壁贯通设有取样孔60,当所述储样箱59向下穿过所述取样孔60向目标岩石进给时,所述第六直齿轮19与所述第三直齿轮16啮合转动,所述滑块85卡入所述限位孔86内限制所述升降轴68与所述采样套筒69之间的相对转动,从而升降轴68带动采样套筒69同时转动并且通过所述螺旋刀71将岩石样品储存到所述采样腔70内,当所述升降轴68退回右移时,所述推杆79受所述固定销89推动进而推动所述滑块85左移,此时滑块85右端面刚好离开所述限位孔86且固定销89卡入第二滑孔87中限制所述采样套筒69的转动,在螺纹作用下升降轴68相对采样套筒69下移,将采样腔70内储存的样品放入所述储样腔58内。

下结合图1至图7对本文中的一种地质勘探中可配合无人车的岩石采样装置的使用步骤进行详细说明:初始时,风扇箱40靠近对称中心侧端面与滑腔39靠近对称中心侧内壁抵触,第二锥齿轮31与第七锥齿轮38未啮合,第一弹簧10仅受重力作用,上环形电磁铁42、下环形电磁铁43未吸合,第一直齿轮41未与第四直齿轮34啮合,第三锥齿轮45未与第八锥齿轮46啮合,第五直齿轮51相对位于从动齿板50左侧,滑板54右端面与限位腔14右侧内壁抵触,滑轴66在斜槽55、l形槽65内最上侧,螺旋刀71位于采样套筒69下侧,滑块85受采样套筒69螺纹抵触,第三弹簧83压缩,固定销89卡入第二滑孔87内抵触推板78,第四弹簧88压缩,推杆79右端面受升降轴68螺纹抵触,第二弹簧81仅受反馈板80重力影响,反馈板80与反转开关82未抵触,第二限位板18下端面与停止开关57上端面抵触,第六直齿轮19与第二直齿轮48啮合且相对位于第二直齿轮48下侧,第一限位板20与电磁铁开关21未抵触;预备时,通过操控无人车将取样孔60对准目标岩石上侧;工作时,电机32启动正转,动力轴49转动带动第一锥齿轮33、第四直齿轮34、第二直齿轮48、第六转动轴35、第七锥齿轮38、第二转动轴17、第三直齿轮16转动,第一锥齿轮33转动带动第二锥齿轮31、第一转动轴64、主动斜齿轮63转动,主动斜齿轮63转动带动从动斜齿轮29、第三转动轴62转动,第三转动轴62转动带动与之皮带连接的丝杠91转动,丝杠91转动带动左右两侧的两个螺母28相斥运动,螺母28向远离对称中心侧移动带动衔接杆61、第一固定杆27、第五转动轴25、第五锥齿轮30、风扇箱40向远离对称中心侧移动,当移动到一定距离,风扇箱40完全位于箱体13外侧,此时螺母28远离对称中心侧端面与对应位置传动腔26内壁抵触限制其继续移动,第三转动轴62与丝杠91之间的皮带在带轮上打滑,第五锥齿轮30与第七锥齿轮38啮合,第五锥齿轮30转动带动第五转动轴25、第六锥齿轮77转动,第六锥齿轮77转动带动第四锥齿轮73、第四转动轴72、风扇22转动,风扇22转动产生向下的推力,从而使装置抓地力更强更稳定,第二直齿轮48转动带动第六直齿轮19转动,第六直齿轮19转动带动第一限位板20、第二限位板18、升降轴68、螺旋刀71转动,升降轴68转动通过与采样套筒69之间的螺纹连接,使升降轴68相对采样套筒69上移,螺旋刀71上移进入采样腔70内,当升降轴68上移到一定位置,滑块85右端面与推杆79左端面刚好抵触,此时第一限位板20上端面与电磁铁开关21下端面抵触,上环形电磁铁42、下环形电磁铁43工作吸合,第一直齿轮41与第四直齿轮34啮合,第三锥齿轮45与第八锥齿轮46啮合,第一直齿轮41转动带动滑动转轴44、第三锥齿轮45转动,第三锥齿轮45转动带动第八锥齿轮46、第七转动轴47转动,第七转动轴47转动带动与之皮带连接的上侧第八转动轴52、第五直齿轮51转动,第五直齿轮51转动带动从动齿板50左移,从动齿板50左移带动滑板54在限位腔14内左滑,滑轴66在l形槽65、斜槽55共同作用下带动升降轴68先向左移、再向下移,在升降轴68左移过程中,第六直齿轮19、第二直齿轮48失去啮合,升降轴68停止转动,固定销89离开第二滑孔87与推板78失去抵触,受第四弹簧88弹力作用推板78、推杆79右移,受第三弹簧83弹力作用滑块85右移卡入限位孔86内,当升降轴68左移到一定位置,第六直齿轮19与第三直齿轮16啮合,滑板54左端面与限位腔14左侧内壁抵触,限制从动齿板50继续左移,第七转动轴47与上侧第八转动轴52之间的皮带在带轮上打滑,升降轴68受第三弹簧83卡入限位孔86影响带动采样套筒69一起转动,升降轴68下移,采样套筒69与螺旋刀71转动向岩石旋转进给,岩石样品通过螺旋刀71储存在采样腔70内,当储存岩石到一定体积推动反馈板80上移,第二弹簧81压缩,反馈板80上移抵触反转开关82,电机32反转,沿相同传动路线,从动齿板50右移带动滑轴66在l形槽65、斜槽55共同作用下带动升降轴68先向上移、再向右移,当升降轴68右移到一定位置第一限位板20与电磁铁开关21再次抵触,上环形电磁铁42、下环形电磁铁43停止工作,从而第一直齿轮41与第四直齿轮34失去啮合,第三锥齿轮45与第八锥齿轮46失去啮合在第一弹簧10弹力作用下回复原位,从动齿板50回归原位,此时固定销89抵触推板78使其推动推杆79、滑块85左移,固定销89卡入第二滑孔87内限制采样套筒69的转动,第三弹簧83、第四弹簧88压缩,滑块85右端面与推杆79左端面抵触点刚好在升降轴68与升降轴68螺纹连接处,第六直齿轮19与第二直齿轮48重新啮合,升降轴68反转受与采样套筒69螺纹连接影响下移,直至下移到初始位置,螺旋刀71将储存在采样腔70内的岩石样品放入储样腔58内,第二限位板18下端面与停止开关57上端面抵触,电机32停止运行,在电机32反转的过程中,沿相同传动路线,丝杠91反转带动螺母28相向运动回复原位,从而风扇箱40回复原位,第七锥齿轮38与第五锥齿轮30失去啮合回到初始位置,此时受风扇箱40靠近对称中心侧端面与滑腔39靠近对称中心侧内壁抵触,限制螺母28的相向运动,丝杠91与第三转动轴62之间的皮带在带轮上打滑,直至电机32停止运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根据利用无人车为载体,实现地质勘探作业中对岩石的自动样品采集,尤其可作用于放射性露体矿石样品采集等对人体有负面影响的样品采集作业中,本装置设有可自动伸缩的稳定装置,利用风力产生反推力,使得装置抓地力更强,在岩石采样过程中有更好的稳定性,此外本装置可实现碎石采样一体化,自动化程度较高,大大减少地质勘探工作人员的劳动量。

通过以上方式,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根据工作模式做出各种改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