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弹力圈弹力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50702发布日期:2021-02-23 21:44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弹力圈弹力的测试装置及测试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弹力的测试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弹力圈弹力的测试装置,以及测量弹力圈弹力的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弹力圈是一种经常使用在塑料密封结构位置的零部件,被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此种弹力圈在出厂时需要经过一定的耐力测试,传统的测试是在弹力圈对称的两侧施加一定的压力,但是此种测试的方式容易造成弹力圈变形成椭圆状,导致测量的弹力圈的弹力不准确,影响弹力圈的实际测量结果。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弹力圈弹力的测试装置,该专利实现了对弹力圈弹力测试的同时,还避免了弹力圈在测试时变形,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力圈弹力的测试装置,包括工作台、轴承副和推力器,所述轴承副位于所述工作台的一端,所述推力器位于所述工作台远离所述轴承副的一端,所述推力器靠近所述轴承副的一端设有推力板,所述轴承副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
[0005]
优选地,所述工作台、还包括一个滑动轨道,所述滑动轨道两侧设有刻度线,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通过一转轴,穿过所述滑动轨道,并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
[0006]
优选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弧形刻度线。
[0007]
优选地,所述推力器设有显示面板。
[0008]
优选地,所述轴承副和所述推力器之间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支柱和推板,所述推板上设有导柱,所述第一支柱伸入所述导柱内,并通过一螺钉与所述导柱固定连接。
[0009]
一种弹力圈弹力的测试装置测量弹力圈弹力的方法,第一步,将待测弹力圈放入所述轴承副和所述推力器之间;第二步,推动所述推力器,待所述弹力圈的两端再次重合时,读出此时弹力圈的弹力,记为第一弹力;第三步,继续推动推力器,使所述弹力圈的两端第三次重合时,读出此时弹力圈的弹力,记为第二弹力,如此重复,并通过弧形刻度线确定弹簧压缩后的直径,读取相应的弹力数值。
[0010]
该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待测的弹力圈放在所述轴承副和所述推力器之间,使所述弹力圈分别与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和所述推力板接触,然后手动推动推力器,以当所述弹力圈首尾重合一次读出一次弹力圈的弹力值。
[0011]
综上所述,一种弹力圈弹力的测试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使所述弹力圈在压缩时可以与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发生相对滑动,避免所述弹力圈因不发生相对运动而发生变形,影响弹力圈弹力的测试;通过在推力器上设置显
示面板,可以使使用者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弹力圈的弹力;刻度线的设置,可是使使用者看到弹力圈压缩后的形状大小,便于使用者筛选出合适大小的弹力圈。
附图说明
[0012]
图1为一种弹力圈弹力的测试装置的结构图。
[0013]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4]
图3为弹力圈受力分析图。
[0015]
图4为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5为工作台和推拉器结构示意图,用于显示所述工作台和所述推力器的连接关系。
[0017]
1、工作台;2、轴承副;3、推力器;11、刻度线;12、滑槽;21、滑动轨道;22、第一轴承;23、第二轴承;24、支撑架;31、推力板;32、显示面板;33、滑块;211、导槽;241、第一支柱;242、推板;243、导柱;4、弹力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0019]
请参阅图1至图5。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0020]
如图1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弹力圈弹力的测试装置,包括工作台1、轴承副2和推力器3,所述轴承副2位于所述工作台1的一端,所述轴承副2用于抵持弹力圈4,并配合所述弹力圈4在压缩时转动,所述推力器3位于所述工作台1远离所述轴承副2的一端,所述推力器3用于推动所述弹力圈4,并对所述弹力圈4进行压缩;所述推力器3下端设有滑块33,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滑槽12,所述滑块33可以在所述滑槽12内左右滑动,如图5。所述推力器3靠近所述轴承副2的一端设有推力板31,所述推力板31用于与所述弹力圈4直接接触,并推动所述弹力圈4工作,所述轴承副2包括第一轴承22和第二轴承23,所述第一轴承22和所述第二轴承23安装在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第一轴承22和所述第二轴承23关于位置对称,以保证所述工作台1在测量所述弹力圈4弹力时不会发生相对运动,同时也可以在所述弹力圈4压缩时,辅助所述弹力圈4发生形变。
[0021]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述工作台1还包括一个滑动轨道21,所述滑动轨道21上设有刻度线211,所述第一轴承22和所述第二轴承23分别通过一转轴,穿过所述滑动轨道21,并固定在所述工作台1上。在使用整个装置时,首先根据所述弹力圈4的大小,选择合适的位置,然后通过转轴将所述第一轴承22和所述第二轴承23固定在对应的位置上。
[0022]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或2,所述工作台上设有弧形刻度线11,所述弧形刻度线11从
所述第一轴承22和第二轴承23中间位置一直延续到所述推力板31位置,当所述推力板31压缩所述弹力圈4后,使用者便可以通过弧形刻度线11直观的读出被压缩后所述弹力圈4的直径大小。
[0023]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述推力器3设有显示面板32,所述显示面板32可以是指针也可以是led显示屏,但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可以让使用者清楚地读出所述弹力圈4弹力的大小。在测量时,首先对对所述弹力圈4进行受力分析,所述第一轴承22对所述弹力圈4的弹力记为f3,所述第二轴承23对所述弹力圈4的弹力记为f4,所述弹力圈4对所述推力板31的作用力为f2,所述推力板31对所述推力器3的推力为f1,并对所述f3和所述f4受力分解。
[0024]
然后对所述弹力圈4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可知:
[0025]
f1=f2,
[0026]
f3=f4,
[0027]
f3cosθ+f4cosθ=f2,
[0028]
整个推力器3推进过程中,由于所述弹力圈4会被压缩,θ角会随着推力的变化而变,但是所述f2的作用力会在所述显示面板32上显示,因此使用者在所述显示面板32上就可以读出。
[0029]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述轴承副2和所述推力器3之间设有支撑架24,当整个装置被倒挂起来进行使用时,所述支撑架24可以阻挡所述弹力圈4从所述第一轴承22和第二轴承23之间掉落,所述支撑架24包括第一支柱241和推板242,所述第一支柱241用于固定所述推板242,所述推板242上设有导柱243,所述推板242用于阻挡所述弹力圈4,所述第一支柱241伸入所述导柱243内,并通过一螺钉与所述导柱243固定连接,所述推板242在所述第一支柱241上的位置可以根据所述弹力圈4的实际高度进行调节。
[0030]
一种弹力圈弹力的测试装置测量弹力圈弹力的方法,第一步,将待测弹力圈4放入所述轴承副2和所述推力器3之间;第二步,推动所述推力器3,待所述弹力圈4的两端再次重合时,读出此时弹力圈4的弹力,记为第一弹力;第三步,继续推动推力器3,使所述弹力圈4的两端第三次重合时,读出此时弹力圈4的弹力,记为第二弹力,如此重复,并通过弧形刻度线11确定弹簧压缩后的直径,读取相应的弹力数值。
[0031]
该装置使用时,首先将待测的弹力圈4放在所述轴承副2和所述推力器3之间,使所述弹力圈4分别与第一轴承22、第二轴承23和所述推力板31接触,然后手动推动推力器3,以当所述弹力圈4在弧形刻度线11所对应的直径状态下读取弹力圈的弹力值。
[0032]
综上所述,一种弹力圈弹力的测试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使所述弹力圈在压缩时可以与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发生相对滑动,避免所述弹力圈因不发生相对运动而发生变形,影响弹力圈弹力的测试;通过在推力器上设置显示面板,可以使使用者更加直观的观察到弹力圈的弹力;刻度线的设置,可是使使用者看到弹力圈压缩后的形状大小,便于使用者筛选出核实大小的弹力圈。
[0033]
因此该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种种缺陷,具有高的产业利用价值和实用价值。
[0034]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