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系统及移动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57543发布日期:2021-02-26 12:10阅读:98来源:国知局
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系统及移动设备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状态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系统及移动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儿童在课桌前写作业时,由于坐姿不正确造成的用眼不当,提升了其患有近视眼的可能性;另外,当儿童在课桌前写作业时,家长无法时时刻刻在儿童身边监管其坐姿是否规范,若不规范,对其进行提醒;因此,随着儿童智能手表的普及,有必要提出一种利用儿童智能手表实现实时检测儿童写作业时坐姿并当坐姿不规范时对其进行提醒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了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系统及移动设备,帮助佩戴智能手表的用户(儿童)预防近视,降低了儿童患近视眼的可能性,当儿童在课桌前写作业时,无需家长时刻监管儿童的坐姿,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同时,也更加智能化。
[000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应用于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包括:壳体、表盘和表带,壳体内设置有心率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表带上与手腕背面正中间处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壳体的一端与表带的第一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拉力传感器,壳体的另一端与表带的第二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拉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心率传感器、第一拉力传感器和第二拉力传感器检测用户是否已佩戴智能手表;若用户已佩戴,通过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是否进入读写状态;若用户进入读写状态,通过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读写状态;判断读写状态是否规范,若不规范,对用户进行提醒。
[0005]
优选地,通过心率传感器、第一拉力传感器和第二拉力传感器检测用户是否已佩戴智能手表,包括:控制心率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采集用户手腕处的心率数据;控制第一拉力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采集壳体的一端与表带之间的第一拉力数据,控制第二拉力传感器每隔第二时间间隔采集壳体的另一端与表带之间的第二拉力数据;若心率数据在预设的第一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正常心率区间内时,和,第一拉力数据在预设的第二时间范围内均大于预设的第一拉力阈值,和,第二拉力数据在第二时间范围内均大于预设的第二拉力阈值时,
则确定用户已佩戴智能手表,否则未佩戴。
[0006]
优选地,若用户已佩戴,通过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是否进入读写状态,包括:距离传感器包括: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和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用于采集水平采集方向上智能手表与用户身体之间的第一距离,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用于采集呈预设角度方向上智能手表与用户身体之间的第二距离;若用户已佩戴智能手表,控制压力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采集用户手腕背面与接触物体之间的压力数据;若压力数据在预设的第三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正常接触压力区间内时,则确定用户手腕背面与接触物体接触,否则未接触;若用户手腕背面与接触物体接触,控制陀螺仪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四时间间隔采集智能手表的第一陀螺仪数据;若第一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四时间范围内均满足预设的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时,则确定用户的手臂水平放置在接触物体上;若第一陀螺仪数据在第四时间范围内均满足预设的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时,则确定用户的手臂略微倾斜呈一定角度放置在接触物体上;若用户的手臂水平放置在接触物体上或略微倾斜呈一定角度放置在接触物体上,控制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五时间间隔采集第一距离;若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五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一正常距离区间内时,确定用户的身体已靠近接触物体;若用户的身体已靠近接触物体,控制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五时间间隔采集第二距离;若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六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二正常距离区间内时,确定用户进入读写状态,否则没有进入读写状态。
[0007]
优选地,若用户进入读写状态,通过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读写状态,包括:若用户进入读写状态,控制陀螺仪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六时间间隔采集智能手表的第二陀螺仪数据,控制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七时间间隔采集第一距离,控制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八时间间隔采集第二距离;获取与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对应的预设第三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与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对应的预设第四正常陀螺仪数据标准;若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七时间范围内均满足第三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或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八时间范围内均满足第四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和,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九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三正常距离区间内时,和,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十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四正常距离区间内时,则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为正坐型;或,若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十一时间范围内均满足预设的第五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和,
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十二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五正常距离区间内时,和,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十三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六正常距离区间内时,则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为手撑脸颊读写型;或,获取与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对应的预设第六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与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七正常陀螺仪数据标准;若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十四时间范围内均满足预设的第六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或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十五时间范围内均满足预设的第七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和,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十六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七正常距离区间内,和,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十七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八正常距离区间内,则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为埋头读写型;或,获取与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对应的预设第八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与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九正常陀螺仪数据标准;若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十八时间范围内均满足第八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或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十九时间范围内均满足第九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和,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二十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九正常距离区间内,和,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二十一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十正常距离区间内时,则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为趴桌面睡觉型。
[0008]
优选地,判断读写状态是否规范,若不规范,对用户进行提醒,包括:若用户的读写状态为正坐型,则读写状态规范;若用户的读写状态为手撑脸颊读写型或用户的读写状态为埋头读写型或用户的读写状态为趴桌面睡觉型,则读写状态不规范,通过预设的提醒方式提醒用户更正姿态;提醒方式包括:通过智能手表内的震动电机震动提醒和通过智能手表中的扬声器响铃提醒。
[0009]
优选地,若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为正坐型,还包括:基于预设的第二十时间范围内的第二陀螺仪数据中的x轴数据绘制第一验证曲线,基于第二十时间范围内的第二陀螺仪数据中的 y轴数据绘制第二验证曲线,基于第二十时间范围内的第二陀螺仪数据中的z轴数据绘制第三验证曲线;获取预设的判定模型;判定模型包括:第一标准曲线、第二标准曲线和第三标准曲线;分别获取第一验证曲线、第二验证曲线、第三验证曲线、第一标准曲线、第二标准曲线和第三标准曲线上与预设的采样点对应的第一验证值和、第二验证值、第三验证值、第一标准值、第二标准值和第三标标准值;计算第条验证曲线与第条标准曲线的第吻合程度;若第一验证曲线与第一标准曲线的第一吻合程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吻合程度阈值时,和,第二验证曲线与第二标准曲线的第二吻合程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吻合程度阈值,和,
第三验证曲线与第三标准曲线的第三吻合程度大于预设的第三吻合程度阈值时,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正由正坐型向与判定模型对应的预设的姿态转换,判定姿态是否规范,若不规范,对用户进行提醒;姿态包括:左手放在头上、左手托腮和左手捂鼻;若用户的读写状态正在向左手放在头上、左手托腮和左手捂鼻转换,通过智能手表中的震动电机震动提醒用户更正。
[0010]
优选地,计算第条验证曲线与第条标准曲线的第吻合程度,包括:计算第条验证曲线与第条标准曲线的第吻合程度;其中,为第条验证曲线与第条标准曲线的第吻合程度,为预设的误差系数,为第条验证曲线上第个第验证值,为第条标准曲线上第个第标准值,为第条验证曲线上第验证值或第条标准曲线上第标准值的总数目。
[001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系统,应用于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包括:壳体、表盘和表带,壳体内设置有心率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表带上与手腕背面正中间处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壳体的一端与表带的第一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拉力传感器,壳体的另一端与表带的第二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拉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模块,通过心率传感器、第一拉力传感器和第二拉力传感器检测用户是否已佩戴智能手表;第二检测模块,若用户已佩戴,通过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是否进入读写状态;若用户进入读写状态,通过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读写状态;提醒模块,判断读写状态是否规范,若不规范,对用户进行提醒。
[0012]
优选地,第一检测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控制心率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采集用户手腕处的心率数据;控制第一拉力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采集壳体的一端与表带之间的第一拉力数据,控制第二拉力传感器每隔第二时间间隔采集壳体的另一端与表带之间的第二拉力数据;若心率数据在预设的第一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正常心率区间内时,和,第一拉力数据在预设的第二时间范围内均大于预设的第一拉力阈值,和,第二拉力数据在第二时间范围内均大于预设的第二拉力阈值时,则确定用户已佩戴智能手表,否则未佩戴。
[001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移动设备,移动设备设置在智能手表内,其上存储有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执行时实现的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
[0014]
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
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15]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6]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系统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应用于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包括:壳体、表盘和表带,壳体内设置有心率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表带上与手腕背面正中间处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壳体的一端与表带的第一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拉力传感器,壳体的另一端与表带的第二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拉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s1、通过心率传感器、第一拉力传感器和第二拉力传感器检测用户是否已佩戴智能手表;s2、若用户已佩戴,通过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是否进入读写状态;s3、若用户进入读写状态,通过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读写状态;s4、判断读写状态是否规范,若不规范,对用户进行提醒。
[0019]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智能手表中的心率传感器检测用户心率,当用户佩戴好智能手表时,心率传感器可以测得心率数据,表带与智能手表壳体之间的也会产生一定的拉力,这就可以证明用户已佩戴;用户一般将智能手表佩戴在左手,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表带上与手腕背面正中间处对应的位置,当用户将左手放置在接触物体上时,接触物体与手腕之间产生压力,压力传感器就可以测得相应的压力数据,证明用户手腕与接触物体接触,陀螺仪传感器检测用户的手臂是否水平放置在接触物体上,距离传感器测定智能手表与用户身体特定部位之间的距离,确定用户是否靠近(坐在)接触物体前,若用户手腕与接触物体接触,手臂水平放置在接触物体上,靠近(坐在)接触物体前,则判定用户进入读写状态;用户进入读写状态后,继续通过陀螺仪传感器手臂的陀螺仪数据,通过距离传感器测定智能手表距用户特定部位之间的距离数据,将陀螺仪数据和距离数据与由历史实验数据确定的判定标准比较,从而可以检测用户的读写状态;接着判定读写状态是否规范,不规范需及时提醒用户更正。
[0020]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智能手表实时检测用户是否进入读写状态,当用户进入读写状态后再实时检测用户的读写状态,判断用户的读写状态是否规范,若不规范,提醒用户更正,帮助佩戴智能手表的用户(儿童)预防近视,降低了儿童患
近视眼的可能性,当儿童在课桌前写作业时,无需家长时刻监管儿童的坐姿,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同时,也更加智能化。
[002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通过心率传感器、第一拉力传感器和第二拉力传感器检测用户是否已佩戴智能手表,包括:控制心率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采集用户手腕处的心率数据;控制第一拉力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采集壳体的一端与表带之间的第一拉力数据,控制第二拉力传感器每隔第二时间间隔采集壳体的另一端与表带之间的第二拉力数据;若心率数据在预设的第一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正常心率区间内时,和,第一拉力数据在预设的第二时间范围内均大于预设的第一拉力阈值,和,第二拉力数据在第二时间范围内均大于预设的第二拉力阈值时,则确定用户已佩戴智能手表,否则未佩戴。
[002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用户佩戴好智能手表时,通过智能手表中的心率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例如0.01s采集用户手腕处的心率数据,若用户的心率数据在预设的第一时间范围内例如5s均落在预设的正常心率区间内例如[70,100]中时且第一拉力数据和第二拉力数据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均大于预设的第二拉力阈值时,说明用户已佩戴智能手表,否则用户未佩戴智能手表;预设的正常心率区间具体为正常人的心率范围。
[0023]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心率传感器检测用户是否已佩戴智能手表,若用户已佩戴,心率传感器会监测到心率数据,同时该心率数据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均满足正常人的心率范围,说明用户已佩戴,否则未佩戴,提升了检测用户是否佩戴智能手表的准确性。
[002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若用户已佩戴,通过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是否进入读写状态,包括:距离传感器包括: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和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用于采集水平采集方向上智能手表与用户身体之间的第一距离,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用于采集呈预设角度方向上智能手表与用户身体之间的第二距离;若用户已佩戴智能手表,控制压力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采集用户手腕背面与接触物体之间的压力数据;若压力数据在预设的第三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正常接触压力区间内时,则确定用户手腕背面与接触物体接触,否则未接触;若用户手腕背面与接触物体接触,控制陀螺仪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四时间间隔采集智能手表的第一陀螺仪数据;若第一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四时间范围内均满足预设的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时,则确定用户的手臂水平放置在接触物体上;若第一陀螺仪数据在第四时间范围内均满足预设的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时,则确定用户的手臂略微倾斜呈一定角度放置在接触物体上;若用户的手臂水平放置在接触物体上或略微倾斜呈一定角度放置在接触物体上,控制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五时间间隔采集第一距离;
若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五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一正常距离区间内时,确定用户的身体已靠近接触物体;若用户的身体已靠近接触物体,控制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五时间间隔采集第二距离;若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六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二正常距离区间内时,确定用户进入读写状态,否则没有进入读写状态。
[002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距离传感器具体为:安装在面向用户身体的表盘侧壁处的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用于采集水平采集方向上智能手表与用户身体之间的第一距离,和安装在表盘上方的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采集呈预设角度方向上智能手表与用户身体之间的第二距离;若心率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已佩戴智能手表,控制压力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例如0.001s采集压力数据,若压力数据在预设的第三时间范围内例如1.5s均落在预设的正常接触压力区间内,说明用户手腕与接触物体(桌面)已接触;预设的正常接触压力区间具体为:根据大量历史实验测得人体正常坐在桌面上,左手手腕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数据,压力数据应相对集中,将最小值作为区间下限,最大值作为区间上限制定的一个区间;控制陀螺仪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四时间间隔例如0.002s采集陀螺仪数据;若该陀螺仪数据满足预设的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则确定用户的手臂水平放置在接触物体上;预设的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具体为:根据大量历史实验测得人体正常坐在水平桌面前,左手正常佩戴智能手表,智能手表中的陀螺仪测得的陀螺仪3轴数据,分别将3轴数据的最小值作为区间下限,最大值作为区间上限制定的3个区间,当实时测得的陀螺仪3轴数据均落在该3个区间内时,说明其满足标准;若陀螺仪数据不满足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判断其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预设的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具体为:根据大量历史实验测得人体正常坐在人体工学桌面(即桌面呈角度设置,一般为10
°
到24
°
)前,左手正常佩戴智能手表,智能手表中的陀螺仪测得的陀螺仪3轴数据,分别将3轴数据的最小值作为区间下限,最大值作为区间上限制定的3个区间,当实时测得的陀螺仪3轴数据均落在该3个区间内时,说明其满足标准;若陀螺仪数据满足第二正常陀螺仪判定标准,则确定用户的手臂略微倾斜呈一定角度放置在接触物体上;当确定好用户的手臂放置在桌子上时,若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五时间范围内例如5s是否均落在预设的第一正常距离区间例如[15cm,23cm]内,则说明用户的身体(胸口)已靠近桌面;若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六时间范围内例如5s均落在预设的第二正常距离区间例如[25cm,35cm]内时,说明用户的特定身体部位(胸口和头部)均满足坐姿条件,确定用户进入读写状态;预设的第一正常距离区间具体为:根据大量历史实验测得人体正常坐在水平前,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测得的智能手表与用户胸口之间的距离,将最小值作为区间下限,最大值作为区间上限制定的一个区间,预设的第二正常距离区间同理。
[0026]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目前,水平桌面或倾斜角度不足的桌面,通常容易造成使用者上半身不自觉地向前倾斜而弯腰驼背,所以目前儿童家庭的课桌具有普通水平型和人体工学可调型两种,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手表对用户在该两种课桌情景下检测用户是否进入读写状态均适用,适用性及适用范围极大,同时,采用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同时进行检测,检测精度高,提升了检测用户是否进入读写状态的精准性。
[002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若用户进入读写状态,通过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读写状态,包括:若用户进入读写状态,控制陀螺仪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六时间间隔采集智能手表的第二陀螺仪数据,控制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七时间间隔采集第一距离,控制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八时间间隔采集第二距离;获取与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对应的预设第三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与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对应的预设第四正常陀螺仪数据标准;若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七时间范围内均满足第三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或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八时间范围内均满足第四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和,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九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三正常距离区间内时,和,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十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四正常距离区间内时,则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为正坐型;或,若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十一时间范围内均满足预设的第五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和,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十二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五正常距离区间内时,和,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十三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六正常距离区间内时,则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为手撑脸颊读写型;或,获取与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对应的预设第六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与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七正常陀螺仪数据标准;若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十四时间范围内均满足预设的第六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或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十五时间范围内均满足预设的第七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和,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十六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七正常距离区间内,和,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十七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八正常距离区间内,则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为埋头读写型;或,获取与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对应的预设第八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与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九正常陀螺仪数据标准;若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十八时间范围内均满足第八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或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十九时间范围内均满足第九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和,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二十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九正常距离区间内,和,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二十一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十正常距离区间内时,则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为趴桌面睡觉型。
[002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获取与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的预设第三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具体为: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适用于水平桌面,预设第三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也适用于水平桌面,第三正常陀螺仪数据具体为:根据大量历史实验测得人体正常坐在人体工学桌
面且呈正坐姿态时,左手正常佩戴智能手表,智能手表中的陀螺仪测得的陀螺仪3轴数据;获取与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对应的预设第四正常陀螺仪数据标准与其同理;在判定正坐型、埋头读写型和趴桌面睡觉型,用户的左手臂与桌面接触;桌面分为普通水平和人体工学可调性两种,所以需要获取对应适用的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根据大量的历史实验测得人体正常坐在人体工学桌面且呈正坐姿态、手撑脸颊读写型时、埋头读写型和趴桌面睡觉型,左手正常佩戴智能手表,智能手表中的陀螺仪测得的陀螺仪3轴数据,根据3轴数据各轴数据的最小值作为下限,最大值作为上限制定区间,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实时测得的陀螺仪数据(3轴数据)均落在各区间内,说明其满足标准,同时,也根据四种姿态下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和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同理制定正常距离区间;例如:连续5次采集的陀螺仪数据中x方向与水平夹角在
±
20
°
范围内且y方向与水平夹角在-10
°
~90
°
范围内,第一距离在30-45cm之间,第二距离在45-55cm之间,则判定为正坐型。
[0029]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读写状态,判断用户的读写状态是正坐型、手撑脸颊读写型、埋头读写型和趴桌面睡觉型中那一种,目前,儿童家庭的课桌具有普通水平型和人体工学可调型两种,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手表对用户在该两种课桌情景下检测用户的读写状态均适用,适用性极大,同时,也更加智能化。
[003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判断读写状态是否规范,若不规范,对用户进行提醒,包括:若用户的读写状态为正坐型,则读写状态规范;若用户的读写状态为手撑脸颊读写型或用户的读写状态为埋头读写型或用户的读写状态为趴桌面睡觉型,则读写状态不规范,通过预设的提醒方式提醒用户更正姿态;提醒方式包括:通过智能手表内的震动电机震动提醒和通过智能手表中的扬声器响铃提醒。
[0031]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判定用户(儿童)当前的读写状态为正坐型,说明儿童在桌前正坐,坐姿正确,不做提醒;若当确定儿童当前的读写状态为手撑脸颊读写型、埋头读写型和趴桌面睡觉型中任意一种时,读写状态属于不规范,对用户及时进行提醒;可以智能手表中的震动电机震动提醒儿童更正坐姿,还可以通过智能手表中的扬声器响铃例如嘀嘀嘀来提醒儿童更正坐姿。
[0032]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在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后,若当确定儿童当前的读写状态为手撑脸颊读写型、埋头读写型和趴桌面睡觉型中任意一种时,读写状态属于不规范,对用户及时进行提醒,帮助佩戴智能手表的用户(儿童)预防近视,降低了儿童患近视眼的可能性,当儿童在课桌前写作业时,无需家长时刻监管儿童的坐姿,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同时,也更加智能化。
[003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若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为正坐型,还包括:基于预设的第二十时间范围内的第二陀螺仪数据中的x轴数据绘制第一验证曲线,基于第二十时间范围内的第二陀螺仪数据中的 y轴数据绘制第二验证曲线,基于第二十时间范围内的第二陀螺仪数据中的z轴数据绘制第三验证曲线;
获取预设的判定模型;判定模型包括:第一标准曲线、第二标准曲线和第三标准曲线;分别获取第一验证曲线、第二验证曲线、第三验证曲线、第一标准曲线、第二标准曲线和第三标准曲线上与预设的采样点对应的第一验证值和、第二验证值、第三验证值、第一标准值、第二标准值和第三标标准值;计算第条验证曲线与第条标准曲线的第吻合程度;若第一验证曲线与第一标准曲线的第一吻合程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吻合程度阈值时,和,第二验证曲线与第二标准曲线的第二吻合程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吻合程度阈值,和,第三验证曲线与第三标准曲线的第三吻合程度大于预设的第三吻合程度阈值时,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正由正坐型向与判定模型对应的预设的姿态转换,判定姿态是否规范,若不规范,对用户进行提醒;姿态包括:左手放在头上、左手托腮和左手捂鼻;若用户的读写状态正在向左手放在头上、左手托腮和左手捂鼻转换,通过智能手表中的震动电机震动提醒用户更正。
[003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陀螺仪数据为3轴数据即x轴数据、y轴数据和z轴数据,基于预设的第二十时间范围例如1.5s内3轴数据绘制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x轴为时间,y轴为数值大小);预设的采样点具体为每隔预设的时间间隔选取x轴上一个点作为采样点;判定模型的3中标准曲线具体为:根据大量的历史实验数据测得的用户正常坐在课桌前,左手正常佩戴智能手表,用户从正坐分别进行左手放在头上、左手托腮和左手捂鼻等动作,智能手表中的陀螺仪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测定的3轴数据,基于该3轴数据绘制的大量曲线,并将大量曲线进行拟合;计算验证曲线和标准曲线的吻合度再与预设的吻合度阈值做比较可以判断用户是否在进行左手放在头上、左手托腮和左手捂鼻动作,若在进行任意一种,同样进行提醒。
[0035]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陀螺仪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测得的数据绘制验证曲线,计算验证曲线与标准曲线的吻合度,从而实现判断用户在进行左手放在头上、左手托腮和左手捂鼻中哪种动作,可以实时检测儿童在写作业时进行的小动作,并对其进行提醒,帮助儿童预防小动作等坏习惯的养成,适用性极大,同时,也更加智能化。
[0036]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计算第条验证曲线与第条标准曲线的第吻合程度,包括:计算第条验证曲线与第条标准曲线的第吻合程度;其中,为第条验证曲线与第条标准曲线的第吻合程度,为预设的误差系数,为第条验证曲线上第个第验证值,为第条标准曲线上第个第标准值,为第条验证曲线上第验证值或第条标准曲线上第标准值的总数目。
[0037]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计算验证曲线与标准曲线的吻合程度,只需将采样点对应的验证值与标准值进行一一差异比较,并将各验证值与标准值的差异程度进行汇总,同时,赋予表示一定误差范围的误差系数。
[0038]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计算验证曲线与标准曲线的吻合度,将该吻合度与相应的吻合度阈值进行比较,大大提升了判断用户在进行左手放在头上、左手托腮和左手捂鼻中哪种动作的准确性。
[0039]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系统,应用于智能手表,智能手表包括:壳体、表盘和表带,壳体内设置有心率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表带上与手腕背面正中间处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壳体的一端与表带的第一连接处设置有第一拉力传感器,壳体的另一端与表带的第二连接处设置有第二拉力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检测模块,通过心率传感器、第一拉力传感器和第二拉力传感器检测用户是否已佩戴智能手表;第二检测模块,若用户已佩戴,通过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是否进入读写状态;若用户进入读写状态,通过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读写状态;提醒模块,判断读写状态是否规范,若不规范,对用户进行提醒。
[0040]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通过智能手表中的心率传感器检测用户心率,当用户佩戴好智能手表时,心率传感器可以测得心率数据,表带与智能手表壳体之间的也会产生一定的拉力,这就可以证明用户已佩戴;用户一般将智能手表佩戴在左手,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表带上与手腕背面正中间处对应的位置,当用户将左手放置在接触物体上时,接触物体与手腕之间产生压力,压力传感器就可以测得相应的压力数据,证明用户手腕与接触物体接触,陀螺仪传感器检测用户的手臂是否水平放置在接触物体上,距离传感器测定智能手表与用户身体特定部位之间的距离,确定用户是否靠近(坐在)接触物体前,若用户手腕与接触物体接触,手臂水平放置在接触物体上,靠近(坐在)接触物体前,则判定用户进入读写状态;用户进入读写状态后,继续通过陀螺仪传感器手臂的陀螺仪数据,通过距离传感器测定智能手表距用户特定部位之间的距离数据,将陀螺仪数据和距离数据与由历史实验数据确定的判定标准比较,从而可以检测用户的读写状态;接着判定读写状态是否规范,不规范需及时提醒用户更正。
[0041]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智能手表实时检测用户是否进入读写状态,当用户进入读写状态后再实时检测用户的读写状态,判断用户的读写状态是否规范,若不规范,提醒用户更正,帮助佩戴智能手表的用户(儿童)预防近视,降低了儿童患近视眼的可能性,当儿童在课桌前写作业时,无需家长时刻监管儿童的坐姿,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同时,也更加智能化。
[0042]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系统,第一检测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控制心率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采集用户手腕处的心率数据;控制第一拉力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采集壳体的一端与表带之间的第一拉力数据,控制第二拉力传感器每隔第二时间间隔采集壳体的另一端与表带之间的第二拉力
数据;若心率数据在预设的第一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正常心率区间内时,和,第一拉力数据在预设的第二时间范围内均大于预设的第一拉力阈值,和,第二拉力数据在第二时间范围内均大于预设的第二拉力阈值时,则确定用户已佩戴智能手表,否则未佩戴。
[004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用户佩戴好智能手表时,通过智能手表中的心率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一时间间隔例如0.01s采集用户手腕处的心率数据,若用户的心率数据在预设的第一时间范围内例如5s均落在预设的正常心率区间内例如[70,100]中时且第一拉力数据和第二拉力数据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均大于预设的第二拉力阈值时,说明用户已佩戴智能手表,否则用户未佩戴智能手表;预设的正常心率区间具体为正常人的心率范围。
[0044]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心率传感器检测用户是否已佩戴智能手表,若用户已佩戴,心率传感器会监测到心率数据,同时该心率数据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均满足正常人的心率范围,说明用户已佩戴,否则未佩戴,提升了检测用户是否佩戴智能手表的准确性。
[004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系统,第二检测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距离传感器包括: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和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用于采集水平采集方向上智能手表与用户身体之间的第一距离,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用于采集呈预设角度方向上智能手表与用户身体之间的第二距离;若用户已佩戴智能手表,控制压力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二时间间隔采集用户手腕背面与接触物体之间的压力数据;若压力数据在预设的第二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正常接触压力区间内时,则确定用户手腕背面与接触物体接触,否则未接触;若用户手腕背面与接触物体接触,控制陀螺仪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采集智能手表的第一陀螺仪数据;若第一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三时间范围内均满足预设的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时,则确定用户的手臂水平放置在接触物体上;若第一陀螺仪数据在第三时间范围内均满足预设的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时,则确定用户的手臂略微倾斜呈一定角度放置在接触物体上;若用户的手臂水平放置在接触物体上或略微倾斜呈一定角度放置在接触物体上,控制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四时间间隔采集第一距离;若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四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一正常距离区间内时,确定用户的身体已靠近接触物体;若用户的身体已靠近接触物体,控制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五时间间隔采集第二距离;若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五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二正常距离区间内时,确定用户进入读写状态,否则没有进入读写状态。
[0046]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
距离传感器具体为:安装在面向用户身体的表盘侧壁处的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用于采集水平采集方向上智能手表与用户身体之间的第一距离,和安装在表盘上方的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采集呈预设角度方向上智能手表与用户身体之间的第二距离;若心率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已佩戴智能手表,控制压力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三时间间隔例如0.001s采集压力数据,若压力数据在预设的第三时间范围内例如1.5s均落在预设的正常接触压力区间内,说明用户手腕与接触物体(桌面)已接触;预设的正常接触压力区间具体为:根据大量历史实验测得人体正常坐在桌面上,左手手腕与桌面之间的压力数据,压力数据应相对集中,将最小值作为区间下限,最大值作为区间上限制定的一个区间;控制陀螺仪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四时间间隔例如0.002s采集陀螺仪数据;若该陀螺仪数据满足预设的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则确定用户的手臂水平放置在接触物体上;预设的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具体为:根据大量历史实验测得人体正常坐在水平桌面前,左手正常佩戴智能手表,智能手表中的陀螺仪测得的陀螺仪3轴数据,分别将3轴数据的最小值作为区间下限,最大值作为区间上限制定的3个区间,当实时测得的陀螺仪3轴数据均落在该3个区间内时,说明其满足标准;若陀螺仪数据不满足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判断其是否满足预设的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预设的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具体为:根据大量历史实验测得人体正常坐在人体工学桌面(即桌面呈角度设置,一般为10
°
到24
°
)前,左手正常佩戴智能手表,智能手表中的陀螺仪测得的陀螺仪3轴数据,分别将3轴数据的最小值作为区间下限,最大值作为区间上限制定的3个区间,当实时测得的陀螺仪3轴数据均落在该3个区间内时,说明其满足标准;若陀螺仪数据满足第二正常陀螺仪判定标准,则确定用户的手臂略微倾斜呈一定角度放置在接触物体上;当确定好用户的手臂放置在桌子上时,若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五时间范围内例如5s是否均落在预设的第一正常距离区间例如[15cm,23cm]内,则说明用户的身体(胸口)已靠近桌面;若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六时间范围内例如5s均落在预设的第二正常距离区间例如[25cm,35cm]内时,说明用户的特定身体部位(胸口和头部)均满足坐姿条件,确定用户进入读写状态;预设的第一正常距离区间具体为:根据大量历史实验测得人体正常坐在水平前,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测得的智能手表与用户胸口之间的距离,将最小值作为区间下限,最大值作为区间上限制定的一个区间,预设的第二正常距离区间同理。
[0047]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目前,水平桌面或倾斜角度不足的桌面,通常容易造成使用者上半身不自觉地向前倾斜而弯腰驼背,所以目前儿童家庭的课桌具有普通水平型和人体工学可调型两种,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手表对用户在该两种课桌情景下检测用户是否进入读写状态均适用,适用性及适用范围极大,同时,采用压力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同时进行检测,检测精度高,提升了检测用户是否进入读写状态的精准性。
[004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系统,第三检测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若用户进入读写状态,控制陀螺仪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六时间间隔采集智能手表的第二陀螺仪数据,控制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七时间间隔采集第一距离,控制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每隔预设的第八时间间隔采集第二距离;获取与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对应的预设第三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与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对应的预设第四正常陀螺仪数据标准;
若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六时间范围内均满足第三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或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七时间范围内均满足第四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和,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八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三正常距离区间内时,和,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九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四正常距离区间内时,则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为正坐型;或,若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十时间范围内均满足预设的第五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和,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十一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五正常距离区间内时,和,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十二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六正常距离区间内时,则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为手撑脸颊读写型;或,获取与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对应的预设第六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与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七正常陀螺仪数据标准;若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十三时间范围内均满足预设的第六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或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十四时间范围内均满足预设的第七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和,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十四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七正常距离区间内,和,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十五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八正常距离区间内,则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为埋头读写型;或,获取与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对应的预设第八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与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对应的预设第九正常陀螺仪数据标准;若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十六时间范围内均满足第八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或第二陀螺仪数据在预设的第十七时间范围内均满足第九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和,第一距离在预设的第十八时间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九正常距离区间内,和,第二距离在预设的第十九范围内均落在预设的第十正常距离区间内时,则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为趴桌面睡觉型。
[0049]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获取与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的预设第三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具体为:第一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适用于水平桌面,预设第三正常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也适用于水平桌面,第三正常陀螺仪数据具体为:根据大量历史实验测得人体正常坐在人体工学桌面且呈正坐姿态时,左手正常佩戴智能手表,智能手表中的陀螺仪测得的陀螺仪3轴数据;获取与第二正常陀螺仪数据对应的预设第四正常陀螺仪数据标准与其同理;在判定正坐型、埋头读写型和趴桌面睡觉型,用户的左手臂与桌面接触;桌面分为普通水平和人体工学可调性两种,所以需要获取对应适用的陀螺仪数据判定标准;根据大量的历史实验测得人体正常坐在人体工学桌面且呈正坐姿态、手撑脸颊读写型时、埋头读写型和趴桌面睡觉型,左手正常佩戴智能手表,智能手表中的陀螺仪测得的陀螺仪3轴数据,根据3轴数据各轴数据的最小值作为下限,最大值作为上限制定区间,当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实时测得的陀螺仪
数据(3轴数据)均落在各区间内,说明其满足标准,同时,也根据四种姿态下第一激光距离传感器和第二激光距离传感器测得的数据同理制定正常距离区间;例如:连续5次采集的陀螺仪数据中x方向与水平夹角在
±
20
°
范围内且y方向与水平夹角在-10
°
~90
°
范围内,第一距离在30-45cm之间,第二距离在45-55cm之间,则判定为正坐型。
[0050]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陀螺仪传感器和距离传感器检测用户的读写状态,判断用户的读写状态是正坐型、手撑脸颊读写型、埋头读写型和趴桌面睡觉型中那一种,目前,儿童家庭的课桌具有普通水平型和人体工学可调型两种,本发明实施例的智能手表对用户在该两种课桌情景下检测用户的读写状态均适用,适用性极大,同时,也更加智能化。
[005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系统,提醒模块执行包括如下操作:若用户的读写状态为正坐型,则读写状态规范;若用户的读写状态为手撑脸颊读写型或用户的读写状态为埋头读写型或用户的读写状态为趴桌面睡觉型,则读写状态不规范,通过预设的提醒方式提醒用户更正姿态;提醒方式包括:通过智能手表内的震动电机震动提醒和通过智能手表中的扬声器响铃提醒。
[005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当判定用户(儿童)当前的读写状态为正坐型,说明儿童在桌前正坐,坐姿正确,不做提醒;若当确定儿童当前的读写状态为手撑脸颊读写型、埋头读写型和趴桌面睡觉型中任意一种时,读写状态属于不规范,对用户及时进行提醒;可以智能手表中的震动电机震动提醒儿童更正坐姿,还可以通过智能手表中的扬声器响铃例如嘀嘀嘀来提醒儿童更正坐姿。
[0053]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在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后,若当确定儿童当前的读写状态为手撑脸颊读写型、埋头读写型和趴桌面睡觉型中任意一种时,读写状态属于不规范,对用户及时进行提醒,帮助佩戴智能手表的用户(儿童)预防近视,降低了儿童患近视眼的可能性,当儿童在课桌前写作业时,无需家长时刻监管儿童的坐姿,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同时,也更加智能化。
[0054]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系统,还包括:第一提醒模块,用于若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为正坐型,执行包括如下操作:基于预设的第二十时间范围内的第二陀螺仪数据中的x轴数据绘制第一验证曲线,基于第二十时间范围内的第二陀螺仪数据中的 y轴数据绘制第二验证曲线,基于第二十时间范围内的第二陀螺仪数据中的z轴数据绘制第三验证曲线;获取预设的判定模型;判定模型包括:第一标准曲线、第二标准曲线和第三标准曲线;分别获取第一验证曲线、第二验证曲线、第三验证曲线、第一标准曲线、第二标准曲线和第三标准曲线上与预设的采样点对应的第一验证值和、第二验证值、第三验证值、第一标准值、第二标准值和第三标标准值;计算第条验证曲线与第条标准曲线的第吻合程度;若第一验证曲线与第一标准曲线的第一吻合程度大于等于预设的第一吻合程度阈值
时,和,第二验证曲线与第二标准曲线的第二吻合程度大于预设的第二吻合程度阈值,和,第三验证曲线与第三标准曲线的第三吻合程度大于预设的第三吻合程度阈值时,确定用户的读写状态正由正坐型向与判定模型对应的预设的姿态转换,判定姿态是否规范,若不规范,对用户进行提醒;姿态包括:左手放在头上、左手托腮和左手捂鼻;若用户的读写状态正在向左手放在头上、左手托腮和左手捂鼻转换,通过智能手表中的震动电机震动提醒用户更正。
[005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陀螺仪数据为3轴数据即x轴数据、y轴数据和z轴数据,基于预设的第二十时间范围例如1.5s内3轴数据绘制曲线(在直角坐标系中,x轴为时间,y轴为数值大小);预设的采样点具体为每隔预设的时间间隔选取x轴上一个点作为采样点;判定模型的3中标准曲线具体为:根据大量的历史实验数据测得的用户正常坐在课桌前,左手正常佩戴智能手表,用户从正坐分别进行左手放在头上、左手托腮和左手捂鼻等动作,智能手表中的陀螺仪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测定的3轴数据,基于该3轴数据绘制的大量曲线,并将大量曲线进行拟合;计算验证曲线和标准曲线的吻合度再与预设的吻合度阈值做比较可以判断用户是否在进行左手放在头上、左手托腮和左手捂鼻动作,若在进行任意一种,同样进行提醒。
[0056]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陀螺仪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测得的数据绘制验证曲线,计算验证曲线与标准曲线的吻合度,从而实现判断用户在进行左手放在头上、左手托腮和左手捂鼻中哪种动作,可以实时检测儿童在写作业时进行的小动作,并对其进行提醒,帮助儿童预防小动作等坏习惯的养成,适用性极大,同时,也更加智能化。
[0057]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系统,计算第条验证曲线与第条标准曲线的第吻合程度,包括:计算第条验证曲线与第条标准曲线的第吻合程度;其中,为第条验证曲线与第条标准曲线的第吻合程度,为预设的误差系数,为第条验证曲线上第个第验证值,为第条标准曲线上第个第标准值,为第条验证曲线上第验证值或第条标准曲线上第标准值的总数目。
[0058]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计算验证曲线与标准曲线的吻合程度,只需将采样点对应的验证值与标准值进行一一差异比较,并将各验证值与标准值的差异程度进行汇总,同时,赋予表示一定误差范围的误差系数。
[0059]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计算验证曲线与标准曲线的吻合度,将该吻合度与相应的吻合度阈值进行比较,大大提升了判断用户在进行左手放在头上、左手托腮和左手捂鼻中哪种动作的准确性。
[006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移动设备,移动设备设置在智能手表内,其上存储有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执行时实现的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
[0061]
其具体工作原理可参见上述与基于陀螺仪传感器判断读写状态的方法对应的实施例,在此不作赘述。
[0062]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