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式非接触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66885发布日期:2021-02-18 21:31阅读:47来源:国知局
扫描式非接触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红外体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扫描式非接触红外体温检测仪。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健康成了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恒温动物的人类,体温无疑是衡量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对体温这个基本生理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可以使我们很直观地把握机体的生命活动是否正常,当人们在过安检时,往往需要对人体的体温进行检测。
[0003]
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一些关于红外体温检测的技术方案,如申请号为cn202010226369的一项中国专利公开了扫描式非接触红外体温检测仪及体温检测方法,包括包括温度计主控板、显示屏、红外温度传感器和体温探头,所述温度计主控板的一侧面上固定有所述显示屏,通过设置温度计主控板、显示屏和红外温度传感器,并且温度计主控板上设置有电源电路、单片机电路、显示电路、声音报警器电路和发光报警电路,从而能够通过红外温度传感器将被测物体反射的红外线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模数转换电路对电信号进行模数转换处理,转换为数字信号发送到显示屏进行显示,本发明运用红外线测量原理,实现非接触式测量,不接触人体皮肤,干净卫生,能够有效防止交叉感染。
[0004]
现有的技术中,在人们过安检进行体温检测时,大多是工作人员手持体温检测仪对待检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当待检人员较多时,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从而使得安检的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现有技术中人工进行体温检测时,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检测效率低,从而使得安检的工作效率降低,本发明提出的扫描式非接触红外体温检测仪。
[0006]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扫描式非接触红外体温检测仪,包括安检门框、检测仪本体、固定机构、升降板和调节机构;所述安检门框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升降板滑动连接在安检门框内侧壁上,与第一滑槽侧壁滑动配合,且其顶部设有固定孔;所述检测仪本体底端固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安装在固定孔中,其内部设有空腔;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升降板内部;所述调节机构设置在安检门框内部,包括电机、传动组件、升降组件和清洁组件;所述电机固接在安检门框外侧壁上;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安检门框内部,与电机输出端固接;所述升降组件设置在安检门框内部,与升降板侧壁铰接;所述清洁组件设置在安检门框内部;工作时,将检测仪本体安装进固定孔中,通过固定机构对检测仪本体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升降板在升降过程中检测仪本体发生晃动而掉落,启动电机,带动传动组件进行运动,从而带动升降组件带动升降板在第一滑槽中进行升降,从而使得检测仪对不同高度的待测人员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工作效率,避免人工进行检测费时费力,提高了安检工作的的工作效率。
[0007]
优选的,所述传动组件包括转动杆、皮带、连杆、第二锥齿轮和直齿轮;所述转动杆与电机输出端固接,其靠近电机的侧壁上固接有第一带轮,其远离电机的端部固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连杆转动连接在安检门框内侧壁上,其靠近安检门框的侧壁上固接有第二带轮,其远离安检门框的侧壁上固接有凸轮;所述皮带一端套设在第一带轮上,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带轮上;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连接在安检门框内侧壁上,且与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直齿轮转动连接在安检门框内侧壁上,与第二锥齿轮同轴;工作时,电机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杆带动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使得第二锥齿轮带动直齿轮进行转动,在皮带的传动作用下,使得连杆带动凸轮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凸轮挤压第一气囊,使得第一气囊内的气体从矩形块内部喷出。
[0008]
优选的,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垫板、矩形块、铰接杆、直杆和第一气囊;所述垫板固接在安检门框内侧壁上;所述矩形块固接在垫板顶部,其内部滑动连接有t形杆;所述第一气囊固接在矩形块顶部,其内部与矩形块内部连通;所述铰接杆一端铰接在升降板侧壁上,另一端与t形杆端部铰接;所述直杆一端铰接在垫板顶部,另一端与铰接杆中部铰接;工作时,第一气囊内的气体推动t形杆进行滑动,其端部铰接有铰接杆,从而推动铰接杆进行摆动,在直杆的作用下,使得铰接杆推动升降板进行上滑,从而调节检测仪本体的高度,使得检测仪能够对不同高度的人进行体温检测。
[0009]
优选的,所述清洁组件包括摆板、第二气囊和喷气嘴;所述喷气嘴固接在安检门框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气囊固接在安检门框内侧壁上,其内部与喷气嘴连通;所述摆板铰接在安检门框的内侧壁上,与第二气囊接触,且其侧壁通过细绳与t形杆的端部连接;工作时,当t形杆进行滑动时,通过细绳拉动摆板进行摆动,摆板在摆动过程中,挤压第二气囊,使得第二气囊内的气体从喷气嘴中喷出,从而对安检门框底端内侧壁的灰尘进行清洁,避免灰尘在安检门框内部堆积从而对安检门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0010]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侧壁上设有齿条;所述齿条与直齿轮啮合;所述垫板顶部固接有导杆;所述导杆与升降板内侧壁滑动配合;工作时,当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时,直齿轮与第一齿条啮合,从而带动升降板上升,此时凸轮挤压第一气囊,推动t形杆带动铰接杆进行摆动,从而使得铰接杆从底端给升降板推力,从而使得升降板的上升更加稳定,当直齿轮转向反向时,直齿轮带动升降板进行下滑,此时凸轮反转,对气囊不具有挤压力,从而使得铰接杆带动升降板进行下滑,从而使得升降板的上升和下降顺利进行。
[0011]
优选的,所述升降板内部设有第二滑槽和第三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滑板,其底端侧壁上固接有第三气囊;所述第三气囊内部与第三滑槽内部连通;所述滑板底端通过细绳与垫板顶部连接;工作时,当升降板进行上升时,细绳拉动滑板进行下滑,从而使得滑板挤压第三气囊,使得第三气囊内的气体从第三滑槽中喷出,当升降板进行下滑时,在弹簧弹力作用下,使得滑板回滑,从而使得滑板对第三气囊的挤压力消失。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槽侧壁上固接有第一磁条;所述第三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t形块;所述t形块端部固接有第二磁片;所述第二磁片与第一磁条的磁性相反;工作时,当第三气囊内的气体从第三滑槽中喷出时,推动第三滑槽内的t形块进行滑动,从而t形块顶端的第二磁片与第一磁条相互靠近,由于磁性相反,在磁力吸引作用下,使得升降板在第一凹槽中滑动时更加稳定,从而保证检测仪本体更好的进行检测工作。
[0013]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侧壁上对称设有圆孔;所述连接杆内部设有第四滑槽和第五
滑槽;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压板、第四气囊、工形块和固定块;所述压板滑动连接在第四滑槽内部;所述第四气囊固接在第四滑槽底端,其内部与第五滑槽连通;所述工形块通过弹簧滑动连接在第五滑槽中;所述固定块通过弹簧滑动连接在圆孔中;工作时,当将连接杆安装进固定孔中时,连接杆在固定孔中滑动时,连接杆底端挤压固定块,使得固定块挤压弹簧滑进圆孔中,随着连接杆逐渐下滑,固定杆被弹簧挤压滑进连接杆内部空腔中,从而对连接杆实现固定,当检测仪本体需要拆下时,挤压压板,使得压板挤压第四气囊,第四气囊内的气体推动工形块下滑,挤压空腔内固定块,从而推动固定块进行回滑,使得固定块对连接杆的固定作用逐渐减小,从而将连接杆从固定孔中取出,通过固定机构在作用,使得检测仪的安装与拆除更加便捷,从而方便对检测仪的维修和替换。
[0014]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5]
1.本发明所述的扫描式非接触红外体温检测仪,通过电机带动调节机构运动,通过升降组件使得升降板进行滑动,从而调节检测仪本体的高度,从而实现对不同高度人群进行检测,提高了工作效率。
[0016]
2.本发明所述的扫描式非接触红外体温检测仪,通过将连接杆安装进固定孔中时,固定杆被弹簧挤压滑进连接杆内部空腔中,从而对连接杆实现固定,当检测仪本体需要拆下时,挤压压板,推动固定块进行回滑,将连接杆从固定孔中取出,通过固定机构在作用,使得检测仪的安装与拆除更加便捷,从而方便对检测仪的维修和替换。
[0017]
3.本发明所述的扫描式非接触红外体温检测仪,t形杆滑动时,通过细绳拉动摆板进行摆动,使得摆板挤压第二气囊,第二气囊内的气体从喷气嘴中喷出,对安检门框底端内侧壁的灰尘进行清洁,避免灰尘在安检门框内部堆积从而对安检门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0018]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9]
图1是本发明扫描式非接触红外体温检测仪的三维图;
[0020]
图2是本发明扫描式非接触红外体温检测仪的局部剖视图;
[0021]
图3是本发明扫描式非接触红外体温检测仪的主视图;
[0022]
图4是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23]
图5是图2中b处局部放大图;
[0024]
图6是图3中c处局部放大图;
[0025]
图7是连接杆的局部剖视图;
[0026]
图中:1、安检门框;11、第一滑槽;12、第一磁条;2、检测仪本体;21、连接杆;211、第四滑槽;212、第五滑槽;22、空腔;3、固定机构;31、压板;32、第四气囊;33、工形块;34、固定块;4、升降板;41、固定孔;42、齿条;43、导杆;44、第二滑槽;441、滑板;442、第三气囊;45、第三滑槽;451、t形块;452、第二磁片;46、圆孔;5、调节机构;51、电机;52、传动组件;521、转动杆;522、皮带;523、连杆;524、第二锥齿轮;525、直齿轮;526、第一带轮;527、第一锥齿轮;528、第二带轮;529、凸轮;53、升降组件;531、垫板;532、矩形块;533、铰接杆;534、直杆;535、第一气囊;536、t形杆;54、清洁组件;541、摆板;542、第二气囊;543、喷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0028]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扫描式非接触红外体温检测仪,包括安检门框1、检测仪本体2、固定机构3、升降板4和调节机构5;所述安检门框1侧壁上设有第一滑槽11;所述升降板4滑动连接在安检门框1内侧壁上,与第一滑槽11侧壁滑动配合,且其顶部设有固定孔41;所述检测仪本体2底端固接有连接杆21;所述连接杆21安装在固定孔41中,其内部设有空腔22;所述固定机构3设置在升降板4内部;所述调节机构5设置在安检门框1内部,包括电机51、传动组件52、升降组件53和清洁组件54;所述电机51固接在安检门框1外侧壁上;所述传动组件52设置在安检门框1内部,与电机51输出端固接;所述升降组件53设置在安检门框1内部,与升降板4侧壁铰接;所述清洁组件54设置在安检门框1内部;工作时,将检测仪本体2安装进固定孔41中,通过固定机构3对检测仪本体2进行固定,从而避免升降板4在升降过程中检测仪本体2发生晃动而掉落,启动电机51,带动传动组件52进行运动,从而带动升降组件53带动升降板4在第一滑槽11中进行升降,从而使得检测仪对不同高度的待测人员进行检测,从而提高了检测的工作效率,避免人工进行检测费时费力,提高了安检工作的的工作效率。
[0029]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传动组件52包括转动杆521、皮带522、连杆523、第二锥齿轮524和直齿轮525;所述转动杆521与电机51输出端固接,其靠近电机51的侧壁上固接有第一带轮526,其远离电机51的端部固接有第一锥齿轮527;所述连杆523转动连接在安检门框1内侧壁上,其靠近安检门框1的侧壁上固接有第二带轮528,其远离安检门框1的侧壁上固接有凸轮529;所述皮带522一端套设在第一带轮526上,另一端套设在第二带轮528上;所述第二锥齿轮524转动连接在安检门框1内侧壁上,且与第一锥齿轮527啮合;所述直齿轮525转动连接在安检门框1内侧壁上,与第二锥齿轮524同轴;工作时,电机51带动转动杆521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杆521带动第一锥齿轮527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527与第二锥齿轮524啮合,使得第二锥齿轮524带动直齿轮525进行转动,在皮带522的传动作用下,使得连杆523带动凸轮529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凸轮529挤压第一气囊535,使得第一气囊535内的气体从矩形块532内部喷出。
[0030]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升降组件53包括垫板531、矩形块532、铰接杆533、直杆534和第一气囊535;所述垫板531固接在安检门框1内侧壁上;所述矩形块532固接在垫板531顶部,其内部滑动连接有t形杆536;所述第一气囊535固接在矩形块532顶部,其内部与矩形块532内部连通;所述铰接杆533一端铰接在升降板4侧壁上,另一端与t形杆536端部铰接;所述直杆534一端铰接在垫板531顶部,另一端与铰接杆533中部铰接;工作时,第一气囊535内的气体推动t形杆536进行滑动,其端部铰接有铰接杆533,从而推动铰接杆533进行摆动,在直杆534的作用下,使得铰接杆533推动升降板4进行上滑,从而调节检测仪本体2的高度,使得检测仪能够对不同高度的人进行体温检测。
[003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清洁组件54包括摆板541、第二气囊542和喷气嘴543;所述喷气嘴543固接在安检门框1内侧壁上;所述第二气囊542固接在安检门框1内侧壁上,其内部与喷气嘴543连通;所述摆板541铰接在安检门框1的内侧壁上,与第二气囊542接触,且其侧壁通过细绳与t形杆536的端部连接;工作时,当t形杆536进行滑动时,通过细
绳拉动摆板541进行摆动,摆板541在摆动过程中,挤压第二气囊542,使得第二气囊542内的气体从喷气嘴543中喷出,从而对安检门框1底端内侧壁的灰尘进行清洁,避免灰尘在安检门框1内部堆积从而对安检门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0032]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板4侧壁上设有齿条42;所述齿条42与直齿轮525啮合;所述垫板531顶部固接有导杆43;所述导杆43与升降板4内侧壁滑动配合;工作时,当电机51带动转动杆521转动时,直齿轮525与第一齿条42啮合,从而带动升降板4上升,此时凸轮529挤压第一气囊535,推动t形杆536带动铰接杆533进行摆动,从而使得铰接杆533从底端给升降板4推力,从而使得升降板4的上升更加稳定,当直齿轮525转向反向时,直齿轮525带动升降板4进行下滑,此时凸轮529反转,对气囊不具有挤压力,从而使得铰接杆533带动升降板4进行下滑,从而使得升降板4的上升和下降顺利进行。
[003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升降板4内部设有第二滑槽44和第三滑槽45;所述第二滑槽44内侧壁上滑动连接有滑板441,其底端侧壁上固接有第三气囊442;所述第三气囊442内部与第三滑槽45内部连通;所述滑板441底端通过细绳与垫板531顶部连接;工作时,当升降板4进行上升时,细绳拉动滑板441进行下滑,从而使得滑板441挤压第三气囊442,使得第三气囊442内的气体从第三滑槽45中喷出,当升降板4进行下滑时,在弹簧弹力作用下,使得滑板441回滑,从而使得滑板441对第三气囊442的挤压力消失。
[0034]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滑槽11侧壁上固接有第一磁条12;所述第三滑槽45内部滑动连接有t形块451;所述t形块451端部固接有第二磁片452;所述第二磁片452与第一磁条12的磁性相反;工作时,当第三气囊442内的气体从第三滑槽45中喷出时,推动第三滑槽45内的t形块451进行滑动,从而t形块451顶端的第二磁片452与第一磁条12相互靠近,由于磁性相反,在磁力吸引作用下,使得升降板4在第一凹槽中滑动时更加稳定,从而保证检测仪本体2更好的进行检测工作。
[0035]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固定孔41侧壁上对称设有圆孔46;所述连接杆21内部设有第四滑槽211和第五滑槽212;所述固定机构3包括压板31、第四气囊32、工形块33和固定块34;所述压板31滑动连接在第四滑槽211内部;所述第四气囊32固接在第四滑槽211底端,其内部与第五滑槽212连通;所述工形块33通过弹簧滑动连接在第五滑槽212中;所述固定块34通过弹簧滑动连接在圆孔46中;工作时,当将连接杆21安装进固定孔41中时,连接杆21在固定孔41中滑动时,连接杆21底端挤压固定块34,使得固定块34挤压弹簧滑进圆孔46中,随着连接杆21逐渐下滑,固定杆被弹簧挤压滑进连接杆21内部空腔22中,从而对连接杆21实现固定,当检测仪本体2需要拆下时,挤压压板31,使得压板31挤压第四气囊32,第四气囊32内的气体推动工形块33下滑,挤压空腔22内固定块34,从而推动固定块34进行回滑,使得固定块34对连接杆21的固定作用逐渐减小,从而将连接杆21从固定孔41中取出,通过固定机构3在作用,使得检测仪的安装与拆除更加便捷,从而方便对检测仪的维修和替换。
[0036]
工作原理:工作时,将检测仪本体2进行安装时,将连接杆21安装进固定孔41中时,连接杆21在固定孔41中滑动时,连接杆21底端挤压固定块34,使得固定块34挤压弹簧滑进圆孔46中,随着连接杆21逐渐下滑,固定杆被弹簧挤压滑进连接杆21内部空腔22中,从而对连接杆21实现固定,当检测仪本体2需要拆下时,挤压压板31,使得压板31挤压第四气囊32,第四气囊32内的气体推动工形块33下滑,挤压空腔22内固定块34,从而推动固定块34进行
回滑,使得固定块34对连接杆21的固定作用逐渐减小,从而将连接杆21从固定孔41中取出,通过固定机构3在作用,使得检测仪的安装与拆除更加便捷,从而方便对检测仪的维修和替换,检测仪本体2工作时,启动电机51,电机51带动转动杆521进行转动使得转动杆521带动第一锥齿轮527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527与第二锥齿轮524啮合,第二锥齿轮524带动直齿轮525进行转动,直齿轮525与第一齿条42啮合,从而带动升降板4上升,皮带522的传动作用下,使得连杆523带动凸轮529进行转动,凸轮529挤压第一气囊535,第一气囊535内的气体推动t形杆536进行滑动,其端部铰接有铰接杆533,带动动铰接杆533进行摆动,在直杆534的作用下,使得铰接杆533推动升降板4进行上滑,从而调节检测仪本体2的高度,使得检测仪能够对不同高度的人进行体温检测,提高了检测的工作效率,避免人工进行检测费时费力,提高了安检工作的的工作效率,当t形杆536进行滑动时,通过细绳拉动摆板541进行摆动,摆板541在摆动过程中,挤压第二气囊542,使得第二气囊542内的气体从喷气嘴543中喷出,从而对安检门框1底端内侧壁的灰尘进行清洁,避免灰尘在安检门框1内部堆积从而对安检门正常工作造成影响,当升降板4进行上升时,细绳拉动滑板441进行下滑,从而使得滑板441挤压第三气囊442内的气体从第三滑槽45中喷出,推动第三滑槽45内的t形块451进行滑动,从而t形块451顶端的第二磁片452与第一磁条12相互靠近,由于磁性相反,在磁力吸引作用下,使得升降板4在第一凹槽中滑动时更加稳定,保证检测仪本体2更好的进行检测工作,导杆43在升降板4工作时起到防止升降板4侧倾的作用,从而保证升降板4的稳定滑动。
[003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