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中MMP19在焦虑抑郁症中的应用

文档序号:24645745发布日期:2021-04-13 15:02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血清中MMP19在焦虑抑郁症中的应用
血清中mmp19在焦虑抑郁症中的应用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生物检测领域,具体涉及血清中mmp19在焦虑抑郁症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2.抑郁症属于情感障碍类疾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心情障碍或情感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认知功能损害,丧失活动兴趣和能力下降,丧失自尊,不恰当的内疚感,死亡和自杀念头,注意力集中程度降低,睡眠障碍和食欲减退,性欲减退,还可伴有各种躯体症状。
3.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期,城乡居民生活、工作压力不断增大,社会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卫生组织调查报告显示,目前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约有17.5%罹患各种精神和心理障碍,已经超越心血管疾病和肿瘤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其中,抑郁症发病率显著升高,1982年全国调查显示,抑郁症患病率仅为0.76%;而根据2014年nature报道的全球抑郁症流行病学情况,全球范围内有3.5亿人遭受抑郁症的折磨,中国的抑郁症患病率为3.02%;三十年中增长了约40倍。抑郁症的症状具有很大异质性,需要较为特异、敏感的生物标志物进行鉴别诊断、判断治疗反应,但是相关标志物还比较缺乏。
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类蛋白水解酶家族,几乎能降解细胞外基质所有成分。mmp19(matrix metallopeptidase 19,基质金属蛋白酶19)是mmps家族成员之一,最先在自身免疫性类风湿关节炎中分离出来,随后在机体多种组织中被陆续发现,其表达的程度不一。目前,还未有报道mmp

19与抑郁症的相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焦虑抑郁症的诊断血清标志物mmp19及其产品应用。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7.本发明首先提供了mmp19蛋白或其特异性抗体在制备检测或诊断焦虑抑郁症产品中的应用。
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焦虑抑郁症的样本为血清。
9.相对于健康人,焦虑抑郁症患者血清中mmp19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上调。
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产品包括用于制备检测焦虑抑郁症早期诊断试剂或试剂盒。
11.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检测焦虑抑郁症的诊断试剂盒,所述试剂盒包括检测血清中mmp19蛋白含量的试剂。
12.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检测血清中mmp19蛋白含量的试剂为mmp19蛋白的特异性抗体。
13.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试剂盒还包括抗人mmp19蛋白抗体包被酶标反应板、标本稀释液、洗涤液、酶标抗原、显色液、终止液、阳性对照、阴性对照。
14.更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了mmp19蛋白在筛选预防或治疗焦虑抑郁症的候选药物中的应用。
1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候选药物能下调血液中mmp19蛋白表达水平。
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候选药物包括mmp19蛋白抗体和/或mmp19蛋白的抑制剂。
17.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发明通过实验证实,与正常人血清相比,mmp19蛋白在抑郁焦虑症患者血清中表达上调;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和脑梗死与对照相比无差别,证明血清mmp

19水平并不是在所有神经病变中都升高,对焦虑抑郁症的诊断具有特异性。
19.本发明将血清mmp19作为焦虑抑郁症筛选药物和诊断的新标志物。本发明首次提出了针对mmp19制备诊断焦虑抑郁症的试剂盒,仅通过检测样本血清中的mmp

19浓度即可筛查诊断焦虑抑郁症,提高了诊断效率和准确性,为焦虑抑郁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价值。对我国焦虑抑郁的防治有很大的帮助。
附图说明
20.图1芯片检测执行某高压长期任务前后血清中mmp

19变化;
21.图2elisa检测焦虑抑郁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中mmp

19水平;
22.图3elisa检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脑梗死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血清中mmp

19水平;
23.图4利用elisa结果计算得出的roc曲线,其中depression组area0,867,std.0.05754,95%0.7543to 0.9798,p 0.0001;dpn组area 0.5733,std.0.1211,95%0.3360to 0.8107,p 0.5417;ci组area 0.5,std.0.1239,95%0.2572to 0.7428,p 0.9999。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若未特别指明,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手段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常规手段。
25.实施例1筛选焦虑抑郁相关标志物
26.针对执行某长期(7个月)任务中面对较大精神心理压力的青年男性,分别于执行任务前、后取外周静脉血(2012年4月到11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获取所有对象的肘正中静脉血5ml,室温静置30min,1000
×
g离心15min,分装冻存于

70度冰箱)。其中执行任务前样品8例,任务后样品12例。利用的是raybiotech公司aah

blg

1芯片,从507个因子中筛选目标蛋白。读出结果为荧光强度,经过标准化后,数值越高表明蛋白浓度越高。结果发现,与任务前血清相比,任务后的血清中mmp

19上升显著(p=0.021458464)(图1),拟把mmp

19作为焦虑抑郁指征的检测指标。
27.实施例2焦虑抑郁患者临床验证
28.1.取样
29.取2019年6月到2019年8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就诊的抑郁焦虑症候群患者,共19例(实验组),对照来源于同时期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体检但各项指标均正常的健康志愿者,共收集19例(对照组)。获取所有对象的肘正中静脉血5ml,室温静
置30min,1000
×
g离心15min,分装冻存于

70度冰箱。
30.2.实验过程
31.实验选用human mmp

19elisa试剂盒(购自cusabio,货号csb

el014665hu)。elisa操作步骤:
32.(1)pbs稀释捕获抗体至工作浓度,加入elisa板孔(100μl/孔),室温孵育过夜;
33.(2)加入300μl洗涤缓冲液体洗3次;
34.(3)加入样本稀释液,300μl/孔,室温封闭1h;
35.(4)加入300μl洗涤缓冲液体洗3次;
36.(5)标准品及样品:用样品稀释液稀释标准品至浓度8000pg/ml、4000pg/ml、2000pg/ml、1000pg/ml、500pg/ml、250pg/ml,血清样品按1:100稀释,分别加入elisa板孔(100μl/孔),以直接加入样品稀释液作为空白对照,胶条覆盖,室温孵育2h;
37.(6)加入300μl洗涤缓冲液体洗3次;
38.(7)加入稀释至合适浓度的检测抗体(100μl/孔),室温孵育2h;
39.(8)加入300μl洗涤缓冲液体洗3次;
40.(9)加入稀释至合适浓度的streptavidin

hrp(100μl/孔),室温避光孵育20min;
41.(10)加入300μl洗涤缓冲液体洗3次;
42.(11)加入显色底物(100μl/孔),室温避光孵育20min;
43.(12)加入终止液(50μl/孔),在30分钟内测定450nm波长的吸光度(od)值,绘制标准曲线(见表1),计算血清中mmp

19浓度。
44.表1标准曲线
45.标准品123456浓度(pg/ml)8000400020001000500250od均值1.1470.8390.5910.2980.10.041
46.3.结果
47.elisa结果如图2所示,抑郁焦虑症候群患者血清mmp

19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说明了血清mmp

19水平升高是焦虑抑郁的标志物,p<0.0001(t test)。
48.实施例3鉴别诊断
49.1.取样
50.取2020年6月到2020年10月期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15例、脑梗死(ci)15例,对照来源于同时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体检但各项指标均正常的健康志愿者,共收集10例。获取所有对象的肘正中静脉血5ml,室温静置30min,1000
×
g离心15min,分装冻存于

70度冰箱。
51.2.elisa检测
52.实验步骤参考实施例2所述的步骤。
53.3.实验结果
54.结果如图3所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与正常人血清mmp19水平无差别(p=0.5417),脑梗死(ci)与对照组也无差别(p=0.9999)。
55.上述结果说明血清mmp

19水平并不是在所有神经病变中都升高,对焦虑抑郁症具有特异性。
56.实施例4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
57.采用graphpad prism8.3软件分析mmp

19的受试者工作特征,并绘制roc曲线。
58.cut

off值的确定:计算对照健康人血清的检测平均值x及标准差s,再根据公式cut

off(co)=(x+3s)确定co值。
59.特异性=真阴性人数/(真阴性人数+假阳性人数)*100%
60.灵敏度=真阳性人数/(真阳性人数+假阴性人数)*100%
61.结果如图4所示,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焦虑抑郁症(depression),0.867;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0.573;脑梗死(ci),0.5。在最佳的cutoff值下(co值=298374.479pg/ml),标志物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特异性:96.6%,灵敏度:抑郁组:58%,糖尿病周围神经炎:0%,脑梗死0%。
62.这些结果表明,mmp

19可以用于焦虑抑郁症的临床诊断。
63.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