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隔板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2056发布日期:2020-08-28 15:3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隔板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隔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蓄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蓄电池各生产工序的半成品质量进行监控,防止不合格半成品进入下工序,确保产品质量。其中的极板包封工序为蓄电池生产的其中1个工序,其原理是利用包封机将pe隔板用切刀切断,再用折刀进行打折,然后包住极板两面再将隔板两边压紧,像一个袋子将极板套在里面,再通过组叠将正极板、负极板按规定的数量片数和排列次序、极向组合成极板隔板体(极群组),在生产过程由于包封机折刀调整不好,会造成pe隔板底部折痕穿孔,在现场外部有光环境下肉眼无法准确判断隔板穿孔情况,专业检测又费时费力,由于隔板穿孔造成极群短路失效,在汽车使用过程会导致汽车无法起动。

公开号为cn209727764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隔板透光的装置,其在工作台上设置一遮光罩,遮光罩顶部设置观察口,遮光罩内具有光源,使用时,将待检测的隔板套装在光源上,透过遮光罩顶部的观察口观察隔板的透光情况。但是存在以下缺点:

1.观察口设置在遮光罩顶部,工作人员必须站立,或者身体前驱才能观察。这样对工作人员的身体损伤较大。

2.观察口设置在遮光罩顶部,工作人员观察时,只能看到隔板正顶端透光情况,对于隔板顶部侧部的透光情况无法观察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隔板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动力电池隔板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置有遮光罩,遮光罩上设置有观察窗口;

在工作台上设置有一转动光源机构,转动光源机构包括第一转轴、支撑盘、光源、第一轴承和第一传动轮,其中,所述第一转轴通过第一轴承竖直安转在工作台上的第一安装孔中,且第一转轴的底部穿过工作台,第一传动轮安装在第一转轴的底端,所述支撑盘同轴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上,所述光源安装在第一转轴顶端;

在工作台上遮光罩以外设置有用于控制转动光源机构转动的操控机构,操控机构包括第二转轴、第二轴承、第二传动轮和旋扭手柄,其中,所述第二转轴通过第二轴承竖直安转在工作台上的第二安装孔中,旋扭手柄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顶部,第二传动轮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底部;所述第二传动轮与转动光源机构的第一传动轮传动链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观察窗口设置在遮光罩的侧部斜上方。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观察窗口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优选为135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遮光罩是通过合页铰接在工作台上,进而方便的开合遮光罩。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观察窗口为直径40mm的圆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光源为led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转轴为空心轴,光源的供电线路通过第一转轴内部引出至工作台底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操控机构的第二传动轮通过传动链与转动光源机构的第一传动轮链接,通过操作旋扭手柄转动,进而实现第一转轴、支撑盘和光源的同步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由遮光罩、工作台、转动光源机构和操控机构构成的快速检测隔板透光的装置,遮光罩设置在工作台上,遮光罩上设有观察窗口,转动光源机构设置在遮光罩内,因而检测隔板透光时,将遮光罩遮住外部光,即可方便从观察窗口观察光源从隔板袋内照射情况,从而通过折痕处透光情况判断隔板底部折痕是否穿孔。并且,观察时,通过操控机构能够调整电池隔板朝观察窗口的方向,当旋转超过180度,即可对电池隔板进行全方位观察,避免对电池隔板检察遗漏。并且,由于观察窗口位于遮光罩的斜上方,所以工作人员可以坐在工位上,直立身体进行观察,避免损害身体健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动力电池隔板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工作台,2:遮光罩,2-1:观察窗口,3-1:第一转轴,3-2:支撑盘,3-3:光源,3-4:第一传动轮,3-5:第一轴承,4-1:第二转轴,4-2:旋扭手柄,4-3:第二轴承,4-4:第二传动轮,5:传动链。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可以根据以上附图获得其他的相关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一种动力电池隔板检测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上设置有遮光罩2,遮光罩2上设置有观察窗口2-1,该观察窗口2-1设置在遮光罩2的侧部斜上方,观察窗口2-1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优选为135度,这样,工作人员坐在工作台侧面的座位上,能够舒服方便的透过观察窗口2-1,观察遮光罩2内部的情况。

在工作台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一转动光源机构,转动光源机构包括第一转轴3-1、支撑盘3-2、光源3-3、第一轴承3-5、第一传动轮3-4,其中,所述第一转轴3-1通过第一轴承3-5竖直安转在工作台1上的第一安装孔中,且第一转轴3-1的底部穿过工作台1,第一传动轮3-4安装在第一转轴3-1的底端,所述支撑盘3-2同轴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3-1上,所述光源3-3安装在第一转轴3-1顶端。

在工作台1上遮光罩2以外设置有用于控制转动光源机构转动的操控机构,操控机构包括第二转轴4-1、第二轴承4-3、第二传动轮4-4和旋扭手柄4-2,其中,所述第二转轴4-1通过第二轴承4-3竖直安转在工作台1上的第二安装孔中,旋扭手柄4-2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4-1顶部,第二传动轮4-4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4-1底部。

操控机构的第二传动轮4-4通过传动链5与转动光源机构的第一传动轮3-4链接,通过操作旋扭手柄4-2转动,进而实现第一转轴3-1、支撑盘3-2和光源3-3的同步转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遮光罩2是通过合页铰接在工作台1上,进而方便的开合遮光罩2。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观察窗口2-1为直径40mm的圆孔。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式,所述光源3-3为led灯,第一转轴3-1为空心轴,led灯的供电线路通过第一转轴内部引出至工作台底部。

实施例二

所述动力电池隔板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步骤一:打开遮光罩2,将电池隔板套装在第一转轴3-1的光源3-3上,支撑盘3-2可对电池隔板底部进行支撑。

步骤二:盖上遮光罩2,打开光源3-3,用眼睛从观察窗口2-1观察,观察时,手动操作旋扭手柄4-2转动,进而调整支撑盘3-2上的电池隔板朝观察窗口的方向,当旋转超过180度,即可对电池隔板进行全方位观察,根据目测观察隔板底部折痕是否有透光现象来判断隔板底部折痕是否穿孔,如有透光现象,说明隔板底部折痕有穿孔不符合要求,如无透光现象,说明隔板底部折痕无穿孔符合要求。

为了易于说明,实施例中使用了诸如“上”、“下”、“左”、“右”等空间相对术语,用于说明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特征相对于另一个元件或特征的关系。应该理解的是,除了图中示出的方位之外,空间术语意在于包括装置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图中的装置被倒置,被叙述为位于其他元件或特征“下”的元件将定位在其他元件或特征“上”。因此,示例性术语“下”可以包含上和下方位两者。装置可以以其他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位于其他方位),这里所用的空间相对说明可相应地解释。

而且,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与另一个具有相同名称的部件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部件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示例性的描述,应该说明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核心的情况下,任何简单的变形、修改或者其他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不花费创造性劳动的等同替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