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转子波形测试机专用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8059发布日期:2020-09-18 19:00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转子波形测试机专用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电机性能测试设备,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电机转子波形测试机专用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转子波形测试机由探头测试机构、转子旋转机构、示波器、机架四部分组成。本案重点讲转子旋转机构,原转子旋转机构是电机轴端装一个内凹的锥形尾顶,气缸轴端装一个自旋的内凹的锥形尾顶,转子放在两尾顶中间,气缸推动尾顶,把转子轴心夹紧在两尾顶之间,电机带动尾顶旋转,转子靠轴端与尾顶的摩擦力带动一起旋转,石墨碳针接触换向器取到转子的波形,从而通过示波器判断波形的正常性来判断转子的合格性。此种机构存在以下隐患,第一,轴端带螺纹的容易顶坏和顶弯,第二,小于φ4.5轴心容易顶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使用方便且效果良好的电机转子波形测试机专用测试工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机转子波形测试机专用测试工装,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转子支承定位机构,在转子支承定位机构侧边的底座上设置有探头测试机构和转子旋转驱动机构;所述转子旋转驱动机构由旋转支座、活动设置在旋转支座上的转臂组件和设置在转臂组件上的皮带传动组件组成;转臂组件中的转臂架设在待测试转子上侧,皮带传动组件中的皮带与待测试转子接触并带动其旋转。

上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波形测试机专用测试工装中,所述转子支承定位机构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定位支座,在两个定位支座上端设置有相配合的v形定位缺口,在各v形定位缺口两侧边的定位支座上均设置有相配合的两个滚动轴承,待测试转子的转轴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的v形定位缺口内并通过相配合的两个滚动轴承活动支承;

在底座上沿待测试转子的转轴轴向设置有导向槽,在导向槽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调节定位长孔,在定位支座底部一体成型有与导向槽相适应的第一导向块,第一紧固螺丝穿过调节定位长孔与定位支座螺纹连接。

上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波形测试机专用测试工装中,在两个定位支座外侧的导向槽内均可调节设置有尾顶支座,在两个尾顶支座上部近端部相对设置有与待测试转子的转轴相对且轴心相同的尾顶,两个尾顶之间的间距比待测试转子的转轴长度长1.5-2.5mm;

在尾顶支座底部设置有与导向槽相适应的第二导向块,第二紧固螺丝穿过调节定位长孔与尾顶支座螺纹连接。

上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波形测试机专用测试工装中,所述探头测试机构由设置在底座上的探头固定座、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探头固定座上部近端部的连接杆、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连接杆自由端的竖支板、通过气缸固定板固定在竖支板上的第一气缸、设置在第一气缸活塞杆自由端的滑块及设置在滑块上的探针组成;所述探针与外部示波器电路连接且探针针尖部与待测试转子的换向器相对;在竖支板上沿第一气缸伸缩方向设置有导向槽,在滑块上设置有与导向槽相配合的导向块。

上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波形测试机专用测试工装中,所述转臂组件由设置在旋转支座上的第一轴承座、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在第一轴承座上的转轴及通过第二轴承与第一轴承座外壁铰接的转臂组成;

所述皮带传动组件由固定在转轴其中一端的主动皮带轮、通过第二轴承座连接在转臂自由端端部的从动皮带轮、绕设在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之间的皮带及与转轴另一端连接联动的电机组成;所述皮带与待测试转子接触并带动其旋转。

上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波形测试机专用测试工装中,所述转臂中部连接有连接件,在底座与连接件之间设置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与底座和连接件分别通过铰链连接;在转臂下方的底座上设置有限位柱,当皮带到达预定位置与待测试转子接触时,转臂底部与限位柱上端相接触。

上述的一种电机转子波形测试机专用测试工装中,所述旋转支座由底板及分别设置在底板上的电机固定板和转臂基座组成;所述电机固定在电机固定板上;所述第一轴承座设置在转臂基座上端;在转臂基座上端设置有与转臂相配合的让位缺口。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转子支承定位机构支承转子,再由皮传动组件中的皮带与待测试转子接触并带动其旋转,从而通过探头测试机构测到转子波形。由皮带通过摩擦带动转子旋转,既避免轴端带螺纹段部分的顶坏或顶弯,又可以避免直径小于4.5mm转轴的顶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子旋转驱动机构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转子支承定位机构和探头测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a、导向槽;1b、调节定位长孔;2、转子支承定位机构;2a、定位支座;2b、v形定位缺口;2c、滚动轴承;3、探头测试机构;3a、探头固定座;3b、连接杆;3c、竖支板;3d、气缸固定板;3e、第一气缸;3f、滑块;3g、探针;4、转子旋转驱动机构;5、旋转支座;5a、底板;5b、电机固定板;5c、转臂基座;6、转臂组件;6a、第一轴承座;6b、第一轴承;6c、转轴;6d、第二轴承;6e、转臂;7、皮带传动组件;7a、主动皮带轮;7b、第二轴承座;7c、从动皮带轮;7d、皮带;7e、电机;8、尾顶支座;9、尾顶;10、连接件;11、第二气缸;12、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机转子波形测试机专用测试工装,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转子支承定位机构2,在转子支承定位机构2侧边的底座1上设置有探头测试机构3和转子旋转驱动机构4。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支承定位机构2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定位支座2a,在两个定位支座2a上端设置有相配合的v形定位缺口2b,在各v形定位缺口2b两侧边的定位支座2a上均设置有相配合的两个滚动轴承2c,待测试转子的转轴两端分别位于对应的v形定位缺口内并通过相配合的两个滚动轴承2c活动支承。

在底座1上沿待测试转子的转轴轴向设置有导向槽1a,在导向槽1a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调节定位长孔1b,在定位支座2a底部一体成型有与导向槽1a相适应的第一导向块,第一紧固螺丝穿过调节定位长孔1b与定位支座2a螺纹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在两个定位支座2a外侧的导向槽1a内均可调节设置有尾顶支座8,在两个尾顶支座8上部近端部相对设置有与待测试转子的转轴相对且轴心相同的尾顶9,两个尾顶9之间的间距比待测试转子的转轴长度长1.5-2.5mm。尾顶可以避免转子在测试时沿轴向串动。适当的间隙,可以避免尾顶影响转子转动。

同时,在尾顶支座8底部设置有与导向槽1a相适应的第二导向块,第二紧固螺丝穿过调节定位长孔1b与尾顶支座8螺纹连接。导向槽和调节定位长孔的设置,可以使工装适应各种规格大小的转子测试波形。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定位支座和尾顶支座均可以有一个是固定的,只调节其中一个即可。这也是本领域的常识。

所述探头测试机构3由设置在底座1上的探头固定座3a、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探头固定座3a上部近端部的连接杆3b、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连接杆3b自由端的竖支板3c、通过气缸固定板3d固定在竖支板3c上的第一气缸3e、设置在第一气缸3e活塞杆自由端的滑块3f及设置在滑块3f上的探针3g组成;所述探针3g与外部波形测试仪电路连接且探针3g针尖部与待测试转子的换向器相对;在竖支板3c上沿第一气缸3e伸缩方向设置有导向槽1a,在滑块3f上设置有与导向槽1a相配合的导向块。通过连接杆和竖直板的配合,探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旋转,调整与换向器的接触角度,以利于波形测试。在本实施例中,探头固定座固定在靠近转子换向器一侧的定位支座上。

同时,所述转子旋转驱动机构4由旋转支座5、活动设置在旋转支座5上的转臂组件6和设置在转臂组件6上的皮带传动组件7组成;转臂组件6中的转臂架设在待测试转子上侧,皮带传动组件7中的皮带与待测试转子接触并带动其旋转。

优选地,所述转臂组件6由设置在旋转支座5上的第一轴承座6a、通过第一轴承6b转动连接在第一轴承座6a上的转轴6c及通过第二轴承6d与第一轴承座6a外壁铰接的转臂6e组成。

所述皮带传动组件7由固定在转轴6c其中一端的主动皮带轮7a、通过第二轴承座7b连接在转臂6e自由端端部的从动皮带轮7c、绕设在主动皮带轮7a和从动皮带轮7c之间的皮带7d及与转轴6c另一端连接联动的电机7e组成;所述皮带7d与待测试转子接触并带动其旋转。

所述旋转支座5由底板5a及分别设置在底板5a上的电机固定板5b和转臂基座5c组成;所述电机7e固定在电机固定板5b上;所述第一轴承座6a设置在转臂基座5c上端;在转臂基座5c上端设置有与转臂6e相配合的让位缺口。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自动化程度,使操作更加方便,在转臂6e中部连接有连接件10,在底座1与连接件10之间设置有第二气缸11,第二气缸11与底座1和连接件10分别通过铰链连接;在转臂6e下方的底座1上设置有限位柱12,当皮带7d到达预定位置与待测试转子接触时,转臂6e底部与限位柱12上端相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电机均与配电箱连接,其连接方式及工作原理均为本领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优选为自带行程开关的气缸。

使用时,初始状态是转臂和探针远离待测试转子。首先把转子放置在定位支座的v形定位缺口内,转子转轴两边分别位于两两配合的滚动轴承上。启动配电箱内的开关,电机带动皮带运转,同时第二气缸带动转臂向下运动,当皮带接触转子时,转臂底部与限位柱接触限位,皮带带动转子旋转,然后第一气缸带动探针向下运动,接触换向器获取转子信号显示在示波器上。

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