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公路车辆超限超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37233发布日期:2020-09-08 13:34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公路车辆超限超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超限超载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公路车辆超限超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超限是指货运车辆的载货长度、宽度、高度和载货质量超过规章制度规定的限度,主要研究的是车辆装载与公路的关系,特别关注的是公路的正常使用,超载指汽车装载货物时超过汽车额定载重量,对超载的核定,主要关注的是汽车性能以及由此而引发的行车安全性,车辆超限超载严重破坏了公路基础设施,由于超限超载车辆的荷载远远超过了公路和桥梁的设计载荷,致使路面损坏、桥梁断裂,使用年限大大缩短。

传统的公路车辆超限超载检测装置在对车辆进行检测时,由于没有缓冲装置,车辆进入测重板时,车身重量会使测重板向下移动与路面产生一定的落差,容易对检测装置造成损坏,影响检测结果,给检测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公路车辆超限超载检测装置,具备缓冲装置,不容易对检测装置造成损坏的优点,解决了车辆进入测重板时,车身重量会使测重板向下移动与路面产生一定的落差,容易对检测装置造成损坏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公路车辆超限超载检测装置,包括公路,所述公路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侧壁内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支撑架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滑板,所述第一滑板与第一套筒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测重板,所述测重板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凹槽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架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侧固定安装有测量杆,所述测量杆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公路的上侧设置有防滑板,所述防滑板的底部与公路的上侧固定安装有缓冲垫。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滑竿和第三弹簧,所述第一滑竿的表面设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的上侧与第三弹簧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滑板,所述第二滑板与第一滑竿滑动连接,所述第二滑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测重板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测重板的底部与支撑架的表面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第五弹簧,所述测重板的底部与支撑架的表面均交接有第一斜杆,所述第一斜杆的另一端交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滑槽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斜杆相铰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垫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滑竿,所述第二滑竿表面设置有第六弹簧,所述第六弹簧的上侧设置有第三滑板,所述第三滑板与第二滑竿滑动连接,所述第三滑板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滑竿,所述第三滑竿的表面设置有第七弹簧,所述第七弹簧的另一侧设置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第三滑竿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板的两侧均交接有第二斜杆,所述第二斜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的表面相铰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垫内部设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第二滑竿、第六弹簧、第三滑板、第三支撑杆、第三滑竿、第七弹簧、移动板和第二斜杆的相互配合,车辆检测起到缓冲作用,减少测重板与路面的落差,避免车辆在检测时落差过大对检测装置造成损坏,提高检测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滑块、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斜杆、第一弹簧、第一滑板、第二弹簧、第二滑板、第一滑竿、第三弹簧、第四弹簧、第二滑块、滑槽和第五弹簧的相互配合,对测重板进行缓冲,提高车辆检测的精准度,提高检测效率,通过支撑柱上侧设置的测量杆,对测重板表面的车辆进行超限检测,提高检测精准度,通过设置防滑板,防止车辆在进入检测装置时出现打滑等意外事故,提高车辆行驶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缓冲垫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公路、2支撑架、3第一凹槽、4第一弹簧、5第一套筒、6第二弹簧、7第一滑板、8第一支撑杆、9第一滑块、10测重板、11支撑柱、12测量杆、13限位块、14防滑板、15第二套筒、16第一滑竿、17第三弹簧、18第四弹簧、19第二滑板、20第二支撑杆、21滑槽、22第五弹簧、23第二滑块、24第一斜杆、25第一支撑板、26第二支撑板、27第二滑竿、28第六弹簧、29第三滑板、30第三支撑杆、31第三滑竿、32第七弹簧、33移动板、34第二斜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一种公路车辆超限超载检测装置,包括公路1,公路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架2,支撑架2的侧壁内部开设有凹槽3,凹槽3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弹簧4,支撑架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套筒5,第一套筒5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弹簧6,第二弹簧6的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滑板7,第一滑板7与第一套筒5滑动连接,第一滑板7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支撑杆8,第一支撑杆8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测重板10,测重板10的两侧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9,第一滑块9与凹槽3滑动连接,支撑架2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柱11,支撑柱11的上侧固定安装有测量杆12,测量杆1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限位块13,支撑架2的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二套筒15,第二套筒15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滑竿16和第三弹簧17,第一滑竿16的表面设有第四弹簧18,第四弹簧18的上侧与第三弹簧17的上侧设置有第二滑板19,第二滑板19与第一滑竿16滑动连接,第二滑板19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支撑杆20,第二支撑杆20的另一端与测重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测重板10的底部与支撑架2的表面均开设有滑槽21,滑槽21的内部设置有第六弹簧25,测重板10的底部与支撑架2的表面均开设有滑槽21,滑槽21的内部设置有第五弹簧22,测重板10的底部与支撑架2的表面均交接有第一斜杆24,第一斜杆24的另一端交接有第二滑块23,第二滑块23与滑槽21滑动连接,两个第一斜杆24相铰接,当公路车辆超限超载检测装置在检测时,车辆的重量作用与测重板10,测重板10带动第一滑块9、第一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20和第一斜杆24向下移动,第一滑块9对第一弹簧4进行挤压,第一支撑杆8带动第一滑板7向下移动,第一滑板7对第二弹簧6进行挤压,第二支撑杆20带动第二滑板19在第一滑竿16表面滑动,第二滑板19对第三弹簧17和第四弹簧18进行挤压,第一斜杆24带动第二滑块23在滑槽21内部滑动,第二滑块23对第五弹簧22进行挤压,使测重板10向下移动,对测重板10进行缓冲,提高车辆检测的精准度,提高检测效率。

请参阅图2,公路1的上侧设置有防滑板14,防滑板14的底部与公路1的上侧固定安装有缓冲垫,通过设置防滑板14,防止车辆在进入检测装置时出现打滑等意外事故,提高车辆行驶安全。

请参阅图2和4,缓冲垫包括第一支撑板25和第二支撑板26,第一支撑板25的上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滑竿27,第二滑竿27表面设置有第六弹簧28,第六弹簧28的上侧设置有第三滑板29,第三滑板29与第二滑竿27滑动连接,第三滑板29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三支撑杆30,第三支撑杆30的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板26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26的底部固定安装有第三滑竿31,第三滑竿31的表面设置有第七弹簧32,第七弹簧32的另一侧设置有移动板33,移动板33与第三滑竿31滑动连接,移动板33的两侧均交接有第二斜杆34,第二斜杆34的另一端与第一支撑杆8的表面相铰接,当车辆行驶在防滑板14表面时,车辆的重力通过防滑板14传递至第二支撑板26,第二支撑板26带动第三支撑杆30和第三滑竿31向下移动,第三支撑杆30带动第三滑板29在第二滑竿27表面滑动,第三滑板29对第六弹簧28进行挤压,第三滑竿31在移动板33内部滑动,移动板33对第七弹簧32进行挤压,第六弹簧28和第七弹簧32受力发生弹性形变对重力进行削弱,对车辆进入测重板10起到缓冲作用,减少测重板10与公路1的落差,避免车辆在检测时落差过大对检测装置造成损坏,提高检测效果。

工作原理:该公路车辆超限超载检测装置使用时,车辆行驶在防滑板14表面,车辆的重力通过防滑板14传递至第二支撑板26,第二支撑板26带动第三支撑杆30和第三滑竿31向下移动,第三支撑杆30带动第三滑板29在第二滑竿27表面滑动,第三滑板29对第六弹簧28进行挤压,第三滑竿31在移动板33内部滑动,移动板33对第七弹簧32进行挤压,第六弹簧28和第七弹簧32受力发生弹性形变对重力进行削弱,对车辆进入测重板10起到缓冲作用,减少测重板10与公路1的落差,车辆进入测重板10,车辆的重量作用与测重板10,测重板10带动第一滑块9、第一支撑杆8、第二支撑杆20和第一斜杆24向下移动,第一滑块9对第一弹簧4进行挤压,第一支撑杆8带动第一滑板7向下移动,第一滑板7对第二弹簧6进行挤压,第二支撑杆20带动第二滑板19在第一滑竿16表面滑动,第二滑板19对第三弹簧17和第四弹簧18进行挤压,第一斜杆24带动第二滑块23在滑槽21内部滑动,第二滑块23对第五弹簧22进行挤压,使测重板10向下移动,对测重板10进行缓冲。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