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零件大浅孔精密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5004发布日期:2020-09-29 09:19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零件大浅孔精密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精密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零件大浅孔精密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机床加工孔时需要不断对孔径进行测量,对于孔径较大的传统的测量方法有两种:采用内径量表测量或者50~500mm的内径千分尺配合相应的外径千分尺测量。

内径量表由于杆体较长,零件在机床上加工时,受机床行程的限制,一般都不方便使用。

而对于孔径较大的孔利用内径千分尺测量通常会造成较大误差且测量步骤比较麻烦,内径千分尺通过不同长短规格的标准接长杆来调节测量的孔径大小范围,因此测量的基准零位存在较大的误差,只能用与内径千分尺相应的外径千分尺配合完成孔径尺寸数值的确定。

内径千分尺测量大孔的孔径的步骤为:

首先,根据零件孔径的大小,尽量少的选取标准接长杆,连接到内径千分尺上;其次,内径千分尺的一端抵靠在孔壁上,另一端一边做前后、左右摆动,一边旋转侧头,调整孔径的大小,依靠测量头与孔壁接触感的轻重来寻找到孔径左右方向的最大点和前后方向的最小点,即找到直径点;然后,反复精细的微调测量尺寸的大小,锁紧测量头,根据前面的测量方法,使它在前后、左右两个方向上与孔壁的接触感不轻也不重;最后,把内径千分尺拿出,用相同的方法与外径千分尺比对,调节外径千分尺的大小,确定孔径的实际尺寸数值。

由于测量时要两次比对,完全依靠触感的轻重和测量者的经验来确定零件孔径的实际尺寸。因此对于不同的人,测量的数据就会不同!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可以控制到0.005mm左右的精度,经验较差的师傅就可能达到0.01mm左右的精度。对于如轴承等高精密孔径加工精度要求在0.003~0.005的零部件,此种测量方法很难达到加工要求。

在测量内孔的孔径时,测量头在测量时需要摆动,由于测量头自身的直径限制,当孔深小于10mm的时候,传统的量具很难做到精确测量;当孔深小于5mm的时候,传统的量具更是无法做到精密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测量精度低、测量步骤繁琐的缺陷,提供一种测量精度高、不受机床行程限制的零件大浅孔精密测量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零件大浅孔精密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体、转接测量头和千分表,所述连接体上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燕尾槽,所述千分表滑动连接在所述燕尾槽内,一固定螺钉贯穿所述连接体至所述燕尾槽内用来固定千分表的表体,所述连接体远离所述千分表的测量杆的一端螺纹连接所述转接测量头的一端,所述转接测量头的另一端选择连接标准接长杆。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测量头或所述标准接长杆的端部螺纹连接浅孔测量头,所述浅孔测量头包括螺纹连接部和直径小于所述螺纹连接部的第二测量头。

进一步地,所述千分表采用杠杆千分表。

进一步地,所述标准接长杆包括13mm、25mm、50mm、50mm、100mm、200mm六档接长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测量头为端部圆滑的锥形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测量头的中心轴线与所述转接测量头的中心轴线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转接测量头依次包括与所述连接体一端的螺纹孔连接的第一外螺纹、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外螺纹的旋紧部、用来与所述标准接长杆的螺纹孔连接的第二外螺纹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外螺纹的端部的第一测量头。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零件大浅孔精密测量装置的有益效果是:

1、根据孔径的大小选择是否连接标准接长杆以及标准接长杆的规格,转接测量头、标准接长杆或者浅孔测量头的一端抵靠在孔壁上,千分表的测量杆上的侧头一端与孔壁接触,并做前后、左右摆动,通过千分表的指针可以实时反应出测量数据的变化,找到前后方向最小值以及左右方向的最大值,能够准确快速的找到精确的“直径点”,得到精密的孔径数据。

2、通过浅孔测量头的端部设置端部圆滑的锥形杆形式的第二测量头,能够实现对3mm左右深的浅孔的内径的精密测量。

3、直接借用市场上成熟的50~500mm的内径千分尺的六档标准接长杆来调整和增加测量范围,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体主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连接体左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接测量头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浅孔测量头剖视图。

图中:1、连接体,11、燕尾槽,2、转接测量头,21、第一外螺纹,22、旋紧部,23、第二外螺纹,24、第一测量头,3、千分表,31、测量杆,32、表体,4、固定螺钉,5、标准接长杆,6、浅孔测量头,61、螺纹连接部,62、第二测量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图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零件大浅孔精密测量装置的具体实施例,包括连接体1、转接测量头2、千分表3、标准接长杆5和浅孔测量头6,连接体1上具有沿其轴向延伸的燕尾槽11,千分表3滑动连接在燕尾槽11内,一固定螺钉4贯穿连接体1至燕尾槽11内用来固定千分表3的表体32,连接体1远离千分表3的测量杆31的一端螺纹连接转接测量头2的一端,转接测量头2的另一端选择连接标准接长杆5。转接测量头2或标准接长杆5的端部螺纹连接浅孔测量头6,浅孔测量头6包括螺纹连接部61和直径小于螺纹连接部61的第二测量头62,其中第二测量头62为端部圆滑的锥形杆,优选第二测量头62的中心轴线与转接测量头2的中心轴线重合。

本实施例中的千分表3采用杠杆千分表3。

本实施例中的标准接长杆5直接借用市场上成熟的50~500mm的内径千分尺的13mm、25mm、50mm、50mm、100mm、200mm六档接长杆来调整和增加测量范围,便于实现。

本实施例中,转接测量头2依次包括与连接体1一端的螺纹孔连接的第一外螺纹21、直径大于第一外螺纹21的旋紧部22、用来与标准接长杆5的螺纹孔连接的第二外螺纹23以及设置在第二外螺纹23的端部的第一测量头24。第一外螺纹21和第二外螺纹23的公称直径均为10mm,转接测量头2的总长度为22mm。

本实施例的具体测量步骤和方法为:

1、将千分表3的表体32的下部安装在连接体1的燕尾槽11内,使千分表3可以沿燕尾槽11自由移动来微调测量范围以及千分表3压表的轻重,以保护表的精度和测量精度。调整好位置后拧紧紧固螺钉将千分表3固定。

2、将转接测量头2的第一外螺纹21旋入连接体1的内螺纹,可以实现100mm左右的孔的精密测量。

如果对于更大尺寸的孔径仅通过转接测量头2无法完成测量,则可以借助标准接长杆5进行测量,如果需要测量深度小于10mm的潜孔,则在标准接长杆5的端部连接浅孔测量头6。

以连接有标准接长杆5和浅孔测量头6的实施例为例,测量时,先根据零件孔径的大小尽量少的选取标准接长杆5,标准接长杆5与转接测量头2的第二外螺纹23连接;然后,通过精密量块调整外径千分尺的零位,调整千分表3的测量压力,调整千分表3的示值零位;接着,浅孔测量头6的一端放在孔壁上,使千分表3的测量杆31端部的测头与孔壁接触,千分表3的侧头沿孔壁做前后、左右摆动,通过千分表3的指针可实时反应出测量数据的变化,准确快速找到所需要的“直径点”;最后找到“直径点”后将零件大浅孔精密测量装置从孔中取出,利用外径千分尺测量出浅孔测量头6端部与千分表3的侧头之间的距离即为孔径值。

对于阶梯孔,通过浅孔测量头6的端部设置端部圆滑的锥形杆形式的第二测量头62,能够实现对3mm左右深的浅孔的内径的测量。

本实施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测量精度高。

应当理解,以上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由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