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链条耐磨损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06943发布日期:2021-02-09 15:0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链条耐磨损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链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链条耐磨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链条是由相同或间隔相同的构件以运动副形式串接起来的组合件。其一般包括若干个链节,链节包括销子和设置在销子两端的内外链板,链条的耐磨性直接影响链条的使用寿命,为此必须确保出厂链条的使用安全系数和使用寿命。例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6974842u,公开了一种链条耐磨损试验装置,包括了工作台、设置在工作台上的主动转轴机构和从动转轴机构;其中,所述主动转轴机构包括水平设置的主动转轴、设置于主动转轴两侧且通过轴承将主动转轴固定的主动转轴座、驱动主动转轴径向转动的驱动装置和设置于主动转轴两端且随主动转轴同步转动的主动链轮。虽然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用于检测链条耐磨损的安全指数,但是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0003]
1、试验台基本为固定式,高度不可以进行调节,这为不同身高的操作者的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
[0004]
2、在进行维修或者安装时,移动极为不便,需要各种起重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链条耐磨损试验装置,解决了试验台基本为固定式,高度不可以进行调节,这为不同身高的操作者的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和在进行维修或者安装时,移动极为不便,需要各种起重装置的问题。
[0006]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链条耐磨损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和试验装置主体,所述试验装置主体固定连接在试验台的顶部,所述试验台的下方设置有承载箱,所述承载箱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安装有伺服电机,所述承载箱的内部横向设置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两端均焊接固定有蜗杆,所述传动杆两端的蜗杆螺旋方向相反,两个所述蜗杆的正上方均啮合连接有蜗轮,所述蜗轮的两侧轴心处焊接固定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且位于蜗轮的两侧均焊接固定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的外侧均啮合连接有升降齿条,所述升降齿条的顶部焊接固定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远离升降齿条的一端与试验台的底部焊接固定。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传动杆靠近承载箱的内侧壁两端均焊接固定有第一转轴,所述承载箱的内侧壁卡接有第一轴承座,所述第一转轴套设在第一轴承座的内圈中,且第一转轴远离传动杆的一端与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转轴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二轴承座,所述第二轴承座的外圈与承载箱的内侧壁卡接。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升降齿条的外侧壁焊接固定有t型滑块,所述承载箱的内侧壁开设有t型滑槽,所述t型滑块的表面与t型滑槽的内腔滑动连接。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载箱的底部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安
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轮。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载箱的一侧外壁焊接固定有推杆,所述推杆的一端套设有防滑套。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载箱的前端外表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收纳门,所述收纳门的表面焊接固定有把手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承载箱的顶部开设有四组通孔,所述升降齿条均通过通孔与承载箱的内腔贯穿连接。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链条耐磨损试验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
1、该链条耐磨损试验装置,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传动杆、蜗杆、蜗轮、第二转轴、传动齿轮、升降齿条、连接块的配合使用,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传动杆旋转,传动杆带动蜗杆旋转,蜗杆带动蜗轮旋转,蜗轮带动第二转轴旋转,第二转轴带动传动齿轮旋转,同时传动齿轮带动升降齿条向上移动,此时升降齿条带动试验台向上移动,从而便于调节试验台的高度,满足了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使用,同时伺服电机满足正反转的需求,当需要将试验台下降的时候,使伺服电机反转即可,使试验台和试验装置主体具备可以对高度进行调节的优点,解决了试验台基本为固定式,高度不可以进行调节,这为不同身高的操作者的使用带来一定的不便的问题;
[0016]
2、该链条耐磨损试验装置,通过设置的连接座、连接柱和滚轮,可以使得试验装置主体移动变得方便,缩减了维修和安装损耗,间接提高了试验效率,设置的第一转轴和第一轴承座,从而使得第一转轴旋转时可以带动传动杆旋转,且第一转轴在第一轴承座内旋转,从而使得传动杆在旋转时不会晃动且更加稳定,设置的t型滑块和t型滑槽的配合,能够在升降齿条移动的时候,对其进行限位和支撑,增加其稳定性和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链条耐磨损试验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链条耐磨损试验装置的局部正视剖面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链条耐磨损试验装置的承载箱的俯视剖面图。
[0020]
图中:1、试验台;2、试验装置主体;3、承载箱;4、固定板;5、伺服电机;6、第一转轴;7、第一轴承座;8、传动杆;9、蜗杆;10、蜗轮;11、第二转轴;12、传动齿轮;13、升降齿条;14、连接块;15、t型滑块;16、t型滑槽;17、连接座;18、连接柱;19、滚轮;20、推杆;21、收纳门;22、第二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2]
请参阅图1-3,本实施方案中:一种链条耐磨损试验装置,包括试验台1和试验装置主体2,试验装置主体2固定连接在试验台1的顶部,试验台1的下方设置有承载箱3,承载箱3
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固定板4的顶部安装有伺服电机5,其型号为5ik60gu-cf,承载箱3的内部横向设置有传动杆8,传动杆8的两端均焊接固定有蜗杆9,传动杆8两端的蜗杆9螺旋方向相反,两个蜗杆9的正上方均啮合连接有蜗轮10,蜗轮10的两侧轴心处焊接固定有第二转轴11,第二转轴11的表面且位于蜗轮10的两侧均焊接固定有传动齿轮12,传动齿轮12的外侧均啮合连接有升降齿条13,升降齿条13的顶部焊接固定有连接块14,连接块14远离升降齿条13的一端与试验台1的底部焊接固定,通过设置的伺服电机5、传动杆8、蜗杆9、蜗轮10、第二转轴11、传动齿轮12、升降齿条13、连接块14的配合使用,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带动传动杆8旋转,传动杆8带动蜗杆9旋转,蜗杆9带动蜗轮10旋转,蜗轮10带动第二转轴11旋转,第二转轴11带动传动齿轮12旋转,同时传动齿轮12带动升降齿条13向上移动,此时升降齿条13带动试验台1向上移动,从而便于调节试验台1的高度,满足了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使用,同时伺服电机5满足正反转的需求,当需要将试验台1下降的时候,使伺服电机5反转即可,使试验台1和试验装置主体2具备可以对高度进行调节的优点。
[0023]
本实施例中,传动杆8靠近承载箱3的内侧壁两端均焊接固定有第一转轴6,承载箱3的内侧壁卡接有第一轴承座7,第一转轴6套设在第一轴承座7的内圈中,且第一转轴6远离传动杆8的一端与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设置的第一转轴6和第一轴承座7,从而使得第一转轴6旋转时可以带动传动杆8旋转,且第一转轴6在第一轴承座7内旋转,从而使得传动杆8在旋转时不会晃动且更加稳定;第二转轴11的两端均套设有第二轴承座22,第二轴承座22的外圈与承载箱3的内侧壁卡接,设置的第二轴承座22使得第二转轴11转动更加稳定;升降齿条13的外侧壁焊接固定有t型滑块15,承载箱3的内侧壁开设有t型滑槽16,t型滑块15的表面与t型滑槽16的内腔滑动连接,设置的t型滑块15和t型滑槽16的配合,能够在升降齿条13移动的时候,对其进行限位和支撑,增加其稳定性和牢固性;承载箱3的底部靠近四个边角的位置安装有连接座17,连接座17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8,且连接柱18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轮19,通过设置的连接座17、连接柱18和滚轮19,可以使得试验装置主体2移动变得方便,缩减了维修和安装损耗,间接提高了试验效率;承载箱3的一侧外壁焊接固定有推杆20,推杆20的一端套设有防滑套,防止推动时出现手滑现象;承载箱3的前端外表面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收纳门21,收纳门21的表面焊接固定有把手,设置的收纳门21便于使用者打开承载箱3,对内部机械零件进行润滑处理;承载箱3的顶部开设有四组通孔,升降齿条13均通过通孔与承载箱3的内腔贯穿连接,便于升降齿条13的通过。
[0024]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时,通过外置电源为该装置内部的所有电器元件进行供电,当需要对试验台1进行抬高时,启动伺服电机5进行正向转动,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带动传动杆8旋转,传动杆8带动蜗杆9旋转,蜗杆9带动蜗轮10旋转,蜗轮10带动第二转轴11旋转,第二转轴11带动传动齿轮12旋转,同时传动齿轮12带动升降齿条13向上移动,此时升降齿条13带动试验台1向上移动,从而便于调节试验台1的高度,满足了不同身高的使用者的使用,同时伺服电机5满足正反转的需求,当需要将试验台1下降的时候,使伺服电机5反转即可,使试验台1和试验装置主体2具备可以对高度进行调节的优点。
[0025]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
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