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2381发布日期:2021-03-30 19:54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



背景技术:

传统的微生物样品制备中的稀释过程,首先要用天平称量样品,再用容器量取稀释液倒入到样品中进行稀释,对于大的固体样品使用均质袋作为制备容器以方便后续的均质,对于粉末状或液体的样品则使用均质罐作为制备容器,整个稀释过程复杂,效率低下,人为操作多,污染风险高,且存在人为因素的稀释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可集称量、分装、自动稀释于一体、实现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作为改进,包括机体、一个以上的蠕动泵、称重器、与相应蠕动泵相配合的软管、连接软管输出端的浇注杆及浇注杆支架,所述的称重器上设有放置容器的容器支架,所述的浇注杆朝向容器支架预设容器设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连接于一软管输出端上的手持分液枪。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连接采集称重器称重信息、以控制蠕动泵泵入相应稀释液的控制系统。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于机体上的液晶显示屏或/和触摸按键面板;所述的机体上还连接有打印机或/和脚踏开关。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体包括固定安装称重器的底壳及安装浇注杆支架的侧壳。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容器支架包括袋装容器支架或/和罐装容器支架。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浇注杆支架可旋转的设置于机体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称重器包括称重传感器及设置于称重传感器上的称重支架,所述的容器支架放置于称重支架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设置于机体上、位于容器支架外侧的滴水盘,所述的滴水盘位于称重支架所设的相应支脚处设有穿过支脚的通孔。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机体上设有检测浇注杆支架位置是否进入浇注位置的位置检测器,所述的蠕动泵所设控制系统连接并采集位置检测器检测信息。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设置机体、一个以上的用于泵入液体的蠕动泵、称重器、与相应蠕动泵相配合的软管、连接软管输出端的浇注杆及浇注杆支架,称重器上设有放置容器的容器支架,浇注杆朝向容器支架预设容器设置。其有益效果是:采用称重器作为样品及稀释液重量的反馈,从而控制蠕动泵泵入相应的液体,进行精确的稀释,当监测到重量达到目标重量时立即停止蠕动泵运行,稀释快速、精确。

可以进一步设置控制系统,结合控制系统设置比例由系统自动计算目标重量,自动完成稀释,也可以直接设置目标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称重器上放置袋装容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称重器上放置罐装容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装手持分液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3,本实施案例,一种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包括机体1、一个以上的蠕动泵2、称重器3、与相应蠕动泵2相配合的软管21、连接软管21输出端的浇注杆4及浇注杆支架40,所述的称重器3上设有放置容器的容器支架,所述的浇注杆4用于连接软管,并将液体注入容器支架预设的容器内。所述的浇注杆4设有稀释液的注入通道,浇注杆4的注入口朝向容器支架预设容器设置。其中一软管21的输出端上可连接手持分液枪7,参见图3所示。手持分液枪7可用于稀释液的按固定体积量的转移,比如转移到试管中。软管21的输入端可连接用于存储稀释液的蓝盖瓶22,蓝盖瓶22上可设置用于空气流通和过滤空气中的污染物质的呼吸器组件23。分液枪7及浇注杆4可根据需要任意安装于相应的软管上。用户可根据称重器3上的称重信息手动控制蠕动泵工作,向容器支架上的容器内注入相应量的稀释液。

由于稀释液一般是流质或半流质的,所以采用重量作为参数。可通过人工设置控制系统,设置比例或者目标重量,仪器会自动控制蠕动泵2的启停。具体去除容器皮重后,可根据称重器3称取放入样品的重量,自动计算稀释后样液的最终重量,注入相应重量的稀释液。

本实施案例中,蠕动泵2设置两个,分别固定于机体1的两侧,两个蠕动泵2上相应的软管可连接浇注杆4,其中的一个软管可连接手持分液枪7。

还包括连接采集称重器3称重信息、以控制蠕动泵2泵入相应稀释液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称重器3的称重信息,该重量通过称重器3作为样品及稀释液重量反馈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从而控制蠕动泵2进行稀释,当监测到重量达到目标重量时立即停止蠕动泵2运行。控制系统控制蠕动泵2稀释快速、精确。

所述的浇注杆支架40可旋转的设置于机体1上。所述的机体1上设有检测浇注杆支架40位置是否进入浇注位置的位置检测器41,所述的蠕动泵2所设控制系统连接并采集位置检测器检测信息。浇注杆支架40用于控制浇注杆4的位置,当需要稀释时,把浇注杆支架40往下摇,当浇注杆支架40运行至浇注位置,即浇注杆4可与容器支架上的容器相配合注入稀释液的位置,同时会触发位置检测器41,当位置检测器41检测到浇注杆支架40处于浇注位置,控制系统允许控制蠕动泵2稀释运行,当浇注杆支架40脱离浇注位置,则不允许稀释运行或者停止稀释运行,防止稀释液外喷。

还包括设置于机体1上的液晶显示屏90或/和触摸按键面板9,触摸按键面板9用于系统的控制操作以及数据的输入,液晶显示屏90用于稀释仪状态、信息的显示。

所述的机体1上还连接有打印机8或/和脚踏开关81。打印机8与控制系统采用有线的方式连接,打印稀释过程记录,方便数据的追溯。脚踏开关81可代替人手操作,解放双手。

所述的机体1包括固定安装称重器3的底壳11及安装浇注杆支架40的侧壳10。

所述的称重器3包括称重传感器及设置于称重传感器上的称重支架31,所述的容器支架放置于称重支架31上。所述的容器支架包括袋装容器支架5或/和罐装容器支架6。袋装容器支架5用于均质袋的支撑,参见图1所示。罐装容器支架6用于罐装容器即取样瓶的支撑,参见图2所示。均质袋及取样瓶均用于样品及稀释液的装取,取样瓶可一般采用225ml取样瓶。

袋装容器支架5、罐装容器支架6,均可同时采用三脚,称重支架31设有与袋装容器支架5及罐装容器支架6三脚相适应的支脚。袋装容器支架5、罐装容器支架6可放置在称重传感器上的称重支架31上进行稀释。由于袋装容器支架5、罐装容器支架6采用的都是三个脚的结构,也方便放置于桌面上。

还包括设置于机体1上、位于容器支架外侧的滴水盘32,所述的滴水盘32位于称重支架31所设的相应支脚处设有穿过支脚的通孔。滴水盘32可固设于机体1上,滴水盘32用于接住稀释过程中由于均质袋破裂等原因而外漏的液体,避免外漏的液体流入机体内。

以上实施例只用于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作出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一个以上的蠕动泵、称重器、与相应蠕动泵相配合的软管、连接软管输出端的浇注杆及浇注杆支架,所述的称重器上设有放置容器的容器支架,所述的浇注杆朝向容器支架预设容器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于一软管输出端上的手持分液枪。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采集称重器称重信息、以控制蠕动泵泵入相应稀释液的控制系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机体上的液晶显示屏或/和触摸按键面板;所述的机体上还连接有打印机或/和脚踏开关。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体包括固定安装称重器的底壳及安装浇注杆支架的侧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容器支架包括袋装容器支架或/和罐装容器支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浇注杆支架可旋转的设置于机体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称重器包括称重传感器及设置于称重传感器上的称重支架,所述的容器支架放置于称重支架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机体上、位于容器支架外侧的滴水盘,所述的滴水盘位于称重支架所设的相应支脚处设有穿过支脚的通孔。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机体上设有检测浇注杆支架位置是否进入浇注位置的位置检测器,所述的蠕动泵所设控制系统连接并采集位置检测器检测信息。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兼容罐装和袋装容器的重量稀释仪,包括机体、一个以上的蠕动泵、称重器、与相应蠕动泵相配合的软管、连接软管输出端的浇注杆及浇注杆支架,所述的称重器上设有放置容器的容器支架,所述的浇注杆朝向容器支架预设容器设置。本实用新型设置机体、一个以上的用于泵入液体的蠕动泵、称重器、与相应蠕动泵相配合的软管、连接软管输出端的浇注杆及浇注杆支架,称重器上设有放置容器的容器支架,浇注杆朝向容器支架预设容器设置。其有益效果是:采用称重器作为样品及稀释液重量的反馈,从而控制蠕动泵泵入相应的液体,进行精确的稀释,当监测到重量达到目标重量时立即停止蠕动泵运行,稀释快速、精确。

技术研发人员:胡美珠;高凯斐;沈志林;赵赢;叶大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泰林生命科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28
技术公布日:2021.03.3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