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外传感器设计用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5325发布日期:2021-01-23 10:46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红外传感器设计用封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封装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红外传感器设计用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红外线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应目标辐射的红外线,利用红外线的物理性质来进行测量的传感器。按探测机理可分成为光子探测器和热探测器。红外传感技术已经在现代科技、国防和工农业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市场前景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辽阔。
[0003]
但现有的传感器封装结构还有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多数的结构没有考虑过装置长时间工作的散热需求,或是散热结构占用空间太大,影响到了装置的整体大小,为装置的工作带来不便,其次,多数的传感器外侧的光学镜头在长时间使用后,表面容易积累过多的灰尘,影响装置的工作效果,而多数时候,装置又安置在不易清理的位置,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红外传感器设计用封装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传感器设计用封装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外传感器设计用封装结构,包括壳体、数据线、通风散热组件、透镜清理组件和传感器,所述壳体下方中部设有加固环,所述壳体下方中部固定连接有数据线,所述壳体两侧下方固定连接有侧板,所述侧板上方设有螺栓,所述壳体内表面中部安装有通风散热组件,所述壳体内表面上方安装有透镜清理组件,所述壳体内表面下方可拆卸连接有备用电池,所述壳体内表面沿备用电池上方可拆卸连接有临时存储器,所述临时存储器上方安装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下方设有信号处理器,所述电路板上方固定连接有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上方设有透明膜,所述透明膜上方设有透镜。
[0006]
优选的,所述通风散热组件还包括有电机、一号小齿轮、内环齿、风叶、通风管、滤网、散热片、铜片,所述电机上方固定连接有一号小齿轮,所述一号小齿轮一侧转动连接有内环齿,所述内环齿外侧固定连接有风叶,所述内环齿外侧设有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两端均设有滤网,所述通风管内表面上方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一侧下方固定连接有铜片。
[0007]
优选的,所述透镜清理组件还包括有二号小齿轮、长杆、传动齿轮、齿环、环块、转杆、毛刷、连杆、短杆、拉力弹簧、磁铁、电磁铁、套壳,所述二号小齿轮上方固定连接有长杆,所述长杆上方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外侧与齿环转动连接,所述齿环上方固定连接有环块,所述环块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转杆,所述转杆一端下方胶合连接有毛刷,所述转杆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所述连杆一端转动连接有短杆,所述短杆外表面设有拉力弹簧,所述短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磁铁,所述磁铁一侧设有电磁铁,所述短杆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套壳。
[0008]
优选的,所述通风管内表面还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两端均与壳体内表面固定
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内环齿上下方均滑动连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壳体内表面固定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长杆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共有两组。
[0011]
优选的,所述环块内表面一角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与转杆滑动连接。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
1.本实用新型的通风散热组件由风叶在通风管带动风力流动,通过铜片将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引导出来,利用散热片散出,结构紧凑而高效,能够有力的将长时间工作时散发的热量排出,维持设备的良好运转,同时其占用空间极小,便于装置的小型化。
[0014]
2.本实用新型的透镜清理组件能够便捷的清理镜头表面积累的灰尘,避免其影响装置的工作效果,且通过传动机构直接从散热部件传导动力,减少电机安装,在清理完成后,可自动复位,使其不影响装置的工作。
[0015]
3.本实用新型的内环齿上下方均滑动连接有固定环,固定环与壳体内表面固定连接,稳固内环齿的转动工作,使其能够良好的带动风叶转动,同时防止气流直接进入装置内部带来未知影响,提高密封性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通风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透镜清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中:壳体1、加固环2、数据线3、侧板4、螺栓5、通风散热组件6、电机61、一号小齿轮62、内环齿63、风叶64、通风管65、滤网66、散热片67、铜片68、透镜清理组件7、二号小齿轮71、长杆72、传动齿轮73、齿环74、环块75、转杆76、毛刷77、连杆78、短杆79、拉力弹簧710、磁铁711、电磁铁712、套壳713、备用电池8、临时存储器9、信号处理器10、电路板11、传感器12、透明膜13、透镜14、连接柱601、固定环602、套环701、凹槽702。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红外传感器设计用封装结构,包括壳体1、数据线3、通风散热组件6、透镜清理组件7和传感器12,壳体1下方中部设有加固环2,壳体1下方中部固定连接有数据线3,壳体1两侧下方固定连接有侧板4,侧板4上方设有螺栓5,壳体1内表面中部安装有通风散热组件6,壳体1内表面上方安装有透镜清理组件7,壳体1内表面下方可拆卸连接有备用电池8,壳体1内表面沿备用电池8上方可拆卸连接有临时存储器9,临时存储器9上方安装有电路板11,电路板11下方设有信号处理器10,电路板11上方固定连接有传感器12,传感器12上方设有透明膜13,透明膜13上方设有透镜14。
[0022]
进一步地,通风散热组件6还包括有电机61、一号小齿轮62、内环齿63、风叶64、通
风管65、滤网66、散热片67、铜片68,电机61上方固定连接有一号小齿轮62,一号小齿轮62一侧转动连接有内环齿63,内环齿63外侧固定连接有风叶64,内环齿63外侧设有通风管65,通风管65两端均设有滤网66,通风管65内表面上方设有散热片67,散热片67一侧下方固定连接有铜片68。
[0023]
进一步地,透镜清理组件7还包括有二号小齿轮71、长杆72、传动齿轮73、齿环74、环块75、转杆76、毛刷77、连杆78、短杆79、拉力弹簧710、磁铁711、电磁铁712、套壳713,二号小齿轮71上方固定连接有长杆72,长杆72上方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73,传动齿轮73外侧与齿环74转动连接,齿环74上方固定连接有环块75,环块75内表面转动连接有转杆76,转杆76一端下方胶合连接有毛刷77,转杆76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杆78,连杆78一端转动连接有短杆79,短杆79外表面设有拉力弹簧710,短杆79一端固定连接有磁铁711,磁铁711一侧设有电磁铁712,短杆79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套壳713。
[0024]
进一步地,通风管65内表面还设有连接柱601,连接柱601两端均与壳体1内表面固定连接。
[0025]
进一步地,内环齿63上下方均滑动连接有固定环602,固定环602与壳体1内表面固定连接。
[0026]
进一步地,长杆72外表面滑动连接有套环701,套环701共有两组。
[0027]
进一步地,环块75内表面一角设有凹槽702,凹槽702与转杆76滑动连接。
[0028]
工作原理:使用装置时,首先由电机61带动一号小齿轮62,再拉动内环齿63,使得风叶64在通风管65旋转,带动风力流动,接着铜片68将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引导出来,通过散热片67散出,结构紧凑而高效,能够有力的将长时间工作时散发的热量排出,维持设备的良好运转,同时其占用空间极小,便于装置的小型化。
[0029]
接着,透镜清理组件7能够通过二号小齿轮71从内环齿63上获得传动,再通过长杆72与传动齿轮73使得上方的齿环74与环块75转动,而当需要清理灰尘时,维持电机61的工作,此时通过传动使得环块75也在转动,然后再由电磁铁712通电,吸引磁铁711向上移动,通过短杆79、连杆78的拉动,使得转杆76打开,利用毛刷77对透镜14表面进行清理,完成工作后,电磁铁712断电,由拉力弹簧710将短杆79拉回原位,使其不影响装置的工作。
[0030]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