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及勘探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33554发布日期:2021-07-20 16:17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及勘探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法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及勘探设备。



背景技术:

根据介质中导电性和导磁性的不同,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资源勘探的方法,统称为电磁法。电磁法的基本原理是:交变磁场(一次场)的作用下,介质产生涡流(感应电流),涡流又在其周围产生二次磁场(二次场)。研究二次场的强度和随时间衰变或研究总场各分量的强度、空间分布和时间特性等,可发现异常和推断地下导电/磁体的存在,通过对感应电场和感应磁场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地下介质的电性、磁性变化,达到地下介质电性、磁性结构展布的探测的目的。

传统的电磁法探测中,采用磁探头采集磁场信号,采用深入介质的两个电极采集电场信号。然而,电极在采集信号时需要深入介质,电极与介质之间存在空隙,会引起“电容效应”,且电极在含有碱/酸/盐液体的介质中,一般都会发生电化学反应,引起“电化效应”,还有地形、浅表部介质电性不均产生“静态效应”,这几种效应都会影响电极采集到的电场信号的真实性,使探测结果的准确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探测方法准确性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及勘探设备。

一种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包括用于设置于电场内的检测筒体,所述检测筒体为导体,所述检测筒体在其周向上具有不接触设置的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

一种勘探设备,包括如上述的电场信号采集装置。

上述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及勘探设备,包括用于设置于电场内的检测筒体,检测筒体为导体,检测筒体在其周向上具有不接触设置的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在“涡流”电场和“洛伦兹力”的作用下,检测筒体内的电子或带电粒子会沿检测筒体做周向运动,然后在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处聚集,可通过检测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出的电流或电压完成电场信号的采集。该电场信号采集装置无需深入介质即可完成电场信号的采集,实现介质的探测,避免或抑制产生电容效应、电化效应、静态效应,提高了采集信号的准确性和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筒体为开口筒体,所述第一检测部为第一极板,所述第二检测部为第二极板,所述开口筒体沿周向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所述第一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端,所述第二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极板和所述第二极板均与所述开口筒体电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筒体为线圈筒体,所述线圈筒体的线圈首端为第一检测部,所述线圈筒体的线圈末端为第二检测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场信号采集装置还包括屏蔽件,所述检测筒体包括相对的采集侧和屏蔽侧,所述屏蔽件设置于所述检测筒体的屏蔽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件的尺寸大于所述检测筒体的横截面的尺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件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件与所述检测筒体间隔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屏蔽件与所述检测筒体同轴设置,所述屏蔽件的横截面方向与所述检测筒体的横截面方向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电场信号采集装置还包括信号接收记录仪,所述第一检测部和所述第二检测部均与所述信号接收记录仪电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电场信号采集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勘探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包括用于设置于电场内的检测筒体,检测筒体为导体,检测筒体在其周向上具有不接触设置的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在“涡流”电场和“洛伦兹力”的作用下,检测筒体内的电子或带电粒子会沿检测筒体做周向运动,然后在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处聚集,可通过检测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出的电流或电压完成电场信号的采集。该电场信号采集装置无需深入介质即可完成电场信号的采集,实现介质的探测,避免或抑制产生电容效应、电化效应、静态效应,提高了采集信号的准确性和探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筒体的材料并不是唯一的,一般可为良导体检测筒体,良导体检测筒体的导电性好,例如金属检测筒体,使用寿命长。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检测筒体为开口筒体100,第一检测部为第一极板210,第二检测部为第二极板220。开口筒体100沿周向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间隔设置,第一极板210设置于第一端,第二极板220设置于第二端,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相对设置,开口筒体100为导体,第一极板210与第二极板220均与开口筒体100电连接。在变化的涡流电场的作用下,开口筒体100内的电子或带电粒子会沿开口筒体100做周向运动,然后在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处聚集,形成电位差,电位差即为电场强度的表征。该电场信号采集装置无需深入介质即可完成电场信号的采集,实现介质的探测,避免或抑制产生电容效应、电化效应、静态效应,提高了采集信号的准确性和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具体地,在进行资源勘探时,一般资源都是埋在地底下的,在施加激励源之后,介质(岩石或矿石等)会产生感应电流,即涡流,涡流又在其周围产生二次磁场。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在介质的周围探测,处于介质感应产生的电(磁)场当中,介质可以理解为电(磁)场信号的发射源。在对电场信号进行采集时,由于介质感应出的电流是涡流,且采集时电场信号采集装置的位置可能会发生改变,电场信号采集装置中的开口筒体100是导体,里面含有带电粒子,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均与开口筒体100电连接。带电粒子在涡流电场和洛伦兹力的作用下沿着开口筒体100的周向运动,然后聚集在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处,使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之间形成电位差/电压/电势,电位差即为电场强度的表征,从而完成电场信号的采集。可扩展地,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相当于组合成了一个电容,可以通过信号接收记录仪400等器件测量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之间的电位差实现电场信号的检测,作为后续分析的依据,实现介质探测。

开口筒体100为导体,开口筒体100的材料并不是唯一的,一般可为良导体开口筒体,良导体开口筒体的导电性好,例如金属开口筒体,使用寿命长。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均与开口筒体100电连接,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也均为导体,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与开口筒体100的连接方式并不是唯一的,例如采用焊接的方式将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固定在开口筒体10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焊接的方式可以使两者导电连接,且固定性好,不易脱落。

开口筒体100的形状并不是唯一的,根据其横截面形状的不同而不同。开口筒体100可以是将一个圆筒的侧壁切一个开口之后形成的物体,开口贯穿上下底面,开口处形成第一端和第二端。开口筒体100具有轴向和周向,开口筒体100的周向是指开口筒体100的横截面的轮廓方向,开口筒体100的轴向是指开口筒体100的高度方向,即与开口筒体100的横截面垂直的方向。开口筒体100的横截面的形状也不是唯一的,为了方便描述,假设开口筒体100是沿周向方向封闭的,不存在第一端和第二端,则开口筒体100的横截面的形状可以为圆形,对应的,实际上,此时开口筒体100的横截面的形状是一个未封闭的圆形,开口筒体100中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沿开口筒体100做圆周运动,在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处形成电位差。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开口筒体100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其他,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可以实现即可。

开口筒体100沿周向方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及第二端,第一端和第二端间隔设置。具体地,第一端贯穿开口筒体100的轴向方向,第二端也贯穿开口筒体100的轴向方向,第一端和第二端可以理解为开头筒体形成的贯穿轴向方向的开口与开口筒体100的界限,进一步地,开口筒体100的轴向与可以与地面垂直,也可与地面平行,需根据实验确定,第一端与第二端的延伸方向与开口筒体100的轴向平行,以形成规则切口,有利于提高电场信号采集装置的工作性能。开口筒体100的厚度并不是唯一的,需根据实际需求和实验选择最佳厚度。

在资源勘探时,通常采用电磁法勘探,频率域电磁法勘探一般以卡尼亚电阻率ρs表征地下介质的电性/磁性结构变化,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ω为角频率,μ为导磁率,ex为电场强度,hy为磁场强度,在电场信号采集装置采集得到电场强度后,便可以计算得到电阻率,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异常,介质电性/磁性结构分布状况的依据,实现资源勘探。

在电场的作用下,开口筒体100内的电子或带电粒子会沿开口筒体100做周向运动,然后在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处聚集,形成电位差,电位差即为电场强度的表征,从而完成电场信号的采集。该电场信号采集装置无需深入介质即可完成电场信号的采集,实现介质的探测,避免或抑制产生电容效应和电化效应,提高了采集信号的准确性和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筒体为线圈筒体,线圈筒体的线圈首端为第一检测部,线圈筒体的线圈末端为第二检测部。

具体地,检测筒体可以包括导体柱和缠绕在导体柱上的绕组,绕组的首末两端分别做为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检测筒体也可以仅包括缠绕成圆筒状的绕组,绕组的首末两端分别作为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在对电场信号进行采集时,由于介质感应出的电流是涡流,且采集时电场信号采集装置的位置可能会发生改变,电场信号采集装置中的线圈筒体是导体,里面含有带电粒子,在“涡流”电场和“洛伦兹力”的作用下,线圈筒体内的电子或带电粒子会沿线圈筒体做周向运动,形成电流,电流i与电阻r的乘积为电压,可用于表征电场强度,或直接以电流i表征电场强度,实现电场信号的检测,作为后续分析的依据,实现介质探测。上述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及勘探设备,包括设置于电场内的线圈筒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电场信号采集装置还包括屏蔽件300,检测筒体包括相对的采集侧和屏蔽侧,屏蔽件设置于检测筒体的屏蔽侧。采集侧为探测方向,屏蔽侧为非探测方向,屏蔽件300可以屏蔽来自非探测方向的电场信号及探测方向和非探测方向的进入开口筒体100的磁场信号即磁通量,使检测筒体只采集电场信号,提高了采集到的电场信号的准确性。

具体地,检测筒体可以为开口筒体或线圈筒体。介质一般位于地表以下,以检测筒体靠近介质的一端为下端,远离介质的一段为上端为例,屏蔽件300设置在检测筒体的上端,可以屏蔽掉来自检测筒体上端以上的空域(即上半空域)电场信号和任何方向进入检测筒体的磁场信号即磁通量,提高采集结果的准确性。屏蔽件300的结构并不是唯一的,一般来说,屏蔽件300为良导体制作,不受频率/时长限制。磁场信号在进入检测筒体的途中被屏蔽件300拦截,不会对检测筒体造成影响。可以理解,屏蔽件300的厚度、材料和形状等并不唯一,可以根据实验选择最佳的厚度、材料、形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件300的尺寸大于检测筒体的横截面的尺寸。当屏蔽件300的尺寸大于检测筒体的横截面的尺寸时,屏蔽的作用范围更大,屏蔽效果更好。

具体地,屏蔽件300的尺寸的比较类型与检测筒体的尺寸的比较类型对应,一般来说,屏蔽件300的尺寸大于检测筒体的横截面的尺寸是指屏蔽件300的横截面面积大于检测筒体的横截面面积,进一步地,屏蔽件300的内径大于检测筒体的外半径。以屏蔽件300靠近检测筒体的一侧为下侧,远离检测筒体的一侧为上侧为例,在检测筒体的轴向方向上,屏蔽件300可以覆盖检测筒体,从而可以更大范围地阻止屏蔽件300上侧的电场信号作用于检测筒体,加强屏蔽效果,从而提高电场信号采集的准确性。

一般地,屏蔽件300在与检测筒体的轴向平行的方向上具有一定的厚度,以更好地满足屏蔽需求,屏蔽效果更好。屏蔽件300的厚度的具体取值并不是唯一的,可根据实际需求、实验调整。屏蔽件300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情况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屏蔽件300可以为圆饼形屏蔽件,屏蔽效果好,也可以为圆环形屏蔽件,可以减少用量。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屏蔽件300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屏蔽件300的材料和尺寸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可以实现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件300与检测筒体间隔设置。屏蔽件300与检测筒体间隔设置时,可以避免屏蔽件300与检测筒体相互影响,以及达到屏蔽磁场信号即磁通量进入检测筒体最佳效果,提高电场信号采集装置的工作性能。

具体地,屏蔽件300与检测筒体间隔设置是指屏蔽件300与检测筒体不直接接触,而是留有一定的距离。一般来说,屏蔽件300与检测筒体是平行设置的,屏蔽件300与检测筒体之间的距离是指屏蔽件300与检测筒体之间的垂直距离。屏蔽件300与检测筒体之间的距离并不是唯一的,可在全空域复杂环境下通过实验确定,以使距离满足更多需求。屏蔽件300与检测筒体间隔设置的方式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屏蔽件300可通过连接件设置在检测筒体的一端如上端,以保持屏蔽件300的位置固定,提高其工作性能。进一步地,连接件可以为间距可调的连接件,便于在不同情况下调整屏蔽件300与检测筒体之间的距离,使用便捷。此外,连接件必采用绝缘连接件,避免屏蔽件300和检测筒体通过连接件发生带电粒子交换,使屏蔽件300和检测筒体之间相互产生工作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屏蔽件300与检测筒体同轴设置,屏蔽件300的横截面方向与检测筒体的横截面方向平行。

具体地,屏蔽件300与检测筒体同轴设置是指屏蔽件300的中轴线与开口筒体100的中轴线重合,屏蔽件300的横截面方向与检测筒体的横截面方向平行可以使屏蔽件300的底面与检测筒体之间顶面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从而提高屏蔽件300对检测筒体各个位置的屏蔽效果的均衡性,提高检测筒体的工作性能。进一步地,屏蔽件300与检测筒体的设置方式可以为同轴不同直径,屏蔽件300的横截面的直径大于开口筒体100的横截面的直径,以增强屏蔽效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见图1,电场信号采集装置还包括信号接收记录仪400,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均与信号接收记录仪电连接。

具体地,当检测筒体为开口筒体,第一检测部为第一极板210,第二检测部为第二极板220时,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与信号接收记录仪400电连接。信号接收记录仪400可以检测第一极板210与第二极板220之间的电位差,获得电场信号,以此作为资源勘探的依据。当检测筒体为线圈筒体时,线圈筒体引出线与信号接收记录仪400电连接,即线圈筒体的线圈首端和末端均与信号接收记录仪400电连接。信号接收记录仪400可以检测线圈首端和末端处的电流i,或通过电流i与输入电阻乘积r获得电场信号,以此作为资源勘探的依据。

信号接收记录仪400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可以为电压表,电压表的两个端头分别通过导线连接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电压表可以实时显示检测到的电压,基于电压表检测到的不同时刻的电压值,可以分析电压的变化规律,为资源勘探提供足够的数据支撑。导线与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之间的连接方式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可以为焊接,焊接可以使第一极板210、第二极板220能通过导线导电,以使电压表能正常检测到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之间的电压。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信号接收记录仪400也可以为其他类型,只要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可以实现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场信号采集装置还包括实心导体,检测筒体套设于实心导体。实心导体设置于检测筒体内,可以增强检测筒体的电场强度,扩大适用范围。

具体地,检测筒体套设于实心导体。实心导体的尺寸并不是唯一的,例如实心导体的横截面面积可以与检测筒体的横截面面积相匹配,以使实心导体刚好嵌套在检测筒体内,有利于位置固定;或者,实心导体的横截面面积也可以小于检测筒体的横截面面积,与检测筒体之间存在间隔,便于更换不同类型的实心导体等。实心导体的类型并不是唯一的,可以为硅铁导体或铁导体等,可根据实际需求选择。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平行设置。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平行设置时,相当于形成一个规范电容,便于对电场信号采集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调节控制。

具体地,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平行设置,两个极板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在此并不限制。进一步地,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可采用尺寸相等,材料相同的极板,以提高电场信号采集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电容与电位(差)/电势e的关系式为:

其中,c为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电容量,单位为法拉(f),q为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带电量,单位库(c),u为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电压(位差),单位伏(v)。

式中:ε为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介电常数;k为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静电力常数;s为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极板面积;d为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极板间距。

由上面两式可知,在电容的带电量q一定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极板距离d、极板面积s、介电常数ε等中之一或多项,使电容量c增减,从而使电压(位差)u增减,例如,在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包括信号接收记录仪400时,以信号接收记录仪400为电压表为例,若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之间的电压值不在电压表的量程内使,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参数,使两个基板的电压可以被电压表探测到,提高电场信号采集装置的工作性能。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实施例,以下结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在一个实施例中,检测筒体为开口筒体100,第一检测部为第一极板210,第二检测部为第二极板220。或检测筒体为线圈筒体,线圈筒体的线圈首端为第一检测部,线圈筒体的线圈末端为第二检测部。开口筒体100为开口圆形良导体筒,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相当于电容,电场信号采集装置的结构为开口圆形良导体筒+电容+屏蔽系统,作为电(场)信号接收天线,接收电磁波(场)中的电场信号ex,测量电场信号ex强度、变化规律。

以传统两个电极采集电场信号ex时,因地形起伏、近地表的不均匀电(磁)性体,使电极采集的电场信号ex含有虚假信息,无法通过hy/ex比值或者其它方法有效抑制或消除,即所谓“静态效应”。再有,电极注入大地时,在土壤或其它介质中以电流场形式向远方扩散时所遇到的土壤或其它介质电阻、电极与介质之间结合不密实产生的“电容效应”、电极与介质之间产生的“电化效应”等也影响电极mn采集的电场信号ex的真实性。

电磁波(场)中的电场、磁场相互垂直且按正弦规律变化,并按正弦规律在介质中传播。变化的磁场生成变化的“涡流”电场,“涡流”电场使介质中的“带电”粒子(电子)位移或运动,从而在介质中产生电流或电荷积累。在“涡流”电场作用下位移或运动的“带电”粒子(电子),还受洛伦兹力作用作圆周运动。因此,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包括开口圆形良导体筒/圆形线圈筒体+电容+屏蔽系统时,可作为电(场)信号接收天线,接收电磁波(场)中的电场信号ex,测量电场信号ex强度、变化规律。

开口圆形良导体筒是指未封闭的开口筒体100,电容是指平行或其他形态的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屏蔽系统是指上部闭合圆形体,目的是屏蔽来自“上半空域”电场信号和进入开口圆形良导体筒/圆形线圈筒体的磁通量(磁场信号),电场信号采集装置还包括信号接收记录仪400,信号接收记录仪400可以为从电容引出的“导线+电压表”中的电压表,电压表可以测量+记录电容的电压/电势e变化、某时点电压。屏蔽系统采用无频率点(段)/时长限制的屏蔽系统,屏蔽系统直径大于开口圆形良导体筒/圆形线圈筒体,并与开口圆形良导体筒应有一定距离/圆形线圈筒体。屏蔽系统与开口圆形良导体筒/圆形线圈筒体的最佳直径比,及它们之间最佳距离需通过在“全空域”复杂环境下实验获得。

屏蔽系统用哪种导电性良好材料制作其屏蔽效果更优,需通过试验确定。电容用哪种材料制作其效果更优,需通过试验确定。开口圆形良导体筒/圆形线圈筒体用哪种导电性良好的金属材料,如铜、铝的线材或板材形态制作,以及电容、开口圆形良导体筒填充哪种介质等功能更优,需收集相关资料优化制作材料材质并试验,以试验数据确定材料材质+形态。

屏蔽系统与开口良导体筒/圆形线圈筒体同轴不同直径,屏蔽系统位于开口良导体筒的上部(方)或某端且有一定距离。电容位于开口良导体筒的开口处即未封闭处,以焊或其它工艺使两者有效连接。从电容处/圆形线圈筒体引出的导线+电压表即信号接收记录仪400的导线以焊或其它工艺有效地与电容连接,以及与信号接收记录仪400有效连接。

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在变化的“涡流”电场和洛伦兹力作用下,开口圆形良导体筒中的电子或带电粒子沿开口圆形良导体筒作圆周运动,然后在电容两端聚集即电荷积累,即形成电位(差)/电压/电势e。用电位测量表测量该电位(差)/电压/电势e。该电位(差)/电压/电势e即为电磁波(场)中电场强度的表征。这就是电(场)信号接收天线即电探头的工作原理。正弦规律变化的电场作用于电场信号采集装置中产生的最高电荷积累获得的电位(差)/电压/电势e,假设没有能量损耗即为电磁波(场)中电场的实时振幅值。

电容与电位(差)/电势e的关系式为:

其中,c为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电容量,单位为法拉(f),q为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带电量,单位库(c),u为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电压(位差),单位伏(v)。

式中:ε为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介电常数;k为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静电力常数;s为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极板面积;d为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极板间距。

由上面两式可知,在电容的带电量q一定的情况下,可通过调整极板距离d、极板面积s、介电常数ε等中之一或多项,使电容量c增减,从而使电压(位差)u增减,例如,在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包括信号接收记录仪400时,以信号接收记录仪400为电压表为例,若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之间的电压值不在电压表的量程内使,可以通过调整第一极板210和第二极板220的参数,使两个基板的电压可以被电压表探测到,提高电场信号采集装置的工作性能。

上述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包括用于设置于电场内的检测筒体,检测筒体为导体,检测筒体在其周向上具有不接触设置的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在“涡流”电场和“洛伦兹力”的作用下,检测筒体内的电子或带电粒子会沿检测筒体做周向运动,然后在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处聚集,可通过检测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出的电流或电压完成电场信号的采集。该电场信号采集装置无需深入介质即可完成电场信号的采集,实现介质的探测,避免或抑制产生电容效应、电化效应、静态效应,提高了采集信号的准确性和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勘探设备,包括如上述的电场信号采集装置。

上述卡尼亚电阻率计算公式适用于电磁波(场)是“平波或类似平波”状态,所测量的磁、电场信号是同一平面且相互垂直的,所以以图2的方式布设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即电探头和磁探头500,或电场信号采集装置即电探头按与地面平行布设,磁探头500接收电磁波(场)中的磁场信号,电探头接收电磁波(场)中的电场信号。电探头与磁探头500要一定距离,距离多少要以电探头、磁探头500联合实验数据确定。

上述勘探设备,包括用于设置于电场内的检测筒体,检测筒体为导体,检测筒体在其周向上具有不接触设置的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在“涡流”电场和“洛伦兹力”的作用下,检测筒体内的电子或带电粒子会沿检测筒体做周向运动,然后在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处聚集,可通过检测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出的电流或电压完成电场信号的采集。该电场信号采集装置无需深入介质即可完成电场信号的采集,实现介质的探测,避免或抑制产生电容效应、电化效应、静态效应,提高了采集信号的准确性和探测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