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位滴定仪的阻尼滴定调节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6702发布日期:2021-05-28 10:57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位滴定仪的阻尼滴定调节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位滴定仪配套设备,具体地涉及一种电位滴定仪的阻尼滴定调节架。



背景技术:

电位滴定仪是利用电位滴定法在滴定过程中通过测量电位变化以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的仪器。主要用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石油化工、制药、药检、冶金等各行业的各种成分的化学分析。电位滴定法是靠电极电位的突跃来指示滴定终点。在滴定到达终点前后,滴液中的待测离子浓度往往连续变化n个数量级,引起电位的突跃,被测成分的含量仍然通过消耗滴定剂的量来计算。电位滴定的基本仪器装置包括滴定管、滴定池、指示电极、参比电极、搅拌器,测电动势等仪器。现有的电位滴定仪中滴定管的位置是固定的,不利于工作人员观察滴定管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位滴定仪的阻尼滴定调节架,能自动升降与阻尼转角地改变滴定管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位滴定仪的阻尼滴定调节架,包括:

电位滴定仪底座,开设有空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

立柱,与所述电位滴定仪底座固定连接;

支撑台,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立柱;

第一导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的顶部左端;

第二导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的顶部右端;

驱动轮,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空腔内;

伺服电机,机身固设于所述空腔内,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轮传动连接;

夹爪,用于夹住滴定管;

摇臂,与所述夹爪固定连接;

阻尼转轴,一端与所述支撑台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摇臂固定连接;

牵引绳,绕在所述第一导轮、第二导轮与驱动轮上;

所述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台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还滑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还包括上限位板与下限位板,所述上限位板固设于所述立柱的顶部,且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下限位板固设于所述立柱的底部,且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支撑台位于所述上限位板与所述下限位板之间,所述牵引绳还滑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

进一步地,支撑台具有t型滑块,所述立柱开设有t型滑槽,所述t型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t型滑槽。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设有刻度,所述刻度位于所述支撑台的滑动行程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伺服电机使驱动轮产生正转或反转,将动力传递给牵引绳,在牵引绳的作用下,支撑台向上或向下滑动;设置阻尼转轴,使摇臂具有阻尼旋转的效果;从而夹爪就能自动升降与阻尼转角地改变滴定管的位置,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观察情况,调节摘定管。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位滴定仪的阻尼滴定调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电位滴定仪底座、立柱、驱动轮以及下限位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夹爪、摇臂、支撑台以及立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上限位板与立柱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伺服电机与驱动轮的连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滴定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电位滴定仪底座1;空腔11;第一通孔12;第二通孔13;立柱2;支撑台3;t型滑块31;第一导轮4;第二导轮5;驱动轮6;伺服电机7;输出轴71;牵引绳8;夹爪9;滴定管10;挡板101;阻尼转轴20;摇臂30;上限位板40;第三通孔401;下限位板50;第四通孔50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电位滴定仪的阻尼滴定调节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滴定管的位置固定的技术问题,实现了灵活调节滴定管位置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总体思路如下:伺服电机使驱动轮产生正转或反转,将动力传递给牵引绳,在牵引绳的作用下,支撑台向上或向下滑动;设置阻尼转轴,使摇臂具有阻尼旋转的效果;从而夹爪就能自动升降与阻尼转角地改变滴定管的位置。

为了更好地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电位滴定仪的阻尼滴定调节架的优选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包括:电位滴定仪底座1,开设有空腔11、第一通孔12与第二通孔13;立柱2,与所述电位滴定仪底座1固定连接;支撑台3,上下滑动连接于所述立柱2;支撑台3具有t型滑块31,所述立柱2开设有t型滑槽,所述t型滑块31滑动连接于所述t型滑槽。t型滑块31与t型滑槽的配合使支撑台3的滑行更稳定。所述立柱设有刻度(未图示),所述刻度位于所述支撑台的滑动行程上;便于工作人员查看支撑台所处的具体位置。

第一导轮4,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2的顶部左端;第二导轮5,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2的顶部右端;驱动轮6,转动连接于所述立柱2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空腔11内;伺服电机7,机身固设于所述空腔11内,输出轴71与所述驱动轮6传动连接;具体可以是,伺服电机7的输出轴71与驱动轮6的轮心固定连接。牵引绳8,绕在所述第一导轮4、第二导轮5与驱动轮6上;所述牵引绳8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台3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8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台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牵引绳8还滑设于所述第一通孔12与所述第二通孔13。伺服电机7的输出轴71正转或反转,使驱动轮6正转或反转,在牵引绳8的作用下,支撑台3向上或向下滑动。

夹爪9,用于夹住滴定管10;夹爪9可以选用活动扳手的夹持机构原理。摇臂30,与所述夹爪9固定连接;阻尼转轴20,一端与所述支撑台3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摇臂30固定连接;这样摇臂30就有阻尼转动的效果,便于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摇臂30的角度。这样夹住滴定管10的夹爪9就能进行阻尼式调节角度,以及通过支撑台3上下滑动调节高度。滴定管10可固设有挡板101,便于滴定管10卡在夹爪9上。

还包括上限位板40与下限位板50,所述上限位板40固设于所述立柱2的顶部,且开设有第三通孔401,所述下限位板50固设于所述立柱2的底部,且开设有第四通孔501,所述支撑台3位于所述上限位板40与所述下限位板50之间,所述牵引绳8还滑设于所述第三通孔401与所述第四通孔501。上限位板40与下限位板50的设置,起到限定支撑台3滑动行程的作用。牵引绳8从支撑台3的顶台开始顺序经过第三通孔401、第一导轮4、第二导轮5、第一通孔12、驱动轮6、第二通孔13、第四通孔501最后到达支撑台3的底部。

还包括电位滴定仪控制面板(未图示),所述电位滴定仪控制面板与所述伺服电机7电连接。用户通过电位滴定仪控制面板上的按键操控伺服电机7的转动情况,从而调节支撑台3升降程度。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