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线路和磁共振断层扫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31754发布日期:2021-10-24 05:56阅读:60来源:国知局
电连接线路和磁共振断层扫描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线路,其用于在磁共振断层扫描仪上的传感器,所述电连接线路由多个组件构成,其中组件包括线缆、护皮电流屏障(mantelwellensperre)以及保护软管,其中保护软管沿着电连接线路的纵向方向在外环周环绕其他组件。


背景技术:

2.磁共振断层扫描仪是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为了描绘检查对象将检查对象的核自旋借助强的外部磁场定向并且通过交变磁场激励以围绕所述定向旋进。自旋的旋进或从所述被激励的状态返回到具有较低能量的状态又产生交变磁场作为响应,也称为磁共振信号,该磁共振信号经由天线接收。
3.借助于磁梯度场,为信号施加位置编码,所述位置编码随后可以实现将接收到的信号与体积元素相关联。然后评估接收到的信号,并且提供检查对象的三维成像显示。
4.为了激励自旋的旋进,需要频率对应于在相应的静态磁场强度下的拉莫尔频率的交变磁场和非常高的场强或功率。为了改善由天线接收的磁共振信号的信噪比,经常使用称为局部线圈的天线,这些天线直接设置在患者处。
5.为了成像,必须将由局部线圈接收到的磁共振信号传输到磁共振断层扫描仪的接收装置。
6.为了传输信号,通常使用同轴线缆或同轴线缆束,在同轴线缆或同轴线缆束上由于进行激励的交变磁场而产生的驻波与磁共振断层扫描仪的场强相关地构成。为了抑制驻波,沿着线缆以一定的间距设置所谓的护皮电流屏障。在磁共振应用中,存在护皮电流屏障的两个常规的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将护皮电流屏障直地且在外环周上推到线缆上。在此,当护皮电流屏障具有尽可能大的直径并且尽可能长地环绕线缆时,实现最好的效果。所述实施方式由于线缆沿着护皮电流屏障的直线引导而具有低效率的空间利用。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线缆螺旋状地围绕缠绕体缠绕。线缆越细,线圈能够越紧凑地构成。第二实施方式由镀铜柱体包覆地屏蔽。
7.护皮电流屏障通常被两个相同的半壳包围,所述半壳借助于四个螺丝或经由位于外部的锁定元件彼此连接。这些锁定元件由锁定弹簧构成,该锁定弹簧在壳体的相对置的侧上接合到匹配的凹陷部中,从而实现形状配合的连接。为了将多个护皮电流屏障壳体彼此连接,通常使用法兰连接装置。这些法兰连接装置位于所谓的保护套的端部处,所述保护套在纵向方向上环绕线缆,从而确保防止患者接触。通常将线缆法兰形状配合地装入护皮电流屏障的壳体中,并且在关闭壳体组件时与所述壳体连接。护皮电流屏障壳体的这种常规构造是成问题的,因为使用螺丝连接装置和铝衬套需要结构空间,这妨碍局部线圈在患者上的紧凑布置和灵活放置。另外,用于螺丝的螺纹的孔在护皮电流屏障壳体的表面上留有间隙,所述间隙仅能耗费地清洗。这同样适用于如下锁定元件,所述锁定元件设置在护皮电流屏障壳体的外表面上从而构成从护皮电流屏障壳体的表面轮廓突出的结构。覆盖电连接线路的表面上的螺丝和其他间隙的必要性提高了生产和安装耗费从而也增加了成本。
8.电连接线路的线缆固定在护皮电流屏障中。必须保护所述线缆沿电连接线路的纵向方向免受力,以便避免被拉出。为了保证这种情况,需要应力消除装置,所述应力消除装置沿电连接线路的纵向方向吸收力并且将其导入护皮电流屏障的壳体中。应力消除装置例如可以集成在线缆法兰中。
9.电连接线路的传统的实施方式的制造由于不同组件的交错接合及其特定的要求是成本密集的。在保护套出现故障或损坏时,通常必须更换整个电连接线路,因为保护套牢固地与护皮电流屏障外壳连接并且只能借助于相对高的耗费与所述护皮电流屏障外壳分离。在传统的实施方式中,由于所描述的由交错接合的组件构成的构造还导致在护皮电流屏障的壳体上的大量间隙,在这些间隙中污物和清洁液可能积聚或渗入到电子设备中。


技术实现要素:

10.从上述问题出发,本实用新型基于如下目的,提供一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传感器的电连接线路和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该电连接线路和磁共振断层扫描仪更易于操作并且是成本更低的。
11.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线路和磁共振断层扫描仪来实现。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线路是用于将传感器,例如局部线圈、磁场传感器或心率传感器连接到磁共振断层扫描仪上的被屏蔽的连接线路。电连接线路具有线缆,所述线缆具有电信号导体和屏蔽装置。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传感器构成为局部线圈并且线缆构成为同轴线缆,其中多个电信号导体也可以组合成束。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线路还具有护皮电流屏障,用于抑制线缆上的驻波。护皮电流屏障优选具有由多个部分构成的壳体,所述壳体形成围绕护皮电流屏障和线缆的封闭的外壳。为此,护皮电流屏障壳体具有用于穿引线缆的开口。护皮电流屏障壳体的各部分由所谓的闭锁元件在相对于彼此限定的相对位置中保持在一起。优选地,用于穿引线缆的开口设置在护皮电流屏障壳体的沿电连接线路的延伸方向相对置的端部上。
14.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线路具有保护软管,所述保护软管由生物相容的,化学耐抗的材料构成并且在纵向方向上在外环周环绕电连接线路的其他组件。生物相容的材料的特征在于,所述材料对活的检查对象没有不期望的副作用。这意味着,生物相容的材料尤其具有高的细胞和血液兼容性,并且在组织病理学方面是不令人担忧的。因为生物相容的材料通常在临床环境中使用并且与患者活跃接触,所以所述材料还必须相对于灭菌、清洁和消毒方法的影响是耐抗的。适合的生物相容的材料的实例是塑料,如硅树脂、聚酯和聚酰胺。所述保护软管具有宏观平滑的表面,并且构成为,使得避免在电连接线路的表面上的间隙。宏观平滑的表面的特征在于外部轮廓,所述外部轮廓避免沿着所述轮廓的突出的或凹陷的结构,例如接缝和固定结构。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线路降低用于生产护皮电流屏障壳体和保护套的成本,所述护皮电流屏障壳体和保护套由于其多种功能,如例如在日常临床中,对患者的接触保护、对线缆的消除应力和生物兼容性以及对电连接线路的结构耐抗性的要求在制造中是耗费的。
16.所列举的功能由所述保护软管在一个组件中组合。因此可以例如根据经济或技术角度选择电连接线路的所有其他组件,由此可以简化其构造并降低成本。一个优点特别是
由电连接线路的无间隙的封装得出:在常规的电连接线路的保护套和护皮电流屏障壳体之间的间隙中会积聚病原体,所述病原体为对于患者的感染风险。此外,清洁液可能会经由这些间隙渗入电子设备中,并损害电连接线路的功能性和患者的安全性。通过用保护软管将电连接线路无间隙地封装,可以排除所述风险。另外,在维修和维护工作的范围中,保护软管能够以小的耗费从电连接线路拆卸,其中避免电连接线路的组件的拆卸。
17.在下面的说明书中给出其他有利的实施方式。
18.在电连接线路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电连接线路的线缆具有保护套,所述保护套在纵向方向上在外环周环绕线缆。可考虑的是,保护套仅在护皮电流屏障之间的区段上环绕线缆。然而,保护套同样可以构成为,在纵向方向上在外环周环绕护皮电流屏障或护皮电流屏障壳体。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套优选地由可弹性变形的材料制成,所述材料是柔性的,使得所述材料不会妨碍传感器在患者处的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套由保护软管在电连接线路的纵向方向上在外环周环绕。在此,保护套形成在保护软管和电连接线路的其他组件,如例如护皮电流屏障壳体、护皮电流屏障或线缆之间的几毫米或更小的间距。由此,电连接线路的组件的不同材料之间的过渡被补偿,并且各个组件的可能的运动余地减小。
19.通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改善了电连接线路的触觉特性并且降低了通过由保护软管环绕的组件的运动间隙引起的噪声。这为患者实现舒适的治疗体验,这在许多患者在磁共振断层扫描检查中感到不适的背景下是重要的。
20.在电连接线路的一个相关的实施方式中,保护套附加地是电绝缘体。这意味着保护套不传导电流,从而相对于线缆的电信号导体上的电压保护患者。
21.通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通过保护套提供相对于电压的接触保护。因此,对于电连接线路的其他组件不用要求接触保护,并且可以更低成本地制造这些组件。
22.在另一相关的实施方式中,保护软管是电绝缘体,并且为患者提供相对于电信号导体上的电压的接触保护。
23.在该实施方式中,通过保护软管来保证对于患者的接触保护。由此可以更容易且更低成本地制造电连接线路的其他组件。
24.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线路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保护软管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内衬,该内衬与保护软管材料配合地连接。内衬具有数毫米的壁厚。该壁厚有利地小于5mm,并且最有利地小于4mm。特别期望的是3mm或更小的壁厚度。内衬形成与电连接线路的组件,例如护皮电流屏障、护皮电流屏障壳体或线缆的间距。内衬的变形特性优选地选择为,使得所述内衬不妨碍传感器在患者处的放置。内衬构成为,补偿电连接线路的组件的不同材料之间的过渡,并且减小各个组件的可能的运动余地。
25.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软管构成为,将降低电连接线路的组件的运动余地的功能和上述触觉要求与无间隙的且宏观平滑的表面的优点组合。由此可以简化其他组件的构造并且降低生产成本。
26.在电连接线路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保护软管具有可弹性变形的内衬,该内衬与保护软管材料配合地连接。另外,保护软管的两层之一是电绝缘体,并且保证对于患者的接触保护。
27.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特别有利的,因为除了上面详述的实例之外,所述实施方式
还结合了对保护软管的外部组件中的接触保护的要求。由此进一步降低了对电连接线路的被包围的组件的要求,并且可以更便宜地生产这些组件。
28.在一个相关的实施方式中,护皮电流屏障壳体与抗拉绳连接,所述抗拉绳沿电连接线路的纵向方向吸收力并且将其导入到护皮电流屏障壳体中。这种绳的实例是由天然材料或塑料,例如大麻或聚芳纶制成的单丝和多丝的切割段(zuschnitte)。在本实施例中,将抗拉绳安置在护皮电流屏障壳体上的为此构成的支架上。可设想的是,抗拉绳在纵向方向上由保护套在外圆周环绕或者在沿着保护套的纵向方向伸展的凹陷部之内引导。还可设想的是,抗拉绳和/或包括线缆和护皮电流屏障壳体在内的保护套在纵向方向上由保护软管在外环周环绕。
29.该实施方式是有利的,因为抗拉绳在护皮电流屏障壳体上的固定为应力消除装置的特别简单且低成本的具体方案。
30.在电连接线路的另一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保护软管具有抗拉材料,所述抗拉材料沿电连接线路的纵向方向吸收力从而对线缆提供应力消除。适合的抗拉材料的实例是基于不同塑料(例如聚芳纶、聚酰胺)的纤维,陶瓷(例如氧化铝、碳化硅)和天然材料(例如大麻、亚麻)。可设想的是,保护软管的抗拉的组成部分的作用尤其在电连接线路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由此,在保护软管的横向方向上仍然可以保持一定量的拉伸性,以使保护软管匹配于护皮电流屏障壳体和线缆之间的不同的横截面。也可设想的是,保护软管,例如通过粗糙的或粘附的表面性质,将力沿电连接线路的纵向方向导入到护皮电流屏障壳体中。另外,保护软管的内部横截面也可以大于或等于由保护软管环绕的组件的最大横截面。在此情况下,保护软管固定在定位在电连接线路的始端和/或末端的组件,例如传感器、护皮电流屏障壳体或插接器上,使得仅有由保护软管环绕的部段经受应力消除。
31.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软管沿电连接线路的纵向方向吸收力,从而确保对线缆的应力消除。由此不需要抗拉绳以及用于护皮电流屏障壳体上的抗拉装置的支架,并且这可以更容易且更低成本地制造。
32.在电连接线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保护软管由特别可拉伸的材料构成并且具有自由的内部横截面,该自由的内部横截面小于电连接线路的组件的最大横截面。具有最大横截面的组件例如可以是护皮电流屏障壳体,然而也可以是从线缆到传感器或连接线路的插接连接器上的过渡件。在沿着电连接线路的在该处保护套的内部横截面小于组件的横截面的位置处,保护套以差值拉伸并且施加径向地指向组件的表面的方向的力。所述力将保护软管沿着电连接线路固定并且防止保护软管和电连接线路之间的不希望的相对运动。
33.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护软管是特别可拉伸的,使得电连接线路可以在检查时有利地定位。另外,保护软管的弹性拉伸力径向地作用到环绕的组件的表面上,使得避免用于将保护软管固定在电连接线路的组件上的其他设备。由此可以降低电连接线路的生产成本。
34.在电连接线路的一个相关的实施方式中,保护软管由热塑性材料制成,该热塑性材料受热收缩,从而匹配于电连接线路的组件的横截面。优选的材料是热塑性弹性体或收缩软管,所述收缩软管在收缩状态下也能够实现弹性变形。通过在收缩过程之后在保护软管和电连接线路的组件之间的形状配合,保护软管持久地在期望的位置中固定在电连接线路上。
35.在该实施方式中,保护软管在电连接线路上的特别简单的安装是可能的。市售的
收缩软管还具有直至10:1的高收缩率,从而可以实现良好地匹配于沿着电连接线路的组件的所有横截面。
36.在电连接线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保护软管具有与长方体同胚的元件,所述元件柱形卷起地将电连接线路的组件沿纵向方向在外环周环绕并且所述元件的相对置的棱边在环绕电连接线路时相叠或者部分重叠。保护软管沿电连接线路的纵向方向具有连接轮廓,所述连接轮廓例如构成为接缝、尼龙扣或粘合部。所述连接轮廓优选构成为,使得所述连接轮廓将由保护软管环绕的组件相对于来自保护软管的环境的液体密封。
37.电连接线路的该实施方式是有利的,因为保护软管的组装是特别节省时间且简单的。在该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实现软管的简单的更换,因为保护软管可以沿着连接轮廓容易地打开。
38.在电连接线路的另一实施方式中,保护软管具有机器可读的标识,所述机器可读的标识将关于要连接的传感器或所使用的磁共振断层扫描仪的信息进行编码。这些信息例如可以包括磁共振断层扫描仪的磁场强度或电信号导体和所使用的护皮电流屏障的所需的横截面。
39.所述实施方式是有利的,因为装配工可以更容易地将保护管分配给磁共振断层扫描仪,这降低了用于安装以及维护和更换电连接线路或电连接线路的一部分的时间耗费。也可考虑的是,标识是机器检测的,使得例如可以通过控制装置自动地识别错误的连接并中断连接。
附图说明
40.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特性和优点从下面参照附图的描述中得出。其中示意地示出:
41.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磁共振断层扫描仪;
42.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线路;
43.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线路的剖面图;
44.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应力消除装置,所述应力消除装置通过将护皮电流屏障壳体与抗拉绳连接构成;
45.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线路的保护套的剖面图;
46.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应力消除装置,其定位在护皮电流屏障壳体和闭锁元件之间并且施加径向作用到线缆上的力;
47.图7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软管,其在外环周环绕护皮电流屏障壳体;
48.图8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软管的剖面图,所述保护软管在外环周环绕护皮电流屏障壳体;
49.图9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软管,其具有与长方体同胚的元件;
50.图10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软管的剖面图,该保护软管具有与长方体同胚的元件并且环绕电连接线路。
具体实施方式
51.在图1中示意性地示出磁共振断层扫描仪10。磁共振断层扫描仪10包括磁体单元
11,该磁体单元具有用于产生强的并且尤其均匀的主磁场13的超导主磁体12。另外,磁共振断层扫描仪10包括用于容纳患者15的患者容纳区域14。在本实施例中,患者容纳区域14柱形地构成并且在环周方向上由磁体单元11包围。但是原则上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考虑患者容纳区域14的与此不同的构成方案。可以将患者15借助于磁共振断层扫描仪10的患者支承装置16定位在患者容纳区域14中。为此,患者支承装置16具有检查床17,所述检查床可在患者容纳区域14内移动。
52.磁体单元11还具有用于产生磁场梯度的梯度线圈单元18,该磁场梯度用于在成像期间的位置编码。梯度线圈单元18借助于磁共振断层扫描仪10的梯度控制单元19来操控。磁体单元11还包括高频天线单元20,该高频天线单元在本实施例中构成为固定地集成到磁共振断层扫描仪10中的体线圈。高频天线单元20设计用于激励原子核,该原子核在由主磁体12产生的主磁场13中出现。高频天线单元20由磁共振断层扫描仪10的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1操控并且将高频磁共振脉冲射入到检查空间中,该检查空间基本上由磁共振断层扫描仪10的患者容纳区域14形成。高频天线单元20还构成用于接收磁共振信号。
53.为了控制主磁体12、梯度控制单元19并且为了控制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1,磁共振断层扫描仪10具有系统控制单元22。系统控制单元22中央控制磁共振断层扫描仪10,例如执行预定的成像梯度回波序列。另外,系统控制单元22包括没有详细示出的评估单元,该评估单元用于评估在磁共振检查期间检测的数字化的磁共振信号。此外,磁共振断层扫描仪10还包括与系统控制单元22连接的用户界面23。控制信息,如例如成像参数,以及重建的磁共振图像可以在显示单元24上,例如在至少一个监视器,即用户界面23上为医务人员显示。此外,用户界面23具有输入单元25,在测量过程期间可以由医务人员借助于该输入单元输入信息和/或参数。
54.此外,磁共振断层扫描仪10具有传感器,例如局部线圈26,所述局部线圈在该实例中设置在患者15的胸部区域中。局部线圈26的电连接线路27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线路结构。与高频天线单元20一样,局部线圈26设计用于激励原子核和用于接收磁共振信号,并且由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1操控。为了进行信号传输,局部线圈借助于电连接线路27经由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1与系统控制单元22连接。
55.当然,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磁共振断层扫描仪10可以包括磁共振断层扫描仪通常具有的其他组件。磁共振断层扫描仪10的一般功能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使得省去对一般组件的详细描述。
56.在图2中示出用于将局部线圈26连接到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1上的电连接线路27。电连接线路27经由插接连接装置28与高频天线控制单元21电连接。在电连接线路27上安置有一个或多个护皮电流屏障29,所述护皮电流屏障限制护皮电流的出现。护皮电流屏障29由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在外环周环绕。在护皮电流屏障29之间,线缆31由所谓的保护套32环绕。通过使用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和保护套32得到相对于患者15在电连接线路27直至局部线圈26的总延伸上的接触保护。电连接线路27沿纵向方向在外环周由保护软管35环绕。由于与患者15和医学技术人员的紧密接触,保护软管35必须具有生物相容的、宏观平滑的表面33,所述表面能借助在临床领域中常见的措施清洁并且提供防止液体渗入的保护。因为传感器26个性化地放置在患者15上,所以电连接线路27柔性地设计并且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保护软管35和/或保护套32在此补偿其他组件,例如护皮电流屏障29、护皮电流屏障
壳体30和线缆31的可能的横截面差异。
57.图3示出图2中的电连接线路27沿着电连接线路27的剖平面iii的纵剖面。线缆31在外环周由保护套32以及保护软管35环绕。
58.图4示出贯穿电连接线路27的实施方式的纵剖面,其中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通过抗拉绳34彼此连接。在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上存在支架,在所述支架上固定有抗拉绳34。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抗拉绳34的端部例如构成为结,所述结悬挂在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上的凹陷部中。通过所述实施方式,将力沿电连接线路27的纵向方向38导入到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中。由此保护线缆31和护皮电流屏障29之间的过渡部免受拉力。在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抗拉绳34、保护套32和线缆31沿电连接线路27的纵向方向38由保护软管35环绕。相对于其中抗拉绳34耗费地嵌入保护套32的一体泡沫中的可能的实施方式,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抗拉绳可以在沿着保护套32的相应的凹陷部中引导。在将传感器26放置在患者15处的情况下在电连接线路27弯曲时,环绕的保护软管35防止保护套32和抗拉绳34分开。保护套32以及抗拉绳34在护皮电流屏障外壳上的支架可以尽可能简单地构成,因为保护软管35覆盖这些组件的表面上的间隙和接缝。
59.图5示出图4的电连接线路27的横截面。抗拉绳34在电连接线路27的纵向方向上沿着保护套32中的凹陷部引导。
60.图6示出电连接线路27的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其中经由定位在闭锁元件36与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之间的应力消除装置40进行对线缆31的应力消除。应力消除装置40具有用于穿引线缆31的开口并且在沿纵向方向限界的部段上至少部分地在外环周环绕线缆。应力消除装置40的形状例如对应于截锥,所述截锥分别具有锥形的侧表面和平坦的底面。这些面分别以闭锁元件36和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的与其互补的面封闭。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具有用于固定闭锁元件36的外螺纹。当两者拼合时,将压力施加在截锥的锥形侧表面和底面上。通过所述压力,应力消除装置40变形,并且施加径向对准线缆31的力42。对照根据图3的实施方式,仅线缆31到护皮电流屏障29的过渡区域由沿电连接线路27的纵向方向38的力消除应力。在该实例中,保护软管35具有牢固连接且可弹性变形的内衬37。内衬37例如是泡沫材料,所述泡沫材料匹配于电连接线路27的组件的,如例如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和线缆31的横截面。闭锁元件36靠近用于线缆31的开口41优选地具有密封唇43,所述密封唇在外环周按压到线缆31上并且将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的内部空间39密封地相对于线缆31的位于上游的部段封闭。所述密封在保护软管35损坏的情况下阻止液体可能渗入到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中。密封唇43在此可以构成为任意结构,例如构成为环绕的棱边或隆起部。除了示出的实施方式以外,也可设想如下变型形式,在所述变型形式中,代替内衬37使用不永久地与保护软管35连接的保护套32。
61.图7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线路27的一个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保护软管35将保护套32和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连同闭锁元件36在外环周环绕。
62.图8示出沿着图7中的实施方式的剖平面viii贯穿保护软管35的纵剖面。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在本实例中由两个半壳构成并且在沿纵向方向封闭的端部处借助于闭锁元件36保持在一起。在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可以构成空腔47,在所述空腔中保护软管35不贴靠在环绕的组件的表面上。这种空腔47可以例如通过保护软管35的可弹性变形的内衬37或可弹性变形的保护套32补偿。保护套32也可以具有形状配合地装入到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中的
保护套法兰。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为了该目的优选两件式地构成且构成为具有位于内部或位于外部的闭锁元件,其中闭锁元件例如构成为锁定弹簧或锁定套管,所述锁定弹簧或锁定套管接合到在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的相对置的部分上的互补的固定系统中从而将其封闭。还可设想的是,保护套具有抗拉绳34,所述抗拉绳与保护套法兰连接并且提供用于线缆31的应力消除。
63.在图9中示出保护软管35,所述保护软管具有与长方体同胚的元件。元件的相对置的纵向棱边具有简单的互补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在拼合时构成尽可能无间隙的连接和宏观平滑的表面。凹陷部例如可以具有粘结剂或尼龙扣,以便避免保护软管35沿着两个纵向棱边的连接轮廓46无意地打开。
64.图10示出贯穿具有根据图9中的实施方式的保护软管35的电连接线路27的横截面。保护软管35围绕电连接线路27的其他组件,如例如线缆31、保护套32和护皮电流屏障壳体30铺设并且沿着连接轮廓46封闭。保护软管35例如可以由可拉伸的材料构成,所述材料匹配于组件的不同的横截面。替选地,保护软管35也可以由抗拉材料构成,在所述抗拉材料中考虑由于材料中的预先成形的拱曲部引起的组件的不同的横截面。在使用抗拉材料时,可设想通过保护软管35促进线缆31的应力消除或者通过保护软管35将线缆31的应力完全消除。
65.尽管本实用新型的细节通过优选的实施例详细说明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受公开的实例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从中推导出其他变型形式,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