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照车灯自动配光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68314发布日期:2021-03-16 22:31阅读:64来源:国知局
前照车灯自动配光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灯光形配置检测,特别涉及一种前照车灯自动配光系统。



背景技术:

车灯在生产组装完毕之后需要进行光形检配,以满足相关国家标准以及客户企业标准的要求。车灯光形检配一般采用手持配光器进行手动配光,或者专用自动检测设备。

但是随着市场需求和产量的不断提高,手动配光的效率已远远跟不上生产节拍,并且,配光工人在长时间工作后悔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不仅影响效率,还会出现差错,影响车灯配光质量。

而现有技术中的专用自动检测设备则过于庞大,操作复杂,并且整机采购成本极高。当为降低成本,而采用自研整机的方式时,则会出现不同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不畅的情况,导致整机的检配稳定性大大降低,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前照车灯自动配光系统,包含光形对焦透镜和配光板,车灯经光形对焦透镜进行光形对焦后照射到配光板上,配光板用于显示光形以用于配光,还包含:

车灯调节台,车灯调节台用于固定和调节车灯;

图像识别模块,图像识别模块用于识别车灯照射在配光板上的图像;

图像控制模块,图像控制模块用于判断图像识别模块识别的车灯图像识别结果,并将判断结果上传;

车灯控制模块,车灯控制模块与图像控制模块、车灯调节台以及车灯相连,根据图像控制模块上传的判断结果控制车灯调节台和车灯。

进一步,车灯调节台包含:车灯固定工位,以及,分别与车灯固定工位相连的x轴电机和y轴电机,车灯固定工位用于固定车灯以及提供车灯与车灯控制模块的电气连接,x轴电机调节车灯固定工位的水平移动,y轴电机调节车灯固定工位的垂直移动。

进一步,车灯固定工位包含多个灯体固定支架,多个灯体固定支架用于从多个角度固定车灯。

进一步,车灯调节台还包含:车灯探测传感器,车灯探测传感器用于探测车灯是否放置到车灯调节台上。

进一步,车灯探测传感器为激光传感器、超声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

进一步,图像识别模块包含图像本体控制器和摄像机;

摄像机通过电缆与图像本体控制器相连,摄像机采集配光板上的图像并发送至图像本体控制器;

图像本体控制器与图像控制模块相连,图像本体控制器识别图像后,将图像识别结果发送至图像控制模块。

进一步,图像识别结果包含图像中的特征点的坐标值。

进一步,坐标值以配光板为坐标系。

进一步,图像控制模块中预存有基准值,图像控制模块判断时将图像本体控制器输出的图像识别结果与基准值进行比较。

进一步,图像识别结果与基准值的差值不大于基准值的10%为合格。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照车灯自动配光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车灯的配光效率,而且配光精度大大提高,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客户体验。

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照车灯自动配光系统的系统框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照车灯自动配光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前照车灯自动配光系统的近光配光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阐述。

首先,将结合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照车灯自动配光系统,用于车辆车灯的自动配光,应用场景很广。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照车灯自动配光系统,具有光形对焦透镜5和配光板6,车灯经光形对焦透镜5进行光形对焦后照射到配光板6上,配光板6用于显示光形以用于配光,还包含:车灯调节台1、图像识别模块2、图像控制模块3、车灯控制模块4。

具体地,如图1~2所示,车灯调节台1具有:车灯固定工位13,以及,分别与车灯固定工位13相连的x轴电机11和y轴电机12,其中,车灯固定工位13用于固定车灯,并提供车灯与车灯控制模块4的电气连接,x轴电机11调节车灯固定工位13的水平移动,y轴电机12调节车灯固定工位13的垂直移动,进而分别调节车灯固定工位13上固定的车灯进行配光。在本实施例中,车灯固定工位13通过多个灯体固定支架131从多个角度对车灯进行固定,并提供车灯与车灯控制模块4的电气连接。

进一步,车灯调节台1还具有车灯探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用于探测车灯是否放置到车灯调节台1上。在本实施例中,车灯探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可以为激光传感器、超声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或其他能够判断识别车灯是否放置在车灯调节台1上的传感方式。

具体地,如图1、2所示,图像识别模块2用于识别车灯照射在配光板6上的图像,具有图像本体控制器21和摄像机22,摄像机22通过电缆与图像本体控制器21相连,图像本体控制器21与图像控制模块3相连。在本实施例中,摄像机22选用型号为22anpvc1210的图像摄像机,图像摄像机选用8mm镜头,图像识别模块2选用型号为21anpv0202t28的图像本体控制器。

进一步,如图1、2所示,摄像机22采集配光板6上的图像并发送至图像本体控制器21,图像本体控制器21识别图像后,将图像识别结果发送至图像控制模块3,以供图像控制模块3判断车灯图像识别结果。在本实施例中,图像识别结果包含图像中的特征点的坐标值,进一步,坐标值以配光板6为坐标系。

具体地,如图1、3所示,图像控制模块3中预存有基准值,图像控制模块3判断时将图像本体控制器21输出的图像识别结果与基准值进行比较。在本实施例中,图像识别结果与基准值的差值不大于基准值的10%为合格,配光精度大大提高,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大大提升。

具体地,如图1~2所示,车灯控制模块4与图像控制模块3、车灯调节台1以及车灯相连,根据图像控制模块3的判断结果控制车灯调节台1和车灯,配光过程自动控制,大大提高了车灯的配光效率。

当工作时,将车灯灯体摆放至车灯调节台1上,通过车灯控制模块4点亮车灯,依次检测近光灯、远光灯、转向灯、位置灯、日间行车灯的电流值,检测合格后,便开始进行近光自动配光,车灯控制模块4点亮车灯的近光灯后,控制x轴电机11和y轴电机12工作,使车灯灯形在配光板6上显示光形,如图3所示,以近光灯的实际光形8的实际近光拐点81为参照点,图像识别模块2开始识别图像,并将识别结果发送至图像控制模块3与预存的标准光形9,以近光拐点91为参照点进行判断,图像控制模块3将判断结果发送至车灯控制模块4,根据结果,车灯控制模块4进一步控制x轴电机11和y轴电机12位置移动,直至满足要求。车灯控制模块4再控制车灯的马达,使近光光形移动到车灯的马达下行位置继续检测,检测合格后,再将车灯的马达移动回初始位置,再进行光形匹配,若合格,则近光配光完成。车灯控制模块4再点亮车灯的远光灯,以远光中心点为参照点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则完成检测,配光完成。

以上,参照图1~3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前照车灯自动配光系统,不仅大大提高了车灯的配光效率,而且配光精度大大提高,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客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说明书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含……”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已经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的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多种修改和替代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