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混凝土抗渗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547610发布日期:2021-09-07 23:49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混凝土抗渗仪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混泥土抗渗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混凝土抗渗仪。


背景技术:

2.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是评价混凝土质量好坏和耐久性的重要指标,也是各工程质监站严格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必检指标。混凝土的抗渗要求的工程:如水工、港工、路桥工程、地下结构工程等。所谓抗渗性能是指构筑物所使用的材料能抵抗水或其它液体(轻油、重油)介质在压力作用下渗透的性能。
3.混凝土抗渗仪根据液压的原理进行设计,以电动机拖动水泵施压,通过管道与压力容器,控制阀,试模座等连接。压力由水泵输出进入压力容器,然后输送到名试件系统进行加载试验。管路中装有电接点压力表和电气控制系统,通过对电接点压力表内的电触点的调节可以使压力在0.1~4mpa的规定范围内进行恒压试验。混凝土抗渗仪的试模座为一环形槽,在测试完毕之后,环形槽内的水无法正常的被排出,长期的积水容易对设备产生腐蚀。
4.专利号cn201720372001公布了一种混凝土抗渗仪,解决了混凝土抗渗仪的试模座在试验完成后残留水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混凝土抗渗仪,包括基台本体和设置在基台本体上端面的试模座,所述试模座上端面设有蓄水端面、围绕蓄水端面的环形槽以及卡设于环形槽中的密封圈,所述蓄水端面的中心设有出水口,所述蓄水端面为向下凹陷的锥面,所述蓄水端面上还设有的端盖,所述端盖的一面为设有吸水层的吸水端面,所述混凝土抗渗仪对试模座上残留水的清理效果比较理想。
5.目前,在技术上存在一定不足:1、不能够对有效的对混泥土进行对比检测导致装置的实用性;2、抗渗仪不方便进行携带导致工地上不能够及时的检测混泥土渗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混凝土抗渗仪,通过液压杆、盖板、圆筒、橡胶圈、固定块、圆槽和密封圈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对混泥土样品做对比测试,再通过电动伸缩杆、橡胶垫、滑轮、推杆和把手的相互配合,从而方便独一抗渗仪进行移动能够及时检测混泥土抗渗,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混凝土抗渗仪,包括抗渗仪主体,所述抗渗仪主体的顶部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有两组呈对称安装在抗渗仪主体的顶部左侧与右侧,所述液压杆的顶部安装有盖板,所述盖板的底部安装有圆筒,所述圆筒有四组均匀安装在盖板的底部,所述圆筒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圈,所述抗渗仪主体的顶部安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有四组均匀安装在抗渗仪主体的顶部,所述固定块的底部外侧壁开设有圆槽,所述圆槽的内侧壁安装有密封圈,所述抗渗仪主体的底部左侧安装有滑轮,所述滑轮有两组呈对称安装在抗渗仪主体的底部右侧,所述抗渗仪主体的底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
杆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
9.可选的,所述圆筒与固定块相互对称。
10.可选的,所述抗渗仪主体的外侧壁安装有控制面板,所述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与液压杆的输入端均与控制面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11.可选的,所述抗渗仪主体的外侧壁右侧安装有推杆,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把手。
12.可选的,所述控制面板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实用新型实用,操作方便且使用效果好,抗渗仪主体的顶部输出端均匀安装有四组固定块,固定块的底部外侧壁开设有圆槽,圆槽的内侧壁安装有密封圈,抗渗仪主体的顶部左侧与右侧安装有一组对称的液压杆,液压杆的顶部安装有盖板,盖板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四组圆筒,圆筒与固定块相互对称且圆筒内侧壁直径与固定块的外侧壁直径相同,圆筒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圈,将待检测的混泥土放在固定块的顶部,从而打开液压杆使得盖板向下移动,圆筒套住在固定块的外侧壁使得混泥土插入在固定块内侧壁,将橡胶圈固定在密封圈内侧壁,从而将固定块密封,通过打开抗渗仪主体后水通过固定块的底部对待检测的水泥块进行加压渗透,从而能够有效的对比四组水泥块的渗透情况。
15.2、本实用新型中,抗渗仪主体的底部左侧与右侧安装有一组对称的滑轮,从而通过滑轮能够对抗渗仪主体进行移动,抗渗仪主体的底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抗渗仪主体的外侧壁右侧安装有推杆,推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把手,从而通过握住把手推动抗渗仪主体,通过滑轮的带动从而能够有效的将抗渗仪主体移动至检测混泥土处,待抗渗仪主体移动至检测处后,控制面板的输出端与电动伸缩杆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从而打卡控制面板后电动伸缩杆开始工作将抗渗仪主体进行支撑,从而方便对抗渗仪主体进行移动便于携带。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混凝土抗渗仪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混凝土抗渗仪的固定块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混凝土抗渗仪的圆筒刨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抗渗仪主体;2、推杆;3、滑轮;4、电动伸缩杆;5、把手;6、液压杆;7、控制面板;8、盖板;9、圆筒;10、固定块;11、圆槽;12、密封圈;13、橡胶圈;14、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
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下面将结合图1~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混凝土抗渗仪进行详细的说明。
23.如图1

3所示,一种便携式混凝土抗渗仪,包括抗渗仪主体1,所述抗渗仪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液压杆6,所述液压杆6有两组呈对称安装在抗渗仪主体1的顶部左侧与右侧,所述液压杆6的顶部安装有盖板8,所述盖板8的底部安装有圆筒9,所述圆筒9有四组均匀安装在盖板8的底部,所述圆筒9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圈13,所述抗渗仪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固定块10,所述固定块10有四组均匀安装在抗渗仪主体1的顶部,所述固定块10的底部外侧壁开设有圆槽11,所述圆槽11的内侧壁安装有密封圈12,所述抗渗仪主体1的底部左侧安装有滑轮3,所述滑轮3有两组呈对称安装在抗渗仪主体1的底部右侧,所述抗渗仪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4,所述电动伸缩杆4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14。其中,通过液压杆、盖板、圆筒、橡胶圈、固定块、圆槽和密封圈的相互配合,从而能够对混泥土样品做对比测试,再通过电动伸缩杆、橡胶垫、滑轮、推杆和把手的相互配合,从而方便独一抗渗仪进行移动能够及时检测混泥土抗渗。
24.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圆筒9与固定块10相互对称。其中,方便将水泥块固定在固定块内。
25.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抗渗仪主体1的外侧壁安装有控制面板7,所述电动伸缩杆4的输入端与液压杆6的输入端均与控制面板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其中,控制面板结构简单方便操作。
26.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抗渗仪主体1的外侧壁右侧安装有推杆2,所述推杆2的另一端安装有把手5。其中,方便对最抗渗仪主体进行推动。
27.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面板7的输入端与外部电源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其中,能够及时的切断电源防止人员触电。
2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便携式混凝土抗渗仪,工作时,抗渗仪主体1的顶部输出端均匀安装有四组固定块10,固定块10的底部外侧壁开设有圆槽11,圆槽11的内侧壁安装有密封圈12,抗渗仪主体1的顶部左侧与右侧安装有一组对称的液压杆6,液压杆6的顶部安装有盖板8,盖板8的底部均匀安装有四组圆筒9,圆筒9与固定块10相互对称且圆筒9内侧壁直径与固定块10的外侧壁直径相同,圆筒9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圈13,将待检测的混泥土放在固定块10的顶部,从而打开液压杆6使得盖板8向下移动,圆筒9套住在固定块10的外侧壁使得混泥土插入在固定块10内侧壁,将橡胶圈13固定在密封圈12内侧壁,从而将固定块10密封,通过打开抗渗仪主体1后水通过固定块10的底部对待检测的水泥块进行加压渗透,从而能够有效的对比四组水泥块的渗透情况,抗渗仪主体1的底部左侧与右侧安装有一组对称的滑轮 3,从而通过滑轮3能够对抗渗仪主体1进行移动,抗渗仪主体1的底部安装有电动伸缩杆4,电动伸缩杆4的底部安装有橡胶垫14,抗渗仪主体1的外侧壁右侧安装有推杆2,推杆2的另一端安装有把手5,从而通过握住把手5推动抗渗仪主体1,通过滑轮3的带动从而能够有效的将抗渗仪主体1移动至检测混泥土处,待抗渗仪主体1移动至检测处后,控制面板7的输出端与电动伸缩杆4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从而打卡控制面板7后电动伸缩杆4开始工作将抗渗仪主体1进行支撑,从而方便对抗渗仪主体1进行移动便于携带。所述元器件具体的型号为:电动伸缩杆(型号:lx600厂家:理一讯,电动伸缩杆是一种将电动机的旋
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电力驱动装置,可用于各种简单或复杂的工艺流程中做为执行机械使用,以实现远距离控制、集中控制或自动控制)。
2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携式混凝土抗渗仪1、抗渗仪主体;2、推杆;3、滑轮;4、电动伸缩杆;5、把手;6、液压杆;7、控制面板;8、盖板;9、圆筒; 10、固定块;11、圆槽;12、密封圈;13、橡胶圈;14、橡胶垫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30.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