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气体氮气吹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7764发布日期:2021-05-14 16:54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气体氮气吹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氮气吹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气体氮气吹扫装置。


背景技术:

2.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又称电化学发电器。它是继水力发电、热能发电和原子能发电之后的第四种发电技术。燃料电池用燃料和氧气作为原料;同时没有机械传动部件,故没有噪声污染,排放出的有害气体极少。由此可见,从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是最有发展前途的发电技术。燃料电池在出厂前需要使用测试平台对其性能进行测试,在燃料电池测试平台的测试之前,需要使用氮气吹扫装置将燃料电池测试平台的测试空间的空气清除。
3.现有技术中的氮气吹扫装置仅是将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中的空气吹扫出,不能对燃料电池测试平台内部进行清理,功能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气体氮气吹扫装置,在测试之前将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测试空间内部的空气清除的同时对测试空间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并收集,同时通过辅助机构有效提高吹扫效率,增加了功能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氮气吹扫装置仅是将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中的空气吹扫出,不能对燃料电池测试平台内部进行清理,功能性较差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气体氮气吹扫装置,包括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以及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固定设在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上,所述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内部一侧壁以及内部前后两端均固定设有中空矩形框,三个所述中空矩形框相连通,所述中空矩形框内端开设有多个气孔,所述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一侧设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一端与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内部连通且设在中空矩形框内侧,所述第一管道另一端固定设有圆形外壳,所述圆形外壳一侧设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一端与圆形外壳内部连通,所述第二管道另一端设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一侧固定设有气体箱,所述气体箱固定设在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一侧,所述气体箱顶端固定设有气泵,所述气泵的进气端以及出气管分别固定设有第四管道以及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一端固定设在气体箱顶端并与气体箱内部连通,所述第三管道一端设在防护罩一侧并设在第一管道底部,所述第三管道一端穿过防护罩与其中一个中空矩形框底端内部连通,所述收集箱内壁上固定设有滤网,所述圆形外壳内部设有辅助机构。
6.进一步地,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转轴,所述转轴设在圆形外壳内部且两端分别与圆形外壳内部两侧壁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轴外端固定设有多个扇叶以及多个叶片,所述叶片设在扇叶一侧,所述第一管道和第二管道均设在转轴顶部。
7.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顶端与圆形外壳后端之间设有第五管道,所述第五管道一
端与圆形外壳内部连通且设在叶片后侧底部。
8.进一步地,所述气体箱顶端贯穿设有气管,所述气管设在第四管道一侧,所述气管上固定设有开关阀。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外端固定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圆形外壳顶端开设有通孔。
10.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管道外端固定设有第二单向阀。
11.进一步地,所述滤网将收集箱内部分为左右分布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管道另一端与第二腔体内部连通,所述第五管道另一端与第一腔体内部连通。
12.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另一侧铰接有箱门。
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气泵将气体箱中的氮气输送入中空矩形框中,而后氮气通过气孔吹拂在防护罩内壁以及防护罩内部,从而将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中的空气以及灰尘吹扫入第一管道中,而后通过圆形外壳、第二管道进入收集箱中,而后灰尘被滤网阻挡在第二腔体中,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在测试之前将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测试空间内部的空气清除,同时能够将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测试空间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并收集;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空气穿过第二腔体进入第一腔体中,而后通过第五管道进入圆形外壳中并吹拂叶片,使得叶片转动从而带动转轴转动,转轴转动带动扇叶转动,从而带动周围空气流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有效提高空气的流通速率,进而有效提高吹扫效率,增加了功能性。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17.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视剖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收集箱和气体箱主视剖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a部放大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1中b部放大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和防护罩立体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空矩形框立体图;
24.图中:1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2防护罩、3中空矩形框、4第一管道、5圆形外壳、6第二管道、7收集箱、8气体箱、9气泵、10第三管道、11第四管道、12滤网、13第一腔体、14第二腔体、15箱门、16气管、17第五管道、18转轴、19扇叶、20叶片、21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参照说明书附图1

6,该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气体氮气吹扫装置,包括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1以及防护罩2,所述防护罩2固定设在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1上,所述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1内部一侧壁以及内部前后两端均固定设有中空矩形框3,三个所述中空矩形框3相连通,所述中空矩形框3内端开设有多个气孔21,所述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1一侧设有第一管道4,所述第一管道4一端与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1内部连通且设在中空矩形框3内侧,所述第一管道4另一端固定设有圆形外壳5,所述圆形外壳5一侧设有第二管道6,所述第二管道6一端与圆形外壳5内部连通,所述第二管道6另一端设有收集箱7,所述收集箱7一侧固定设有气体箱8,所述气体箱8固定设在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1一侧,所述气体箱8顶端固定设有气泵9,所述气泵9的进气端以及出气管分别固定设有第四管道11以及第三管道10,所述第三管道10一端固定设在气体箱8顶端并与气体箱8内部连通,所述第三管道10一端设在防护罩2一侧并设在第一管道4底部,所述第三管道10一端穿过防护罩2与其中一个中空矩形框3底端内部连通,所述收集箱7内壁上固定设有滤网12,所述圆形外壳5内部设有辅助机构。
27.进一步地,所述气体箱8顶端贯穿设有气管16,所述气管16设在第四管道11一侧,所述气管16上固定设有开关阀,可以通过气管16向气体箱8中充入氮气。
2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道4外端固定设有第一单向阀,防止气体回流,所述圆形外壳5顶端开设有通孔,便于圆形外壳5内部的空气流动。
29.进一步地,所述第四管道11外端固定设有第二单向阀,防止气体回流。
30.进一步地,所述滤网12将收集箱7内部分为左右分布的第一腔体13和第二腔体14,所述第二管道6另一端与第二腔体14内部连通,所述第五管道17另一端与第一腔体13内部连通。
31.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7另一侧铰接有箱门15,打开箱门15便于对收集箱7内部清理。
32.实施场景具体为:先通过气管16向气体箱8中充入氮气,启动气泵9,气泵9将气体箱8中的氮气通过第四管道11和第三管道10输送入中空矩形框3中,而后氮气通过气孔21吹拂在防护罩2内壁以及防护罩2内部,从而将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1中的空气以及灰尘吹扫入第一管道4中,而后通过圆形外壳5、第二管道6进入收集箱7中,而后灰尘被滤网12阻挡在第二腔体14中,实现在测试之前将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1测试空间内部的空气清除,同时能够将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主体1测试空间内部的灰尘进行清理并收集,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氮气吹扫装置仅是将燃料电池测试平台中的空气吹扫出,不能对燃料电池测试平台内部进行清理,功能性较差的问题。
33.参照说明书附图1和3,该实施例的燃料电池测试平台气体氮气吹扫装置,所述辅助机构包括转轴18,所述转轴18设在圆形外壳5内部且两端分别与圆形外壳5内部两侧壁通
过轴承活动连接,所述转轴18外端固定设有多个扇叶19以及多个叶片20,所述叶片20设在扇叶19一侧,所述第一管道4和第二管道6均设在转轴18顶部。
34.进一步地,所述收集箱7顶端与圆形外壳5后端之间设有第五管道17,所述第五管道17一端与圆形外壳5内部连通且设在叶片20后侧底部。
35.实施场景具体为:空气穿过第二腔体14进入第一腔体13中,而后通过第五管道17进入圆形外壳5中并吹拂叶片20,使得叶片20转动从而带动转轴18转动,转轴18转动带动扇叶19转动,从而带动周围空气流通,有效提高空气的流通速率,进而有效提高吹扫效率,增加了功能性。
36.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