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渗透式测压管进水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96229发布日期:2021-05-28 10:56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渗透式测压管进水箱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测压管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渗透式测压管进水箱结构。



背景技术:

大坝为挡水建筑物,挡水时水从大坝迎水面,经过坝体向下游渗透会在坝内形成渗流水面,其和坝体横剖面的相交线亦称浸润线,并形成渗透压力,渗流水面偏高和渗透压力偏大时,将对坝体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对坝体产生破坏,因此水库大坝,尤其土石坝必须进行渗流(浸润线)观测,以判别大坝是否正常运行。

根据相关规范要求,水库大坝需进行渗流(浸润线)监测,尤其土石坝渗流为必测项目,在坝体埋设测压管,通过测压管底部进水管段透水孔,将坝体内渗水渗入测压管中,进行测压管水位监测为渗流(浸润线)监测的主要手段。

但发明人发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尤其是江浙区域,由于土壤多为黏性土,相比于北方的沙土,其渗透系数较小,在水位发生变化,水流进入或流出透水孔时的速度均较慢,导致测压管的测量结果存在延迟,测量结果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测压管测量结果的延迟、提升测量准确度,本申请提供一种高渗透式测压管进水箱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渗透式测压管进水箱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渗透式测压管进水箱结构,包括进水箱本体和测压管本体,所述测压管本体插设于进水箱本体的顶部,所述进水箱本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渗透孔,所述进水箱本体位于水工建筑物下方的土壤内,所述进水箱本体的底壁与侧壁处均设有渗透系数大于水工建筑物附近土壤的高渗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水箱本体的底壁和侧壁处设置高渗层,在水流渗透至高渗层时,提升水流的渗透速度,进而提升水进入测压管和流出测压管的速度,减少测量结果延迟的可能,提升测量的准确度。

优选的,所述进水箱本体侧壁处的高渗层的厚度为5至10厘米,所述进水箱本体底壁处的高渗层的厚度为10-15厘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高渗层的越厚,高渗层内的水流就越多,水流的渗透速度也就越快,但过厚后的高渗层又会占据较大的空间,容易对于水工建筑物整体的稳定性造成影响,故进水箱本体侧壁处的高渗层厚度为5至10厘米,测进水箱本体底壁处的高渗层的厚度为10-15厘米,这种厚度可在保持对水工建筑物结构影响较小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提升水流的渗透速度。

优选的,所述渗透孔的直径为5-10毫米,所述进水箱本体的侧壁与底壁均与所述高渗层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径为5-10毫米的渗透孔则可保证保持较高的渗透速度,同时减少大颗粒物质进入进水箱本体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进水箱本体采用金属材料或硬质塑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金属材料或硬质塑料制成的进水箱本体可在保持较薄的壁厚的情况下具有较高的强度,相比于混凝土,其占据的空间小得多,可减少对水工建筑物的稳定性造成影响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进水箱本体的底壁上设有反滤土工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滤土工膜可对泥土砂浆进行过滤,紧使水进入渗透孔,减少测压管本体被堵住而影响测量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进水箱本体的底壁上设有用于固定反滤土工膜的固定环,所述固定环通过螺栓固定于进水箱本体的底壁上,所述固定环包括横环和竖环,所述横环与所述进水箱本体的底壁平行,所述竖环与所述进水箱本体的侧壁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环便于固定反滤土工膜,同时也可提升反滤土工膜与进水箱本体底部间贴合的可靠性,减少颗粒物质自反滤土工膜与进水箱本体底部间穿过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进水箱本体内设有反滤结构,所述反滤结构位于所述渗透孔与所述测压管本体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反滤结构可对穿过渗透孔的水流进行过滤和吸附,进一步减少测压管本体堵塞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进水箱本体的顶壁朝向进水箱本体的底壁设有保护筒,所述测压管本体插设于所述保护筒内,所述保护筒的侧壁和底部均开设有渗透腰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筒可进一步对测压管本体进行保护,同时便于将测压管本体固定于进水箱本体内。

优选的,所述测压管本体与所述进水箱本体的交界处通过密封环密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对测压管本体与进水箱本体之间通过油毡进行密封,减少泥浆、沙土等自测压管管体与进水箱本体间穿过的可能。

优选的,所述测压管本体位于所述进水箱本体内的部分缠绕有金属丝网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测压管本体的外侧缠绕金属丝网片,进一步对颗粒进行过滤,同时可对测压管本体进行保护。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高渗层的设置,提升水流进入高渗层后的渗透速度,进而提升水进入测压管本体和流出测压管的速度,减少测量结果延迟的可能,提升测量的准确度;

2.通过进水箱本体和反滤结构的设置,对测压管本体进行保护,同时对即将进入测压管本体的水流进行过滤和吸附,减少测压管本体堵塞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体现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沿剖切线a-a剖开的剖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测压管本体;11、进水孔;12、金属丝网片;2、进水箱本体;21、密封槽;211、密封环;22、反滤土工膜;23、固定环;231、横环;232、竖环;24、反滤结构;241、中砂层;242、粗砂层;243、细石层;244、中石层;25、保护筒;251、渗透腰形槽;26、渗透孔;3、高渗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2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渗透式测压管进水箱结构。

参照图1和图2,包括进水箱本体2,进水箱本体2的侧壁和底部处均覆盖有高渗层3,进水箱本体2侧壁处的高渗层3的厚度为5至10厘米,本实施例取7.5厘米,进水箱本体2底壁处的高渗层3的厚度为10-15厘米,本实施例取10厘米。进水箱本体2的顶壁朝向进水箱本体2的底壁一体成型有保护筒25,保护筒25内插设有测压管本体1,测压管本体1的直径小于5厘米,本实施例中取4.5厘米。

参照图1和图2,测压管本体1与进水箱本体2的交界处设有密封环211,进水箱本体2的顶壁上设有供密封环211卡入的密封槽21,密封环211通过螺栓固定于进水箱本体2的顶壁上,密封环211采用橡胶制成。密封环211与测压管本体1间可通过柏油油毛毡密封。测压管本体1位于保护筒25内的部分及测压管本体1的底壁上均开设有若干个进水孔11,测压管本体1位于保护筒25内的部分还缠绕有金属丝网片12,一般可采用铜丝或铅丝。保护筒25的侧壁和底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渗透腰形槽251,便于水流进入保护筒25。

参照图1和图2,进水箱本体2内位于测压管本体1的下方设有反滤结构24,反滤结构24可包括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中砂层241、粗砂层242、细石层243和中石层244,每层之间可通过可渗水的土工膜隔开。细石一般指尺寸为5-10毫米的瓜子片,中石则一般为15-30毫米的石子。粗砂的平均粒径一般为0.5-0.75毫米,中砂的平均粒径一般为0.25-0.5毫米。

参照图2,进水箱本体2的底壁上开设有若干个渗透孔26,渗透孔26的直径为5-10毫米,本实施例中取5毫米。进水箱本体2的底壁上贴合有反滤土工膜22,进水箱本体2的底壁上还设有固定环23。固定环23包括横环231和竖环232,横环231与进水箱本体2的底壁平行,且通过螺栓固定于进水箱本体2的底壁上,竖环232与进水箱本体2的侧壁抵接。高渗层3、反滤结构24及反滤土工膜22的间隙设置,均应符合反滤设计准则。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渗透式测压管进水箱结构的实施过程为:测压管本体1使用时,水流自河道内伸入水工建筑物内的高渗层3,然后穿过反滤土工膜22和渗透孔26,进入反滤结构24,再穿过渗透腰形槽251和进水孔11进入测压管本体1,便于测压管本体1进行测量。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