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库水位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74391发布日期:2021-05-14 16:21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库水位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位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库水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2.水库是指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的水利工程建筑物,可用来灌溉、发电、蓄洪和养鱼,它是指在山沟或河流的狭口处建造拦河坝形成的人工湖泊,有时天然湖泊也称水库,由于其较大的蓄水量,因此对水库水位的监控是非常必要的,当前,人们基本都是采用埋设在水库内边缘的水位测量装置来对水库水位进行监控,能够让人直观的看到水位变化,其基本都具有浮漂和刻度尺。
3.然而传统的水库水位测量装置的设计还存在不足之处,其浮漂筒内容易进入泥沙残留,长期使用会引起泥沙堆积,影响浮漂的移动,导致水位显示不精确。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水库水位测量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操作简单、能够清理浮漂筒内的泥沙、能够有效避免泥沙残留堆积在浮漂筒内、能够有效保证水位显示的精确性的水库水位测量装置。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库水位测量装置包括:支撑柱;标示杆,所述标示杆固定安装在支撑柱的一侧;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开设于标示杆上;刻度尺,所述刻度尺固定安装在标示杆远离支撑柱的一侧;浮漂,所述浮漂活动安装在第一腔室内;第一竖杆,所述第一竖杆固定安装在浮漂的顶部,第一竖杆的端延伸至标示杆外,第一竖杆为类l型结构;第二竖杆,所述第二竖杆固定安装在第一竖杆远离支撑柱的一端,第二竖杆位于标示杆远离支撑柱的一侧;指针,所述指针固定安装在第二竖杆的底端,指针与刻度尺相适配;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开设于支撑柱上;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安装在第二腔室内,第一转轴的顶端延伸至支撑柱外;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的底端,第一锥齿轮转动安装在第二腔室内;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转动安装在第二腔室内,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固定安装在第二锥齿轮靠近标示杆的一侧,第二转轴远离第二锥齿轮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腔室内;扰流扇,所述扰流扇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远离第二锥齿轮的一端,扰流扇转动安装在第一腔室内,扰流扇位于浮漂的下方;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的顶端;转动环,所述转动环转动安装在支撑柱的顶端,第一转轴贯穿转动环;风轮,所述风轮转动安装在转动环的上方;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固定安装在风轮上,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啮合。
7.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竖杆贯穿第一通孔,第一竖杆与第一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8.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的底部和远离支撑柱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进水孔,进水
孔内固定安装有滤网,两个滤网均位于浮漂的下方,第一腔室远离支撑柱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与浮漂相适配。
9.优选的,所述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第二通孔,第二转轴贯穿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上。
10.优选的,所述第二腔室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一转轴贯穿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和密封圈,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上,密封圈转动套设在第一转轴上。
11.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开设有环形凹槽,转动环转动安装在环形凹槽内。
12.优选的,所述转动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转动安装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贯穿支撑杆,第四锥齿轮和风轮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三转轴的两端,转动环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标尾,第三锥齿轮位于导向标尾和支撑杆之间。
13.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库水位测量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库水位测量装置,通过支撑柱、标示杆、第一腔室、刻度尺、浮漂、第一竖杆、第二竖杆和指针相配合,从而能够实现对水位的实时指示,方便人们监控水库水位,通过第二腔室、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二转轴、扰流扇、第三锥齿轮、转动环、风轮he 第四锥齿轮相配合,从而能够实现利用风力来对第一腔室底部进水进行扰流的功能,从而能够有效减少泥沙或杂质在第一腔室内沉积的问题,能够有效保证浮漂不被堆积泥沙影响,进而保证水位指示的精确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库水位测量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
17.图3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
18.图中标号:1、支撑柱,2、标示杆,3、第一腔室,4、刻度尺,5、浮漂,6、第一竖杆,7、第二竖杆,8、指针,9、第二腔室,10、第一转轴,11、第一锥齿轮,12、第二锥齿轮,13、第二转轴,14、扰流扇,15、第三锥齿轮,16、转动环,17、风轮,18、第四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0.请结合参阅图1、图2和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库水位测量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b部放大示意图。水库水位测量装置包括:l形板1;支撑柱1;标示杆2,所述标示杆2固定安装在支撑柱1的一侧;第一腔室3,所述第一腔室3开设于标示杆2上;刻度尺4,所述刻度尺4固定安装在标示杆2远离支撑柱1的一侧;浮漂5,所述浮漂5活动安装在第一腔室3内;第一竖杆6,所述第一竖杆6固定安装在浮漂5的顶部,第一竖杆6的端延伸至标示杆2外,第一竖杆6为类l型结构;第二竖杆7,所述第二竖杆7固定安装在第一竖杆6远离支撑柱1的一端,第二竖杆7位于标示杆2远离支撑柱1的一侧;指针8,所述指针8固定安装在第二竖杆7的底端,指
针8与刻度尺4相适配;第二腔室9,所述第二腔室9开设于支撑柱1上;第一转轴10,所述第一转轴10转动安装在第二腔室9内,第一转轴10的顶端延伸至支撑柱1外;第一锥齿轮11,所述第一锥齿轮11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10的底端,第一锥齿轮11转动安装在第二腔室9内;第二锥齿轮12,所述第二锥齿轮12转动安装在第二腔室9内,第二锥齿轮12与第一锥齿轮11啮合;第二转轴13,所述第二转轴13固定安装在第二锥齿轮12靠近标示杆2的一侧,第二转轴13远离第二锥齿轮12的一端延伸至第一腔室3内;扰流扇14,所述扰流扇14固定安装在第二转轴13远离第二锥齿轮12的一端,扰流扇14转动安装在第一腔室3内,扰流扇14位于浮漂5的下方;第三锥齿轮15,所述第三锥齿轮15固定安装在第一转轴10的顶端;转动环16,所述转动环16转动安装在支撑柱14的顶端,第一转轴10贯穿转动环16;风轮17,所述风轮17转动安装在转动环16的上方;第四锥齿轮18,所述第二锥齿轮18固定安装在风轮17上,第四锥齿轮18与第三锥齿轮15啮合。
21.所述第一腔室3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一竖杆6贯穿第一通孔,第一竖杆6与第一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
22.所述第一腔室3的底部和远离支撑柱1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内固定安装有滤网,两个滤网均位于浮漂5的下方,第一腔室3远离支撑柱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限位块,限位块与浮漂5相适配。
23.所述第一腔室3和第二腔室9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第二通孔,第二转轴13贯穿第二通孔,第二通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在第二转轴13上。
24.所述第二腔室9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一转轴10贯穿第三通孔,第三通孔内固定安装有第二轴承和密封圈,第二轴承的内圈固定套设在第一转轴10上,密封圈转动套设在第一转轴10上。
25.所述支撑柱1的顶部开设有环形凹槽,转动环16转动安装在环形凹槽内。
26.所述转动环1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上转动安装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贯穿支撑杆,第四锥齿轮18和风轮17分别固定安装在第三转轴的两端,转动环16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导向标尾,第三锥齿轮15位于导向标尾和支撑杆之间。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库水位测量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28.使用时,水库中的风吹动风轮17和导向标尾,使得转动环16被风轮17和导向标尾带动转动直至风轮17正面向风向,同时风轮17被吹动转动并带动第三转轴转动,第三转轴带动第四锥齿轮18转动,使得第三锥齿轮15被第四锥齿轮18带动转动,同时第三锥齿轮15带动第一转轴10转动,使得第一锥齿轮11被带动在第二腔室9内转动,同时第一锥齿轮11带动第二锥齿轮12转动,使得第二转轴13被带动转动,同时第二转轴13带动扰流扇14在第一腔室3内转动并进行扰流,使得第一腔室3内沉积的杂质或泥沙被带动通过两个滤网排出第一腔室3外,当水位变化时,浮漂5被水带动在第一腔室3内上升或下降,使得第一竖杆6和第二竖杆7被带动上升或下降,同时指针8被第二竖杆7带动上升或下降并指示水位刻度。
29.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库水位测量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库水位测量装置,通过支撑柱1、标示杆2、第一腔室3、刻度尺4、浮漂5、第一竖杆6、第二竖杆7和指针8相配合,从而能够实现对水位的实时指示,方便人们监控水库水位,通过第二腔室9、第一转轴10、第一锥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第二转轴
13、扰流扇14、第三锥齿轮15、转动环16、风轮17he 第四锥齿轮18相配合,从而能够实现利用风力来对第一腔室3底部进水进行扰流的功能,从而能够有效减少泥沙或杂质在第一腔室3内沉积的问题,能够有效保证浮漂5不被堆积泥沙影响,进而保证水位指示的精确性。
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