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万向压力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5631发布日期:2021-06-18 16:19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万向压力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仪表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万向压力表。



背景技术:

在使用压力表对压力系统的实时压力进行监控时,由于压力系统的结构复杂,压力表的示数平面朝向固定方向,极易出现压力表的示数平面被遮挡,在记录压力系统的实时压力指数时,需要工作人员处在压力表的相对位置,对压力表进行观察,而由于观察角度不容易寻找,而以非垂直观察的角度去读取压力表示数时,无法对示数进行精准读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压力表在使用时因设置角度问题无法精准读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万向压力表,包括表盘、安装在所述表盘上的支撑装置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装置上的锁止装置,所述表盘中安装有感应杆,所述感应杆伸入压力系统的管道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套设在所述感应杆外壁上的支撑套筒以及套设在所述支撑套筒上的安装套筒,所述安装套筒固定安装在所述管道上,所述支撑套筒上设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抵持在所述安装套筒上,所述支撑套筒上还开有抵持槽,所述锁止装置包括螺纹安装在所述安装套筒上的压筒、套设在所述支撑套筒上的锁紧环以及对应所述抵持槽设置的抵持组件,所述压筒上设置有压块,所述抵持组件设置在所述压块上,所述抵持组件抵持至所述抵持槽中,通过所述抵持组件可抵持推动所述抵持槽直至所述限位盘和所述压块紧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抵持组件包括铰接在所述锁紧环上的控制板、铰接在所述控制板上的抵压板以及穿插在所述抵压板上的控制螺钉,所述控制螺钉透过所述抵压板后配合穿插至所述支撑套筒中,所述抵压板从所述控制板上伸出后倾斜抵持至所述抵持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抵压板上开有控制槽,所述控制螺钉透过所述控制槽后配合穿插至所述支撑套筒的侧壁上,所述控制螺钉压制所述抵压板至所述抵持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环上固定安装有抵持板,所述控制板铰接在所述抵持板上,所述抵持板设置在所述锁紧环背离所述压筒的侧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压筒向内凸设有压块,所述压块和所述限位盘相贴合,所述压筒在所述安装套筒上旋紧后,所述限位盘被所述压块压持在所述支撑套筒的端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套筒上开有对称设置的止转孔,所述压筒上配合穿插有止转钉,所述压筒在所述安装套筒上旋紧到位后,所述止转钉可穿插至所述止转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抵持槽的截面为三角形,所述抵持槽环绕所述支撑套筒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压筒和所述限位盘对应的端部上设置有螺帽圈,所述螺帽圈设置在所述压筒的外侧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盘上设有密封台阶,所述密封台阶在所述压块的抵压下可穿插至所述安装套筒的端面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压力表上设置支撑套筒以及支撑装置,支撑套筒在抵持组件的作用下,支撑套筒上的限位盘和支撑装置中的压块相贴合,通过抵持组件可控制限位盘和压块之间贴合的紧密程度,从而可控制支撑套筒相对压筒转动的自由程度,在表盘的示数受到阻挡时,通过松懈限位盘和压块之间的贴合程度,可相对支撑套筒转动表盘,直至表盘可正对工作人员,在表盘旋转到位后,通过抵持组件再次锁紧支撑套筒和压筒,保证压力表的示数可被精准读取。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万向压力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万向压力表的左视图;

图3是沿图2中a-a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万向压力表100、表盘10、支撑装置20、锁止装置30、感应杆110、管道200、支撑套筒210、安装套筒220、限位盘211、密封台阶212、密封垫圈230、安装螺纹221、抵持槽214、压筒310、锁紧环320、抵持组件330、止转钉311、压块312、螺帽圈313、抵持板321、控制板331、抵压板332、控制螺钉333、控制槽33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相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万向压力表100,包括表盘10、安装在表盘10上的支撑装置20以及安装在支撑装置20上的锁止装置30。

表盘10中设置有机芯组件和指针,机芯组件包括感应杆110,感应杆110透过支撑装置20伸入压力系统的管道200内,感应杆110连接至指针上,管道200内压力发生变化后,在感应杆110的抵持下,指针在表盘10中转动,从而反应管道200内的实时压力。

如图3所示,支撑装置20包括固定套设在感应杆110外壁上的支撑套筒210以及套设在支撑套筒210上的安装套筒220,安装套筒220以焊接等方式固定安装在管道200上,且安装套筒220沿管道200的径向设置。

支撑套筒210可移动地穿插在安装套筒220中,支撑套筒210上设有限位盘211,限位盘211安装在支撑套筒210上,限位盘211还抵持至安装套筒220的端面上,限位盘211上朝向安装套筒220的端面上设有密封台阶212,当限位盘211抵持至安装套筒220上时,密封台阶212同样卡嵌在安装套筒220的端面上,密封台阶212和支撑套筒210之间还设有密封垫圈230,在密封台阶212的抵持作用下,可将密封垫圈230挤压后充斥在安装套筒220的端面上,进一步的提高安装套筒220和支撑套筒210之间的密封性。

优选地,安装套筒220的外侧壁上设有安装螺纹221,安装套筒220上还开有对称设置的止转孔,安装螺纹221靠近表盘10设置,止转孔设置在安装螺纹221和管道200之间。支撑套筒210上还设有抵持槽214,抵持槽214靠近表盘10设置,安装螺纹221、止转孔以及抵持槽214均和锁止装置30对应。

优选地,抵持槽214的截面为三角形,抵持槽214环绕支撑套筒210设置。

如图3和图4所示,锁止装置30包括通过安装螺纹221旋紧套设在安装套筒220上的压筒310、活动套设至支撑套筒210上的锁紧环320以及对应抵持槽214设置的抵持组件330。

压筒310上穿插有止转钉311,止转钉311可穿插至止转孔内,具体地,压筒310沿安装螺纹221在安装套筒220上旋紧后,压筒310上的止转钉311和止转孔对位,在止转钉311的穿插连接作用下,可避免压筒310相对安装套筒220旋转松动,压筒310向内凸设有压块312,压块312对限位盘211进行压制,依次通过限位盘211和密封台阶212后可将密封垫圈230限位在安装套筒220的端面内。优选地,压筒310的外壁上远离止转钉311的端部设置有螺帽圈313,通过螺帽圈313可旋紧压筒310至安装套筒220上。

锁紧环320设置在螺帽圈313上方,锁紧环320设置在压块312和抵持部213之间,锁紧环320呈圆环状结构,锁紧环320搭接在压块312上,锁紧环320上朝向抵持槽214的端面上设置有抵持板321。

抵持组件330包括铰接在抵持板321上的控制板331、铰接在控制板331上的抵压板332以及穿插在抵压板332上的控制螺钉333。控制板331以及抵压板332均呈长板状结构,控制板331的一端铰接在抵持板321上,另一端可朝向抵持槽214转动,抵压板332的一端铰接在抵持板321上,另一端抵持至抵持槽214内,具体地,抵压板332相对抵持板321倾斜后抵持至抵持槽214的槽底。抵压板332上开有控制槽334,控制槽334是沿抵压板332的长度方向开设的腰型通槽,控制螺钉333可滑动地穿插至控制槽334内,控制螺钉333透过控制槽334后可配合穿插至安装套筒220的侧壁内。当控制螺钉333旋紧后,可挤压抵压板332的端部向表盒10的方向移动,通过抵持槽214可带动安装套筒220向上移动,使得限位盘211和压块312紧密贴合,避免泄漏,同时通过限位盘211和压块312之间的摩擦力,避免限位盘211相对压块312转动,从而可避免安装套筒220相对支撑套筒210发生转动。

上述的万向压力表100在使用时,通过支撑套筒210和安装套筒220,感应杆110可穿插至管道200内,对管道200内的压力系统进行监控,之后利用压筒310对限位盘211进行压制,即通过螺帽圈313在支撑套筒210上控制压筒310转动,当压筒310旋转到位后,可限制限位盘211相对安装套筒220的位置,从而将感应杆110密封穿插至管道200内,之后通过止转钉311在止转孔内的穿插,将压筒310相对安装套筒220的位置固定。向支撑套筒210内穿插控制螺钉333,在控制螺钉333的压持作用下,抵压板332对抵持槽214的槽壁进行抵压,促使支撑套筒210向远离安装套筒220的方向移动,实现限位盘310和压块312之间紧密贴合,避免支撑套筒210相对安装套筒220发生转动,在调整表盒10相对管道200的朝向后,可锁定该朝向,当表盘10的观察视线受到阻挡时,松开控制螺钉333,通过转动控制板331方式,将抵压板332从抵持槽214中转出,之后转动表盘10,使得表盘10的朝向可被调节。

在上述的使用过程中,在表盘10的观察角度受到阻挡时,首先松开控制螺钉333对抵压板332的抵压控制,使得限位盘211和压块312之间的贴合程度发生松弛,从而可转动表盘10,直至表盘10转动至便于工作用户对表盘10的示数进行观察的角度,之后可通过控制螺钉333控制抵压板332对抵持槽214的抵压程度,继而可转动调节表盘10的观察角度,便于读取万向压力表100的实时数据。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