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学前窗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74474发布日期:2021-07-06 21:1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工装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光学前窗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2.光学前窗通常作为电子设备的镜头、传感器等器件的保护窗口,在出厂前需要对其进行检测、擦拭等测试工序。
3.传统的光学前窗在测试时,如图1所示,需要测试人员一手先将测试工装的弹簧压头11拉起来,另一手将将光学前窗12放进治具上,使压头13压住光学前窗,然后释放弹簧压头11固定前窗盖,进行测试;测试完成后,仍旧需要测试人员将弹簧压头11拉起,从压头13中移出,最后才能将光学前窗12取出。
4.这种传统的测试方式存在如下问题:1、若放置位置不准确,压头13的压力过大会导致光学前窗12被刮伤;2、测试完成取出光学前窗12时若没有及时拉起弹簧压头11,会导致光学前窗12的排线断线;3、耗费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学前窗测试工装,通过感应器检测到光学前窗放置到工装指定位置后,通过真空吸气从光学前窗后部对其实施固定,避免在光学前窗上施加压力,解决现有光学前窗测试方式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7.提出一种光学前窗测试工装,包括:工装底座,其上端面为测试平台;感应器,设置于所述测试平台上;真空吸气孔,开设于所述测试平台上;真空吸气通道,开设于所述工装底座中,与所述真空吸气孔连通;真空吸气装置,设置于所述真空吸气通道中。
8.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工装还包括:真空吸盘,安装于所述真空吸气孔上。
9.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吸盘采用橡胶或硅胶制作。
10.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吸盘包括:吸盘主体,呈漏斗状;吸管,连接于所述吸盘主体末端,设置于所述真空吸气通道内。
11.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吸气孔呈漏斗状,所述吸盘主体内陷于所述真空吸气孔中。
12.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平台突出于所述工装底座的上端面。
13.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工装还包括:测试电路,设置于所述工作底座内部或底部,所述感应器的电气连接线穿入或穿过所述工装底座与其电连接。
14.进一步的,所述感应器为光纤感应器。
15.进一步的,所述真空吸气装置为真空吸气泵。
16.进一步的,所述测试工装还包括:真空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真空吸气装置的启停。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学前窗测试工装中,采用感应器感应被测的光学前窗是否放置于测试平台,在操作人员将被测光学前窗放置于测试平台后,真空吸气装置启动,将真空吸气通道抽真空,从而将被测的光学
前窗从其背部将其吸附在测试平台上,相比于现有的固定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测试工装,在测试过程中无需操作人员拉动弹簧压头,也不需要压头固定光学前窗而对其产生压力,从而避免了光学前窗受外力的拉扯以压力的刮伤,也节省了操作人员的操作步骤,解决了现有测试方式中存在的光学前窗存在被刮伤、被拉扯以及耗费人力的技术问题。
18.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19.图1 为现有光学前窗测试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学前窗测试工装的第一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学前窗测试工装测试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学前窗测试工装的第二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学前窗测试工装的第三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5.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学前窗测试工装,包括工装底座21、感应器22、真空吸气孔23、真空吸气通道24和真空吸气装置25。
26.其中,工装底座21的上端面为测试平台21;感应器22设置于测试平台211上;真空吸气孔23开设于测试平台211上;真空吸气通道24开设于工装底座21中,与真空吸气孔23连通;真空吸气装置25设置于真空吸气通道24中或其末端。
27.感应器22以能够感应到被测的光学前窗为准,例如红外感应器、激光感应器、光纤感应器、摄像头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予具体限定。
28.真空吸气装置25例如真空吸气泵,安装于真空吸气通道中或其末端,当操作人员将被测的光学前窗放置于测试平台211上时,真空吸气装置25启动,将真空吸气通道24内吸真空,从而将被测的光学前窗从其背部将其吸附于测试平台211上。
29.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测试工装包含一测试电路(图中未示出),设置于工装底座21中或其底部,或者基于电气连接设置于工装底座外部均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予具体限定。感应器22与真空吸气装置25均与该测试电路连接,测试电路用于根据感应器22的感应信号判断是否启动真空吸气装置25实施真空吸气。
30.测试电路设置于工装底座21内部或底部时,感应器22的电气连接线27以及真空吸气装置25的电气连接线,可穿入或穿过工装底座11内部与测试电路电连接。测试电路设置于工装底座21外部时,感应器22的电气连接线27以及真空吸气装置25的电气连接线,可穿过工装底座11后与测试电路电连接,也可直接在外部电连接。
31.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学前窗测试工装还包括真空吸盘26,安装于真空吸气孔23上。该真空吸盘26采用橡胶或硅胶制作,能够减小光学前窗31被吸附期间与测试平台211之间的作用力,避免光学前窗31受吸力过猛而被划伤。
32.具体的,该真空吸盘26由呈漏斗状的吸盘主体261,和连接于吸盘主体261末端的吸管262组成,吸管262设置于真空吸气通道24内,吸管262外径与真空吸气通道24的内径相
同。
33.吸盘主体261可全部位于测试平台211表面上,也可部分位于真空吸气通道24内,部分位于测试平台211表面上。优选的,上述提出的真空吸气孔23也开设呈漏斗状,吸盘主体261内陷于真空吸气孔23中,边沿可高于测试平台211表面。
34.如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测试平台211突出于工装底座21的上端面,在测试平台211上可设计限定被测光学前窗的限位槽、限位框架、限位柱等结构。
35.基于上述结构,如图5所示,在测试光学前窗时,操作人员只需将被测的光学前窗3放置于测试平台211上,感应器22感应到光学前窗3后生成感应信号,测试电路接收到感应信号后,控制真空吸气装置25启动,真空吸气装置25启动对真空吸气通道24吸真空,从而将光学前窗3从其背部吸附于测试平台211上。
36.上述可见,相比于现有的固定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测试工装,在测试过程中无需操作人员拉动弹簧压头,也不需要压头固定光学前窗而对其产生压力,从而避免了光学前窗受外力的拉扯以压力的刮伤,也节省了操作人员的操作步骤,解决了现有测试方式中存在的光学前窗存在被刮伤、被拉扯以及耗费人力的技术问题。
37.测试完成后,操作人员可对光学前窗施力,使其脱离真空吸力,感应器22感应到光学前窗脱离后,测试电路关闭真空吸气装置25;或者,在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实施例中,为测试工装设计一真空开关(图中未示出),该真空开关用于控制真空吸气装置25的启停,电连接于测试电路。
38.具体的,在测试过程中,当操作人员将被测的光学前窗放置于测试平台211后,可通过手动控制真空开关来启动真空吸气,在测试完成后,再次通过手动控制真空开关来停止真空吸气;优选的,在测试完成后,为避免操作人员在施加外力使被测的光学前窗脱离测试平台211期间意外划伤光学前窗,可通过拨动真空开关的方式停止真空吸附,再将光学前窗取下,而在新的光学前窗被置于测试平台211后,再次基于感应器22的感应控制真空吸气装置25开启来实施真空吸附,也即,真空吸气装置25受感应器22的感应信号自动启动,受真空开关的操作人为停止,从吸附和拿取两方面均有效避免了光学前窗受外力被划损。
39.应该指出的是,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