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增减雨装置

文档序号:27272507发布日期:2021-11-06 02:5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增减雨装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降雨试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全自动增减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现有技术的降雨试验中,增减雨试验被广泛应用,增减雨试验是指在一处设置减雨区,另一处设置增雨区,将减雨区截留的雨水送入至增雨区中,研究对样地土壤的影响,例如cn207099992u中,公开了一种模拟增减雨的试验装置中,公开了一种通过在减雨区截留雨水,然后送入至增雨区增雨的试验结构,但是现有的这种结构存在着以下几点缺陷,底部的试验区域并没有设置格挡,可能会导致雨水从试验区流出,会导致降雨发生时侧向地表径流对样地的影响,样地内外土壤会发生水分交换;另外就是将截留的雨量喷洒到增雨区的时候,喷洒不够均匀,无法保证雨量的喷洒均匀;并且截留的雨水的量无法精确计量,而且用于集雨的机构设置过于简单,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3.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全自动增减雨装置。
4.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全自动增减雨装置,包括减雨区、增雨区以及中转水桶;所述的减雨区中在左侧和右侧以及中间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脚,设置左侧的两个支撑脚和右侧的两个支撑脚等高,而中间的两个支撑脚高度小于两侧的支撑脚的高度,左侧的两个支撑脚之间相应安装有连接杆,右侧的两个支撑脚之间相应安装有连接杆,而中间的两个支撑脚之间则相应安装有集雨管;并且该集雨管两侧的连接杆与集雨管之间还安装有斜向的减雨槽杆,所述的减雨槽杆斜向插入至集雨管中,并且所述集雨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则相应安装有进水管,该进水管相应连接到中转水桶上;所述的增雨区设置有与减雨区同样的框架结构,但减雨区中减雨槽杆的槽口设置向下,并且减雨区的集雨管的中间位置处还安装有旋转洒水器;所述的中转水桶上还连接安装有出水管,该出水管上连接安装有计量筒,所述计量筒又通过管路连接到旋转洒水器上。
5.作为优选,所述的计量筒设置为翻斗式自计雨量筒,并且该翻斗式自计雨量筒还连接设置有数据采集器可相应采集雨量数据。
6.作为优选,所述的旋转洒水器包括固定安装在增雨区的集雨管上的固定外筒以及套装在固定外筒内部的旋转内筒;所述的固定外筒下端开口,而旋转内筒上端开口,旋转内筒从固定外筒的底部嵌装在固定外筒内,内部的旋转内筒可相应旋转;所述计量筒通过管路连接至固定外筒的上端将雨水送入。
7.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外筒的上端部还相应安装有旋转电机,该旋转电机的电机杆向下伸入到固定外筒中并相应固定在旋转内筒上,通过旋转电机可相应带动旋转内筒旋转,并且所述旋转内筒的下端部还相应安装有弯曲的向外侧延伸的若干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设置有喷水孔。
8.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外筒内还安装有延伸到旋转内筒底部的水位计,该水位计与旋转电机感应相连,当感应到有雨水进入时,相应开启旋转电机。
9.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外筒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环状的限位槽,而所述旋转内筒的外表面还设置有位置对应的插入到限位槽的限位块,从而限制旋转内筒的位置。
10.作为优选,所述的增雨区和减雨区中支撑脚的底部位置处还设置有首尾连接的隔板。
11.作为优选,所述的减雨槽杆与连接杆通过连接角爪固定安装;并且所述的减雨槽杆中还设置有过滤网,以及所述的中转水桶、进水管和出水管内均设置有过滤网。
12.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3.(1)本装置中减雨区和增雨区的支撑脚的底部均设置有隔板,这样设置可以有效的将样地与外部环境隔开,在实验中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
14.(2)本装置中设置时,左侧的两个支撑脚和右侧的两个支撑脚的高度相同,而中间的两个支撑脚的高度较低,这样减雨槽杆是从两侧斜向下安装在集雨管上的,可以有效的缩短减雨槽杆的长度,防止减雨槽杆变形,节省材料,结构更加稳定;
15.(3)本装置中不管是减雨槽杆中还是集雨管以及中转水桶、进水管、出水管中均设置有过滤网,可以有效的防止整体装置堵塞,保证实验的正常稳定运行;
16.(4)本装置中采用翻斗式自计雨量筒来记录减雨区截留的雨水,并且通过数据采集器进行收集,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17.(5)本装置中还采用了旋转洒水器进行洒水,通过外部的固定外筒固定安装旋转电机,通过旋转电机带动内部的旋转内筒旋转,截留的雨水进入到旋转内筒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喷水管中,从喷水孔中喷洒而出,并且还可交替反复旋转,可以模拟自然降雨,喷洒均匀,保证实验准确性。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旋转洒水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全自动增减雨装置,包括减雨区1、增雨区2以及中转水桶3;减雨区1中在左侧和右侧以及中间分别设置有两个支撑脚4,设置左侧的两个支撑脚4和右侧的两个支撑脚4等高,而中间的两个支撑脚4高度小于两侧的支撑脚4的高度,左侧的两个支撑脚4之间相应安装有连接杆5,右侧的两个支撑脚4之间相应安装有连接杆5,而中间的两个支撑脚4之间则相应安装有集雨管6;并且该集雨管6两侧的连接杆5与集雨管6之间还安装有斜向的减雨槽杆7,减雨槽杆7斜向插入至集雨管6中,并且集雨管6一端封闭另一端则相应安装有进水管8,该进水管8相应连接到中转水桶3上;增雨区2设置有与减雨区1同样的框架结构,但减雨区1中减雨槽杆7的槽口设置向下;在增雨区2中减雨槽杆向下,不收集
雨水,只是模拟和减雨区1相同情况,相当于干扰对照。
22.减雨区2的集雨管6的中间位置处还安装有旋转洒水器9;中转水桶3上还连接安装有出水管10,该出水管10上连接安装有计量筒11,计量筒11又通过管路连接到旋转洒水器9上;计量筒11设置为翻斗式自计雨量筒,并且该翻斗式自计雨量筒还连接设置有数据采集器12可相应采集雨量数据。
23.旋转洒水器9包括固定安装在增雨区2的集雨管6上的固定外筒13以及套装在固定外筒13内部的旋转内筒14;固定外筒13下端开口,而旋转内筒14上端开口,旋转内筒14从固定外筒13的底部嵌装在固定外筒13内,内部的旋转内筒14可相应旋转;计量筒11通过管路连接至固定外筒13的上端将雨水送入。
24.固定外筒13的上端部还相应安装有旋转电机15,该旋转电机15的电机杆16向下伸入到固定外筒13中并相应固定在旋转内筒14上,通过旋转电机15可相应带动旋转内筒14旋转,并且旋转内筒14的下端部还相应安装有弯曲的向外侧延伸的若干喷水管17,喷水管17上设置有喷水孔18。
25.固定外筒13内还安装有延伸到旋转内筒14底部的水位计24,该水位计24与旋转电机15感应相连,当感应到有雨水进入时,相应开启旋转电机15。
26.固定外筒13的内表面还设置有环状的限位槽22,而旋转内筒14的外表面还设置有位置对应的插入到限位槽22的限位块23,从而限制旋转内筒14的位置;增雨区2和减雨区1中支撑脚4的底部位置处还设置有首尾连接的隔板19。
27.减雨槽杆7与连接杆5通过连接角爪20固定安装;并且减雨槽杆7中还设置有过滤网21,以及中转水桶3、进水管8和出水管10内均设置有过滤网21。
28.本装置中减雨区和增雨区的支撑脚的底部均设置有隔板,这样设置可以有效的将样地与外部环境隔开,在实验中不受外部环境的干扰;
29.本装置中设置时,左侧的两个支撑脚和右侧的两个支撑脚的高度相同,而中间的两个支撑脚的高度较低,这样减雨槽杆是从两侧斜向下安装在集雨管上的,可以有效的缩短减雨槽杆的长度,防止减雨槽杆变形,节省材料,结构更加稳定。
30.本装置中不管是减雨槽杆中还是集雨管以及中转水桶、进水管、出水管中均设置有过滤网,可以有效的防止整体装置堵塞,保证实验的正常稳定运行。
31.本装置中采用翻斗式自计雨量筒来记录减雨区截留的雨水,并且通过数据采集器进行收集,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2.本装置中还采用了旋转洒水器进行洒水,通过外部的固定外筒固定安装旋转电机,通过旋转电机带动内部的旋转内筒旋转,截留的雨水进入到旋转内筒后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进入到喷水管中,从喷水孔中喷洒而出,并且还可交替反复旋转,可以模拟自然降雨,喷洒均匀,保证实验准确性。
33.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并不是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与权利要求范围的,凡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保护范围内容做出的等效变化和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