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59111发布日期:2021-06-22 15:23阅读:89来源:国知局
裂缝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裂缝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裂缝宽度为工程中重要的一个指标,对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裂缝宽度的测量或者监测成为必要的一项工作内容。现阶段裂缝宽度测量的设备主要采用钢尺测量、裂缝测宽仪测量等方式,而裂缝宽度监测设备主要采用钢尺测量、测缝计、电子百分表等传感器。

其中,钢尺测量为人工将钢尺垂直于裂缝表面,读取裂缝始端的数值,读取裂缝终端的数值,将两次检测所得的数值进行计算才能得到测量结果。对于长期监测工作,需要在裂缝两端做好标记,每次都将钢尺放置在同样的标记位置上进行测量,得到当期的测量数据,进而将数据与前期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裂缝宽度的变化情况。对于长期监测,需要在裂缝两侧做好标记,标记需很显眼且有足够精度,否则多次测量误差就会很大。

裂缝测宽仪为探头加主机的一套系统,将探头置于裂缝表层,通过图像识别功能将裂缝识别,并自动获取裂缝宽度数据,将此数据作为本次裂缝宽度测量的结果。对于长期监测工作,也需要在裂缝两端做好标记,将探头置于同样的标记位置上进行测量,得到当期的测量数据,进而将数据与前期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裂缝宽度的变化情况。

而裂缝测宽仪体积都较大,携带不方便,特别在高空或危险性较大的位置不方便使用,而且设备昂贵,性价比较低,对于长期监测,也需要做好标记,标记需很显眼且有足够精度,否则多次测量误差就会很大。

对于测缝计和电子百分表等传感器,主要应用与裂缝宽度的长期监测工作,测缝计与电子百分表需预先在裂缝两端采用膨胀螺栓或其他固定材料进行固定,然后将传感器与测量主机有线或无线连接,进行数据采集后传至服务器或电脑中。由于传感器需要安装牢固,现场需要用电、安装效率较低,而且,需要供电,对于监测频率不高的情况资源相对浪费,仅做长期监测,一般不做单次测量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裂缝检测装置,可以长期监测裂缝宽度,使用与操作均很方便。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提供了一种裂缝检测装置,在第一种可实现方式中,包括:

底座;

2根指针,交叉设置于底座上方,且交叉点与所述底座铰接,所述指针针柄端穿过所述底座后连接有引脚;

角度盘,与2个所述指针相配合,且设置有所述底座顶面。

防尘盖,盖设在所述底座上。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指针连接有拉力弹簧,该拉力弹簧水平设置于所述防尘盖内,且一端连接所述针柄,另一端连接所述防尘盖。

结合第二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三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防尘盖上设置有2个推杆通道,2个推杆通道分别正对2根指针设置。

结合第三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四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推杆通道内插装有推杆,2根推杆分别沿2个所述推杆通道伸入防尘盖内,以推动2根指针靠拢。

结合第四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五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推杆通道内设置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连接所述推杆。

结合第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六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引脚包括三角片,该三角片的底边与所述针柄固定连接。

结合第一至六种可实现方式中的任意一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七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防尘盖与底座可拆卸连接。

结合第七种可实现方式,在第八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防尘盖为半球盖。

结合第七种可实现方式,在第九种可实现方式中,所述防尘盖为透明盖。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裂缝检测装置,装置小巧,携带方便,无需特殊固定安装或标记,安装方便牢固,机械化装置,数据稳定性好,安装简单,使用方便,可重复使用,无需供电,无环境污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座,2-指针,3-引脚,4-角度盘,5-防尘盖,6-拉力弹簧,7-推杆通道,8-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裂缝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检测装置包括:

底座1;

2根指针2,交叉设置于底座1上方,且交叉点与所述底座1铰接,所述指针2针柄端穿过所述底座1后连接有引脚3;

角度盘4,与2个所述指针2相配合,且设置有所述底座1顶面。

防尘盖5,盖设在所述底座1上。

具体而言,角度盘4可以竖直固定在底座1的顶面,2根指针2可以交叉设置在角度盘4的前方,并且,分别与底座1铰接,铰接点可以与2根指针2的交叉点重合,如此,2根指针2就可以围绕铰接点转动。2根指针2的针柄可以穿过底座1与位于底座1下方的引脚3固定连接,如此,指针2可以随着引脚3转动。

在检测裂缝时,可以把底座1放置在裂缝处,并将2个引脚3分别面对裂缝的两侧壁插入裂缝中,然后张开2个引脚3,在展开过程中,指针2可以随着引脚3转动,由于直到2个引脚3分别抵接到裂缝的两侧,此时通过角度盘4读取2根指针2之间的夹角度数,即可换算得到裂缝的宽度。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大致相同,如图2所示,主要区别在于,所述指针连接有拉力弹簧6,该拉力弹簧6水平设置于所述防尘盖5内,且一端连接所述针柄,另一端连接所述防尘盖5。拉力弹簧6可以对指针2产生向外的拉力,如果裂缝变宽,拉力就可以使2根指针2张开,直至引脚3抵接裂缝壁面,如此就可以长时间监测裂缝的变化情况。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防尘盖5上设置有2个推杆通道7,2个推杆通道7分别正对2根指针2设置。具体而言,推杆通道7可以连通防尘盖5内外,通过推杆通道7可以将推杆8等伸入防尘盖5内推动2根指针2靠拢,2个所述引脚3可以联动向靠拢,从而缩小2个引脚3支架的夹角,以便将引脚3插入窄小的裂缝中,方便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推杆通道7内设置有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连接所述推杆8。将引脚3插入裂缝中后,可以松开推杆8,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推杆8伸入防尘盖5内的部分可以自动缩回推杆通道7中,以免影响到后续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引脚3包括三角片,该三角片的底边与所述针柄固定连接,三角片便于插入裂缝中,方便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防尘盖5与底座1可拆卸连接。方便拆卸防尘盖5以便对指针2、角度盘4等进行更换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防尘盖5为半球盖,防尘盖5的外表面是弧面,不易沾染灰尘,便于清理。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防尘盖5为透明盖,如此可以透过防尘盖5直接观察指针2读数,方便使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