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子吸收石墨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21533发布日期:2021-08-27 10:56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子吸收石墨炉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化学检测仪器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原子吸收石墨炉。



背景技术:

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是一种用来测量的仪器。

现有公告号为cn10341258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包括光度计和固定在光度计上的横板,横板的上端通过圆孔固定连接有两个套管,两个套管内均固定连接有过滤网板,过滤网板的中心处通过通孔滑动套接有转轴,转轴的杆壁上固定连接有扇叶,转轴的下端穿过通孔并固定连接有板刷,且板刷与过滤网板的下端接触连接,套管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杆,固定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贯穿固定杆的杆壁并与转轴的上端固定连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石墨炉使用过程中,石墨套经反复使用发生烧损时,需要及时更换以保证测量效果,然而石墨套的更换不便,使仪器的使用、分析效率降低,石墨炉使用过程中存在有石墨套更换效率不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使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石墨炉能快速可靠地更换石墨套,本申请提供一种原子吸收石墨炉。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原子吸收石墨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原子吸收石墨炉,包括工作台,工作台上设有检测箱,检测箱内沿水平方向设有石墨管,其特征在于:石墨管两个端部的上侧滑动连接有沿水平方向移动的两个上套管,石墨管两个端部的下侧滑动连接有置于检测箱内转动的两个下套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台将检测箱支撑起来,检测箱对待测样品进行测量,石墨管使待测样品汽化,便于测量,上套管与下套管一同将石墨管支撑在检测箱内,便于石墨管对样品进行加工,通过移动上套管与下套管使上套管、下套管与石墨管分离,实现石墨管的拆卸更换功能,使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石墨炉能快速可靠地更换石墨管,提高石墨炉的测量分析效率。

可选的,所述检测箱的下端面沿竖直方向固设有移位气缸,下套管的下端面设有转动杆,转动杆的上端部沿竖直方向设置,转动杆的下端部向靠近移位气缸的方向倾斜,移位气缸的输出轴上沿水平方向固设有移位板,转动杆的下端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动槽,移位板的两端设有滑动块,当移位气缸输出轴伸缩时,滑动块沿滑动槽方向移动,两个转动杆上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移位板的长度,检测箱内沿水平方向固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两端与转动杆的上端部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位气缸为下套管的移动提供动力,移位气缸使移位板升降,移位板与转动杆相对位置改变,滑动块沿滑动槽方向移动带动转动杆转动,支撑杆使转动杆的转动过程更加稳固不宜偏移,转动杆进而带动下套管转动,实现下套管对石墨管的自动夹放功能,使石墨管的拆卸更换过程更加简便。

可选的,所述滑动块呈圆柱形状,滑动块沿水平方向设置,滑动块与移位板转动连接,滑动块与与滑动槽滚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位板移动时,滑动块置于滑动槽内滚动,圆柱形状的滑动块减小滑动块与滑动槽之间的摩擦,使滑动块的移动过程更加顺畅。

可选的,所述检测箱内沿竖直方向固设有限位板,移位板置于限位板之间且与限位板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板使移位板的移动轨迹更加稳定,使移位板更好地带动转动杆转动。

可选的,所述转动杆的上端固设有挤压块,下套管的下端面沿支撑杆方向开设有挤压槽,挤压块与挤压槽滑动连接,挤压槽靠近移位气缸的一端与挤压块之间固设有挤压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套管与石墨管相连接时,压缩挤压弹簧使挤压块置于挤压槽内滑动,进而使下套管更好地将石墨管固定在所需位置上。

可选的,所述挤压块远离转动杆一端的宽度大于挤压块靠近转动杆一端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较宽的一端将挤压块卡接在挤压槽内,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挤压块在转动过程中从挤压槽内掉落。

可选的,所述上套管上沿水平方向固设有移位齿条,检测箱内固设有移位电机,移位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设有同时与两个移位齿条啮合连接的移位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位电机为上套管的移位提供动力,移位电机带动移位齿轮转动,移位齿轮转动带动移位齿条移动,移位齿条进而带动上套管置于水平方向上移动,实现上套管对石墨管的夹放功能。

可选的,所述检测箱内固设有限位罩,移位齿条靠近移位齿轮的端部置于限位罩内且与限位罩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罩限制移位齿条的移动轨迹,使移位齿条更好地置于水平方向上移动,不易发生相对偏移。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工作台将检测箱支撑起来,检测箱对待测样品进行测量,石墨管使待测样品汽化,便于测量,上套管与下套管一同将石墨管支撑在检测箱内,便于石墨管对样品进行加工,通过移动上套管与下套管使上套管、下套管与石墨管分离,实现石墨管的拆卸更换功能,使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石墨炉能快速可靠地更换石墨管,提高石墨炉的测量分析效率;

2.移位气缸为下套管的移动提供动力,移位气缸使移位板升降,移位板与转动杆相对位置改变,滑动块沿滑动槽方向移动带动转动杆转动,支撑杆使转动杆的转动过程更加稳固不宜偏移,转动杆进而带动下套管转动,实现下套管对石墨管的自动夹放功能,使石墨管的拆卸更换过程更加简便;

3.移位电机为上套管的移位提供动力,移位电机带动移位齿轮转动,移位齿轮转动带动移位齿条移动,移位齿条进而带动上套管置于水平方向上移动,实现上套管对石墨管的夹放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上套管和下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移位齿条和移位齿轮的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转动杆和挤压弹簧的剖视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移位气缸和支撑杆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2、检测箱;3、石墨管;4、上套管;5、下套管;6、旋转门;7、进料管;8、上冷却管;9、下冷却管;10、移位气缸;11、转动杆;12、移位板;13、滑动槽;14、滑动块;15、支撑杆;16、限位板;17、挤压块;18、挤压槽;19、挤压弹簧;20、移位齿条;21、移位电机;22、限位罩;23、移位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全部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原子吸收石墨炉,参照图1和图2,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工作台1,工作台1上设有用于分析样品成分的检测箱2,上述检测箱2为现有技术,此处不做详细赘述,检测箱2内沿水平方向设有石墨管3,石墨管3呈中空的圆柱筒形状。工作台1将检测箱2支撑起来,使用者将需要检测的产品放置在石墨管3内,石墨管3发热使待测样品汽化,检测箱2对待测样品进行测量,实现石墨炉的基本测量功能。

参照图1和图2,检测箱2上转动连接有旋转门6。当检测箱2工作时,将旋转门6关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检测箱2内热量的溢出。

参照图1和图2,检测箱2上沿竖直方向固设有进料管7,进料管7的上端部呈圆筒形状,进料管7的下端部呈直径逐渐变小的圆锥形状,进料管7的底端贯穿石墨管3且置于石墨管3内。待检测样品通过进料管7进入石墨管3内,进料管7使检测箱2的进料功能更加完善。

参照图1和图2,石墨管3两个端部的上侧滑动连接有沿水平方向移动的两个完全相同的上套管4,上套管4的外形呈方形状,上套管4内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半圆柱形状的空腔,空腔与石墨管3的外壁相适配,石墨管3与空腔滑动连接。当检测箱2工作时,上套管4将石墨管3夹持在检测箱2内,便于石墨管3对样品进行加工,当更换石墨管3时,两个上套管4均向远离石墨管3的方向滑动,通过移动上套管4使上套管4与石墨管3分离,进而实现石墨管3的拆卸更换功能。

参照图1和图2,上套管4远离石墨管3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上冷却管8,上冷却管8由可弯折材料制成。上冷却管8将冷却液输送至上套管4内,使上套管4的温度降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石墨管3温度较高烫坏上套管4的可能。

参照图2和图3,上套管4上沿水平方向固设有移位齿条20,两个移位齿条20的有齿侧相对且相互平行,检测箱2内沿竖直方向转动设置有同时与两个移位齿条20啮合连接的移位齿轮23。上套管4移动时,移位齿轮23转动带动移位齿条20移动,移位齿条20进而带动上套管4置于水平方向上移动,实现上套管4对石墨管3的夹放功能。

参照图2和图3,检测箱2内沿水平方向固设有移位电机21,移位电机21的输出轴与移位齿轮23同轴固定连接。上套管4移动时,移位电机21为上套管4的移位提供动力,移位电机21转动带动移位齿轮23转动,进而实现上套管4的自动移位功能。

参照图2和图3,检测箱2的下端面沿竖直方向固设有限位罩22,限位罩22上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导向槽,移位齿条20靠近移位齿轮23的端部置于导向槽内且与导向槽滑动连接。移位齿轮23与移位齿条20相对移动时,限位罩22使移位齿轮23与移位齿条20的啮合关系更加稳定,导向槽限制移位齿条20的移动轨迹,使移位齿条20更好地置于水平方向上移动,不易发生相对偏移。

参照图2和图4,石墨管3两个端部的下侧滑动连接有置于检测箱2内转动的两个与上套管4形状相同的下套管5。下套管5从石墨管3下方支撑石墨管3,下套管5与上套管4一同将石墨管3支撑在检测箱2内,便于石墨管3对样品进行加工,通过转动下套管5使下套管5与石墨管3分离,实现石墨管3的拆卸更换功能。

参照图2和图4,下套管5远离石墨管3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下冷却管9,下冷却管9由可弯折材料制成。下冷却管9将冷却液输送至下套管5内,使下套管5的温度降低,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由于石墨管3温度较高烫坏下套管5的可能。

参照图2和图4,下套管5的下端面设置有转动杆11,转动杆11的上端部沿竖直方向设置,转动杆11的下端部向靠近石墨管3中线的方向倾斜。当移动下套管5时,通过改变转动杆11下端部的位置使转动杆11转动,进而使转动杆11带动下套管5转动。

参照图2和图4,转动杆11的上端沿竖直方向固设有挤压块17,下套管5的下端面沿石墨管3轴线方向开设有挤压槽18,挤压块17与挤压槽18滑动连接,挤压槽18靠近移位气缸10的一端与挤压块17之间沿水平方向固设有挤压弹簧19。更换石墨管3时,先将石墨管3放置在所需位置上,此时转动转动杆11使下套管5转动靠近石墨管3,当下套管5与石墨管3相连接时,下套管5与石墨管3相互挤压,石墨管3压缩挤压弹簧19使挤压块17置于挤压槽18内滑动,直至下套管5移动至所需位置上,挤压弹簧19使下套管5更好地将石墨管3固定在所需位置上。

参照图2和图4,挤压块17远离转动杆11一端的宽度大于挤压块17靠近转动杆11一端的宽度,挤压槽18内留有一定量的转动空间供挤压块17移动。转动杆11转动时,挤压块17较宽的一端将挤压块17卡接在挤压槽18内,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挤压块17在转动过程中从挤压槽18内掉落。

参照图2和图4,检测箱2内沿水平方向固设有支撑杆15,支撑杆15两端与转动杆11的上端部转动连接。当转动杆11转动时,转动杆11沿转动杆11与支撑杆15的连接处转动,支撑杆15使转动杆11的转动过程更加稳固不宜偏移。

参照图2和图4,检测箱2内沿水平方向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移位板12,转动杆11的下端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动槽13,移位板12的两端设有滑动块14,滑动块14沿滑动槽13方向移动,两个转动杆11上端部之间的距离大于移位板12的长度。更换石墨管3时,移位板12升降使移位板12与转动杆11相对位置改变,此时滑动块14沿滑动槽13方向移动带动转动杆11的下端部移动,使转动杆11转动,转动杆11进而带动下套管5转动,实现下套管5对石墨管3的夹放功能。

参照图2和图4,滑动块14呈圆柱形状,滑动块14沿水平方向设置,滑动块14与移位板12转动连接,滑动块14与与滑动槽13滚动连接。移位板12移动时,滑动块14置于滑动槽13内滚动,圆柱形状的滑动块14减小滑动块14与滑动槽13之间的摩擦,使滑动块14的移动过程更加顺畅。

参照图2和图5,检测箱2的下端面沿竖直方向固设有移位气缸10,移位气缸10置于石墨管3的中线位置上,移位气缸10的输出轴与移位板12下端的中部固定连接。移位气缸10为下套管5的移动提供动力,移位气缸10输出轴伸缩带动移位板12升降,移位板12进而带动转动杆11转动,实现转动杆11的自动转动功能。

参照图2和图4,检测箱2内沿竖直方向固设有长方形状的限位板16,支撑杆15与限位板16的上端部固定连接,移位板12置于限位板16之间且与限位板16滑动连接。限位板16将支撑杆15固定在所需位置上,当移位板12上下移动时,限位板16使移位板12的移动轨迹更加稳定,进而使移位板12更好地带动转动杆11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原子吸收石墨炉的实施原理为:当需要拆卸更换石墨管3时,移位电机21转动带动移位齿轮23转动,移位齿轮23转动带动移位齿条20移动,移位齿条20进而带动上套管4置于水平方向上移动,上套管4与石墨管3分离;移位气缸10输出轴上升使移位板12上升,移位板12与转动杆11相对位置改变,滑动块14沿滑动槽13方向移动带动转动杆11转动,转动杆11进而带动下套管5转动,上套管4与石墨管3分离,便于使用者将石墨管3从检测箱2内取下,实现石墨管3简便地拆卸更换功能。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