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屏蔽型红外热像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4134发布日期:2021-08-24 12:23阅读:3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磁屏蔽型红外热像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红外热像仪,具体涉及一种电磁屏蔽型红外热像仪。



背景技术:

红外热像仪可以生成红外图像或热辐射图像,能够提供准确的非接触式测量。对于那些由于屏蔽而无法直接看到的部分,可以根据其传导到外面部件上的热量来发现目标或者排除隐患。红外热像仪在许多领域均有应用,尤其是安全防范系统,由于其具有隐蔽探测功能,不需要可见光,已经在安全监控系统中占据重要位置。但是,当热像仪被用在微波环境中时,由于电磁波能够穿透探测器等电子敏感元件,导致探测失效,因此,对于红外热像仪电磁屏蔽结构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机壳类的电磁屏蔽方法难以满足红外热像仪既透光又屏蔽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机壳类电磁屏蔽方法难以满足红外热像仪既透光又屏蔽要求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电磁屏蔽型红外热像仪。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电磁屏蔽型红外热像仪,其特殊之处在于:

包括壳体、接地柱、舱盖、光学组件和电子组件;

所述接地柱设置于壳体表面,用于壳体接地;

所述壳体带有隔板和平板玻璃镜框,隔板将壳体内区域分为光学舱a和电子舱b,隔板上设有通孔,平板玻璃镜框安装于通孔处的隔板上;所述壳体的全部表面及其隔板和平板玻璃镜框均做导电氧化处理;

所述舱盖包括光学舱盖和电子舱盖,分别盖设于光学舱a和电子舱b口;

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平板玻璃,以及位于光学舱a的入射镜组和反射镜组,入射镜组安装于光学舱a处的壳体侧壁上;所述平板玻璃安装于平板玻璃镜框上,平板玻璃面向光学舱a一侧的表面上镀设有金属网栅,所述反射镜组安装于光学舱a内;

所述电子组件包括位于电子舱b内的探测器和成像电路板,探测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成像电路板的输入端;

所述入射镜组、反射镜组、平板玻璃和探测器沿光路依次设置;所述入射镜组、反射镜组和平板玻璃均为红外玻璃材质;

所述壳体位于电子舱b部分的侧壁上还设有散热盖板、电连接器和光纤连接器;所述探测器的电源端通过电连接器接外部电源,成像电路板的输出端通过光纤连接器引出至壳体外。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舱盖与壳体之间、电子舱盖与壳体之间、散热盖板与壳体之间、平板玻璃与平板玻璃镜框之间均通过凹槽结构配合安装;光学舱盖与壳体之间、电子舱盖与壳体之间、平板玻璃镜框与隔板之间均设有导电密封条;电连接器与壳体之间、光纤连接器与壳体之间均设有导电密封垫。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为铝合金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舱盖与壳体之间、电子舱盖与壳体之间均通过多个螺栓连接,相邻螺栓间距≤50mm。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屏蔽型红外热像仪,通过整机外壳采用导电氧化处理并接地,将机壳内部隔离出光学舱a和电子舱b,光学舱a与电子舱b壁上安装镀有金属网栅的平板玻璃进行隔离,平板玻璃组件与壳体成为一个导体,形成一个屏障,不仅使电子舱b成为一个连续的屏蔽空间,又可以透过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使得电磁波无法进入到电子舱b内,干扰探测器成像电路,满足红外使用条件和电磁屏蔽要求。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屏蔽型红外热像仪,光学舱盖与壳体之间、电子舱盖与壳体之间、散热盖板与壳体之间、平板玻璃与平板玻璃镜框之间均通过凹槽结构配合安装;光学舱盖与壳体之间、电子舱盖与壳体之间、平板玻璃镜框与隔板之间均设有导电密封条;电连接器与壳体之间、光纤连接器与壳体之间均设有导电密封垫,均可增强了电磁波屏蔽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屏蔽型红外热像仪,光学舱盖与壳体之间、电子舱盖与壳体之间均通过多个螺栓连接,相邻螺栓间距≤50mm,使得各个舱板与壳体配合端面接触良好,电磁波无法通过。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磁屏蔽型红外热像仪,金属网栅的密度可根据环境中的电磁波最高频率和屏蔽效能要求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屏蔽型红外热像仪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屏蔽型红外热像仪壳体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屏蔽型红外热像仪电子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屏蔽型红外热像仪平板玻璃镜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磁屏蔽型红外热像仪平板玻璃镜框安装平板玻璃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隔板、12-平板玻璃镜框、2-接地柱、31-光学舱盖、32-电子舱盖、41-入射镜组、42-反射镜组、43-平板玻璃、51-探测器、52-成像电路板、6-散热盖板、7-电连接器、8-光纤连接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一种电磁屏蔽型红外热像仪,如图1至5所示,包括壳体1、接地柱2、舱盖、光学组件和电子组件;所述接地柱2设置于壳体1表面,用于支撑壳体1,可以将整机与大地相连;所述壳体1带有隔板11和平板玻璃镜框12,隔板11将壳体1内区域分为光学舱a和电子舱b,隔板11上设有通孔,平板玻璃镜框12安装于通孔处的隔板11上;所述舱盖包括光学舱盖31和电子舱盖32,分别盖设于光学舱a和电子舱b口;所述光学组件包括平板玻璃43,以及位于光学舱a的入射镜组41和反射镜组42,入射镜组41安装于光学舱a处的壳体1侧壁上;所述平板玻璃43安装于平板玻璃镜框12内,平板玻璃43面向光学舱a一侧的表面上镀设有金属网栅;所述电子组件包括位于电子舱b内的探测器51和成像电路板52,探测器51的输出端电连接成像电路板52的输入端,电路板里面有敏感电子元件,电磁干扰会影响探测器51的成像效果;所述入射镜组41、反射镜组42、平板玻璃43和探测器51沿光路依次设置;平板玻璃43组件与壳体1成为一个导体,形成一个屏障,不仅使电子舱b成为一个连续的屏蔽空间,又可以透过目标的红外辐射能量;所述壳体1位于电子舱b部分的侧壁上还设有散热盖板6、电连接器7和光纤连接器8;所述探测器51的电源端通过电连接器7接外部电源,成像电路板52的输出端通过光纤连接器8引出至壳体1外。所述壳体1的全部表面及其隔板11和平板玻璃镜框12均做导电氧化处理。由于入射镜组41、反射镜组42和平板玻璃43均为红外玻璃材质,不导电,无法屏蔽电磁波,所以在光学舱a和电子舱b之间安装有导电氧化的平面玻璃镜框。

所述光学舱盖31与壳体1之间、电子舱盖32与壳体1之间、散热盖板6与壳体1之间、平板玻璃43与平板玻璃镜框12之间均通过凹槽结构配合安装,增强电磁波屏蔽效果;光学舱盖31与壳体1之间、电子舱盖32与壳体1之间、平板玻璃镜框12与隔板11之间均设有φ2导电密封条;电连接器7与壳体1之间、光纤连接器8与壳体1之间均设有导电密封垫。

所述壳体1为铝合金材质。所述光学舱盖31与壳体1之间、电子舱盖32与壳体1之间均通过多个螺栓连接,相邻螺栓间距≤50mm,使得各个舱板与壳体1配合端面接触良好,电磁波无法通过,平板玻璃43与平板玻璃镜框12接触面完全贴合,平板玻璃43四周与平板玻璃镜框12凹槽配合,增强电磁屏蔽效果。所有与外部零件配合的面粗糙度1.6,保证接触面缝隙小,防止电磁波穿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具体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所保护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