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08869发布日期:2021-08-10 14:15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采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



背景技术:

数据采集系统包括可视化的报表定义、审核关系的定义、报表的审批和发布、数据填报、数据预处理、数据评审、综合查询统计等功能模块,而目前的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但仍然有许多不足。

现有的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在使用时通常安装在防护壳内,但由于不具备缓冲效果,导致在携带移动时,碰撞或抖动产生的震动使得该装置产生较大幅度的摇晃碰撞,导致其内部的原件损坏,使其无法正常工作,影响使用效果。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一种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携带移动时,碰撞或抖动产生的震动使得该装置产生较大幅度的摇晃碰撞,导致其内部的原件损坏,使其无法正常工作,影响使用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装置外壳,缓冲板,所述缓冲板可滑动地横向设置于所述装置外壳的内腔;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设置于所述缓冲板的上表面;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装置外壳的两侧;第一移动块,所述第一移动块设置于所述缓冲板的下表面;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竖向设置于所述装置外壳内腔的底部且位于所述第一移动块底部的两侧;缓冲座,所述缓冲座横向设置于所述固定板靠近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一侧;缓冲杆,所述缓冲杆可滑动地横向设置于所述缓冲座的内腔,所述缓冲杆的一端向外延伸至所述缓冲座的外部;第二移动块,所述第二移动块设置于所述缓冲杆位于所述缓冲座外部的一端;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可伸缩地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块的外侧壁与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壁之间;收纳腔,所述收纳腔开设于所述装置外壳的正面;防护盖,所述防护盖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装置外壳的正面且位于所述收纳腔的一侧;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可滑动地横向设置于所述收纳腔的内腔;第二支撑弹簧,所述第二支撑弹簧可伸缩地竖向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于所述收纳腔的内壁面之间;固定腔,所述固定腔开设于所述装置外壳的内部且位于所述收纳腔的一侧;接口,所述接口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

优选的,所述装置外壳的顶部设置有提拉把手,所述装置外壳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块,所述装置外壳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可供第二移动块活动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腔的内腔可转动地竖向设置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表面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固定腔的内腔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与所述传动齿轮相啮合的齿条板,所述接口的一侧开设有与所述齿条板相适配的第一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防护盖的表面设置有与所述接口相适配的橡胶塞,所述橡胶塞的内部开设有与所述齿条板相适配的第二固定槽,所述收纳腔内腔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滑杆,所述支撑板的两端均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滑杆上。

优选的,所述缓冲板的下表面且位于所述第一移动块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第一橡胶垫,所述装置外壳内腔的底部且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板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缓冲板下表面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支撑杆,所述装置外壳内腔底部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内腔可滑动地竖向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顶端向上延伸至所述支撑座的外部,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所述缓冲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支撑座的外圈可伸缩地竖向设置有第一支撑弹簧。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设置第一移动块,当装置外壳碰撞时,装置主体向下移动,可带动缓冲板向下移动,随后第一移动块向下挤压第二移动块,使得第二移动块带动缓冲杆向缓冲座的内部进行收缩,随后缓冲弹簧产生形变的同时进行缓冲,减少缓冲板的移动幅度,避免了碰撞或抖动产生的震动使得装置主体产生较大幅度的摇晃碰撞,导致装置主体内部的原件损坏的问题,增加防护性,通过设置防护盖,当防护盖带动橡胶塞卡入收纳腔的内腔时,通过橡胶塞与收纳腔内壁的摩擦可使得防护盖对收纳腔进行闭合防护,防止收纳腔在不使用时,灰尘或异物进入收纳腔的内部导致收纳腔堵塞,使得收纳腔无法正常使用时的问题,增加防护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装置外壳和装置主体的正视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的收纳腔和防护盖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1、装置外壳,2、装置主体,3、提拉把手,4、过滤网,5、橡胶块,6、缓冲板,7、第一橡胶垫,8、第二橡胶垫,9、支撑座,10、第一支撑弹簧,11、支撑杆,12、第一移动块,13、固定板,14、缓冲座,15、缓冲弹簧,16、缓冲杆,17、第二移动块,18、防护盖,19、收纳腔,20、支撑板,21、第二支撑弹簧,22、滑杆,23、接口,24、橡胶塞,25、齿条板,26、固定腔,27、传动齿轮,28、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装置外壳和装置主体的正视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收纳腔和防护盖的俯视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4所示的b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一种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包括:装置外壳1,缓冲板6,缓冲板6可滑动地横向设置于装置外壳1的内腔,装置主体2,装置主体2设置于缓冲板6的上表面,通过设置缓冲板6,可使得装置外壳1晃动时,缓冲板6带动装置主体2进行移动。

过滤网4,过滤网4设置于装置外壳1的两侧,通过设置过滤网4,可当空气进入装置外壳1的内腔对装置主体2进行散热的同时对空气进行过滤,防止灰尘进入装置外壳1的内腔导致装置主体2损坏,增加防护性。

第一移动块12,第一移动块12设置于缓冲板6的下表面,固定板13,固定板13竖向设置于装置外壳1内腔的底部且位于第一移动块12底部的两侧,缓冲座14,缓冲座14横向设置于固定板13靠近第一移动块12的一侧,缓冲杆16,缓冲杆16可滑动地横向设置于缓冲座14的内腔,缓冲杆16的一端向外延伸至缓冲座14的外部,第二移动块17,第二移动块17设置于缓冲杆16位于缓冲座14外部的一端,缓冲弹簧15,缓冲弹簧15可伸缩地设置于第二移动块17的外侧壁与固定板13的内侧壁之间,通过设置第一移动块12,当缓冲板6带动第一移动块12向下移动挤压第二移动块17时,随后第二移动块17进行移动,使得第二移动块17带动缓冲杆16收缩至第二移动块17的内腔的同时缓冲弹簧15进行缓冲,可减少装置主体2晃动的幅度,避免了碰撞或抖动产生的震动使得装置主体2产生较大幅度的摇晃碰撞,导致装置主体2内部的原件损坏的问题。

收纳腔19,收纳腔19开设于装置外壳1的正面,防护盖18,防护盖18可转动地设置于装置外壳1的正面且位于收纳腔19的一侧,通过设置防护盖18可对收纳腔19进行闭合防护,防止灰尘或异物进入收纳腔19,导致收纳腔19堵塞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提高防护效果。

支撑板20,支撑板20可滑动地横向设置于收纳腔19的内腔,第二支撑弹簧21,第二支撑弹簧21可伸缩地竖向设置于支撑板20的下表面于收纳腔19的内壁面之间,固定腔26,固定腔26开设于装置外壳1的内部且位于收纳腔19的一侧,接口23,接口23设置于支撑板20的上表面,通过设置第二支撑弹簧21,当防护盖18打开时,第二支撑弹簧21可对支撑板20进行支撑,使得支撑板20进行移动,使得接口23进行展开,可便于接头进行防护。

装置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提拉把手3,装置外壳1的底部设置有橡胶块5,装置外壳1内腔的底部开设有可供第二移动块17活动的滑槽,通过设置提拉把手3可便于工作人员携带装置外壳1,通过设置滑槽可使得第二移动块17移动时更加稳定。

固定腔26的内腔可转动地竖向设置有转动杆28,转动杆28的表面设置有传动齿轮27,固定腔26的内腔可转动地横向设置有与传动齿轮27相啮合的齿条板25,接口23的一侧开设有与齿条板25相适配的第一固定槽,通过设置转动杆28,当转动转动杆28时,使得传动齿轮27和齿条板25进行啮合,使得齿条板25进行展开,卡入第一固定槽,使得接口23进行固定,可便于工作人员将接头插入,不使用时配合第二支撑弹簧21可进行收缩。

防护盖18的表面设置有与接口23相适配的橡胶塞24,橡胶塞24的内部开设有与齿条板25相适配的第二固定槽,收纳腔19内腔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滑杆22,支撑板20的两端均可滑动地套设在滑杆22上,通过设置橡胶塞24,当防护盖18带动橡胶塞24贴合收纳腔19的内壁面时,可增大摩擦力,使得防护盖18进行固定,防止防护盖18脱离,通过设置滑杆22,可使得支撑板20移动时,更加稳定。

缓冲板6的下表面且位于第一移动块12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第一橡胶垫7,装置外壳1内腔的底部且位于两个固定板13的外侧设置有第二橡胶垫8,通过设置第一橡胶垫7,当缓冲板6向下移动时,第一橡胶垫7和第二橡胶垫8进行贴合,进行二次缓冲,减少缓冲弹簧15的磨损。

缓冲板6下表面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支撑杆11,装置外壳1内腔底部的两侧均竖向设置有支撑座9,支撑座9的内腔可滑动地竖向设置有支撑杆11,支撑杆11的顶端向上延伸至支撑座9的外部,支撑杆11的顶端与缓冲板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杆11与支撑座9的外圈可伸缩地竖向设置有第一支撑弹簧10,当缓冲板6带动支撑杆11向下移动时,支撑杆11收缩至支撑座9的内腔,随后第一支撑弹簧10进行缓冲,增加对缓冲板6的缓冲效果,提高防护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如下:

碰撞时,缓冲板6可带动装置主体2进行移动的同时带动第一移动块12进行下压,随后第一移动块12挤压第二移动块17,使得第二移动块17进行移动,随后第二移动块17带动缓冲杆16和缓冲座14进行伸缩,使得缓冲弹簧15进行缓冲的同时,支撑杆11向下移动至支撑座9的内腔,配合第一支撑弹簧10可减少缓冲板6移动的幅度,接线时,将防护盖18带动橡胶塞24脱离收纳腔19的内腔,随后第二支撑弹簧21可对支撑板20进行支撑,使得支撑板20带动接口23进行展开,随后转动转动杆28,使得转动杆28带动传动齿轮27与齿条板25进行啮合,随后齿条板25卡入接口23内部的第一固定槽,即可对接口23进行固定,随后将接头插入接口23即可。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盆地三维地质结构调查用数据采集系统,通过设置第一移动块12,当装置外壳1碰撞时,装置主体2向下移动,可带动缓冲板6向下移动,随后第一移动块12向下挤压第二移动块17,使得第二移动块17带动缓冲杆16向缓冲座14的内部进行收缩,随后缓冲弹簧15产生形变的同时进行缓冲,减少缓冲板6的移动幅度,防止装置主体2的移动幅度较大,避免了碰撞或抖动产生的震动使得装置主体2产生较大幅度的摇晃碰撞,导致装置主体2内部的原件损坏的问题,增加防护性,通过设置防护盖18,当防护盖18带动橡胶塞24卡入收纳腔19的内腔时,通过橡胶塞24与收纳腔19内壁的摩擦可使得防护盖18对收纳腔19进行闭合防护,防止收纳腔19在不使用时,灰尘或异物进入收纳腔19的内部导致收纳腔19堵塞,使得收纳腔19无法正常使用时的问题,增加防护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