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传感器单元及体内温度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60340发布日期:2021-08-20 20:36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温度传感器单元及体内温度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温度传感器单元及体内温度计,特别涉及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的温度传感器单元及体内温度计。



背景技术:

作为测量深部体温的装置,已知一种深部体温计,其使用在面积比较大的热阻(绝热材料)的上下表面分别安装有温度传感器(测温元件)的两个热流传感器来测量深部体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作为参考引入了专利文献1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全体附图。

图4(a)是显示以往的深部体温计的概略结构的图,图4(b)是显示以往的深部体温计的热等效电路的图。

如图4(a)所示,在利用以往的深部体温计200测量深部体温时,第1热流传感器201以及第2热流传感器202紧贴在被检测者的身体表面。

这里,将第1热流传感器201的第1热阻体221的热阻值设为r1,将由第1热阻体221上表面的第1温度传感器211测量的温度设为t1,由下表面的第2温度传感器212测量的温度设为t2。另外,将第2热流传感器202的第2热阻体222的热阻值设为r2(≠r1),将由第2热阻体222上表面的第3温度传感器213测量的温度设为t3,由下表面的第4温度传感器214测量的温度设为t4。然后,将被检测者的皮下组织230的热阻值设为rz,将深部体温设为ti,则图4(a)所示的深部体温计200可以以图4(b)所示的热等效电路表示。

当第1热阻体221上表面的温度t1以及下表面的温度t2稳定时,则单位时间通过第1热阻体221的热量(热流)与从被检测者的皮下组织230流向第1热阻体221下表面的热流相等。另外,当第2热阻体222上表面的温度t3以及下表面的温度t4稳定时,则第2热阻体222的热流与从被检测者的皮下组织230流向第2热阻体222下表面的热流相等。因此,关于第1热流传感器201和第2热流传感器202,下式(9)、(10)分别成立。

(ti-t2)/rz=(t2-t1)/r1…(9)

(ti-t4)/rz=(t4-t3)/r2…(10)

在第1热阻体221的热阻值r1以及第2热阻体222的热阻值r2为已知的情况下,上式(9)、(10)中的未知数只有皮下组织230的热阻值rz以及深部体温ti。因此,求解未知数的皮下组织230的热阻值rz以及深部体温ti的联立方程式,从式(9)、(10)中消掉因位置不同而不同、或有个体差异的皮下组织230的热阻值rz,能够比较准确地测量(计算)深部体温ti。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7-2124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以往的深部体温计中,需要以两个温度传感器夹住热阻体的三明治结构制造热流传感器,因此存在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的温度传感器单元及体内温度计。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温度传感器单元(1),用于测量被测量对象的体内温度,并在面向该被测量对象的身体表面的测量面一侧具备多个测量该被测量对象的身体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11~1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11~114)所包含的第1以及第2温度传感器(111、112)中,只在该第1温度传感器(111)的所述测量面一侧设有第1热阻体(121),邻近配置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111)与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112)以使所述第1热阻体(121)的测量面一侧的温度与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112)所测量的温度达到大致相等的程度。

优选地,在上述温度传感器单元(1)中,通过在该第1温度传感器(111)的所述测量面一侧贴附绝热部件(13)形成所述第1热阻体(121)。

在上述温度传感器单元(1)中,还可以在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11~114)所包含的第3温度传感器及第4温度传感器(113、114)中,只在该第3温度传感器(113)的所述测量面一侧设有第2热阻体(122),邻近配置所述第3温度传感器(113)与所述第4温度传感器(114)以使所述第2热阻体(122)的测量面一侧的温度与所述第4温度传感器(114)所测量的温度达到大致相等的程度,以与所述第1热阻体(121)不同的方式,在该第3温度传感器(113)的所述测量面一侧贴附所述绝热部件(12,13),从而形成具有与所述第1热阻体(121)不同热阻值的所述第2热阻体(122)。

优选地,在上述温度传感器单元(1)中,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111)与所述第3温度传感器(113)之间配置为相比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111)与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112)之间更为分离,并且相比所述第3温度传感器(113)与所述第4温度传感器(14)之间更为分离。

优选地,在上述温度传感器单元(1)中,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11~114)的所述测量面一侧被导热材料(14)覆盖。

本发明第二方面所涉及的温度传感器单元(1001),用于测量被测量对象的体内温度,并在面向该被测量对象的身体表面的测量面一侧具备多个测量所述被测量对象的身体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11~11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量面一侧,形成有导体图案(151),所述导体图案的一端与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11~114)所包含的第1及第2温度传感器(111、112)中的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1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112)邻近配置使得所述另一端的温度与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112)所测量的温度达到大致相等程度。

优选地,在上述温度传感器单元(1001)中,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112)和所述导体图案(151)的另一端在所述测量面一侧被导热材料(1014)覆盖。

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的体内温度计(100),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设置在面向被测量对象的身体表面的测量面一侧的、测量该被测量对象的身体表面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11~114)和基于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11~114)所测量的温度,测量所述被测量对象的体内温度的体内温度测量部(4);所述多个温度传感器(111~114)所包含的第1及第2温度传感器(111、112)中,只在该第1温度传感器(111)的所述测量面一侧设有第一热阻体(121),邻近配置所述第1温度传感器(111)与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112)以使所述第1热阻体(121)的测量面一侧的温度与所述第2温度传感器(112)所测量的温度达到大致相等的程度。

在上述体内温度计(100)中,还可以具备在所述被测量对象的体内温度满足预定条件时发出预定警告的警告部(4)。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能够以低成本制造的温度传感器单元以及体内温度计。

附图

图1是显示深部体温计的整体结构的框图。

图2(a)是显示温度传感器单元的构成实例的截面图,(b)是显示深部体温的测量面的图。

图3(a)是显示温度传感器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图,(b)是显示温度传感器单元的热等效电路的图。

图4(a)是显示以往的深部体温计的概略结构的图,(b)是显示以往的深部体温计的热等效电路的图。

图5(a)是表示变形例中的温度传感器单元的构成实例的截面图,(b)是显示深部体温的测量面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的深部体温计(体内温度计)的构成。

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深部体温计安装在作为被测量对象的被检测者的头部、躯干部等中枢部的身体表面上,求出来自脑、内脏器官等深部的热流量,测量作为深部的体内温度的深部体温。另外,本发明的体内温度的测量不仅包括体内温度的测量本身,还包括体内温度的推测、检测体内温度的变化等。

图1是显示深部体温计的构成实例的框图。

如图1所示,深部体温计100具备温度传感器单元1、放大部2、模拟-数字转换部3和深部体温测量部(体内温度测量部)4。

图2(a)是显示温度传感器单元的构成实例的截面图,图2(b)是显示深部体温的测量面的图。

如图2(a)及(b)所示,温度传感器单元1在树脂制外壳(未图示)中的、在与被检测者的身体表面接触、测量深部体温的测量面一侧,具备安装有四个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的基板11、第1绝热部件12、第2绝热部件13和导热材料14。

基板11由例如聚酰亚胺等具有绝缘性及绝热性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是形成为8mm×10mm的平板状的、具有可挠性的柔性基板(膜基板)。另外,基板11不限定为可以变形的柔性基板,还可以是不能变形的印制板。

第1及第2绝热部件12及13作为具有预定热阻值的热阻体起作用,例如由聚酰亚胺等具有绝热性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及第2绝热部件12及13形成为厚度为0.01mm程度的薄的封贴纸状,从而可以具有顺应被检测者的身体表面形状、动作的柔软性。另外,第1及第2绝热部件12及13的形状不限定为矩形,还可以是例如圆形等。另外,第1及第2绝热部件12及13的材料不限定为聚酰亚胺,只要是具有绝热性的材料则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聚乙烯发泡体、聚氨酯发泡体等。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绝热部件12以覆盖第3温度传感器113整体的方式贴附。另外,第2绝热部件13以覆盖第1温度传感器111以及被第1绝热部件12贴附的第3温度传感器113两者整体的方式贴附。

导热材料14由例如铝等金属材料那样的、导热率比被检测者大的物质等构成,形成为平板状或者膜状。导热材料14可以使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隔着树脂制的外壳,测量被检测者的身体表面的温度。此外,为了均匀地在四个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上导热,导热材料14设置为覆盖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整体。

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测量被检测者的身体表面的温度,例如由电阻值根据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热敏电阻等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从提高响应性的观点来看,优选热容量尽可能小的,因此使用芯片热敏电阻作为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此外,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还可以是由珀耳帖元件、热电偶、热电堆等构成。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分别经由第1~第4印刷配线141~144与深部体温测量部4电连接。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分别经由第1~第4印刷配线141~144输出表示所测量的温度的电信号(电压值)。

如图2(b)所示,第1温度传感器111与第2温度传感器112之间的距离以及第3温度传感器113与第4温度传感器114之间的距离a比第1温度传感器111与第3温度传感器113之间的距离以及第2温度传感器112与第4温度传感器114之间的距离b(b>a)短。也就是说,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温度传感器111与第2温度传感器112邻近配置,而与第3温度传感器113隔开距离配置。第3温度传感器113与第4温度传感器114邻近配置,而与第1温度传感器111隔开距离配置。

图1所示的放大部2例如由四个通用放大器等构成,分别放大并输出从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输入的电信号。

模拟-数字转换部3例如由四个通用的a/d(analog-to-digital)转换器(adc)等构成,将从放大部2输入的模拟电信号分别转换为数字电信号并输出。

深部体温测量部4例如由mcu(microcontrolunit)等构成,与扬声器、led(lightemittingdiode)等连接。深部体温测量部4根据从模拟-数字转换部3输入的电信号所表示的温度,求出来自被检测者深部的热流量,并测量深部体温。在本实施方式中,深部体温测量部4由深部体温的转变,判定被检测者是否有中暑的危险。然后,深部体温测量部4在深部体温超过规定的阈值(危险值)、深部体温的变化超过规定的范围等满足规定条件的情况下,判定为有中暑的危险,从扬声器发出警告声音,点亮或闪烁led并警告被检测者有中暑的危险。

接着参照附图说明利用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深部体温计测量深部体温。

图3(a)是显示温度传感器单元的概略结构的图,图3(b)是显示温度传感器单元的热等效电路的图。

如图3(a)所示,在由深部体温计测量热流量时,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经由测量面与被检测者的身体表面贴紧。

如图3(a)所示,贴附在第1温度传感器111上的第2绝热部件13作为具有预定的热阻值r1的第1热阻体121发挥作用。另外,如图3(a)所示,贴附在第3温度传感器113上的第1及第2绝热部件12及13作为具有比第1热阻体121的热阻值r1大的热阻值r2(>r1)的第2热阻体122发挥作用。另外,热阻值r1及热阻值r2是可以由第1及第2绝热部件12及13的材料及厚度求出的已知数,保持在图1所示的深部体温测量部4中。

第1温度传感器111测量第1热阻体121的上表面的温度t1,将表示所测量的温度t1的电信号输出。第2温度传感器112将表示所测量的温度t2的电信号输出。第3温度传感器113测量第2热阻体122的上表面的温度t3,并将表示所测量的温度t3的电信号输出。第4温度传感器114将表示所测量的温度t4的电信号输出。

并且,将被检测者的皮下组织130的热阻值设为rz,将深部体温设为ti,则图3(a)所示的温度传感器单元1可以由图3(b)所示的热等效电路表示。

当第1热阻体121上表面的温度t1及下表面(测量面一侧)的温度t2’稳定时,单位时间通过第1热阻体121的热量(热流)与从被检测者的皮下组织130流向第1热阻体121下表面的热流相等。另外,当第2热阻体122上表面的温度t3及下表面(测量面一侧)的温度t4’稳定时,则第2热阻体122的热流与从被检测者的皮下组织130流向第2热阻体122的下表面的热流相等。因此,对于第1热阻体121,第2热阻体122,下式(1)、(2)分别成立。

(ti-t2')/rx=(t2'-t1)/r1…(1)

(ti-t4')/rz=(t4'-t3)/r2…(2)

如图3(b)所示,由于第2温度传感器112不与第1热阻体121串联连接,所以从被检测者的皮下组织130流向第2温度传感器112的下表面(测量面一侧)的热流与第1热阻体121的热流不同。另外,由于第4温度传感器114不与第2热阻体122串联连接,所以从被检测者的皮下组织130流向第4温度传感器114的下表面(测量面一侧)的热流与第2热阻体122的热流不同。

然而,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1温度传感器111与第2温度传感器112邻近配置,所以第1热阻体121下表面的温度t2’与第2温度传感器112所测量的温度t2大致相同。另外,由于第3温度传感器113与第4温度传感器114邻近配置,所以第2热阻体122下表面的温度t4’与第4温度传感器114所测量的温度t4大致相同。因此,对于第1热阻体121,第2热阻体122,下式(3)、(4)分别成立。

t2’≒t2…(3)

t4’≒t4…(4)

将式(3)代入式(1),式(4)代入式(2),则分别得到下式(5),(6)。

(ti-t2)/rz=(t2-t1)/r1…(5)

(ti-t4)/rz=(t4-t3)/r2…(6)

这里,式(5)与以往的关于深部体温计200的第1热流传感器201所成立的式(9),式(6)与关于第2热流传感器202所成立的式(10)分别相等。

也就是说,第1温度传感器111、第2温度传感器112以及第1热阻体121可以起到与以往的深部体温计200中的三明治结构的第1热流传感器201大致相同的功能。另外,第3温度传感器113、第4温度传感器114以及第2热阻体122可以起到与三明治结构的第2热流传感器202大致相同的功能。

另外,为了起到与第1热流传感器201大致相同的功能,优选将第1温度传感器111与第2温度传感器112邻近配置,并且优选与第3温度传感器113隔开距离配置。同样地,为了起到与第2热流传感器202大致相同的功能,优选将第3温度传感器13与第4温度传感器114邻近配置,并且优选与第1温度传感器111隔开距离配置。也就是说,如图2(b)所示,优选第1温度传感器111与第3温度传感器113之间配置为相比第1温度传感器111与第2温度传感器112之间更为分离,并且相比第3温度传感器113与第4温度传感器114之间更为分离。

由于第1热阻体121的热阻值r1及第2热阻体122的热阻值r2是已知数,所以上述式(5)及(6)中的未知数只有皮下组织130的热阻值rz及深部体温ti。因此求解未知数的皮下组织130的热阻值rz及深部体温ti的联立方程式,从式(5)和(6)中消去具有位置差异、个体差异的皮下组织130的热阻值rz,则可以得到下式(7)。

另外,如果定义k=r1/r2,则可以简化成式(8)。另外,如上所述,由于热阻值r1及热阻值r2是已知数,所以k也是已知数,并且被保持在图1所示的深部体温测量部4中。

图1所示的深部体温测量部4通过将从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输入的温度信号所表示的温度t1~t4分别代入式(7)或(8),能够比较准确地测量(计算)深部体温ti。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涉及的深部体温计(体内温度计)100包括温度传感器单元1、深部体温测量部(体内温度测量部)4。温度传感器单元1被用来测量深部体温ti作为被检测者的体内温度。温度传感器单元1在面向被检测者的身体表面的测量面一侧具备测量被检测者的身体表面温度的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在第1及第2温度传感器111及112中,只在第1温度传感器111的测量面一侧设有第1热阻体121。并且,邻近设置第1温度传感器111与第2温度传感器112以使第1热阻体111的测量面一侧的温度t2’与第2温度传感器112所测量的温度t2达到大致相等的程度。

由此,第1温度传感器111、第2温度传感器112以及第1热阻体121可以起到与以往的深部体温计200的第1热流传感器201大致相同的功能。这样一来,温度传感器单元1不必具有制造成本高的三明治结构的第1热流传感器201,而是通过第1温度传感器111、第2温度传感器112以及第1热阻体121,就可以实现与第1热流传感器201大致相同的功能,所以可以比以往的制造成本低。

另外,第1热阻体121可以通过在第1温度传感器111的测量面一侧贴附第2绝热部件13这种简单的方法形成,因此可以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进而,在第3及第4温度传感器113和114中,只在第3温度传感器113的测量面一侧设有第2热阻体122。并且,邻近设置第3温度传感器113与第4温度传感器114以使第2热阻体112的测量面一侧的温度t4’与第4温度传感器114所测量的温度t4达到大致相等的程度。并且第2热阻体122以与第1热阻体121不同的方式,具体地是在第3温度传感器113的测量面一侧重叠贴附第1以及第2绝热部件12及13,从而形成为具有与第1热阻体121不同的热阻值。由此,能够以简单的方法形成具有不同热阻值的第1及第2热阻体121及122,所以能够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第1温度传感器111与第3温度传感器113之间配置为相比第1温度传感器111与第2温度传感器112之间更为分离,并且相比第3温度传感器113与第4温度传感器114之间更为分离。因此,第1温度传感器111、第2温度传感器112以及第1热阻体121可以更好地发挥与第1热流传感器201大致相同的功能。另外,第3温度传感器113、第4温度传感器114以及第2热阻体122可以更好地发挥与第2热流传感器202大致相同的功能。

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的测量面一侧被导热材料14覆盖。由此,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能够隔着树脂制的外壳测量被检测者的身体表面的温度。另外,能够在四个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上均匀地导热。

深部体温测量部4根据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测量的温度,测量被检测者的深部体温。并且,深部体温计100具备扬声器、led,在被检测者的深部体温满足规定条件时,作为可能会有中暑的风险,发出规定的警告。由此,可以防止被检测者中暑。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应用。以下,对能够适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被测量对象,即被检测者是人时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被测量对象也可以是动物。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就温度传感器单元1与被检测者的身体表面接触来测量深部体温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也可以不与被检测者的身体表面接触(非接触)而测量深部体温。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深部体温计100在被检测者的深部体温满足了规定的条件时,作为有中暑的危险,发出规定的警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在被检测者的深部体温满足规定的条件时,对有中暑以外的身心异常的风险进行警告,只要是与深部体温相关的身心的异常,则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是低体温症、睡眠质量、基础体温、免疫、压力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本发明涉及的体内温度计,举出了安装在作为被测量对象的被检测者的头部、躯干部等中枢部的身体表面上、测量作为脑、内脏器官等深部的体内温度的深部体温ti的深部体温计100的实例并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涉及的体内温度计不限于此,还可以是安装在身体主要部分以外的、测量(包括推测等)深部体温ti以外的体内温度。例如,本发明涉及的体内温度计还可以安装在被检测者的、远离身体主要部分的手臂、脚踝等末端部,对末端部的体内温度进行测量(包括推测等)。

在这种情况下,深部体温测量部4还可以根据被检测者的末端部的体内温度来推测深部体温ti。具体而言,预先测量多个被检测者的末端部的体内温度和中枢部的深部体温,求出两者的相关关系,将其保持在深部体温测量部4。然后,深部体温测量部4可以根据测量出的被检测者的末端部的体内温度,利用预先求出的相关关系来推测深部体温ti。例如,在求出深部体温ti比末端部的体内温度略高5℃的相关关系的情况下,如果测量出的被检测者的末端部的体内温度为32℃,则可以加上常数5℃,推定37℃为深部体温ti。然后,深部体温测量部4可以在推测出的深部体温超过预定的阈值等满足规定的条件的情况下,警告被检测者有中暑的危险。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第1温度传感器111的测量面一侧贴附第2绝热部件13而形成第1热阻体121,在第3温度传感器113的测量面一侧重叠贴附第1绝热部件12及第2绝热部件13而形成第2热阻体122。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第1及第2热阻体121及122还可以通过在印制板(princedcircuitboard;pcb)上形成的图形配线来实现。

图5(a)是显示变形例中的温度传感器单元的构成实例的截面图,(b)是显示深部体温的测量面的图。另外,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涉及的温度传感器单元1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标号,省略对其说明。

如图5(a)和(b)所示,本变形例中的温度传感器单元1001在树脂制的外壳(未图示)内的、与被检测者的身体表面接触而测量深部体温的测量面一侧具备安装有四个第1~第4温度传感器111~114的印制板1011和导热材料1014。

在本变形例中,在印制板1011上形成仅以导热为目的的第1及第2图案配线151及第152。第1及第2图案配线151及152由导热率优异的铜箔等热导体构成。

第1图案配线151,其一端(以下称为“连接端”)与第1温度传感器111连接,而另一端(以下称为“非连接端”)与第2温度传感器112邻近配置。

第2图案配线152,其一端(以下称为“连接端”)与第3温度传感器113连接,而另一端(以下称为“非连接端”)与第4温度传感器114邻近配置。

如图5(b)所示,第2温度传感器112与第1图案配线151的距离、以及第4温度传感器114与第2图案配线152的距离c比第1图案配线151与第2图案配线152的距离d短(d>c)。即,在本变形例中,第1图案配线151与第2温度传感器112邻近配置,而与第2图案配线152、进而与第4温度传感器114隔开距离配置。第2图案配线152与第4温度传感器114邻近配置,而与第1图案线151、进而与第2温度传感器122隔开距离配置。

在本变形例中,为了均匀地在第2及第4温度传感器122及114,以及第1及第2图案配线151及152的非连接端导热,导热材料1014设置成覆盖第2以及第4温度传感器112及114整体,以及第1及第2图案配线151及152的非连接端。

在本变形例中,第1图案配线151起到与具有热阻值r1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1热阻体121相同的功能。另外,第2图案配线152起到与具有热阻值r2(>r1)的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第2热阻体122相同的功能。第1及第2图案配线151及152的热阻值分别根据从导热材料1014到第2及第4温度传感器112及114的距离(长度)、以及第1及第2图案配线151及152的粗细(宽度)来确定。在本变形例中,将从导热材料1014到第2温度传感器112的距离(长度)和从导热材料1014到第4温度传感器114的距离(长度)设为相同,另一方面,通过使第2图案配线152的粗细(宽度)小于第1图案配线151的粗细(宽度),从而使第2图案配线152的热阻值r2大于第1图案配线151的热阻值r1。

在本变形例中,由于第一配线图案151的非连接端与第2温度传感器112邻近配置,所以第1配线图案151的非连接端的温度t2’大致等于第2温度传感器112所测量的温度t2。另外,由于第2配线图案152的非连接端与第4温度传感器114邻近设置,所以第1配线图案151的非连接端的温度t4’大致等于第4温度传感器114所测量的温度t4。因此,在本变形例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式(3)以及(4)分别成立。因此,第1温度传感器111、第2温度传感器112及第1配线图案151可以起到与以往的深部体温计200的三明治结构的第1热流传感器201大致相同的功能。另外,第3温度传感器113、第4温度传感器114以及第2配线图案152可以起到与三明治结构的第2热流传感器202大致相同的功能。

如上所述,本变形例涉及的温度传感器单元1001,在测量面一侧形成有一端与第1温度传感器111连接,另一端与第2温度传感器112邻近配置,使得另一端的温度与第2温度传感器112所测量的温度达到大致相等程度的作为导体图案的第1配线图案151。另外,第2温度传感器112和第1配线图案151的另一端的测量面一侧被导热材料1014覆盖。

因此,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第1温度传感器111、第2温度传感器112及第1配线图案151可以发挥与以往的深部体温计200的第一热流传感器201大致相同的功能。另外,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在温度传感器的测量面一侧贴附绝热部件作为热阻体的方法中,由于不能在自动工序中贴附绝热部件,需要人的手工作业,所以除了在热阻值上产生误差外,由于手工作业,所以有不能期待通过批量生产来降低成本的课题。如本变形例那样,在将形成在印制板上的图案配线作为热阻体的方法中,由于不需要人的手工作业,可以通过自动工序进行,因此可以提高批量生产时的品质稳定性,同时也可以实现降低成本。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广义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实施方式和变形。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基于2019年3月14日提交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047122以及2019年7月2日提交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19-123485。在本说明书中,参照日本专利申请2019-047122以及日本专利申请2019-123485的全体说明书、权利要求书、附图。

符号说明

1温度传感器单元

2放大部

3模拟-数字转换部

4深部体温测量部(体内温度测量部)

11基板

12第1绝热部件

13第2绝热部件

14导热材料

100深部体温计(体内温度计)

111第1温度传感器

112第2温度传感器

113第3温度传感器

114第4温度传感器

121第1热阻体

122第2热阻体

130皮下组织

141第1印刷配线

142第2印刷配线

143第3印刷配线

144第4印刷配线

151第1图案配线

152第2图案配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