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及其标准指纹图谱与流程

文档序号:24643058发布日期:2021-04-13 14:04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及其标准指纹图谱与流程

1.本申请涉及中药材指纹图谱的构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及其标准指纹图谱。


背景技术:

2.中成药的体系较为复杂,具有多组分与多作用靶点的特点。目前对中成药的临床疗效了解较多,但其作用机理尚未完全明了,单独依靠一两个指标化合物的测定来评价中成药的质量并不全面。因此,大多中成药开始采用指纹图谱的方式进行表征,中药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可量化的质量控制手段,其基本属性是整体性和模糊性,这与中医理论的整体性原则和中药作用机理的模糊性是相对应的,所以综合运用指纹图谱,结合计算机智能信息处理可以对中成药质量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评价。中药指纹图谱具体是指某些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表示其化学特征的色谱图或光谱图,它可以较全面地反映药材所含化学成分的种类和数量,有效地体现中药成分的整体性和综合作用,以其快速、准确等特点已被广泛运用于中药分析鉴定和质量控制等方面。
3.源吉林甘和茶作为一种中成药,主要由千里光、牡荆叶、栀子、葛根、黄芩等35味中药材组成,具有疏风清热,解暑消食,生津止渴的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头痛,骨节疼痛,食滞饱胀,腹痛吐泻。本品质量标准中仅有青蒿薄层色谱法的定性鉴别,而未建立含量测定方法以及其他定性鉴别项目,源吉林甘和茶作为中药复方,所含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该标准难以全面反映产品的整体质量特征,无法从整体上控制产品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申请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源吉林甘和茶的青蒿薄层色谱法的定性鉴别方法无法全面反映产品的质量特征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出的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6.s1.参照物溶液的制备;
7.s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8.s3.测定:分别吸取所述参照物溶液与所述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获得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
9.其中,步骤s3中高效液相色谱的条件包括: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冰醋酸溶液为流动相b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ml/min,柱温为20

30℃。
10.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3中,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还包括:色谱柱为welch ultimate aq c184.6
×
250mm,5μm,检测波长为250

290nm。
11.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3中,梯度洗脱条件为:0

15min,流动相a 5%

15%,流动相b 95%

85%;15

40min,流动相a 15%

19%,流动相b 85%

81%;40

65min,流动相a 19

60%,流动相b 81%

40%;65

75min,流动相a 60%

95%,流动相b 40%

5%;75

76min,流动相a 95%

5%,流动相b 5%

95%;76

83min,流动相a 5%,流动相b 95%。
12.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3中,冰醋酸溶液的体积分数为0.5%

1%。
13.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1中,分别称取绿原酸对照品、栀子苷对照品、葛根素对照品、黄芩苷对照品和甘草酸铵对照品,再分别加入50%的乙醇制成混合溶液;
14.每1ml混合溶液中各含30μg的绿原酸、栀子苷、葛根素、黄芩苷和甘草酸铵。
15.可选地,在所述步骤s2中,将源吉林甘和茶粉碎、过筛后取1.5

3.5g,加水40

60ml,加热回流后40

60min后冷却,加水补足失量,混匀后过滤得到滤液,取滤液5

15ml,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滤液得到5

15ml的提取液,提取3

5次,将所述提取液合并后蒸干得到蒸渣,加入50%的乙醇溶解蒸渣,再加入50%的乙醇稀释,混匀后过滤。
16.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源吉林甘和茶标准指纹图谱,所述源吉林甘和茶标准指纹图谱由上述任一项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所测得:所述标准指纹图谱包括23个特征峰,其中5号峰为绿原酸,7号峰为栀子苷,9号峰为葛根素,22号峰为黄芩苷,23号峰为甘草酸。
17.可选地,1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34~0.38,rsd为0.12%;2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56~0.60,rsd为0.06%;3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59~0.63,rsd为0.04%;4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80~0.84,rsd为0.05%;5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83~0.87,rsd为0.06%;6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92~0.96,rsd为0.03%;7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94~0.98,rsd为0.02%;8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98,rsd为0.04%;9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rsd为0%;10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03~1.07,rsd为0.04%;11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04~1.08,rsd为0.05%;12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08~1.12,rsd为0.05%;13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26~1.30,rsd为0.06%;14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29~1.31,rsd为0.07%;15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33~1.37,rsd为0.09%;16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52~1.56,rsd为0.08%;17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56~1.60,rsd为0.08%;18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68~1.72,rsd为0.08%;19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72~1.74,rsd为0.08%;20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77~1.81,rsd为0.07%;21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2.46~2.50,rsd为0.21%;22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2.55~2.59,rsd为0.22%;23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3.05~3.09,rsd为0.27%。
18.可选地,1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36;2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58;3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61;4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82;5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85;6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94;7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96;8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98;9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10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05;11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06;12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10;13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28;14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31;15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35;16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54;17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58;18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70;19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74;20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79;21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2.48;22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2.57;23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3.07。
19.可选地,1、3、20号峰归属为千里光药材;4、6、12、14、15、17、18、21号峰归属为牡荆
叶药材;7号峰归属为栀子药材;9、10、11、13号峰归属为葛根药材;19号峰归属为槐花药材;22号峰归属为黄芩药材;23号峰归属为甘草药材;2、5号峰为千里光、牡荆叶、玉叶金花药材共有峰;8、16号峰为千里光、牡荆叶药材共有峰。
20.本申请的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及其标准指纹图谱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主要运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技术,考察源吉林甘和茶中的大极性成分的指纹特征,以更好地反映其药理药效基础的相关性,该方法专属性良好,特征峰无杂质峰干扰;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均符合要求,表明该方法的到的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能够全面反映源吉林甘和茶配方中多种成分的整体面貌,能定性、定量的分析源吉林甘和茶的质量,为源吉林甘和茶的质量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为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2.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源吉林甘和茶的指纹图谱;
23.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源吉林甘和茶在不同检测波长下的指纹图谱;
24.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源吉林甘和茶在不同色谱柱下的指纹图谱;
25.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源吉林甘和茶在不同流动相下的指纹图谱;
26.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源吉林甘和茶的冰醋酸在不同体积分数下的指纹图谱;
27.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源吉林甘和茶在不同柱温下的指纹图谱;
28.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源吉林甘和茶在不同提取溶剂下的指纹图谱;
29.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源吉林甘和茶在不同提取方式下的指纹图谱;
30.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源吉林甘和茶在不同回流时间下的指纹图谱;
31.图10为绿原酸的专属性色谱图;
32.图11为栀子的专属性色谱图;
33.图12为葛根的专属性色谱图;
34.图13为黄芩的专属性色谱图;
35.图14为甘草的专属性色谱图;
36.图15为源吉林甘和茶重复性考察的指纹图谱;
37.图16为源吉林甘和茶精密度考察的指纹图谱;
38.图17为源吉林甘和茶由不同操作人员分别进行测定的指纹图谱;
39.图18为源吉林甘和茶在不同液相色谱仪下检测得到的指纹图谱;
40.图19为源吉林甘和茶稳定性考察的指纹图谱;
41.图20为15个批次的源吉林甘和茶的指纹图谱。
42.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43.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
hss t3(4.6
×
250mm,5μm)、ecosil c18(4.6
×
250mm,5μm)、welch ultimate xb c18(4.6
×
250mm,5μm)、welch ultimate aq c18(4.6
×
250mm,5μm)时,对色谱图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从图中可以得出,在使用welch ultimate aq c18(4.6
×
250mm,5μm)柱时,色谱峰整体分离效果最好,故而本方案优选welch ultimate aq c18为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的液相色谱柱。
53.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3中,梯度洗脱条件为:0

15min,流动相a 5%

15%,流动相b 95%

85%;15

40min,流动相a 15%

19%,流动相b85%

81%;40

65min,流动相a 19

60%,流动相b 81%

40%;65

75min,流动相a 60%

95%,流动相b 40%

5%;75

76min,流动相a 95%

5%,流动相b5%

95%;76

83min,流动相a 5%,流动相b 95%。以上是本实施例中得到的最佳梯度洗脱条件,在上述范围内,色谱图具有良好的峰形和分离度。
54.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3中,冰醋酸溶液的体积分数为0.5%

1%。为了获得最佳的冰醋酸体积分数,本实施例对冰醋酸各个体积分数的指纹图谱均进行了测定,考察不同体积分数的冰醋酸溶液对色谱峰的影响,主要包括乙腈

0.2%冰醋酸、乙腈

0.5%冰醋酸和乙腈

1%冰醋酸,洗脱梯度及柱温等其他色谱条件保持一致,测定结果如图5所示,结果显示,冰醋酸体积分数为0.5%

1%时,分离较好,出峰时间较快,优选体积分数为0.5%的冰醋酸溶液。
55.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1中,分别称取绿原酸对照品、栀子苷对照品、葛根素对照品、黄芩苷对照品和甘草酸铵对照品,再分别加入50%的乙醇制成混合溶液;每1ml混合溶液中各含30μg的绿原酸、栀子苷、葛根素、黄芩苷和甘草酸铵。
56.本方案中参照物溶液的制备优选上述参数和条件,取绿原酸对照品、栀子苷对照品、葛根素对照品、黄芩苷对照品、甘草酸铵对照品适量,加50%的乙醇溶剂制成混合对照品溶液。源吉林甘和茶处方中的栀子含有栀子苷特征成分,葛根含葛根素特征成分,黄芩含黄芩苷特征成分,甘草含甘草酸等特征成分,根据各药味的药效成分及其主要化学性质,制备相应的对照品溶液进行定位比对,从而使构建的标准指纹图谱能够全面反映甘和茶的质量信息,避免了现有质量控制标准单一、片面的缺点,可用于甘和茶的全面质量评价和控制。
57.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s2中,将源吉林甘和茶粉碎、过筛后取1.5

3.5g,加水40

60ml,加热回流后40

60min后冷却,加水补足失量,混匀后过滤得到滤液,取滤液5

15ml,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滤液得到5

15ml的提取液,提取3

5次,将所述提取液合并后蒸干得到蒸渣,加入50%的乙醇溶解蒸渣,再加入50%的乙醇稀释,混匀后过滤。
58.本方案中供试品的制备优选以下参数和条件:取源吉林甘和茶内容物,粉碎过三号筛,取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水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置分液漏斗中,用水饱和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1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50%乙醇溶解并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50%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低8000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对指纹图谱进行辨认,操作简便、快捷,以此得出的相似度结果对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进行评价,结论较为客观和准确。源吉林甘和茶过筛后的粒度为342

368μm。当源吉林甘和茶粉碎过筛至这一细度时,整体较为
分散,后续的检测过程分离效果更好。
59.为了进一步提高指纹图谱的检测效果,本方案选择了两种提取方式进行测定,同时也选取了3种回流时间进行测定,具体的指纹图谱测试结果如图8和图9所示,当选用水回流以及水超声分别进行提取时,由于源吉林甘和茶质轻,超声效果不理想,回流提取更完全,故本实施例中优选回流提取。当分别加热回流30分钟、60分钟和90分钟时,加热60分钟的提取效果明显比30分钟的提取效果好,同时与加热90分钟的提取效果无明显差异。因此,为了节省检测成本,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回流时间为40

60min,优选提取(加热回流)时间为60min。
60.源吉林甘和茶处方药味多,中药成分复杂,且处方中的主要三种茶叶类药材(牡荆叶、千里光和玉叶金花)占比超过58%,茶叶中含有大量水溶性色素及其他杂质,导致指纹图谱的供试品溶液颜色呈深褐色,背景干扰较大,影响色谱峰的分离及识别,同时对色谱柱的伤害也较大,因此指纹图谱的建立过程中需要先除去茶叶类药材的色素及杂质干扰,并保证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处方药味的特征峰。本方案中以水作为提取溶剂进行加热,并经过水饱和正丁醇液液萃取技术,使处方药味中的药效成分得以富集到水饱和正丁醇溶液中,分离得到纯化后的供试品溶液,大大减少了背景干扰,降低了对色谱柱的伤害,且处方药味的特征峰均能在纯化后的供试品溶液中得以体现,使整个指纹特征图谱的质量得以大大提升。本方案优选水作为提取溶剂,主要是由于当提取溶剂为50%和70%乙醇时,叶绿素杂质较多,溶液呈墨绿色,如图7所示,提取溶剂为50%和70%乙醇时色谱杂质较多,背景干扰较大,而用水作提取溶剂色谱杂质峰较少,背景干扰相对较少,各参照物对应的色谱峰峰面积较一致,因此,用水提取的有效成分较完全,并且源吉林甘和茶为传统的茶剂,选用水作提取溶剂,以更好地反映其药理药效基础的相关性。
61.通过以上各个实施例中对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优化和对色谱条件的优化,使源吉林甘和茶的指纹图谱基线更加平稳,色谱峰分离度更好,色谱峰数目更多,杂峰更少,出峰时间更快,且信息量大。
62.为了验证上述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的准确性,本方案有进行以下实验:
63.1.专属性试验
64.精密吸取相应的阴性对照溶液(缺对应药材)、参照物溶液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按相同的色谱条件进行测定。具体的测定结果如图10至图14所示,阴性对照溶液在对照药材和供试品溶液特征峰位置无相应的色谱峰,说明供试品溶液指纹图谱测定无干扰,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专属性好。
65.2.重复性试验
66.同一实验员甲取同一批供试品(批号:20107,由国药集团德众(佛山)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参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制备6份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10μl供试品溶液,注入液相色谱仪,参照“高效液相色谱条件”进样测定,记录6次的指纹图谱,与其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比较,计算相似度,如图15所示,结果相似度均为1,共有峰保留时间rsd小于1%,表明方法的重复性良好。
67.3.精密度试验
68.取供试品溶液,按拟定的试验条件连续测定6次。记录指纹图谱,与其生成的对照
指纹图谱比较,计算相似度,如图16所示,结果相似度均为1,共有峰保留时间rsd小于1%,表明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69.4.中间精密度试验
70.另一实验员乙按上述条件(实验员甲)配制供试品溶液6份,按既定色谱条件下测定。记录指纹图谱,带入相似度软件,并分别计算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如图17所示,结果显示,在不同人员配制下,测得每个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均为1,共有峰保留时间rsd小于1%,表明该方法中间精密度良好。
71.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在waters e2695液相色谱仪、thermo ultimate3000液相色谱仪、waters aquity arc液相色谱仪上按规定的色谱条件测试,具体的测试结果如图18所示,分别采用waters e2695液相色谱仪、thermo ultimate 3000液相色谱仪、waters aquity arc液相色谱仪所得的指纹图谱经相似度评价系统分析,相似度依次为1、0.997、1,说明不同品牌或型号的液相色谱仪的结果无显著差异,该方法的中间精密度良好。
72.5.稳定性试验
73.取一份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3、7、13、25和45小时下进行测定。记录各个指纹图谱,带入相似度软件,每个指纹图谱均有23个特征峰,如图19所示,在不同时间段测定结果中,每个指纹图谱与0小时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为1,且保留时间rsd均小于1%。表明样品在45小时内测定结果稳定。
74.采用同样的测定方法分别对源吉林甘和茶15个批次的样品进行(单针)指纹图谱的测定,记录各个指纹图谱,带入相似度软件,得到图20,生成对照图谱,并计算15批次供试品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具体的相似度结果如下表1所示,结果表明15个批次的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9以上,表明15批次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质量一致性程度高,生产工艺稳定可控。
75.表1. 15个批次的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相似度总表
76.序号批号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1180351.0002180570.9953180960.9974181250.9975181550.9996190050.9987190400.9988190690.9959191000.99410191350.99611200230.99412200450.99213200660.99314200890.99915201070.994
77.本申请还提供一种源吉林甘和茶标准指纹图谱,所述源吉林甘和茶标准指纹图谱由上述任一种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所测得,所述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的构建方法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源吉林甘和茶指纹图谱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78.如图1所示,采用高效液相法,进行全波长扫描,通过与对照品的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图谱比对,确认特征峰化合物,其中源吉林甘和茶的标准指纹图谱包括23个特征峰,其中5号峰为绿原酸,7号峰为栀子苷,9号峰为葛根素,22号峰为黄芩苷,23号峰为甘草酸。本方案确定了源吉林甘和茶的指纹图谱中具有23个共有特征峰,构建了源吉林甘和茶标准指纹图谱,并利用混合对照品溶液对绿原酸、栀子苷、葛根素、黄芩苷、甘草酸这些共有峰进行了指认,所构建的标准指纹图谱能够全面反映甘和茶的质量信息,具有快捷、稳定、精密度高、重现性强等优点,避免了现有质量控制标准单一、片面的缺点,可用于甘和茶的全面质量评价和控制。
79.经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计算,与对照指纹图谱相比较,相似度不低于0.90。以新建立的指纹图谱对15批源吉林甘和茶样品进行全面质量比对,证明该产品的质量一致性,结论较为客观和准确。
80.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1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34~0.38,rsd为0.12%;2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56~0.60,rsd为0.06%;3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59~0.63,rsd为0.04%;4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80~0.84,rsd为0.05%;5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83~0.87,rsd为0.06%;6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92~0.96,rsd为0.03%;7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94~0.98,rsd为0.02%;8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98,rsd为0.04%;9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rsd为0%;10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03~1.07,rsd为0.04%;11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04~1.08,rsd为0.05%;12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08~1.12,rsd为0.05%;13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26~1.30,rsd为0.06%;14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29~1.31,rsd为0.07%;15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33~1.37,rsd为0.09%;16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52~1.56,rsd为0.08%;17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56~1.60,rsd为0.08%;18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68~1.72,rsd为0.08%;19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72~1.74,rsd为0.08%;20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77~1.81,rsd为0.07%;21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2.46~2.50,rsd为0.21%;22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2.55~2.59,rsd为0.22%;23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3.05~3.09,rsd为0.27%。本方案通过上述保留时间等参数,从共有峰中可以指认出5个共有峰,其中5号峰为绿原酸,7号峰为栀子苷,9号峰为葛根素,22号峰为黄芩苷,23号峰为甘草酸。
81.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1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36;2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58;3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61;4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82;5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85;6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94;7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96;8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0.98;9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10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05;11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06;12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10;13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28;14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31;15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35;16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54;17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58;18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70;19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74;20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1.79;21号峰平均相对
保留时间为2.48;22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2.57;23号峰平均相对保留时间为3.07。
82.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1、3、20号峰归属为千里光药材;4、6、12、14、15、17、18、21号峰归属为牡荆叶药材;7号峰归属为栀子药材;9、10、11、13号峰归属为葛根药材;19号峰归属为槐花药材;22号峰归属为黄芩药材;23号峰归属为甘草药材;2、5号峰为千里光、牡荆叶、玉叶金花药材共有峰;8、16号峰为千里光、牡荆叶药材共有峰。上述特征峰均能在具体药材中检出,主要成分来源于上述药材。
83.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