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功率检测的智能电表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5442146发布日期:2021-06-11 22:01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功率检测的智能电表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智能电表检测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功率检测的智能电表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智能电表的计量是否准确,一直缺乏简单有效的手段,很多用户都对家庭智能电表计量是否准确提出过质疑,因此,若是能提出一种可以让用户自己检查智能电表计量是否准确的方法,就可以消除用户的疑问,也便于用户维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让用户自己检查智能电表计量是否准确的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功率检测的智能电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断开家庭电路中所有的用电设备,并记录当前智能电表的数据;

将测量设备接入家庭电路,并记录在指定时间后所述智能电表的数据;

得到所述测量设备的耗电量数据与所述智能电表的数据差,并基于所述耗电量数据和数据差,判断所述智能电表计量是否正确。

可以理解的是,本方法可以适合绝大多数用户,实现了在无需拆解查看智能电表的情况下,即可以检测智能电表的计量是否准确。

进一步的,所述测量设备为已知其额定功率的电器,根据所述额定功率乘以所述指定时间得到所述测量设备的耗电量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这种计算测量设备耗电量数据的方法适合绝大多数电器,并且在家庭电路其它用电设备断开的情况下,电器的实际功率通常和额定功率相差不大。

进一步的,取所述耗电量数据的二十分之一为误差范围,所述耗电量数据和所述智能电表的数据差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误差范围,即判断所述智能电表的计量准确。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路没有其它负载的情况下,实际功率通常不会低于额定功率十分之九。这种方法,考虑到了实际功率和误差对判断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了判断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指定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小于等于3小时。

可以理解的是,智能电表的单位通常为度,即千瓦时,若测量设备接入家庭电路的时间过短,容易导致智能电表数据变化较小,不方便观察。因此本方法指定时间优选为一小时以上,同时考虑到测量设备在长时间负荷后,实际功率容易增加,因此指定时间优选在在三小时以内。

可替代的,所述测量设备为可联网获取所述智能电表数据的智能电子产品,所述当前智能电表的数据和指定时间后智能电表的数据均通过所述智能电子产品获得。

可以理解的是,目前部分智能电表已支持网上查询功能,且网上查询所显示的数据,通常精确度也更高(即小数保留位更多),通过智能电子产品直接获取智能电表数据,也提高了本方法的操作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电子产品安装有充电能耗检测app,在充电完成后,根据所述充电能耗检测app显示的数据得到所述测量设备的耗电量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智能电子产品,如手机或平板的充电功率通常为20w到50w之间,到充满电时通常消耗0.015到0.04度电之间,因此这种方法更适合于检测一些计量精度可以到0.01千瓦时的智能电表,即智能电表读数上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普通智能电表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当然,也可以多台智能设备同时充电,最后将充电能耗检测app上显示的数据进行相加,只要耗电量大于0.1度,也可以对普通智能电表进行检查。通过这种方法便于更直观的对智能电表进行检查,而无需进行计算。同时,智能设备在目前也属于常见的电子产品,该方法也满足大多数普通用户适用。

可替代的,所述测量设备包括电能计量器和电器,所述电器与所述电能计量器连接后接入所述家庭电路,并根据所述电能计量器上的读数,得到所述测量设备的耗电量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这种方法,需要借助电能计量器,或者带电能计量功能的插座等,相较于上一种方法,此方法对电器的智能化不做要求,同时也不受到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差异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基于功率检测的智能电表检测方法,适合绝大部分用户使用,实现了用户在无需拆解查看智能电表的情况下,即可以检测智能电表的计量是否准确,便于用户维护自己的消费者权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中基于功率检测的智能电表检测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功率检测的智能电表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断开家庭电路中所有的用电设备,并记录当前智能电表的数据;

即将带检测智能电表管理下的电路中所有的用电设备全部断开连接,可以采取将含有用电设备数量较多的室内区域,直接拉闸停止通电,仅留下用电设备数量最少的区域,然后将该区域的通电设备逐个拔掉插头,实现电路完全断开,这种方式避免了逐个拔取插头带来的繁琐和时间的浪费。

在电路全部断开后,记录下待检测智能电表的当前数据。

s20,将测量设备接入家庭电路,并记录在指定时间后所述智能电表的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路内其他用电设备完全断开的情况下,此时测量设备的耗电量就可以看做是整个电路的耗电量。

s30,得到所述测量设备的耗电量数据与所述智能电表的数据差,并基于所述耗电量数据和数据差,判断所述智能电表计量是否准确。

可以理解的是,实现得到所述测量设备的耗电量数据可以有多种方式,本实施例列举三种相对较为合适的方式。

方式一:所述测量设备为已知其额定功率的电器,根据所述额定功率乘以所述指定时间得到所述测量设备的耗电量数据。

一般而言,家庭电器的插头或说明书上均会写明该电器的额定功率或者额定电压及额定电流,若写明的是额定电压及额定电流,则额定功率等于额定电压乘以额定电流。

同时,在本实施方式中,至少还需要一个计时装置,在所述测量设备接入电路时,所述计时装置开始计时,当所述测量设备断开电路时,所述计时装置停止计时,所述计时装置的时间差即为本方式选取的指定时间,且优选的是,该指定时间指定时间大于等于1小时小于等于3小时,从而减少实际功率的增加对判断结果的影响。

最后,将所述额定功率乘以所述指定时间得到所述测量设备的耗电量数据。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额定功率的单位为千瓦,所述指定时间的单位为小时,即最后得到的耗电量数据的单位就为千瓦时。

进一步的,深入考虑到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存在差异,即最后算出来的耗电量数据和实际耗电量数据存在差异,因此取按照额定功率计算得出的耗电量数据值的二十分之一为误差范围,若所述按照额定功率计算得出的耗电量数据和所述智能电表的数据差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误差范围,即判断所述智能电表的计量准确。

方拾二:所述测量设备为可联网获取所述智能电表数据的智能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或笔记本等。所述当前智能电表的数据和指定时间后智能电表的数据均通过所述智能电子产品获得。并且所述智能电子产品还安装有充电能耗检测app,在充电完成后,根据所述充电能耗检测app显示的数据得到所述测量设备的耗电量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智能手机或平板的充电功率通常为20w到50w之间,到充满电时通常消耗0.015到0.04度电之间,因此这种方法更适合于检测一些计量精度可以到0.01千瓦时的智能电表,即智能电表读数上小数点后面有两位(普通智能电表小数点后面只有一位)。当然,也可以将多台带有充电能耗检测app智能设备同时充电,最后将充电能耗检测app上显示的数据进行相加,只要累积耗电量大于0.1度,也可以对普通智能电表进行检查。

通过这种方法便于更直观的对智能电表进行检查。同时,智能设备在目前也属于常见的电子产品,该方法也满足大多数普通用户适用。

方式三:所述测量设备选取为电能计量器和电器,所述电器与所述电能计量器连接后接入所述家庭电路,并根据所述电能计量器上的读数,得到所述测量设备的耗电量数据。

即在这种方式中,所述电器可以为普通耗电设备,当然,考虑到误差和方便对比的原因,该电器优选为家庭大功率电器;所述电能计量器可以为市面上能买的普通的电能计量装置或者带电能计量功能的插座,并将所述电器与所述电能计量器连接后再接入电路,即通过所述电能计量器来测取该电器的耗电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这种方法,相较于上一种方法而言,此方法对电器的智能化不做要求,同时也不受到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差异的影响。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