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文档序号:31305849发布日期:2022-08-30 21:16阅读: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构造带地震速度分析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地震速度在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解释和评价中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同一年代沉积地层,如果地层岩性不同,或受构造影响产生较大的垂向位移时,这些差异会导致同一地层内地震波传播速度发生较大变化,造成地震传播速度沿地层发生横向变化,影响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加大了深层构造的刻画难度。
3.传统的地震速度的研究方法中的地震速度采用地层的平均速度,这种方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首先,传统方法的地震速度使用基本条件为地下地层为水平层状或均匀介质中,但是实际地层中的前陆冲断带发育大规模逆冲断层及褶皱,导致同一地层发生强烈变形,埋深及产状均发生较大变化,都会影响地震速度的研究精度。其次,计算地层平均速度时,采用dix公式,但dix公式是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射线垂直射入的条件下建立的,在求取地下构造复杂的地区的地层平均速度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4.因此现在亟需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方法,能够提高地震速度的预测精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文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提高地震速度的研究精度。
6.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文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7.确定工区内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
8.获取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9.依据所述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得到所述工区内的岩相分布、褶皱形态和地层倾角区间;
10.获取不同岩相在不同深度上对于速度的第一校正量,以及不同褶皱形态在不同地层倾角对于速度的第二校正量;
11.依据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所述第一校正量,以及所述第二校正量,得到所述工区内的地震速度模型。
12.优选的,所述确定工区内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包括:
13.依据地震反射数据、钻井数据和测井数据,进行井震标定;
14.依据所述井震标定结果,确定构造层的分布;
15.依据所述地震反射数据、所述钻井数据、所述测井数据和非地震数据,确定沉积相的分布;
16.依据所述构造层的分布和所述沉积相的分布,确定所述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
17.优选的,所述获取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包括:
18.依据声波测井数据或垂直地震剖面,得到每一构造层的深度速度拟合曲线;
19.对所述每一构造层的深度速度拟合曲线进行插值,得到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20.优选的,所述对所述每一构造层的深度速度拟合曲线进行插值,得到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包括:
21.选取工区内若干构造层中厚度最小的构造层所对应的厚度作为深度单位;
22.将所述每一构造层的深度速度拟合曲线按照所述深度单位划分成若干区间;
23.依据划分后的所述每一构造层的深度速度拟合曲线,得到每一构造层内不同区间的速度平均值,作为该区间的速度值;
24.依据每一所述构造层内不同区间的速度值,得到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25.优选的,所述获取不同岩相在不同深度上对于速度的第一校正量,包括:
26.依据声波测井数据、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以及所述工区内的所述岩相分布;
27.或,垂直地震剖面、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以及所述工区内的所述岩相分布;得到不同岩相的深度速度差值拟合曲线;
28.对所述不同岩相的深度速度差值拟合曲线进行插值,得到所述第一校正量。
29.优选的,所述获取不同褶皱形态在不同地层倾角对于速度的第二校正量,包括:
30.依据声波测井数据、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以及所述工区内的所述褶皱形态和地层倾角区间;
31.或,垂直地震剖面、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以及所述工区内的所述褶皱形态和地层倾角区间;得到不同褶皱形态的倾角速度差值拟合曲线;
32.对所述不同褶皱形态的倾角速度差值拟合曲线进行插值,得到所述第二校正量。
33.另一方面,本文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34.展布确定模块:用于确定工区内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
35.速度构造模块:用于获取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36.信息获取模块:用于依据所述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得到所述工区内的岩相分布、褶皱形态和地层倾角区间;
37.校正量确定模块:用于获取不同岩相在不同深度上对于速度的第一校正量,以及不同褶皱形态在不同地层倾角对于速度的第二校正量;
38.模型建立模块:用于依据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所述第一校正量,以及所述第二校正量,得到所述工区内的地震速度模型。
39.优选的,所述展布确定模块,包括:
40.井震标定单元,用于依据地震反射数据、钻井数据和测井数据,进行井震标定;
41.构造层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井震标定结果,确定构造层的分布;
42.沉积相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地震反射数据、所述钻井数据、所述测井数据和非地震数据,确定沉积相的分布;
43.展布确定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构造层的分布和所述沉积相的分布,确定所述构造
层和沉积相的展布。
44.又一方面,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指令。
45.又一方面,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计算机设备的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根据上述任意一项所述方法的指令。
46.由以上本文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本文实施例通过在构造层的基础上确定了沉积相的展布,得到了工区内岩相分布、褶皱形态和地层倾角区间。与现有技术中相比,在获取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变化关系的基础上,考虑到岩相在不同深度上对于速度的影响,以及不同褶皱形态在不同地层倾角上对于速度的影响,获取了第一校正量和第二校正量,通过第一校正量和第二校正量对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进行校正,得到工区内的地震速度模型。此时的地震速度模型能够提高地震速度的预测精度。
47.为让本文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4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文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文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9.图1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50.图2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确定工区内构造层和沉积相展布的流程示意图;
51.图3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获取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的流程示意图;
52.图4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更进一步获取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的流程示意图;
53.图5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一校正量的流程示意图;
54.图6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确定第二校正量的流程示意图;
55.图7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吐北2井的地震解释剖面图;
56.图8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体现吐北构造段内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的示意图;
57.图9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用于体现吐北构造段内地震速度模型示意图;
58.图10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装置的模块结构示意图;
59.图11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装置中展布确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60.图12示出了本文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61.附图符号说明:
62.100、展布确定模块;
63.200、速度构造模块;
64.300、信息获取模块;
65.400、校正量确定模块;
66.500、模型建立模块;
67.101、井震标定单元;
68.102、构造层确定单元;
69.103、沉积相确定单元;
70.104、展布确定单元;
71.1202、计算机设备;
72.1204、处理器;
73.1206、存储器;
74.1208、驱动机构;
75.1210、输入/输出模块;
76.1212、输入设备;
77.1214、输出设备;
78.1216、呈现设备;
79.1218、图形用户接口;
80.1220、网络接口;
81.1222、通信链路;
82.1224、通信总线。
具体实施方式
83.下面将结合本文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文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文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文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文保护的范围。
84.传统的地震速度的研究方法中的地震速度采用地层的平均速度,这种方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首先,传统方法的地震速度使用基本条件为地下地层为水平层状或均匀介质中,但是实际地层中的前陆冲断带发育大规模逆冲断层及褶皱,导致同一地层发生强烈变形,埋深及产状均发生较大变化,都会影响地震速度的研究精度。其次,计算地层平均速度时,采用dix公式,但dix公式是在水平层状介质中射线垂直射入的条件下建立的,在求取地下构造复杂的地区的地层平均速度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8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方法,能够提高地震速度的预测精度。图1是本文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方法的步骤示意图,本说明书提供了如实施例或流程图所述的方法操作步骤,但基于常规或者无创造性的劳动可以包括更多或者更少的操作步骤。实施例中列举的步骤顺序仅仅为众多步骤执行顺序中的一种方式,不代表唯一的执行顺序。在实际中的系统或装置产品执行时,可以按照实施例或者附图所示的方法顺序执行或者并行执行。
86.参照图1,所述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87.s101:确定工区内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
88.s102:获取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89.s103:依据所述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得到所述工区内的岩相分布、褶皱形态和地层倾角区间。
90.s104:获取不同岩相在不同深度上对于速度的第一校正量,以及不同褶皱形态在不同地层倾角对于速度的第二校正量。
91.s105:依据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所述第一校正量,以及所述第二校正量,得到所述工区内的地震速度模型。
92.在本文实施例中,在构造层的基础上确定了沉积相的展布,得到了工区内岩相分布、褶皱形态和地层倾角区间。与现有技术中相比,在获取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变化关系的基础上,考虑到岩相在不同深度上对于速度的影响,以及不同褶皱形态在不同地层倾角上对于速度的影响,获取了第一校正量和第二校正量,通过第一校正量和第二校正量对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进行校正,得到工区内的地震速度模型。此时的地震速度模型能够提高地震速度的预测精度。
93.参照图2,优选的,所述确定工区内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包括:
94.s1011:依据地震反射数据、钻井数据和测井数据,进行井震标定。
95.s1012:依据所述井震标定结果,确定构造层的分布。
96.s1013:依据所述地震反射数据、所述钻井数据、所述测井数据和非地震数据,确定沉积相的分布。
97.s1014:依据所述构造层的分布和所述沉积相的分布,确定所述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
98.在本文实施例中,地震反射数据为在发射地震波后,收集处理后得到的一种seg-y格式的地震信号。钻井数据包括井位坐标、补心海拔、钻井深度、钻井过程中出现的钻井异常(井漏、溢流、油气显示等)、钻井岩屑、钻井岩心。测井数据包括声波测井数据、自然伽马测井数据、自然电位测井数据、密度测井数据、中子测井数据、电阻率测井数据等。在进行井震标定时,需要选取工区内的典型井,其中,典型井为在工区范围内位于不同的构造位置、钻遇不同岩相,且钻井数据及测井数据完整的井。如果两口井中构造位置相近、钻遇的岩相相同,可以选取其中一口井作为典型井,在选取典型井的过程中要尽量包含不同的构造类型和岩相类型,以确保对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的预测的精准度。
99.在本文实施例中,非地震数据包括重力(密度属性)、磁力(磁化率属性)、电法(电阻率属性)勘探所获得的密度数据、磁化率数据和电阻率数据。由于地震反射数据存在多解性,而对于一些特殊的地质体,在密度、磁化率、电阻率上会表现为异常响应,比如火山岩体相对于沉积岩表现高磁化率异常特征,砾石层相对于砂泥岩表现为高电阻率异常,通过地震数据与非震数据联合解释可以识别火山体、砾岩体等特殊的地质体的分布范围。其中,在使用非地震数据时需要将非地震数据转换为seg-y格式。
100.在本文实施例中,首先,根据井震标定的结果明确各构造层在地震剖面上的位置和对应的地震反射特征后,在地震剖面上追踪地震反射同相轴,开展等时地层解释,进行地层、断层等各种构造现象的解释,划分构造层l1、l2、l3
……
然后,在构造层划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沉积相解释,通过钻井数据和测井数据进行单井沉积相划分,将单井划分结果通过井震标定,标定在地震剖面上,明确不同的沉积相的地震反射特征,通过对沉积相边界的
刻画,获得沉积相的初始展布。最后结合特殊地质体在非地震资料上的响应,在工区内进一步开展沉积相区域追踪,形成沉积相的展布,得到更为精准的地层框架。
10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确定工区内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后,步骤s102与步骤s103的执行顺序的先后顺序不做具体限定,即:可以先执行步骤s102再执行步骤s103;也可以先执行步骤s103,再执行步骤s102;步骤s102和步骤s103也可以并列执行。
102.参照图3,在本文实施例中,所述获取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包括:
103.s1021:依据声波测井数据或垂直地震剖面,得到每一构造层的深度速度拟合曲线。
104.s1022:对所述每一构造层的深度速度拟合曲线进行插值,得到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105.在本文实施例中,通过声波测井数据可以得到井点位置的地层速度,垂直地震剖面(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简称vsp)是一种在井口地表激发,在井中接收信号的地震勘探方法,通过vsp数据处理可以计算井点位置的地层速度。两种方法获得的构造层速度趋势是一致的,由于对于某些井来说无法进行声波测井,因此可以根据井的实际情况进行方法的选择。
106.在本文实施例中,得到井点位置的地层速度后,可以进一步确定某一构造层在深度a时的地震速度为b,可以通过excel表对各构造层速度进行拟合,将深度a,对应地震速度b输入至excel表中,得到每一构造层的深度速度拟合曲线,该拟合曲线可以反映每一构造层的地震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107.参照图4,其中,所述对所述每一构造层的深度速度拟合曲线进行插值,得到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包括:
108.s1023:选取工区内若干构造层中厚度最小的构造层所对应的厚度作为深度单位。
109.s1024:将所述每一构造层的深度速度拟合曲线按照所述深度单位划分成若干区间。
110.s1025:依据划分后的所述每一构造层的深度速度拟合曲线,得到每一构造层内不同区间的速度平均值,作为该区间的速度值。
111.s1026:依据每一所述构造层内不同区间的速度值,得到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112.具体的,假设工区内厚度最小的构造层厚度为500米,则选取500米为深度单位,将构造层l1、l2、l3
……
均以500米为一个单位进行划分,则各构造层的深度速度拟合曲线被划分为若干区间。以其中一个划分后的深度速度拟合曲线来说,对拟合曲线中的速度值取平均值,该平均值作为该区间的深度速度拟合曲线的速度值vnh。这样,对每个构造层来说,对应每一区间有一个速度值vnh,即可得到每一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113.在本文实施例中,依据所述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得到所述工区内的岩相分布、褶皱形态和地层倾角区间。具体的,通过沉积相的展布可以直接得到岩相的分布情况。通过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情况,也可以直接得到工区内的褶皱形态和地层倾角区间,工区地层的褶皱情况包括向斜,或是背斜,以及向斜或背斜为拉张还是挤压形态。对于地层倾角区间来说,表现为工区内拉张或挤压的角度范围。
114.参照图5,在本文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不同岩相在不同深度上对于速度的第一校正量,包括:
115.s1041:依据声波测井数据、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以及所述工区内的所述岩相分布;
116.或,垂直地震剖面、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以及所述工区内的所述岩相分布;得到不同岩相的深度速度差值拟合曲线。
117.s1042:对所述不同岩相的深度速度差值拟合曲线进行插值,得到所述第一校正量。
118.具体的,通过上述声波测井数据或vsp数据得到的井点位置的地层速度,可以进一步将其中某一种岩相(例如砂岩)的深度对应的地层速度取出来,即砂岩在深度c时的地震速度为d。首先,判断深度c在上述划分的哪一区间范围内,如果深度c为200米,即在0-500米的范围内。然后,将地震速度d与构造层l1:0-500米对应的速度值(v1h)相减,得到砂岩在深度c时的速度差值,即得到d-v1h。通过该方法可以求得不同岩相在深度段上所有的速度差值,进一步的,可以通过excel表对不同岩相在不同深度上的速度差值进行拟合。例如,将深度c,对应地震速度差值d-v1h输入至excel表中,得到砂岩的深度速度差值拟合曲线。通过上述方法,得到不同岩相的深度速度差值拟合曲线,该拟合曲线可以反映每一岩相的地震速度差值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119.进一步的,对所述不同岩相的深度速度差值拟合曲线进行插值,首先,仍旧以上述的500米为深度单位,将不同岩相的深度速度差值拟合曲线划分为若干区间,对其中一种岩相划分后的深度速度差值拟合曲线来说,对拟合曲线中任一区间的速度差值取平均值,该平均值作为该岩相在对应区间(深度)的第一校正量v岩。
120.参照图6,在本文实施例中,所述获取不同褶皱形态在不同地层倾角对于速度的第二校正量,包括:
121.s1043:依据声波测井数据、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以及所述工区内的所述褶皱形态和地层倾角区间;
122.或,垂直地震剖面、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以及所述工区内的所述褶皱形态和地层倾角区间;得到不同褶皱形态的倾角速度差值拟合曲线。
123.s1044:对所述不同褶皱形态的倾角速度差值拟合曲线进行插值,得到所述第二校正量。
124.具体的,由于不同褶皱形态的地层倾角对于速度的影响受深度影响较小,可以认为在不同深度段相同褶皱形态下地层倾角所导致的速度变化是相同的。
125.假设工区内地层倾角区间为0-90
°
,当褶皱形态为向斜拉张状态、地层倾角0-15
°
时,在构造层l1:0-500米范围内。首先,通过上述声波测井数据或vsp数据得到的井点位置的地层速度,可以进一步将向斜拉张状态下,地层倾角0-15
°
时的深度对应的地层速度取出来,即在深度e时的地震速度为f。由于0-15
°
在0-500米范围内,将地震速度f与构造层l1:0-500米对应的速度值(v1h)相减,得到褶皱形态为向斜拉张状态、地层倾角α(在0-15
°
内)在深度e时的速度差值,即得到f-v1h。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工区范围内褶皱形态为向斜拉张状态、地层倾角0-90
°
的速度差值。进一步的,由于在不同深度段相同褶皱形态下地层倾角所导致的速度变化是相同的,可以通过excel表对各速度差值进行拟合,将地层倾角α,速度
差值f-v1h输入至excel表中,得到褶皱形态为向斜拉张状态、地层倾角0-90
°
的倾角速度差值拟合曲线。通过该方法可以得到不同褶皱形态下倾角速度差值拟合曲线,该曲线可以反映任一褶皱形态下地震速度差值随地层倾角的变化关系。
126.进一步的,对所述不同褶皱形态的倾角速度差值拟合曲线进行插值,可以根据地层实际情况取β为倾角单位,按照倾角单位β将地层倾角区间划分为若干区间段。例如对褶皱形态为向斜拉张状态、地层倾角0-β的倾角速度差值拟合曲线取平均值,该平均值作为对应向斜拉张状态、地层倾角0-β的第二校正量,以此可以得到不同褶皱形态在不同地层倾角下的第二校正量vθ。
127.在本文实施例中,依据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所述第一校正量,以及所述第二校正量,得到所述工区内的地震速度模型。具体的,对于任一位置的地震速度,可以首先确定该位置的构造层类型,以此确定该构造层的速度值vnh;然后确定该位置的岩相类型以及所处的深度,以此确定该岩相在该深度上的第一校正量v岩;最后确定该位置的褶皱形态以及地层倾角,以此确定该褶皱形态、地层倾角下的第二校正量vθ。通过上述方法,可得到该位置的地震速度为vnh+v岩+vθ,工区内每个位置的地震速度确定后,即形成工区内的地震速度模型,可用于提高地震速度的预测精度。
128.参照图7至图9,在一实施例中,以库车前陆冲断带吐北构造段为例。库车前陆冲断带吐北构造段是位于库车前陆冲断带盐下断层背斜圈闭,地下构造运动极其复杂。
129.对吐北2井(tb2)进行井震标定,对地层、断层等各种构造现象的解释,其中参照图7,tq1x为第四系西域组底界,tn2k为新近系库车组底界,tn
1-2
k为新近系康村组底界,tn1j为新近系吉迪克组底界,te
2-3
s为古近系苏维依组底界,te
1-2
km为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群底界,tk为白垩系底界,tj为侏罗系底界,tt为三叠系底界。
130.参照图8,确定吐北构造段内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
131.通过上述的方法,依据每一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第一校正量,以及第二校正量,进而得到吐北构造段内每个位置的地震速度,参照图9,将每个位置的地震速度填入图中,形成吐北构造段的地震速度模型示意图。下部白垩系(k)-三叠系(t)地层由于构造挤压应力,发生大规模逆冲断层,断层上下盘的断距最小500m,最大2000m,断层倾角为30
°‑
50
°
,通过拟合可得,同一地层内上盘地震速度明显小于下盘。由钻井资料可知,上覆地层第四系(q1x)到白垩系(e2-3s)岩相不均一,在构造运动下,导致n1j与e2-3s地层抬升,地层抬升部位的埋深变小,倾角变大,使得其密度及孔隙度小于未抬升处的地层。根据拟合可知,同一地层内倾角大的地层的速度小于倾角小的地层的速度。
132.以吐北2井剖面为例,n1j地层速度随埋深增加而增加,0m-3000m地震速度为4000m/s-4300m/s,3000-4000m地震速度为4300m/s-4500m/s。该地层内,受到褶皱形态和地层倾角的影响,在6000m-7000m范围内,倾角0
°‑5°
地震速度为5300m/s-5800m/s,大于倾角0
°‑5°
地层,地震速度为4900m/s-5300m/s。根据岩相预测的结果,同一深度范围内,砾岩速度3800m/s-4500m/s,砂岩速度4100m/s-4400m/s,因此,n1j地层内,由于岩性偏细,因此速度小于n1k地层。表1为吐北构造段内不同岩相在不同深度上对于速度的第一校正量,表2为吐北构造段内不同褶皱形态在不同地层倾角下的第二校正量。
133.表1
[0134][0135]
表2
[0136][0137]
基于上述所述的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方法,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装置。所述的装置可以包括使用了本文实施例所述方法的系统(包括分布式系统)、软件(应用)、模块、组件、服务器、客户端等并结合必要的实施硬件的装置。基于同一创新构思,本文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装置如下面的实施例所述。由于装置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案与方法相似,因此本文实施例具体的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以下所使用的,术语“单元”或者“模块”可以实现预定功能的软件和/或硬件的组合。尽管以下实施例所描述的装置较佳地以软件来实现,但是硬件,或者软件和硬件的组合的实现也是可能并被构想的。
[0138]
具体地,图10是本文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装置一个实施例的模块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0所示,本文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震速度的建模装置包括:展布确定模块100、速度构造模块200、信息获取模块300、校正量确定模块400、模型建立模块500。
[0139]
展布确定模块100,用于确定工区内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
[0140]
速度构造模块200,用于获取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
[0141]
信息获取模块300,用于依据所述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得到所述工区内的岩相分布、褶皱形态和地层倾角区间。
[0142]
校正量确定模块400,用于获取不同岩相在不同深度上对于速度的第一校正量,以及不同褶皱形态在不同地层倾角对于速度的第二校正量。
[0143]
模型建立模块500,用于依据每一所述构造层内速度随深度的变化关系、所述第一
校正量,以及所述第二校正量,得到所述工区内的地震速度模型。
[0144]
参照图11,进一步的,展布确定模块100,具体包括:
[0145]
井震标定单元101,用于依据地震反射数据、钻井数据和测井数据,进行井震标定。
[0146]
构造层确定单元102,用于依据所述井震标定结果,确定构造层的分布。
[0147]
沉积相确定单元103,用于依据所述地震反射数据、所述钻井数据、所述测井数据和非地震数据,确定沉积相的分布。
[0148]
展布确定单元104,用于依据所述构造层的分布和所述沉积相的分布,确定所述构造层和沉积相的展布。
[0149]
本文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2所示,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1202。计算机设备12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1204,诸如一个或多个中央处理单元(cpu)或图形处理器(gpu),每个处理单元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硬件线程。计算机设备1202还可以包括任何存储器1206,其用于存储诸如代码、设置、数据等之类的任何种类的信息,一具体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206上并可在处理器1204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1204运行时,可以执行根据上述方法的指令。非限制性的,比如,存储器1206可以包括以下任一项或多种组合:任何类型的ram,任何类型的rom,闪存设备,硬盘,光盘等。更一般地,任何存储器都可以使用任何技术来存储信息。进一步地,任何存储器可以提供信息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保留。进一步地,任何存储器可以表示计算机设备1202的固定或可移除部件。在一种情况下,当处理器1204执行被存储在任何存储器或存储器的组合中的相关联的指令时,计算机设备1202可以执行相关联指令的任一操作。计算机设备1202还包括用于与任何存储器交互的一个或多个驱动机构1208,诸如硬盘驱动机构、光盘驱动机构等。
[0150]
计算机设备1202还可以包括输入/输出模块1210(i/o),其用于接收各种输入(经由输入设备1212)和用于提供各种输出(经由输出设备1214)。一个具体输出机构可以包括呈现设备1216和相关联的图形用户接口1218(gui)。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不包括输入/输出模块1210(i/o)、输入设备1212以及输出设备1214,仅作为网络中的一台计算机设备。计算机设备1202还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网络接口1220,其用于经由一个或多个通信链路1222与其他设备交换数据。一个或多个通信总线1224将上文所描述的部件耦合在一起。
[0151]
通信链路1222可以以任何方式实现,例如,通过局域网、广域网(例如,因特网)、点对点连接等、或其任何组合。通信链路1222可以包括由任何协议或协议组合支配的硬连线链路、无线链路、路由器、网关功能、名称服务器等的任何组合。
[0152]
对应于图1-图6中的方法,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的步骤。
[0153]
本文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指令,其中当处理器执行所述指令时,其中的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如图1至图6所示的方法。
[0154]
应理解,在本文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文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0155]
还应理解,在本文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
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0156]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文的范围。
[0157]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0158]
在本文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也可以是电的,机械的或其它的形式连接。
[0159]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文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0160]
另外,在本文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0161]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文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文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162]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实施例对本文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文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文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文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