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88613发布日期:2021-08-06 18:40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水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碗状设置的浮体(1)、可拆卸连接于浮体(1)顶部开口处的密封盖(2)、安装于浮体(1)内腔底部并延伸至浮体(1)外部的采集组件(3)、安装于浮体(1)外部并将采集组件(3)包围的可调节防护组件(4)、安装于浮体(1)底部的配重块(5);

所述可调节防护组件(4)呈伞状设置并与浮体(1)铰接连接,形成张开和收缩两种防护状态,且两种防护状态下的可调节防护组件(4)由密封盖(2)限位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2)顶部固定设有伞状支架(6),所述伞状支架(6)顶端固定设有信号盒(7),所述信号盒(7)内安装有无线模块,所述无线模块连接采集组件(3)和远程终端(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组件(3)包括安装板(31)、传感器探头(32),所述安装板(31)上固定设置有拉手,所述安装板(31)内固定设有电路板,所述传感器探头(32)一端与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传感器探头(32)另一端贯穿浮体(1)并延伸至浮体(1)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2)的盖沿内壁与浮体(1)外壁螺纹连接,所述密封盖(2)内腔下表面固定设有密封内垫(9)和多个限位杆(10),所述密封内垫(9)延伸至浮体(1)顶部开口内并与开口卡接配合,所述限位杆(10)贯穿密封内垫(9)与安装板(31)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节防护组件(4)包括呈伞骨状设置的多个防护杆,所述防护杆包括上杆(41)、下杆(42)和铰接轴(43),所述上杆(41)固定设置于下杆(42)顶端,所述上杆(41)和下杆(42)连接处通过铰接轴(43)与浮体(1)上的铰接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杆对应的浮体(1)外壁开设有嵌槽(11),所述上杆(41)、下杆(42)均与嵌槽(11)卡接,所述上杆(41)和下杆(42)呈v形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杆(41)顶端固定设有弹性垫(12),所述弹性垫(12)由橡胶或硅胶材料制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水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防护杆之间还设有防护网(13),所述防护网(13)固定安装于下杆(42)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块(5)顶端通过绳索与浮体(1)固定连接,所述配重块(5)底部通过绳索固定连接固定销(1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1)下表面开设有与配重块(5)相对应的螺纹槽(15),所述配重块(5)外壁与螺纹槽(15)螺纹连接,所述配重块(5)上表面开设有采样槽(16)。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域环境因子采集装置,包括呈碗状设置的浮体、可拆卸连接于浮体顶部开口处的密封盖、安装于浮体内腔底部并延伸至浮体外部的采集组件、安装于浮体外部并将采集组件包围的可调节防护组件、安装于浮体底部的配重块,所述可调节防护组件呈伞状设置并与浮体铰接连接,形成张开和收缩两种防护状态。本发明通过在浮体外部铰接连接呈伞状设置的可调节防护组件,其与密封盖配合能够实现在水域环境中对传感器探头的防护,实现在装置收纳运输时减小占用空间以及防护浮体受到外界碰撞,整个装置结构简单,调节方便,能够稳定进行采集工作,实现实时采样检测,无需人工采样检测,也不受人为影响。

技术研发人员:马月;卢晓强;刘立;王蕾;胡飞龙;张振华;于赐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1.04.15
技术公布日:2021.08.0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