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避雷器停电试验的绝缘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7541发布日期:2021-07-27 15:36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用于避雷器停电试验的绝缘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避雷器测试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避雷器停电试验的绝缘支架。



背景技术:

根据电网实际运行经验可知,为评估10kv避雷器的健康状态,需要对其开展停电试验,包括绝缘电阻、参考电压、泄露电流等试验,然而开展这些停电试验时,经常会遇到作业空间狭窄,高压测试引线与接地体绝缘距离不足等问题,例如高压开关柜内的馈线避雷器,需要将避雷器从开关柜内拆下。

目前,对于从变电站主回路拆下来的避雷器开展停电试验,主要借助绝缘梯等绝缘工器具临时固定被试避雷器,但这种工具一方面容易因尺寸不匹配、固定不稳,导致避雷器跌落,另一方面工器具体积较大不易携带,且由于非专用工器具,容易导致工器具受到额外的高电压损伤,降低使用寿命,影响其常用功能的运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避雷器停电试验用工具尺寸单一,不能够用于不同类型的避雷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避雷器停电试验的绝缘支架。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避雷器停电试验的绝缘支架,包括:

固定框;

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用于紧固不同尺寸规格的避雷器。

上述用于避雷器停电试验的绝缘支架,由于夹持组件可以紧固不同尺寸规格的避雷器,从而方便对不同类型的避雷器进行测试,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组件包括两个旋转杆和两个绝缘卡托,两个所述绝缘卡托相对滑动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以形成卡夹;

所述旋转杆与所述固定框螺纹连接,每个所述旋转杆穿过所述固定框后与对应的所述绝缘卡托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上方设置有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以及第四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三连接杆平行设置,所述第二连接杆和所述第四连接杆平行设置;

每个所述绝缘卡托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杆滑动连接,每个所述绝缘卡托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杆滑动连接;

其中一个所述旋转杆穿过所述第一连接杆后与其中一个所述绝缘卡托连接,其中另一个所述旋转杆穿过所述第三连接杆后与其中另一个所述绝缘卡托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卡托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槽,所述绝缘卡托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滑槽与所述第二连接杆滑动连接,所述绝缘卡托的另一端通过其中另一个滑槽与所述第四连接杆滑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框和所述旋转杆上均设置有绝缘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固定框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上设置有绝缘层。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固定框的底面,且所述滚轮与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固定框的同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滚轮上设置有自锁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固定柱,所述固定柱设置在所述固定框的底面,所述固定柱与所述滚轮平行间隔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用于避雷器停电试验的绝缘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避雷器示意图。

图中标记如下:

10、固定框;101、第一连接杆;102、第二连接杆;103、第三连接杆;104、第四连接杆;20、旋转杆;30、绝缘卡托;40、把手;50、滚轮;60、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避雷器作为用于保护电气设备免受雷击时高瞬态过电压危害,并限制续流时间,也常限制续流幅值的一种电器。避雷器有时也称为过电压保护器,过电压限制器。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用于保护交流输变电设备的绝缘,免受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损害。适用于变压器、输电线路、配电屏、开关柜、电力计量箱、真空开关、并联补偿电容器、旋转电机及半导体器件等过电压保护。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具有优异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响应特性好、无续流、通流容量大、残压低、抑制过电压能力强、耐污秽、抗老化、不受海拔约束、结构简单、无间隙、密封严、寿命长等特点。本避雷器在正常系统工作电压下,呈现高电阻状态,仅有微安级电流通过。在过电压大电流作用下它便呈现低电阻,从而限制了避雷器两端的残压

目前,避雷器分为很多种,有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线路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无间隙线路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全绝缘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可卸式避雷器。避雷器的主要类型有管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等。每种类型避雷器的主要工作原理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工作实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护通信线缆和通信设备不受损害。折叠管型避雷器,管型避雷器实际是一种具有较高熄弧能力的保护间隙,它由两个串联间隙组成,一个间隙在大气中,称为外间隙,它的任务就是隔离工作电压,避免产气管被流经管子的工频泄露电流所烧坏;另一个装设在气管内,称为内间隙或者灭弧间隙,管型避雷器的灭弧能力与工频续流的大小有关。这是一种保护间隙型避雷器,大多用在供电线路上作避雷保护。折叠阀型避雷器,阀型避雷器由火花间隙及阀片电阻组成,阀片电阻的制作材料是特种碳化硅。利用碳化硅制作的阀片电阻可以有效地防止雷电和高电压,对设备进行保护。当有雷电高电压时,火花间隙被击穿,阀片电阻的电阻值下降,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这就保护了线缆或电气设备免受雷电流的危害。在正常的情况下,火花间隙是不会被击穿的,阀片电阻的电阻值较高,不会影响通信线路的正常通信。折叠氧化锌避雷器,氧化锌避雷器是一种保护性能优越、质量轻、耐污秽、性能稳定的避雷设备。它主要利用氧化锌良好的非线性伏安特性,使在正常工作电压时流过避雷器的电流极小(微安或毫安级);当过电压作用时,电阻急剧下降,泄放过电压的能量,达到保护的效果。这种避雷器和传统避雷器的差异是它没有放电间隙,利用氧化锌的非线性特性起到泄流和开断的作用。以上介绍了几种避雷器,每种避雷器各自有各自的优点和特点,需要针对不同的环境进行使用,才能起到良好的避雷效果。

避雷器连接在线缆和大地之间,通常与被保护设备并联。避雷器可以有效地保护通信设备,一旦出现不正常电压,避雷器将发生动作,起到保护作用。当通信线缆或设备在正常工作电压下运行时,避雷器不会产生作用,对地面来说视为断路。一旦出现高电压,且危及被保护设备绝缘时,避雷器立即动作,将高电压冲击电流导向大地,从而限制电压幅值,保护通信线缆和设备绝缘。当过电压消失后,避雷器迅速恢复原状,使通信线路正常工作。

因此,避雷器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并联放电间隙或非线性电阻的作用,对入侵流动波进行削幅,降低被保护设备所受过电压值,从而起到保护通信线路和设备的作用。

避雷器不仅可用来防护雷电产生的高电压,也可用来防护操作高电压。避雷器的作用是用来保护电力系统中各种电器设备免受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工频暂态过电压冲击而损坏的一个电器。避雷器的类型主要有保护间隙、阀型避雷器和氧化锌避雷器。保护间隙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一般用于配电系统、线路和变电所进线段保护。阀型避雷器与氧化锌避雷器用于变电所和发电厂的保护,在500kv及以下系统主要用于限制大气过电压,在超高压系统中还将用来限制内过电压或作内过电压的后备保护。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在正常工作时与配变并联,上端接线路,下端接地。当线路出现过电压时,此时的配变将承受过电压通过避雷器、引线和接地装置时产生的三部分压降,称作残压。在这三部分过电压中,避雷器上的残压与其自身性能有关,其残压值是一定的。接地装置上的残压可以通过使接地引下线接至配变外壳,然后再和接地装置相连的方式加以消除。对与如何减小引线上的残压就成为保护配变的关键所在。引线的阻抗与通过的电流频率有关,频率越高,导线的电感越强,阻抗越大。从u=ir可知,要减小引线上的残压,就得缩小引线阻抗,而减小引线阻抗的可行方法是缩短moa距配变的距离,以减小引线阻抗,降低引线压降,所以避雷器应安装在距离配电变压器近点更合适。

如果配变低压侧没有安装moa,当高压侧避雷器向大地泄放雷电流时,在接地装置上就产生压降,该压降通过配变外壳同时作用在低压侧绕组的中性点处。因此低压侧绕组中流过的雷电流将使高压侧绕组按变比感应出很高的电势(可达1000kv),该电势将与高压侧绕组的雷电压叠加,造成高压侧绕组中性点电位升高,击穿中性点附近的绝缘。如果低压侧安装了moa,当高压侧moa放电使接地装置的电位升高到一定值时,低压侧moa开始放电,使低压侧绕组出线端与其中性点及外壳的电位差减小,这样就能消除或减小"反变换"电势的影响。

moa的接地线应直接与配电变压器外壳连接,然后外壳再与大地连接。那种将避雷器的接地线直接与大地连接,然后再从接地桩子上另引一根接地线至变压器外壳的作法是错误的。另外,避雷器的接地线要尽可能缩短,以降低残压。

定期对moa进行绝缘电阻测量和泄露电流测试,一旦发现moa绝缘电阻明显降低或被击穿,应立即更换以保证配变安全健康运行。

在日常运行中,应检查避雷器的瓷套表面的污染状况,因为当瓷套表面受到严重污染时,将使电压分布很不均匀。在有并联分路电阻的避雷器中,当其中一个元件的电压分布增大时,通过其并联电阻中的电流将显著增大,则可能烧坏并联电阻而引起故障。此外,也可能影响阀型避雷器的灭弧性能。因此,当避雷器瓷套表面严重污秽时,必须及时清扫。

检查避雷器的引线及接地引下线,有烧伤痕迹和断股现象以及放电记录器是否烧通过这方面的检查,最容易发现避雷器的隐形缺陷;检查避雷器上端引线处密封是否良好,避雷器密封不良会进水受潮易引起事故,因而应检查瓷套与法兰连接处的水泥接合缝是否严密,对10千伏阀型避雷器上引线处可加装防水罩,以免雨水渗入;检查避雷器与被保护电气设备之间的电气距离是否符合要求,避雷器应尽量靠近被保护的电气设备,避雷器在雷雨后应检查记录器的动作情况;检查泄漏电流,工频放电电压大于或小于标准值时,应进行检修和试验;放电记录器动作次数过多时,应进行检修;瓷套及水泥接合处有裂纹;法兰盘和橡皮垫有脱落时,应进行检修。

避雷器的绝缘电阻应定期进行检查。测量时应用2500伏绝缘摇表,测得的数值与以前一次的结果比较,无明显变化时可继续投入运行。绝缘电阻显著下降时,一般是由密封不良而受潮或火花间隙短路所引起的,当低于合格值时,应作特性试验;绝缘电阻显著升高时,一般是由于内部并联电阻接触不良或断裂以及弹簧松弛和内部元件分离等造成的。

为了能及时发现阀型避雷器内部隐形缺陷,应在每年雷雨季节之前进行一次预防性试验。

根据电网实际运行经验可知,为评估10kv避雷器的健康状态,需要对其开展停电试验,包括绝缘电阻、参考电压、泄露电流等试验,然而开展这些停电试验时,经常会遇到作业空间狭窄,高压测试引线与接地体绝缘距离不足等问题,例如高压开关柜内的馈线避雷器,需要将避雷器从开关柜内拆下。

目前,对于从变电站主回路拆下来的避雷器开展停电试验,主要借助绝缘梯等绝缘工器具临时固定被试避雷器,但这种工具一方面容易因尺寸不匹配、固定不稳,导致避雷器跌落,另一方面工器具体积较大不易携带,且由于非专用工器具,容易导致工器具受到额外的高电压损伤,降低使用寿命,影响其常用功能的运用。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用于避雷器停电试验的绝缘支架,包括:固定框10和夹持组件,其中,夹持组件设置在固定框10上,用于紧固不同尺寸规格的避雷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夹持组件可以紧固不同尺寸规格的避雷器,从而方便对不同类型的避雷器进行测试,给工作人员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并结合图2所示,本申请中的夹持组件包括两个旋转杆20和两个绝缘卡托30,两个绝缘卡托30相对滑动设置在固定框10上以形成卡夹;旋转杆20与固定框10螺纹连接,每个旋转杆20穿过固定框10后与对应的绝缘卡托30连接。

在使用的时候,如图3所示,将避雷器01的最后一片伞裙和倒数第二片伞裙之间的部位放入到两个绝缘卡托30之间,然后转动对应的旋转杆20,以使得旋转杆20带动对应的绝缘卡托30移动,从而使得两个绝缘卡托30彼此靠近,最终就可以将避雷器01固定在两个绝缘卡托30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夹持组件的结构仅为示例,在其他可替代的方案中,也可以采用其它结构,例如,夹持组件为电动夹爪。本申请对夹持组件的具体结构不作特殊限制,只要上述结构能实现本申请的目的便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固定框10上方设置有顺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杆101、第二连接杆102、第三连接杆103以及第四连接杆104,第一连接杆101和第三连接杆103平行设置,第二连接杆102和第四连接杆104平行设置;每个绝缘卡托30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102滑动连接,每个绝缘卡托30的另一端与第四连接杆104滑动连接;

其中一个旋转杆20穿过第一连接杆101后与其中一个绝缘卡托30连接,其中另一个旋转杆20穿过第三连接杆103后与其中另一个绝缘卡托30连接。

在使用的时候,先将避雷器01方到两个绝缘卡托30之间,然后分别转动第一连接杆101上的旋转杆20和第三连接杆103上的旋转杆20,此时,第一连接杆101上的旋转杆20带动其中一个绝缘卡托30运动,第三连接杆103上的旋转杆20带动其中另一个绝缘卡托30运动,从而使得两个绝缘卡托30彼此靠近,进而就可以固定位于两个绝缘卡托30之间的避雷器01,当试验完毕后,反向转动旋转杆20,以使得两个绝缘卡托30向彼此远离的方向运动,从而就可以将避雷器01拆卸下来。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中的绝缘卡托3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滑槽,绝缘卡托30的一端通过其中一个滑槽与第二连接杆102滑动连接,绝缘卡托30的另一端通过其中另一个滑槽与第四连接杆104滑动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整体支架的绝缘性能,本申请在固定框10和旋转杆20上均设置有绝缘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拉动整体支架,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用于避雷器停电试验的绝缘支架还包括把手40,该把手40设置在固定框10上。在使用的时候,通过拉动把手40就可以移动整体支架。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把手40的绝缘性能,本申请在把手40上设置有绝缘层。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整体支架的移动,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用于避雷器停电试验的绝缘支架还包括滚轮50,该滚轮50设置在固定框10的底面,且滚轮50与把手40位于固定框10的同一侧,同时,该滚轮50上设置有自锁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申请中的用于避雷器停电试验的绝缘支架还包括固定柱60,该固定柱60设置在固定框10的底面,固定柱60与滚轮50平行间隔设置。本申请中有两个固定柱60,固定柱60对应安装在两个滚轮50的对侧,便于绝缘支架工作时处于固定状态。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