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零部件磨损程度检测台

文档序号:26440903发布日期:2021-08-27 13:40阅读:83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零部件磨损程度检测台

本发明属于磨损测量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金属零部件磨损程度检测台。



背景技术:

金属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磨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磨损会越发严重,为确认零部件的磨损是否正常,例如表面形成多处不同凹陷起伏状的磨损,则说明存在磨损异常。因此在设计开发过程中,通常以磨损程度作为设计输入,以提高产品的设计开发质量。由于机械零部件的用途不同,造成其形状结构各异,但在使用过程中,圆柱形零部件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较为严重,其磨损程度也倍受人们的关注。

目前,现有技中对圆柱形零部件磨损程度的检测主要是把圆柱形零部件安装在两顶尖装置上,通过人工转动圆柱形零部件,再利用测量仪器(如三座标测量仪、卡尺等)对圆柱类零部件表面进行多点测量,随后对测量结果进行逐一记录,最后再通过对所有测量结果综合评估以确认圆柱形零部件表面磨损程度是否存在异常。但通过单点测量后再进行逐一记录,操作费时费力,测量效率低,且增加了测量人员的工作强度。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能连续测量且实现实时记录的圆柱形零部件磨损程度测量工具,以有效减轻测量人员工作强度,进而提高测量效率。

实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零部件磨损程度检测台,以对圆柱形零部件表面的磨损进行连续测量和实时记录,有效减轻测量人员的工作强度及提高测量效率。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金属零部件磨损程度检测台,包括电机、底座、螺杆和测量装置,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两侧相对设置有左板和右板,所述左板和右板上分别转动设置有左顶尖装置和右顶尖装置,所述电机通过传动机构与所述左顶尖装置和右顶尖装置连接,所述螺杆转动穿设于所述左板和右板上,所述螺杆上螺纹设置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滑动穿设有导杆,所述导杆固定设置在所述左板和右板之间,所述测量装置包括箱体和显示记录装置,所述箱体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上,所述箱体底部和顶部上分别滑动穿设有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通过位移放大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滑杆底部上设置有触杆,第一滑杆上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分别与所述触杆顶部和箱体底部连接,所述显示记录装置与所述第二滑杆顶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位移放大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若干双层齿轮,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滑杆顶部和第二滑杆底部上,若干的所述双层齿轮均转动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相邻所述双层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条与首端的所述双层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齿条与末端的所述双层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显示记录装置包括平台、第一u形架、第二u形架和第二缸体,所述平台、第一u形架和第二u形架均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平台位于所述第一u形支架和第二u形支架之间,所述平台上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压纸轮,所述平台上方设置有第一缸体,所述第一缸体内设置有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上设置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端部穿出所述第一缸体并设置有画笔,所述第一u形架上穿设有卷轴,所述卷轴上缠绕有刻度纸,所述第二u形支架上平行穿设有第一夹辊和第二夹辊,第一夹辊和第二夹辊的端部上均设置有第一齿轮,两所述第一齿轮相啮合,第一夹辊通过增速机构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二缸体设置于所述箱体顶部上,所述第二缸体内设置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与所述第二滑杆顶部连接,所述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通过软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上方设置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上设置有上设置有滑套,所述滑套上设置有锁紧件和画笔。

进一步的,所述增速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u形架上的增速器和设置在所述电机输出轴上的被动锥齿轮,所述增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第一夹辊的端部连接,所述增速器的输入轴上设置有被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所述被动锥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和转换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二齿轮、左转轴、左套筒、传动轴、右套筒、第四齿轮、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一带轮和右转轴,所述第二齿轮设置于所述螺杆左端上,所述左转轴转动穿设于所述左板上,且其一端与所述左顶尖装置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左套筒转动穿设于所述左板上,且其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外齿环和第一内齿环,所述第一外齿环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所述传动轴穿设于所述左套筒内,所述传动轴通过支撑部与所述左套筒转动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上滑动套设有传动筒,所述传动轴上设置有滑槽,所述传动筒上设置有与所述滑槽相配合的滑块,所述传动筒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左齿轮和右齿轮,所述右套筒转动穿设于所述右板上,所述右套筒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外齿环和第二内齿环,所述左齿轮和右齿轮分别与所述第一内齿轮和第二内齿环相配合,所述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均转动设置在所述右板侧面上并相啮合,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外齿环啮合,所述第六齿轮和第一带轮均设置于所述螺杆右端上,所述第五齿轮与所述第六齿轮啮合,所述右转轴转动穿设于所述右板上,且其一端与所述右顶尖装置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通过皮带连接,所述转换组件分别与所述移动块和传动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换组件包括联动板、u形杆和推杆,所述联动板设置在所述左套筒右侧,所述联动板上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设置在所述传动筒内并与之轴承连接,所述联动板上设置有第一长圆孔,所述联动板底部设置有限位槽,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限位槽相配合,所述u形杆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位所述右板右侧,所述u形杆上设置有拨叉,所述拨叉中部与所述u形杆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拨叉底部设置有第二长圆孔,所述第一长圆孔和第二长圆孔内共同穿设有柱销,所述拨叉顶部上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移动块上并与所述拨叉相对齐。

进一步的,所述左齿轮和第一内齿环相对侧的单齿上均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右齿轮和第二内齿环相对侧的单齿上亦设置有导向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左顶尖装置或右顶尖装置转动,进而带动圆柱形零部件转动,同时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螺杆转动,在导杆的作用下螺杆带动移动块移动,移动块带动箱体沿着圆柱形零部件轴向连续推进,且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使触杆端部操持抵压在圆柱形零部件表面进行连续测量,其测量路径是呈螺旋状的,有效提高了测量面积,确保提供充足的测量数据,且测量的同时利用显示记录装置进行实时记录,实现自动测量和同步记录,有效减轻了测量人员的工作强度。

2、通过位移放大机构、增速机构、刻度纸和画笔的配合作用,圆柱形零部件表面带动触杆在箱体底部上下滑动进而带动第一滑杆移动,第一滑杆的移动量被位移放大机构放大后带动第二滑杆在箱体顶部上下滑动,第二滑杆带动第二缸体内的第二活塞回来移动,第二活塞带动第一缸体内的第一活塞来回移动,第一活塞通过活塞杆带动画笔来回移动以将放大后的测量结果绘制在刻度纸上;在此过程中在增速机构的作用下,利用第一夹辊和第二夹辊夹持刻度纸并按设定放大比例提速后将刻度纸从平台上表面拉过,使得绘制在刻度纸上的测量结果在纵向和横向上均被按设定比例放大,且测量结果是以连续曲线的形式绘制在刻度纸上,提高了测量结果输出的分辨率,方便于测量结果的阅读和存档。

3、通过传动组件和转换组件的配合作用,利用移动块带动推杆推动拨叉摆动,使拨叉带动第二弹簧绕过死点位置,再利用第二弹簧的弹力拉动拨叉继续摆动,使得拨叉通过柱销带动联动板移动,联动板带动传动筒在传动轴上滑动,使右齿轮滑出第二内齿轮外侧并断开啮合后,随后左齿轮插入第一内齿轮内并相互啮合,实现传动状态的切换,使螺杆反转并带动测量装置退回,同时通过左顶尖装置带动圆柱形零部件按原方向旋转,使得测量路径呈反螺旋状,进一步增加测量面积,以提供更充分的测量数据,提高磨损程度评估的准确度,且通过移动块带动推杆推动拨叉进行自动切换,有效减少了人工操作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

图5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6为图1中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图6中d处的放大图;

图8为本发明传动状态切换过程的局部示意图一;

图9为本发明传动状态切换过程的局部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发明传动状态切换过程的局部示意图三;

图11为本发明中的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对第一缸体局部剖切);

图12为图11中的e处放大图;

图13为本发明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联动板和传动筒的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传动筒;3、导杆;4、螺杆;5、推杆;6、第二缸体;7、箱体;8、第一缸体;9、软管;10、左顶尖装置;11、左板;12、第二齿轮;13、压纸轮;14、平台;15、第一夹辊;16、第二夹辊;17、第二u形架;18、增速器;19、被动锥齿轮;20、电机;21、主动锥齿轮;22、传动轴;23、支撑部;24、第一外齿环;25、左套筒;26、第三齿轮;27、左齿轮;28、转接杆;29、第二弹簧;30、右顶尖装置;31、右齿轮;32、右套筒;33、右板;34、第二转轴;35、第四齿轮;36、联动板;37、限位块;38、限位槽;39、第一长圆孔;40、柱销、41、第二长圆孔;42、u形杆;43、第五齿轮;44、第三转轴;45、第六齿轮;46、第一带轮;47、拨叉;48、第二外齿环;49、第二带轮;50、右转轴;51、左转轴;1001、方形缸体;1002、顶尖;1003、方形滑块;1004、磁铁块;1005、电磁铁;52、第一内齿环;53、导向面;54、滑槽;55、滑块;56、第二内齿环;58、移动块;59、刻度纸;60、卷轴;61、第一u形架;62、支架;63、第一齿轮;64、画笔;65、活塞杆;67、第一活塞;68、螺栓;69、滑套;70、刻度尺;71、第二活塞;72、第二滑杆;73、第二齿条;74、第一转轴;75、触杆;76、第一弹簧;77、第一滑杆;78、双层齿轮;79、第一齿条;80、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理解本发明技术内容,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14,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零部件磨损程度检测台,包括电机20、底座1、螺杆4和测量装置,电机20采用减速电机20,电机20设置在底座1上,底座1左右两侧分别相对设置有左板11和右板33,左板11和右板33上分别相对设置有左顶尖装置10和右顶尖装置30,且左顶尖装置10和右顶尖装置30分别与左板11和右板33转动连接,左顶尖装置10和右顶尖装置30用于夹紧并带动圆柱形零部件转动,电机20通过传动机构分别与左顶尖装置10和右顶尖装置30连接,左顶尖装置10和右顶尖装置30均由方形缸体1001、电磁铁1005、方形滑块1003、磁铁块1004和顶尖1002构成,电磁铁1005固定设置于方形缸体1001的后壁上,方形滑块1003滑动设置于方形缸体1001内,磁铁块1004固定设置于方形滑块1003后端面上并与电磁铁1005相对齐,顶尖1002设置于方形滑块1003前端面上,利用电磁铁1005通电产生的磁力推动磁铁块1004,使方形滑块1003带动顶尖1002向前滑动并顶在圆柱形零部件两端,以实现对圆柱形零部件的夹紧,电机20通过传动机构带动左顶尖装置10或右顶尖装置30转动进而带动圆柱形零部件旋转,螺杆4两侧转动穿设于左板11和右板33上,螺杆4上设置有移动块58,螺杆4与移动块58螺纹连接,移动块58上滑动穿设有导杆3,导杆3两端分别与左板11和右板33固定连接,当螺杆4转动时在导杆3的作用下带动移动块58移动,测量装置包括箱体7和显示记录装置,箱体7设置在移动块58上,箱体7内设置有位移放大机构,箱体7底部和顶部上分别滑动穿设有第一滑杆77和第二滑杆72,第一滑杆77和第二滑杆72通过位移放大机构连接,第一滑杆77底部上设置有触杆75,第一滑杆77上套设有第一弹簧76,第一弹簧76两端分别与触杆75顶部和箱体7底部连接,当移动块58带动箱体7沿着圆柱形零部件的轴向移动时,利用第一弹簧76的弹力作用,使触杆75下端保持抵压在圆柱形零部件表面上,使得触杆75随着圆柱形零部件表面的起伏带动第一滑杆77在箱体7上滑动,第一滑杆77经位移放大机构放大后带动第二滑杆72在箱体7上滑动,显示记录装置与第二滑杆72顶部连接,显示记录装置根据第二滑杆72的滑移量显示和记录测量结果。

具体的,位移放大机构包括第一齿条79、第二齿条73和2个双层齿轮78,第一齿条79和第二齿条73分别设置在第一滑杆77顶部和第二滑杆72底部上,双层齿轮78包括同轴设置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小齿轮固定设置在大齿轮的端面,大齿轮和小齿轮上共同穿设有第一转轴74,第一转轴74的两端分别与箱体7两侧转动连接,左侧双层齿轮78的小齿轮与第一齿条79啮合,左侧双层齿轮78的大齿轮与右侧双层齿轮78的小齿轮啮合,右侧双层齿轮78的大齿轮与第二齿条73啮合。使第一齿条79的输入位移量经放大后再由第二齿条73输出,使得测量值被放大以提高测量输出的分辨率,方便于测量结果的识别和评估,且具体可根据测量精度需求设置不同数量的双层齿轮78。

具体的,显示记录装置包括平台14、第一u形架61、第二u形架17和第二缸体6,平台14、第一u形架61和第二u形架17均设置在底座1上,平台14位于第一u形支架62和第二u形支架62之间,平台14上表面的四角处均设置有压纸轮13,压纸轮13通过支撑架转动设置于平台14上表面,支撑架设置在平台14的侧面上,压纸轮13转动设置于支撑架上,压纸轮13的作用在于把刻度纸59压平在平台14上,以减小刻度纸的褶皱,有利于提高测量结果的绘制质量,底座1上设置有支架62,第一缸体8通过支架62架设于平台14上方,第一缸体8内设置有第一活塞67,第一活塞67上设置有活塞杆65,活塞杆65端部穿出第一缸体8的前壁并设置有画笔64,第一u形架61上转动穿设有卷轴60,卷轴60上缠绕有刻度纸59,刻度纸59的横向和纵向均设置有刻度线,纵横交叉的刻度线形成方形网格,以方便绘制后的测量结果的阅读,第二u形支架62上平行穿设有第一夹辊15和第二夹辊16,第一夹辊15和第二夹辊16的端部上均设置有第一齿轮63,两个第一齿轮63相互啮合,第一夹辊15通过增速机构与电机20连接,电机20通过增速机构增速后带动第一夹辊15转动,同时第一夹辊15通过两个第一齿轮63带动第二夹辊16转动,在压纸轮13的作用下,利用第一夹辊15和第二夹辊16夹持住刻度纸59前端,使刻度纸59从卷轴60上被连续拉出并平铺于平台14上表面,第二缸体6设置于箱体7顶部上,第二缸体6内设置有第二活塞71,第二活塞71与第二滑杆72顶部连接,第一缸体8和第二缸体6通过软管9连通,第一缸体8、第二缸体6和软管9内均设置有液压油,在第一弹簧76的作用下,第二滑杆72带动第二活塞71在第二缸体6内上下滑动,第二活塞71通过液压油带动第一活塞67在第一缸体8内前后滑动,第一活塞67带动活塞杆65前后伸缩,活塞杆65带动画笔64在刻度纸59上来回移动绘制出测量结果,第二缸体6的内径大于第一缸体8的内径,使输出的测量结果被进一步放大以提高测量精度,同时通过增速机构的作用,刻度纸59滑过平台14的速度按被按设定比例放大,使得绘制在刻度纸59上的测量结果是被纵向和横向同步放大的,避免记录的测量结果太过密集导致难于识别,提高了测量结果输出的分辨率,方便于测量结果的阅读和存档。

具体的,平台14上方设置有刻度尺70,刻度尺70通过支架62安装在底座1上,刻度尺70上设置有上设置有滑套69,滑套69上设置有锁紧件和画笔64,锁紧杆为螺栓68,螺栓68螺纹穿设于滑套69的顶部,螺栓68的底面与刻度尺70上表面接触,通过转动螺栓68将滑套69锁紧在刻度尺70寸上,在测量记录前,利用滑套69调节画笔64在刻度尺70寸上的位置,以在刻度纸59上绘制出基准尺寸线(磨损前圆柱形零部件的标准直径),结合基准尺寸可更直观的读取圆柱形零部件的磨损量,提高测量结果的阅读效率。

具体的,增速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二u形架17侧壁上的增速器18和设置在电机20的输出轴上的被动锥齿轮19,增速器18的输出轴与第一夹辊15的端部连接,增速器18的输入轴上设置有被动锥齿轮19,主动锥齿轮21与被动锥齿轮19啮合,电机20通过主动锥齿轮21带动被动锥齿轮19转动,利用增速器18带动第一夹辊15增速转动,第一夹辊15带动第二夹辊16转动以快速夹持刻度纸59从平台14上表面掠过,使得测量结果在刻度纸59纵向放大后被绘制。

具体的,传动机构包括传动组件和转换组件,传动组件包括第二齿轮12、左转轴51、左套筒25、传动轴22、右套筒32、第四齿轮35、第五齿轮43、第六齿轮45、第一带轮46和右转轴50,第二齿轮12设置于螺杆4左端上,左转轴51转动穿设于左板11上,左转轴51的右端与左顶尖装置10连接,左转轴51的左端设置有第三齿轮26,第三齿轮26与第二齿轮12啮合,左套筒25转动穿设于左板11上,左套筒25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外齿环24和第一内齿环52,第一外齿环24与第三齿轮26啮合,传动轴22穿设于左套筒25内,传动轴22通过支撑部23与左套筒25转动连接,支撑部23为轴承,传动轴22与电机20的输出轴连接,传动轴22上滑动套设有传动筒2,传动轴22上设置有滑槽54,传动筒2内表面设置有与滑槽54相配合的滑块55,使得传动筒2在传动轴22上滑动的同时,传动轴22可带动传动筒2转动,传动筒2两侧上分别设置有左齿轮27和右齿轮31,右套筒32转动穿设于右板33上,右套筒32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二外齿环48和第二内齿环56,右板33上设置有第二转轴34和第三转轴44,第二转轴34和第三转轴44的右端上分别转动设置有第四齿轮35和第五齿轮43,第四齿轮35分别与第二外齿环48和第五齿轮43啮合,第六齿轮45和第一带轮46均设置于螺杆4右端上,第五齿轮43与第六齿轮45啮合,右转轴50转动穿设于右板33上,右转轴50的左端与右顶尖装置30连接,右转轴50的右端设置有第二带轮49,第一带轮46与第二带轮49通过皮带连接,转换组件分别与移动块58和传动筒2连接,转换组件带动传动筒2在传动轴22上滑动以实现传动转换。当传动筒2向右滑动时,传动筒2带动左齿轮27退出第一内齿环52并断开啮合,随后传动筒2带动右齿轮31插入第二内齿环56内并相啮合,电机20通过传动轴22带动传动筒2顺时针转动,传动筒2通过右齿轮31和第二内齿环56带动右套筒32顺时针转动,右套筒32通过第二外齿环48带动第四齿轮35逆时针转动,第四齿轮35通过第五齿轮43带动第六齿轮45逆时针转动,第六齿轮45带动螺杆4逆时针转动,螺杆4通过移动块58带动测量装置向右侧移动,螺杆4通过第一带轮46带动第二带轮49逆时针转动,第二皮轮49通过右转轴50带动右顶尖装置30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圆柱形零部件逆时针转动,使得测量装置连续对圆柱形零部件表面进行测量,其在圆柱形零部件表面上的测量路径是呈螺旋状的。当传动筒2向左滑动时,右齿轮31退出第二内齿环56外侧并断开啮合,随后左齿轮27插入第一内齿环52内并相互啮合,传动筒2通过左齿轮27和第一内齿环52带动左套筒25顺时针转动,左套筒25通过第一外齿环24带动第三齿轮26逆时针转动,第三齿轮26通过左转轴51和左顶尖装置10带动圆柱形零部件逆时针转动,第三齿轮26通过第二齿轮12带动螺杆4顺时针转动,螺杆4通过移动块58带动测量装置向左侧移动,使测量装置对圆柱形零部件表面进行反向测量,其测量路径是呈反螺旋状的。实现对圆柱形零部件进行两次连续不同路径的测量,有效增加测量面积,以提供更多测量数据,进而提高磨损程度评估的准确度。

具体的,转换组件包括联动板36、u形杆42和推杆5,联动板36设置在左套筒25右侧,联动板36上设置有连接轴80,连接轴80设置在传动筒2内并与传动筒2轴承连接,联动板36上设置有第一长圆孔39,联动板36底部上设置有限位槽38,限位块37设置在底座1上并与限位槽38相配合,当右齿轮31与第二内齿环56啮合时,限位块37左侧面抵在限位槽38的左侧面上,当左齿轮27与第一内齿环52啮合时,限位块37的右侧面抵在限位槽38的右侧面上,以锁定当前的啮合状态,限位块37上表面与限位槽38上表面滑动接触,使得联动板36保持竖直状态,且由于柱销40小于第一长圆孔39和第二长圆的孔径,使得拨叉47带动柱销40在第一长圆孔39内以极小的阻力滑动,避免柱销40在第一长圆孔39内滑动时提前带动联动板36移动,u形杆42设置在底座1上并位右板33右侧,u形杆42上设置有拨叉47,拨叉47中部与u形杆42顶部转动连接,拨叉47下部的两侧壁均相对设置有第二长圆孔41,第一长圆孔39和第二长圆孔41呈交叉状设置,第一长圆孔39和第二长圆孔41内共同穿设有柱销40,拨叉47顶部上设置有转接杆28,转接杆28端部上设置有第二弹簧29,第二弹簧29端部与底座1连接,推杆5设置在移动块58上并与拨叉47顶部相对齐。当触杆75靠近圆柱形零部件右端时,移动块58带动推杆5朝靠近拨叉47顶部方向移动,使推杆5推动拨叉47和第二弹簧29向右摆动,在此过程中拨叉47带动柱销40在第一长圆孔39内向左侧滑动,推杆5继续推动拨叉47和第二弹簧29绕过死点,使得第二弹簧29作用于拨叉47顶部并拉动拨叉47快速向右摆动,拨叉47带动柱销40在第一长圆孔39内快速向左侧滑动,最终拨叉47通过柱销40作用于第一长圆孔39的左侧边缘并带动联动板36向左侧移动,联动板36带动传动筒2向左侧滑动,传动筒2同时带动左齿轮27和右齿轮31向左侧移动,使右齿轮31和第二内齿环56断开啮合,随后左齿轮27和第一内齿环52啮合,可自动实现传动状态转换,不需要人工干预,有效节省了人工劳力。

具体的,左齿轮27和第一内齿环52相对侧的单齿上设置有导向面53,右齿轮31和第二内齿环56相对侧的单齿上亦设置有导向面53,利用导向面53使单齿的相对端形成三角状导向结构,有利于左齿轮27和右齿轮31分别顺利插入第一内齿环52和第二内齿环56内相互啮合,实现快速、平稳的传动转换,提高传动转换的稳定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

在使用时,将圆柱形零部件放在左顶尖装置10和右顶尖装置30间,利用左顶尖装置10和右顶尖装置30对圆柱形零部件进行夹紧。通过控制电机20带动主动锥齿轮21和传动轴22顺时针转动,传动轴22带动传动筒2顺时针转动,传动筒2同时带动左齿轮27和右齿轮31顺时针转动,此时由于右齿轮31插在第二内齿环56内并相互啮合,第二内齿环56带动右套筒32在右板33上顺时针转动,右套筒32通过第二外齿环48带动第四齿轮35逆时针转动,第四齿轮35带动第五齿轮43顺时针转动,第五齿轮43通过第六齿轮45带动螺杆4逆时针转动,螺杆4通过移动块58带动测量装置沿着圆柱形零部件轴向向右侧移动,螺杆4通过第一带轮46带动第二带轮49逆时针转动,第二带轮49通过右转轴50带动右顶尖装置30逆时针转动,右顶尖装置30带动圆柱形零部件进行逆时针转动,使测量装置对圆柱形零部件表面按螺旋状路径测量。在此过程中,主动锥齿轮21通过被动锥齿轮19连接增速器18的输入轴,增速器18的输出轴与第一夹辊15连接,使得电机20通过增速器18增速后带动第一夹辊15和第二夹辊16转动,第一夹辊15和第二夹辊16夹持住刻度纸59的前端并将刻度纸59从卷轴60上拉出,在压纸轮13的作用下,使刻度纸59平铺在平台14上表面不断掠过,使得测量结果在刻度纸59横向上按设定比例放大后进行绘制,同时在第一弹簧76的作用下,触杆75底端抵压于圆柱形零部件表面,使得触杆75随着圆柱形零部件表面的起伏上下移动,触杆75带动第一滑杆77在箱体7底部上下滑动,第一滑杆77通过位移放大机构带动第二滑杆72在箱体7顶部上下滑动,第二滑杆72带动第二活塞71在第二缸体6内上下,第二活塞71通过液压油带动第一活塞67在第一缸体8内前后滑动,第一活塞67通过活塞杆65带动画笔64在刻度纸59上前后移动以记录测量结果,利用第一缸体8、第二缸体6和位移放大机构的配合作用,使测量结果沿着刻度纸59纵向按设定放大比例进行绘制。最终测量结果被整体放大绘制,有利于测量结果的阅读和评估,且通过刻度纸59还可直接读出不同位置具体的磨损量。

当螺杆4带动触杆75靠近圆柱形零部件表面的右端时,螺杆4通过移动块58带动推杆5推动拨叉47顶部,使得拨叉47带动第二弹簧29一同向右摆动,在此过程中拨叉47通过第二长圆孔41带动柱销40在第一长圆孔39内向左侧滑动,随着拨叉47带动第二弹簧29绕过死点,第二弹簧29作用于拨叉47顶部并带动拨叉47快速向右侧转动,拨叉47带动柱销40在第一长圆孔39内向左侧滑动,最终拨叉47通过柱销40作用于第一长圆孔39的左侧边缘并带动联动板36向左侧移动,联动板36带动传动筒2向左侧滑动,传动筒2带动同时带动左齿轮27和右齿轮31向左侧移动,使右齿轮31退出第二内齿环56外侧并断开啮合,随后左齿轮27插入第一内齿环52内侧并相啮合,且利用限位槽38和限位块37的配合设计将当前啮合状态锁定,此时传动筒2通过左齿轮27带动第一内齿环52顺时针转动,第一内齿环52通过左套筒25带动第一外齿环24顺时针转动,第一外齿环24带动第三齿轮26逆时针转动,第三齿轮26通过左转轴51和左顶尖装置10带动圆柱形零部件逆时针转动,第三齿轮26通过第二齿轮12带动螺杆4顺时针转动,使移动块58带动测量装置向左侧移动,其测量路径在圆柱形零部件表面上是呈反螺旋状的,进一步增加测量面积,以提供更多测量数据,进而提高磨损程度评估的准确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