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眩板结构尺寸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7202460发布日期:2021-11-03 13:50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一防眩板结构尺寸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2.防眩板是为解决对向车灯眩光,生产制造的安装在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上的一种 交通安全产品。多设置于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护栏上或护栏中间,也有一些设置在中央开 口活动护栏上,从材质上分钢制防眩板、塑料防眩板、玻璃钢防眩板。从外观上分类,常见的 有普通直板、反s形、仿浮雕防眩板、公路景观防眩板等。现有的防眩板生产出来后,需要对其进行尺寸测量、抗变形测试等。
3.反s形防眩板是现有的防眩板中用途较为广泛的,在对其进行尺寸测量时,需要大量光源对其投影划线后估算防眩板的尺寸,但测量者通过目测将主板一端抬高至主板大致处于水平位置,无法保证主板水平,同时主板长度较高时,往往因为主板重力影响造成自然弯曲无法对其准确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防眩板结构尺寸检测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防眩板结构尺寸检测装置,它包括上方设置刻度的测试底板;所述测试底板一端固定夹持支撑板,另一端固定测试支撑板;所述夹持支撑板和测试支撑板上分别设置容置转动杆贯穿的轴孔,转动杆可在轴孔内旋转;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置随动皮带轮,随动皮带轮通过皮带轮组连接主动皮带轮,主动皮带轮固定设置在把手上,通过把手转动带动主动皮带轮旋转从而带动转动杆转动;固定在所述夹持支撑板上的转动杆一侧固定连接夹持装置,固定在所述测试支撑板上的转动杆一侧固定连接长度测试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杆的环形夹板;所述环形夹板另一侧设置有凹槽,凹槽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双向螺纹杆外螺纹套设有两块固定板,双向螺纹杆的一端转动贯穿环形夹板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柄,通过转动转柄设置两组固定板之间距离从而实现对防眩板底座的加持;所述长度测试装置包括轴向移动机构和径向移动机构;所述径向移动机构包括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杆的u形夹板;所述u形夹板两端固定设置垂直导轨,垂直导轨之间设置在垂直导轨上下移动同时能够固定在垂直导轨上任意位置的垂直滑块;所述垂直滑块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垂直导轨上;两组所述垂直滑块之间设置固定块,固定块两侧分别连接两组垂直滑块底端,一端伸长设置伸出部;所述固定块下方通过调节装置连接u形夹板;所述轴向移动机构架设在两组垂直滑块上;所述轴向移动机构架包括长度测试底座,长度测试底座上方呈s形与防眩板主板截面相匹配;所述长度测试底座架设在两组垂直滑块上,一侧通过调节装置连接固定块的伸出部。
6.再进一步的,所述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调节螺栓、定位套以及压缩弹簧;所述定位套一侧固定,通过设置调节杆在定位套内的长度实现对调节杆前端固定机构的往复移动长度的调节;所述调节杆一端穿出定位套通过调节螺栓固定在定位套上,另一端固定连接长度测试底座或u形夹板;所述定位套的内部设有避让槽,调节杆位于避让槽内部的杆体上设有压缩弹簧。
7.进一步的,所述长度测试底座下方的固定板或两组垂直滑块上设置有刻度。
8.同时本发明还公开一种防眩板结构尺寸检测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0、将夹持支撑板一侧的把手旋转后将环形夹板趋于水平后固定,利用夹持装置夹持防眩板底座的切平面,将防眩板水平夹持在夹持装置上;101、通过调节轴向移动机构的调节螺栓,将长度测试底座移动至防眩板主板正下方;102、通过调节径向移动机构的调节螺栓将长度测试底座升起至与防眩板主板下方贴合;103、固定两组调节螺栓,通过观察固定块或两组垂直滑块上的刻度与测试底板上的刻度比较得出防眩板主板长度l1;104、通过旋转测试支撑板一侧的把手将长度测试底座旋转至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后,固定两组调节螺栓不变,通过调节夹持支撑板一侧的把手旋转防眩板使得其下方与长度测试底座贴合后,得出防眩板主板长度l2;105、通过旋转测试支撑板一侧的把手将长度测试底座旋转至反面,固定两组调节螺栓不变,通过调节夹持支撑板一侧的把手旋转防眩板使得其下方与长度测试底座贴合后,得出防眩板主板长度l
3 ;106、取防眩板主板长度l
1、
l
2、
l
3 的平均数即为防眩板主板长度;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00中,所述夹持装置固定板一端与防眩板底座的一面对齐;所述步骤102中,所述长度测试底座一端与防眩板主板的一面对齐。
9.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防眩板结构尺寸检测装置通过加持夹持防眩板底座的切平面将其固定,同时将夹持装置固定板一端与防眩板底座的一面对齐无需计算和测量防眩板底座的长度,同时固定长度测试底座,通过旋转防眩板得出不同方位同重力情形下的防眩板主板长度,通过取平均计算防眩板主板长度的准确值。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发明夹持装置侧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长度测试装置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侧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本发明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12.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防眩板结构尺寸检测装置,它包括上方设置刻度的测试底板
1;测试底板1一端固定夹持支撑板2,另一端固定测试支撑板3;夹持支撑板2和测试支撑板3上分别设置容置转动杆4贯穿的轴孔,转动杆可在轴孔内旋转;转动杆4的一端设置随动皮带轮5,随动皮带轮5通过皮带轮组6连接主动皮带轮7,主动皮带轮7固定设置在把手8上,通过把手8转动带动主动皮带7轮旋转从而带动转动杆4转动;固定在夹持支撑板2上的转动杆4一侧固定连接夹持装置400,固定在测试支撑板3上的转动杆4一侧固定连接长度测试装置300;夹持装置400包括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杆的环形夹板401;环形夹板401另一侧设置有凹槽402,凹槽402内侧壁转动连接有双向螺纹杆403,双向螺纹杆403外螺纹套设有两块固定板404,双向螺纹杆403的一端转动贯穿环形夹板401并同轴固定连接有转柄405,通过转动转柄405设置两组固定板404之间距离从而实现对防眩板底座b的加持;长度测试装置300包括轴向移动机构和径向移动机构;径向移动机构包括一端固定连接转动杆的u形夹板301;u形夹板301两端固定设置垂直导轨302,垂直导轨302之间设置在垂直导轨302上下移动同时能够固定在垂直导轨302上任意位置的垂直滑块303;垂直滑块303两端通过螺栓固定在垂直导轨302上;两组垂直滑块303之间设置固定块304,固定块304两侧分别连接两组垂直滑块303底端,一端伸长设置伸出部305;固定块304下方通过调节装置500连接u形夹板301;轴向移动机构架设在两组垂直滑块303上;轴向移动机构架包括长度测试底座306,长度测试底座306上方呈s形与防眩板主板a截面相匹配;长度测试底座306架设在两组垂直滑块303上,一侧通过调节装置500连接固定块的伸出部305;长度测试底座306下方的固定板304或两组垂直滑块303上设置有刻度。
13.调节装置500包括调节杆501、调节螺栓502、定位套503以及压缩弹簧504;定位套503一侧固定,通过设置调节杆501在定位套503内的长度实现对调节杆501前端固定机构的往复移动长度的调节;调节杆501一端穿出定位套503通过调节螺栓502固定在定位套503上,另一端固定连接长度测试底座306或u形夹板301;定位套503的内部设有避让槽505,调节杆501位于避让槽505内部的杆体上设有压缩弹簧504。
14.以下为本发明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00、将夹持支撑板一侧的把手旋转后将环形夹板趋于水平后固定,利用夹持装置夹持防眩板底座的切平面,将防眩板水平夹持在夹持装置上,夹持装置固定板一端与防眩板底座的一面对齐;101、通过调节轴向移动机构的调节螺栓,将长度测试底座移动至防眩板主板正下方;102、通过调节径向移动机构的调节螺栓将长度测试底座升起至与防眩板主板下方贴合,长度测试底座一端与防眩板主板的一面对齐;103、固定两组调节螺栓,通过观察固定块或两组垂直滑块上的刻度与测试底板上的刻度比较得出防眩板主板长度l1;104、通过旋转测试支撑板一侧的把手将长度测试底座旋转至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后,固定两组调节螺栓不变,通过调节夹持支撑板一侧的把手旋转防眩板使得其下方与长度测试底座贴合后,得出防眩板主板长度l2;105、通过旋转测试支撑板一侧的把手将长度测试底座旋转至反面,固定两组调节螺栓不变,通过调节夹持支撑板一侧的把手旋转防眩板使得其下方与长度测试底座贴合
后,得出防眩板主板长度l
3 ;106、取防眩板主板长度l
1、
l
2、
l
3 的平均数即为防眩板主板长度;值得提出的是步骤104中长度测试底座旋转至与水平面呈一定角度,角度的选择是随意的,但是更好的选择是45
°


45
°
;针对长度测试底座四个不同方向上长度的测量;而通过观察固定块或两组垂直滑块上的刻度与测试底板上的刻度比较得出防眩板主板长度是利用测试底板上的刻度总的测试底板的长度减去长度测试底座与测试底板一侧的距离(固定板或两组垂直滑块上的刻度);另外针对防眩板主板宽度的测量因为无重力上的影响对其测量是相对准确的,可在测试底板上加装一组双向螺纹杆,将固定板套设在双向螺纹杆上,通过固定板加持后测量两组固定板之间的距离;另外由于防眩板主板为相对称的s形,可通过在固定块中央位置上设置刻度(与上方长度测试底座中央位置相对应),通过完全贴合后的防眩板和长度测试底座找到防眩板主板的对称点,然后通过双向螺纹杆加持后,记录一侧的固定板与对称点的距离长度,而防眩板主板宽度即为固定板与对称点的距离长度的两倍。
15.以上所举实施例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仅用来方便说明本发明,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若在不脱离本发明所提技术特征的范围内,利用本发明所揭示技术内容所作出局部更动或修饰的等效实施例,并且未脱离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内容,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特征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