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隐私区域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81189发布日期:2021-11-15 20:05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室内隐私区域用人员定位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人员定位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室内隐私区域用人员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监控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摄像监控技术被不断的运用,也被逐步运用与室内,比如留置室中都会采用监控技术,监控和观察留置人员的状态,不仅提高人员监控的效率,也降低了警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3.现有的留置室内并没有形成全覆盖式监控模式,为保证被留置人员的人权,对于留置室内一些涉及个人隐私的场所并没有安装摄像监控,但是像留置室内卫生间、淋浴间等私密场,若其内部不设置监控措施,极易增加留置室内安全的不可控性,提高被留置人员自我损伤的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室内隐私区域用人员定位系统,可以通过在隐私区域设置人员定位系统辅助可视监控系统对留置室内部人员进行监控,在有效保护被留置人员的个人隐私下,有效实现对其的安全监控,提高留置室的安全可控性,辅助警务人员对被留置人员进行管理,有效避免出现被留置人员自我伤害现象,并且通过隐蔽型防护套壳和吸光隐蔽伸缩帘的配合,提高感应传感器的隐蔽性,使人员定位系统不易被察觉,有效避免对被留置人员造成心理负担,提高留置室监控的人性化。
5.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室内隐私区域用人员定位系统,包括与可视监控系统相配合的人员定位系统,所述人员定位系统包括有探头定位矩阵单元、数据计算处理单元、非视化定位控制单元、隐私区域感应单元和安全防控单元,所述非视化定位控制单元输入端与隐私区域感应单元相连接,所述非视化定位控制单元输出端与探头定位矩阵单元相连接,所述探头定位矩阵单元输出端与数据计算处理单元相连接,所述数据计算处理单元输出端与安全防控单元相连接;所述探头定位矩阵单元包括有激光矩阵感应模块和微波感应模块,所述激光矩阵感应模块和微波感应模块输入端均连接有单体探头,所述单体探头包括有探测感应基板,所述探测感应基板下端固定连接有隐蔽型防护套壳,所述探测感应基板下端固定连接有一组分别与激光矩阵感应模块和微波感应模块电性连接的感应传感器,所述隐蔽型防护套壳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吸光防护壳,所述吸光防护壳内安装有与感应传感器相匹配的吸光隐蔽伸缩帘。通过在隐私区域设置人员定位系统辅助可视监控系统对留置室内部人员进行监控,在有效保护被留置人员的个人隐私下,有效实现对其的安全监控,提高留置室的安全可控性,辅助警务人员对被留置人员进行管理,有效避免出现被留置人员自我伤害现象,并且
通过隐蔽型防护套壳和吸光隐蔽伸缩帘的配合,提高感应传感器的隐蔽性,使人员定位系统不易被察觉,有效避免对被留置人员造成心理负担,提高留置室监控的人性化。
7.进一步的,所述探测感应基板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安装基板,所述调节安装基板四角处均连接有调节安装螺栓,所述调节安装基板上端安装有与吸光防护壳相配合的气囊防护组件,所述调节安装基板下端安装有多个分别与调节安装螺栓相对应的防拆卸锁定组件。通过气囊防护组件的设置便于在单体探头安装时,对其进行隐蔽和防护,防拆卸锁定组件和调节安装螺栓的配合,提高单体探头的安全性。
8.进一步的,所述气囊防护组件包括有柱形气囊,所述调节安装基板上端固定连接有柱形气囊,所述柱形气囊上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气囊按压翅片,所述柱形气囊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接通的疏通气管,且疏通气管下端依次贯穿探测感应基板、隐蔽型防护套壳和吸光防护壳,并与吸光隐蔽伸缩帘上端相接通。柱形气囊通过疏通气管和吸光隐蔽伸缩帘接通,能够带动吸光隐蔽伸缩帘上下伸缩,控制其的遮挡距离和遮挡位置,在对感应传感器进行隐蔽的同时,有效减少外部光源干扰,提高感应传感器的感应精度,提高人员定位的进度,辅助数据计算处理单元对被留置人员的状态进行判断,提高安全性。
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安装螺栓上端贯穿气囊按压翅片,并与气囊按压翅片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安装螺栓上端螺纹连接有位于气囊按压翅片上侧的防护螺栓。气囊按压翅片的上下移动,对柱形气囊进行挤压,能够有效带动柱形气囊内的气体流动作用于吸光隐蔽伸缩帘,并且通过防护螺栓有效对气囊按压翅片进行固定,增加吸光隐蔽伸缩帘的稳定性。
10.进一步的,所述防拆卸锁定组件包括有锁定底板,所述调节安装基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锁定底板,所述锁定底板靠近相对应的调节安装螺栓一端固定连接阻磁护套,所述阻磁护套内壁远离锁定底板一端固定连接有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靠近锁定底板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磁板,所述阻磁护套内靠近锁定底板一端滑动连接有非磁性联动锁块,所述非磁性联动锁块远离锁定底板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导磁板相匹配的磁性驱动块,所述非磁性联动锁块远离锁定底板一端固定连接平衡支杆,所述平衡支杆一端贯穿阻磁护套,并固定连接有锁定支板,所述锁定支板远离锁定底板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拆锁柱。通过电磁线圈带动防拆锁柱作用,使得防拆锁柱能够持续锁定,增加锁定强度,有效避免单体探头被恶意拆除,提高人员定位系统的有效性。
11.进一步的,所述调节安装螺栓下端头部开设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锁定插槽,所述防拆锁柱前端设有引导角,且防拆锁柱与锁定插槽相匹配,所述非磁性联动锁块远离锁定底板一端抵接有辅助弹性件,且辅助弹性件另一端与导磁板抵接,所述辅助弹性件套设在磁性驱动块外侧。防拆锁柱和锁定插槽相互配合,限制调节安装螺栓的转动,使得单体探头不能够被拆除,增加其的稳定性,并且辅助弹性件有效提高非磁性联动锁块的移动精度,保持非磁性联动锁块位置的不变形,辅助电磁线圈作用,增强锁定效果。
12.进一步的,所述安全防控单元包括有警报模块、自解锁模块和人员识别模块,所述人员识别模块输出端与自解锁模块相连接,所述自解锁模块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磁线圈电性连接,所述警报模块输入端与数据计算处理单元相连接。通过自解锁模块对防拆卸锁定组件进行控制,人员识别模块对自解锁模块进行控制,有效提高安全防控单元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13.进一步的,所述隐私区域感应单元输入端分别连接有门锁感应端、坐便器感应端
和淋浴感应端,且门锁感应端、坐便器感应端和淋浴感应端均采集用独立线路与隐私区域感应单元输入端连接。通过门锁感应端、坐便器感应端和淋浴感应端的配合,判断被留置人员处于隐私区域的大致位置,辅助人员定位系统能够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定位,提高定位效率,有效提高保护效果,并且通过隐私区域感应单元对被留置人员停留在该区域的时间,对被留置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判断,提高应急效率。
14.进一步的,所述激光矩阵感应模块中单体探头的数量为21
×
21个,所述激光矩阵感应模块中单体探头的居中坐标为(10,10),且此处感应方向为垂直方向,其余单体探头以外偏角5
°
依次递增分布,激光矩阵感应模块中单体探头的四角坐标分别为(0,0)、(0,21)、(21,0)、(21,21),激光矩阵感应模块为16个方形分区和1个十字分区,正方形分区由5
×
5个单体探头组成,十字分区以居中单体探头为中心垂直向四周排列,形成十字形矩阵,所述微波感应模块中单体探头的数量为1个。通过多个单体探头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人员定位的准确度,并且激光矩阵感应模块用于定位计算,微波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活动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定位速度,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被留置人员的情况,便于对其进行监控。
15.进一步的,一组所述感应传感器的数量为4个,且4个感应传感器分别包括有2个夹角发射端和2个夹角接收端,位于居中坐标处的所述夹角发射端和夹角接收端为垂直方向,且其余的夹角发射端和夹角接收端以外偏角4.5
°
依次递增分布,十字分区中设置垂直发射和接收端,全部朝下垂直测量,整体传感器的探测角度为90
°
。通过设置2个夹角发射端和2个夹角接收端,一组用来感应定位,另一组用来校准复测,进一步提高人员定位系统的判断精度,有效提高警务人员的反映效率,抬高被留置人员的安全性。
16.3.有益效果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方案通过在隐私区域设置人员定位系统辅助可视监控系统对留置室内部人员进行监控,在有效保护被留置人员的个人隐私下,有效实现对其的安全监控,提高留置室的安全可控性,辅助警务人员对被留置人员进行管理,有效避免出现被留置人员自我伤害现象,并且通过隐蔽型防护套壳和吸光隐蔽伸缩帘的配合,提高感应传感器的隐蔽性,使人员定位系统不易被察觉,有效避免对被留置人员造成心理负担,提高留置室监控的人性化。
17.(2)通过气囊防护组件的设置便于在单体探头安装时,对其进行隐蔽和防护,防拆卸锁定组件和调节安装螺栓的配合,提高单体探头的安全性。
18.(3)柱形气囊通过疏通气管和吸光隐蔽伸缩帘接通,能够带动吸光隐蔽伸缩帘上下伸缩,控制其的遮挡距离和遮挡位置,在对感应传感器进行隐蔽的同时,有效减少外部光源干扰,提高感应传感器的感应精度,提高人员定位的进度,辅助数据计算处理单元对被留置人员的状态进行判断,提高安全性。
19.(4)气囊按压翅片的上下移动,对柱形气囊进行挤压,能够有效带动柱形气囊内的气体流动作用于吸光隐蔽伸缩帘,并且通过防护螺栓有效对气囊按压翅片进行固定,增加吸光隐蔽伸缩帘的稳定性。
20.(5)通过电磁线圈带动防拆锁柱作用,使得防拆锁柱能够持续锁定,增加锁定强度,有效避免单体探头被恶意拆除,提高人员定位系统的有效性。
21.(6)防拆锁柱和锁定插槽相互配合,限制调节安装螺栓的转动,使得单体探头不能够被拆除,增加其的稳定性,并且辅助弹性件有效提高非磁性联动锁块的移动精度,保持非
磁性联动锁块位置的不变形,辅助电磁线圈作用,增强锁定效果。
22.(7)通过自解锁模块对防拆卸锁定组件进行控制,人员识别模块对自解锁模块进行控制,有效提高安全防控单元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23.(8)通过门锁感应端、坐便器感应端和淋浴感应端的配合,判断被留置人员处于隐私区域的大致位置,辅助人员定位系统能够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定位,提高定位效率,有效提高保护效果,并且通过隐私区域感应单元对被留置人员停留在该区域的时间,对被留置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判断,提高应急效率。
24.(9)通过多个单体探头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人员定位的准确度,并且激光矩阵感应模块用于定位计算,微波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活动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定位速度,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被留置人员的情况,便于对其进行监控。
25.(10)通过设置2个夹角发射端和2个夹角接收端,一组用来感应定位,另一组用来校准复测,进一步提高人员定位系统的判断精度,有效提高警务人员的反映效率,抬高被留置人员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的人员定位系统框架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的探头定位矩阵单元分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的单体探头爆炸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发明的单体探头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发明的单体探头吸光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发明的调节安装螺栓锁定轴测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发明的防拆卸锁定组件轴测剖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发明的人员定位系统控制流程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发明的感应传感器分布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发明的人员定位系统感应分布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标号说明:1探测感应基板、2隐蔽型防护套壳、3调节安装基板、4感应传感器、5调节安装螺栓、501锁定插槽、6防拆卸锁定组件、601锁定底板、602阻磁护套、603电磁线圈、604导磁板、605非磁性联动锁块、606防拆锁柱、607辅助弹性件、608磁性驱动块、7气囊防护组件、701柱形气囊、702气囊按压翅片、703疏通气管、8吸光防护壳、801吸光隐蔽伸缩帘。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1.实施例1:请参阅图1

10,一种室内隐私区域用人员定位系统,包括与可视监控系统相配合的人员定位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包括有探头定位矩阵单元、数据计算处理单元、非视化定位控制单元、隐私区域感应单元和安全防控单元,非视化定位控制单元输入端与隐私区域感应单元相连接,非视化定位控制单元输出端与探头定位矩阵单元相连接,探头定位矩阵单元输出端与数据计算处理单元相连接,数据计算处理单元输出端与安全防控单元相连接;请参阅图3

5,探头定位矩阵单元包括有激光矩阵感应模块和微波感应模块,激光矩阵感应模块和微波感应模块输入端均连接有单体探头,单体探头包括有探测感应基板1,探测感应基板1下端固定连接有隐蔽型防护套壳2,探测感应基板1下端固定连接有一组分别与激光矩阵感应模块和微波感应模块电性连接的感应传感器4,隐蔽型防护套壳2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吸光防护壳8,吸光防护壳8内安装有与感应传感器4相匹配的吸光隐蔽伸缩帘801。通过在隐私区域设置人员定位系统辅助可视监控系统对留置室内部人员进行监控,在有效保护被留置人员的个人隐私下,有效实现对其的安全监控,提高留置室的安全可控性,辅助警务人员对被留置人员进行管理,有效避免出现被留置人员自我伤害现象,并且通过隐蔽型防护套壳2和吸光隐蔽伸缩帘801的配合,提高感应传感器4的隐蔽性,使人员定位系统不易被察觉,有效避免对被留置人员造成心理负担,提高留置室监控的人性化。
32.请参阅图1和图10,隐私区域感应单元输入端分别连接有门锁感应端、坐便器感应端和淋浴感应端,且门锁感应端、坐便器感应端和淋浴感应端均采集用独立线路与隐私区域感应单元输入端连接。通过门锁感应端、坐便器感应端和淋浴感应端的配合,判断被留置人员处于隐私区域的大致位置,辅助人员定位系统能够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定位,提高定位效率,有效提高保护效果,并且通过隐私区域感应单元对被留置人员停留在该区域的时间,对被留置人员的人身安全进行判断,提高应急效率。
33.请参阅图2,激光矩阵感应模块中单体探头的数量为21
×
21个,激光矩阵感应模块中单体探头的居中坐标为10,10,且此处感应方向为垂直方向,其余单体探头以外偏角5
°
依次递增分布,微波感应模块中单体探头的数量为1个,请参阅图9,一组感应传感器4的数量为4个,且4个感应传感器4分别包括有2个夹角发射端和2个夹角接收端,位于居中坐标处的夹角发射端和夹角接收端为垂直方向,且其余的夹角发射端和夹角接收端以外偏角4.5
°
依次递增分布。通过设置2个夹角发射端和2个夹角接收端,一组用来感应定位,另一组用来校准复测,进一步提高人员定位系统的判断精度,有效提高警务人员的反映效率,抬高被留置人员的安全性。为避免信号的相互干扰造成测量误差,激光矩阵感应模块采用分段式定频循环测量,16个方形分区按照分区编号依次从外周向居中模块方向启动测量,每秒测量5次;十字分区中的测量模块按照每秒10次进行连续测量。通过多个单体探头的相互配合,有
效提高人员定位的准确度,并且激光矩阵感应模块用于定位计算,微波感应模块用于检测活动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定位速度,能够及时有效的反映被留置人员的情况,便于对其进行监控。
34.请参阅图2,计算方式:微波感应模块用来隐私区域内是否有活动目标存在,当检测到活动目标时,向激光矩阵感应模块定频测量,并输出测量得到的数据;微波感应模块测量没有到活动人员时,方形分区中的单体探头测量到的最后2秒数据均值,作为初始化数据,记录为m0(x,y),每一个数据包含了数值和位置坐标;当微波感应模块检测到活动人员,或十字分区单体探头数据变动超过5%该数据可调整,以获得不同的灵敏度,方形分区启动测量,记录所有单体探头的数据,记录为ms(x,y),比较ms和m0中数据的变化幅度,获得获得人员的绝对位置,输出活动人员的实时坐标。停止测量:当微波感应模块和十字分区单体探头的测量数据均没有变化,或变化率低于2%时,方形分区单体探头停止工作,处于待命状态,以节省算力。
35.请参阅图1

10,定位方法:在可视化监控系统检测被留置人员朝向隐私区域引动时,向人员定位系统输送反馈数据,隐私区域感应单元中的门锁感应端感应被留置人员的进入,将数据反馈至隐私区域感应单元,并通过坐便器感应端和淋浴感应端采集被留置人员的移动方向,将数据输送至非视化定位控制单元,非视化定位控制单元启动探头定位矩阵单元,使得探头定位矩阵单元通过激光矩阵感应模块和微波感应模块检测数据,通过上述计算方式对位于该区域的被留置人员进行位置计算,并将计算结果输送至数据计算处理单元,数据计算处理单元对被留置人员进行状况判断,辅助警务人员判断被留置人员状况是否正常,是否出现自我伤害现象,提高留置室的安全可控性,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数据计算处理单元将警报数据通过安全防控单元向警务人员进行提示,提高警务人员的应急反应速度,确保被留置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且吸光隐蔽伸缩帘801和隐蔽型防护套壳2对感应传感器4进行隐蔽遮挡,吸光隐蔽伸缩帘801对感应传感器4发散的光进行吸附,防止其反射至被留置人员眼中,提高人员定位系统的隐蔽性,有效避免其被被留置人员发现,减轻被留置人员的心理负担,并且采用非视化的人员定位系统,在保护被留置人员的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做到对其人权的保护,对其个人隐私的保护。
36.实施例2:请参阅图1

10,其中与实施例1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1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该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请参阅图3

5,探测感应基板1上端固定连接有调节安装基板3,调节安装基板3四角处均连接有调节安装螺栓5,调节安装基板3上端安装有与吸光防护壳8相配合的气囊防护组件7,调节安装基板3下端安装有多个分别与调节安装螺栓5相对应的防拆卸锁定组件6。通过气囊防护组件7的设置便于在单体探头安装时,对其进行隐蔽和防护,防拆卸锁定组件6和调节安装螺栓5的配合,提高单体探头的安全性。
37.请参阅图4,气囊防护组件7包括有柱形气囊701,调节安装基板3上端固定连接有柱形气囊701,柱形气囊701上端四角处均固定连接有气囊按压翅片702,柱形气囊701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其相接通的疏通气管703,且疏通气管703下端依次贯穿探测感应基板1、隐蔽型防护套壳2和吸光防护壳8,并与吸光隐蔽伸缩帘801上端相接通。柱形气囊701通过疏通气管703和吸光隐蔽伸缩帘801接通,能够带动吸光隐蔽伸缩帘801上下伸缩,控制其的遮挡
距离和遮挡位置,在对感应传感器4进行隐蔽的同时,有效减少外部光源干扰,提高感应传感器4的感应精度,提高人员定位的进度,辅助数据计算处理单元对被留置人员的状态进行判断,提高安全性。
38.请参阅图5,调节安装螺栓5上端贯穿气囊按压翅片702,并与气囊按压翅片702滑动连接,调节安装螺栓5上端螺纹连接有位于气囊按压翅片702上侧的防护螺栓。气囊按压翅片702的上下移动,对柱形气囊701进行挤压,能够有效带动柱形气囊701内的气体流动作用于吸光隐蔽伸缩帘801,并且通过防护螺栓有效对气囊按压翅片702进行固定,增加吸光隐蔽伸缩帘801的稳定性。
39.请参阅图1

10,防护方法:在安装和设置人员定位系统时,根据单体探头的位置,按压不懂方向的气囊按压翅片702在调节安装螺栓5上移动,使柱形气囊701内的气体通过疏通气管703进入吸光隐蔽伸缩帘801内,使得吸光隐蔽伸缩帘801向下延伸至,并对感应传感器4的周侧进行吸光防护,在有效提高感应传感器4的隐蔽性的同时,也减少外部光源对感应传感器4的影响,提高感应传感器4的感应精度,再按照实施例1中描述的安装方向和对应角度,将单体探头按照排列进行安装,使调节安装螺栓5与隐私区域的天花板进行连接。
40.实施例3:请参阅图1

10,其中与实施例2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2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2的区别点。该实施例3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请参阅图7,防拆卸锁定组件6包括有锁定底板601,调节安装基板3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锁定底板601,锁定底板601靠近相对应的调节安装螺栓5一端固定连接阻磁护套602,阻磁护套602内壁远离锁定底板601一端固定连接有电磁线圈603,电磁线圈603靠近锁定底板601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磁板604,阻磁护套602内靠近锁定底板601一端滑动连接有非磁性联动锁块605,非磁性联动锁块605远离锁定底板601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导磁板604相匹配的磁性驱动块608,非磁性联动锁块605远离锁定底板601一端固定连接平衡支杆,平衡支杆一端贯穿阻磁护套602,并固定连接有锁定支板,锁定支板远离锁定底板601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拆锁柱606。通过电磁线圈603带动防拆锁柱606作用,使得防拆锁柱606能够持续锁定,增加锁定强度,有效避免单体探头被恶意拆除,提高人员定位系统的有效性。
41.请参阅图6和图7,调节安装螺栓5下端头部开设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锁定插槽501,防拆锁柱606前端设有引导角,且防拆锁柱606与锁定插槽501相匹配,非磁性联动锁块605远离锁定底板601一端抵接有辅助弹性件607,且辅助弹性件607另一端与导磁板604抵接,辅助弹性件607套设在磁性驱动块608外侧。防拆锁柱606和锁定插槽501相互配合,限制调节安装螺栓5的转动,使得单体探头不能够被拆除,增加其的稳定性,并且辅助弹性件607有效提高非磁性联动锁块605的移动精度,保持非磁性联动锁块605位置的不变形,辅助电磁线圈603作用,增强锁定效果。
42.请参阅图1和图7,安全防控单元包括有警报模块、自解锁模块和人员识别模块,人员识别模块输出端与自解锁模块相连接,自解锁模块输出端通过导线与电磁线圈603电性连接,警报模块输入端与数据计算处理单元相连接。通过自解锁模块对防拆卸锁定组件6进行控制,人员识别模块对自解锁模块进行控制,有效提高安全防控单元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43.请参阅图1

10,锁定方法:在实施例2中的防护方法中,将单体探头按照拉排列组合安装完毕后,通过启动自解锁模块,使电磁线圈603通电产生磁性,使得导磁板604导磁,
并对磁性驱动块608进行吸引,磁性驱动块608带动非磁性联动锁块605在阻磁护套602内滑动,辅助弹性件607产生压缩,由于辅助弹性件607的存在,有效避免磁性驱动块608和导磁板604贴合,降低后续接触锁定的难度,提高拆卸便携性,非磁性联动锁块605通过平衡支杆驱动锁定支板和防拆锁柱606移动,并控制防拆锁柱606移动至锁定插槽501内,对锁定插槽501进行锁定,使锁定插槽501不能够被转动,有效避免在被留置人员发现单体探头时,对其的恶意拆除,在定位监测期间电磁线圈603保持持续通电,提高锁定强度;在需要对单体探头进行维护或者更换时,维修人员通过使用身份读取卡,使人员识别模块对其进行识别,人员识别模块识别身份正确后,将数据输送至自解锁模块,使电磁线圈603断电,导磁板604消磁,在辅助弹性件607的回复力作用下,1使得磁性驱动块608和防拆锁柱606复位,带动防拆锁柱606移出锁定插槽501,使调节安装螺栓5呈解锁状态,维修人员能够对单体探头进行操作,在提高人员定位系统自身安全性和防拆卸性能的同时,有效减少其上的机械结构,降低制造成本。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