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92067发布日期:2022-01-22 08:56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输变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监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电力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变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2.基础是输变电工程土建部分的重点,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主体结构的正常使用与安全。基础工程属隐蔽工程,其监管和检查难度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加固处理难度较高。输变电工程建设有明显的行业特点,特别是输电线路工程,线路距离长、跨越区域广、沿途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差异大、岩土体力学性质变化多样且复杂,施工现场分散且受地形、地质、运输条件等限制和影响,大型施工设备和机具难以进入施工现场,基础施工质量可控性差,施工和监管难度大,土建质量问题时有发生,甚至有偷工减料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查处并采取补救措施,将会对整个工程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公司系统输变电工程采取专业分包方式,现有质监体系已不能满足本质安全要求,施工单位“以包代管”、监理单位“形同虚设”、业主管理“层层衰减”、分包队伍“散兵作战”等问题突出,基础施工质量管控措施实施困难,基建安全形势面临严峻挑战。当前,电力土建质量检测业务市场化,从业单位水平参差不齐,虚假报告现象大量存在,第三方检测作为基础工程验收的重要环节,其功能也大打折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输变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监控系统,解决基础施工质量,尤其是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监控问题,并实现实时监控功能。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输变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监控系统,包括:
5.混凝土灌注桩声测检测装置,至少两根声测管埋设于混凝土灌注桩的钢筋笼内,并且沿混凝土灌注桩的长度方向通长布置,所述声测管的管口高出桩顶100mm以上,且至少两根声测管的管口高度一致,所述声测管的下端和上端均由堵盖封闭,所述声测管由若干管段组成,相邻两个管段通过接头连接,所述声测管内灌注有清水,在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超声波检测仪检测声波的相对变化,从而判定桩身缺陷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6.施工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施工现场的图片和视频;
7.服务器,所述混凝土灌注桩声测检测装置和施工图像采集装置通过gprs/4g网络与服务器通信,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
8.客户端,所述客户端与服务器连接,通过web页面显示施工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片和视频,以及通过gis大屏地图实时显示当前正在进行检测的项目及类别,实现对检测任务的可视化监控。
9.优选的,所述客户端通过对应的显示界面对混凝土灌注桩声测检测装置进行实时监控,显示检测桩的gps分布图。
10.优选的,通过调用地图插旗方式动态显示24小时之内现场测试上传分类显示:测试完成采用蓝色旗、正在测试采用黄色旗、未测试采用红色旗,并且鼠标停留在对应旗帜自动弹出对应测点的单项工程名称、测点编号、开始上传日期及时间。
11.优选的,沿声测管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声测管与钢筋笼之间设置固定点,且相邻两个固定点的间距不超过2米。
12.优选的,所述声测管的底端和管段接头部位对应设置固定点。
13.优选的,对应固定点位置,所述声测管与钢筋笼之间采用钢管卡固定,所述钢管卡卡接声测管,并且与钢筋笼焊接。
14.优选的,所述声测管的内径比换能器外径大15mm以上,且壁厚不小于3mm。
15.优选的,混凝土灌注桩的直径小于1200mm时,埋设2根声测管、直径大于或等于1200mm且小于或等于2000mm时,埋设3根声测管、直径大于2000mm时,埋设4根声测管。
16.优选的,声测管应沿钢筋笼内侧均布。
17.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声波透射法是目前最先进、最可靠的基础质量无损检测方法。基础施工时预埋声测管,在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判定桩身缺陷的位置、范围和程度。声波透射法检测时不受桩径、桩长以及地质条件的影响,仪器设备携带相对方便,可在山区各种复杂地形条件下使用。
19.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全方位的基础质量管控系统成为可能。以声波透射法为核心,具备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仪器,通过gprs/4g网络与服务器通信,可实时跟踪检测过程,实现试验检测过程的可视化,并可实时上传检测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溯源。
20.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22.图1为本发明输变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监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声测管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5.本发明依托广泛覆盖的4g网络、internet网络和普及的智能设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其他现场检测仪器设备,现场手持终端设备和办公式电脑通过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互联互通,实现检测信息在参建各方间的信息共享与业务处理。
26.如图1所示,输变电工程基础施工质量监控系统,包括:
27.混凝土灌注桩声测检测装置,至少两根声测管埋设于混凝土灌注桩的钢筋笼内,并且沿混凝土灌注桩的长度方向通长布置,所述声测管的管口高出桩顶100mm以上,且至少两根声测管的管口高度一致,所述声测管的下端和上端均由堵盖封闭,所述声测管由若干管段组成,相邻两个管段通过接头连接,所述声测管内灌注有清水,在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超声波检测仪检测声波的相对变化,从而判定桩身缺陷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28.施工图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施工现场的图片和视频;
29.服务器,所述混凝土灌注桩声测检测装置和施工图像采集装置通过gprs/4g网络与服务器通信,并将采集的数据传输至服务器;
30.客户端,所述客户端与服务器连接,通过web页面显示施工图像采集装置采集的图片和视频,以及通过gis大屏地图实时显示当前正在进行检测的项目及类别,实现对检测任务的可视化监控。
31.除了混凝土灌注桩声测检测装置和施工图像采集装置,还可以设置其他检测仪器。检测数据的所有来源为具备远程数据传输功能的检测仪器。考虑多厂家仪器的兼容性,通过统一数据库设计,存储过程接口让各厂家自行编写接收程序,按照统一标准写入数据库,进行数据展示。有如下定义和要求:
32.1)各类测试仪和无线传输仪均位于测试现场,相互之间使用电缆或无线(蓝牙/wifi)连接;
33.2)现场的检测数据由无线传输仪通过gprs、cdma或4g网络上传至服务器;
34.3)各设备生产商自行开发针对各自测试仪器的数据接收程序,统一部署在指定的服务器上。各设备生产商需确保数据由现场直接上传至指定的服务器,中间不得经过设备生产商或检测单位自己的数据服务器,各设备生产商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5.4)监督管理人员和检测单位人员通过web服务访问数据,不能直接访问数据库服务。
36.其中,所述客户端通过对应的显示界面对混凝土灌注桩声测检测装置进行实时监控,显示检测桩的gps分布图。具体的,通过调用地图插旗方式动态显示24小时之内现场测试上传分类显示:测试完成采用蓝色旗、正在测试采用黄色旗、未测试采用红色旗,并且鼠标停留在对应旗帜自动弹出对应测点的单项工程名称、测点编号、开始上传日期及时间。点击旗帜进入对应点号实时监控,并调出相关实测数据。
37.因此,可实时跟踪检测过程,实现试验检测过程的可视化,并可实时上传检测数据,确保数据真实、可溯源。
38.声波透射法是在预埋声测管之间发射并接收声波,通过实测声波在混凝土介质中传播的声时、频率和波幅衰减等声学参数的相对变化,判定桩身缺陷的位置、范围和程度,对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进行检测的方法。
39.声波透射法检测时不受桩径、桩长以及地质条件的影响,适用于大直径、超长以及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灌注桩和掏挖基础完整性检测。同时由于仪器设备携带相对方便,可在山区各种复杂地形条件下使用。
40.在山区线路桩基和掏挖基础施工时,每个塔腿均埋设声波透射管。实际检测时转角塔基础4个塔腿全部检测,直线塔基础抽检1-2塔腿进行检测。声波透射法检测方案如下,
至少两根声测管埋设于混凝土灌注桩的钢筋笼内,并且沿混凝土灌注桩的长度方向通长布置,所述声测管的管口高出桩顶100mm以上,且至少两根声测管的管口高度一致,所述声测管的下端和上端均由堵盖封闭,所述声测管由若干管段组成,相邻两个管段通过接头连接,所述声测管内灌注有清水。
41.沿声测管的长度方向在所述声测管与钢筋笼之间设置固定点,且相邻两个固定点的间距不超过2米。所述声测管的底端和管段接头部位对应设置固定点。对应固定点位置,所述声测管与钢筋笼之间采用钢管卡固定,所述钢管卡卡接声测管,并且与钢筋笼焊接。
42.声测管应有足够的径向刚度,声测管材料的温度系数应与混凝土接近,声测管的内径比换能器外径大15mm以上,且壁厚不小于3mm。
43.考虑到预埋地脚螺栓,且声波透射法检测目的主要是预留检测措施以促进施工质量提高,故声测管埋设数量优选如下:参考图2所示,混凝土灌注桩的直径小于1200mm时,埋设2根声测管、直径大于或等于1200mm且小于或等于2000mm时,埋设3根声测管、直径大于2000mm时,埋设4根声测管。并且声测管应沿钢筋笼内侧均布。
44.采用声波透射法进行检测时,受检基础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70%,且不得小于15mpa,通过检测即可转序组塔。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熟悉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本发明包括但不限于上面具体实施方式中描述的内容。任何不偏离本发明的功能和结构原理的修改都将包括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